数学文化人文教育论文

2022-05-03

小编精心整理了《数学文化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数学史、数学美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浅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营造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数学文化人文教育论文 篇1:

经管类高校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培育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数学文化素养的培育也由中小学推广至大学,经管类大学生由于其学习和对应工作的特性,其数学文化素养的培育更应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调研,对经管类高校数学文化素养培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经管类高校数学文化素养培育中存在如下问题:经管类高校虽然开设了数学文化课程,但课程数量以及种类较少;学生数学文化意识淡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培育经管类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经管类高校;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培育

数学文化素养是指个人对数学文化的认识、理解以及内化,指个体具有数学文化各个层次的整体素养,包括数学的思维、态度、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交流、判断、评价、欣赏、数学价值取向和应用等多方面的品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学已日渐广泛地融入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尤其是金融、贸易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已处于必不可少的地位.现如今我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的培养程度之间有较大的偏差,其中数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尤为欠缺;同时,虽然国家层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教师和学生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对数学文化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缺乏提高数学文化素养的意识,使得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培育起步较为艰难.

一、经管类高校数学文化素养培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现 状

1.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逐步从中小学扩展至大学,国家重视力度空前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编制教材时应适当加入相关的数学文化内容,开启了国民数学文化素养发展的新篇章.在如今的数据时代,国家对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空前重视,经过初期对数学文化素养的摸索、探究以及实验实践等,我国对数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已從中小学逐步推广至大学.1998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高校全面推广素质文化教育,数学文化素养作为素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空前重视,随后,全国大学生建模大赛逐步得到全面推广,并在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2.各高校有条件、有能力培育发展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国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师资力量日趋雄厚,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时,国家对培育数学文化素养进行了政策性的引导,各大高校都拥有条件、能力以及资源,去培育发展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比如,北京大学成立了数学文化研究会,并开设了《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的思维与创新》等数学文化素养相关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数学与文化》课程;浙江大学开设了《数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燕山大学等高校举办数学文化节;北京理工大学举办数学文化展;河北大学举办数学文化月;西北大学举办数学文化周;南开大学开展系列讲座《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兼谈数学文化课教学》,其“数学文化十讲”的系列课程更是入选首批国家级精品慕课等.

3.经管类大学生对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较为强烈的需求

由于经管类学科以及其对应工作的特性,比如金融顾问、财务总监、证券交易员等岗位,对思维的周密程度要求较高,因而经管类高校的大学生对数学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刚性需求.同时,通过近几年对数学文化的宣传,部分经管类高校大学生已经逐步培养起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并且认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经管类高校大学生对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有自发需求.

(二)问 题

1.各大经管类高校实际开设的数学文化相关课程较少,且缺乏吸引力

近几年来,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愈发受到重视,部分经管类高校出于学生专业发展需要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寥寥无几.已开设的数学文化课程多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活力与吸引力,较难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2.多数经管类大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淡薄

经管类专业是文理渗透、交叉的综合性、总括性学科,包含了自然科学文化和人文教育等诸多方面,以培养拥有一定综合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多数经管类高校都是文理兼收,其中文科生占比较大.大部分文科生之所以选择文科,是因为本身对数学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从而不重视甚至厌烦数学文化的学习,造成数学文化意识薄弱[2].

3.教师培育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意识薄弱

数学公共必修课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以及理论方法的教学,在教学时对数学文化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减少甚至除去了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将节省的时间用于解题方式的讲解等[3].这一做法不仅忽视了数学精神以及数学内涵,同时使学生损失了了解数学文化的机会.

二、经管类高校数学文化素养培育对策

(一)全方位改革数学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

1.在数学课程教材中引入数学文化

重视数学公共必修课程相关教材内容的改革.在经管类大学的数学课程教材中,适时加入更多关于数学文化的知识,既可以引起教师对数学文化的重视,也方便教师引入数学文化知识,同时利于学生提高对数学文化的兴趣,积极自主地提高数学文化素养.我们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出版或引入数学文化素养培育相关的辅助性书籍,扩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以及渠道.

2.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

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单纯靠卷面考试成绩以及考勤与作业情况难以反映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经管类高校可以对传统的数学考试评价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将总成绩重新进行划分,使数学文化素养的考核占据一定的比重,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比如,在期末测试中增添有关数学文化素养的开放性题目,显现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可将平时分的给分重心放在数学文化素养的相关作业的考核上,以及学生参加数学文化相关活动的表现上;学校有关部门应该扩展数学成绩的考评模式,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领域考查学生[4].

3.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度

经管类高校在安排课时以及教学进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改革导致的教学时间的延长.合理的安排可以给予大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知识,缓解教师因课时紧而带来的教学压力;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教授数学文化知识,可以减少因教师忽略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知识的教授而固化学生的应试教育思维的情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水平.

4.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水平

拥有较高数学文化素养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更自然地渗透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知识,让学生可以在无形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

(二)经管类高校应从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

1.积极举办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竞赛

积极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数学文化素养比赛,引起教师、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重视.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大学生将更积极、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素养的相关知识,甚至可能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热情.

2.组织学生创立数学文化素养的相关社团,开展各项相关活动

学校主动创立数学文化素养的相关社团,或者发掘并组织学生中的数学文化爱好者创立相关社团,并给予各类资源上的支持,鼓励其经常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如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的展览、影片欣赏、知识问答比赛、趣味小游戏、数学建模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数学文化素养水平.

3.开设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的各类讲座

除了本校教师对数学文化的教授,学校应该积极邀请其他高校在数学文化素养建设方面有贡献的学者到本校开设讲座.或者录制讲座视频,制作数学文化素养拓展培育的网上共享资源,向学生传授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知识,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接受、理解并认识数学文化.同时可邀请学者与本校教师交流,促进本校教师对数学文化素养相关知识的教授方法的提升,增进对教授数学文化的理解.

4.开设多种类型的数学文化素养通识课

经管类高校应当深化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的研究,开设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的数学文化素养通识课,比如,数学文化史、数学文化与生活、数学哲学、数学之美、数学与市场、数学与理财、数学与建筑之美、数学与人类文明等数学文化素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更全面地展示数学文化及其魅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方面提高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途径[6].

(三)經管类高校大学生应改变固化的传统教育思维

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管类就业者的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经管类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教育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不仅要掌握技能,也要兼顾其内涵、思想的思维方式,作为个人综合素养中重要的数学文化素养,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张明明.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过静,汪晓勤.对文科学生数学文化读书报告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3).

[3]顾沛.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兼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1(9):92-93.

[4]顾沛.数学文化课的探索与启示:写在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十周年[J].中国大学教学,2012(2):17-19.

[5]聂晓颖,黄秦安.论数学课堂文化的内涵与模式及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17(2):71-74.

[6]张定强,王彤.“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课程建设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8(1):84-89.

作者:郭求知 翁嘉慈

数学文化人文教育论文 篇2:

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提高人文教育实效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数学史、数学美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浅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营造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想方法

迫于应试教育的形式与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很多教师越来越少在课堂上涉及到数学史、数学观点、数学思维等数学文化的基本内容,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数学知识的传播与解题技能的训练上,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虽然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但是他们只是奉命学习数学,为功利学习数学,为学习数学而学习数学,并没有感受到数学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即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核心是在数学产生、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数学思考、数学观念、数学品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深入钻研教材,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和数学精神的滋养,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喜欢热爱数学。

1.利用数学史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定理或公式,其背后隐藏着的就是一位人物、一种思想、一种品格或一种精神;前者是机械地、静止地摆在学生面前的“冰冷的美丽”,而后者却是活生生的数学家们的“火热的思考”。想要透过表层的“冰冷的美丽”看到“火热的思考”背后的精神动态,数学史便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数学史上的名人事迹也许会让一个学生喜欢上数学,因而改变其一生。当学生品读出数学之中人文精神的底蕴,领会到数学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并在思想上、精神上有所感悟时,这将会感召、激励他们的行动,那么,学生的人文感情也会油然而生。

在构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所讲章节,适时地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逸闻趣事、辉煌创造及伟大贡献,让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中国数学名家成为学生们喜爱并崇拜的人物,让笛卡尔、高斯、欧拉、费马等外国数学家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丰富与神奇。

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地展示这个定理从古至今的发展,从其发现、证明到应用都充满着传奇色彩,光是其名称就有足够多的噱头:在中国,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陈子定理,在国外,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平方定理。它的证明方法更是包罗万象,其中包括赵爽的“勾股圆方图”(赵爽弦图)证法、刘徽的“出入相补法”、欧几里得的射影定理证法等,甚至连美国总统加菲尔德、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都提出了不同的证法。

总之,这些绚丽多彩的历史故事永远是激励后人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

2.引领学生探寻数学之美

数学美也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之美,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简洁、对称、和谐等各方面。

2.1 数学的简洁美

符号、数字、字母是数学的语言,它们看似枯燥,但它们的使用可以替代语言文字,同时又浓缩了语言文字的全部含义,具有稳定、无歧义、简洁等优点,它们的组合就像是只由七个音符写出的优美乐章一样,总让人意犹未尽。例如,等式的性质1:“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可以翻译为数学语言:若a=b,则。这样的句子短小精悍,一目了然,就算被翻译为外国语言也不会改变原意。

2.2 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中的对称,就像是文学中的对联,对仗工整,结构巧妙。例如算式中有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等式左右两边的对称形式不禁让人感叹数学的巧妙;而在几何图形中对称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了:长方形的对称、稳重之美;正方形的刚健、宏伟之美;菱形的大方、庄重之美;圆的柔和、完满之美……

2.3 数学的和谐美

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点的应用极其广泛。从美学的角度上看,黄金分割点给人以协调、匀称的美感,因而在许多艺术作品都采用了这种审美的眼光。例如维纳斯的雕像及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底座与高的比值都为“黄金数”;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则采用了黄金矩形的设计;名画《最后的晚餐》中重点人物的位置都处于黄金分割点……

3.引导学生领略数学思想方法,享受数学文化

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策略作为一种内隐的知识,常常藏身于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做的是敏锐地把这些方法与思想捕捉住,放大了并外化!例如,在“菱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不同的方法得到菱形在边、角、对角线上的性质。这种数学活动的方式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的猜想与证明,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解题方法和其中隐含的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也自然地渗透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乔爱萍.挖掘数学的文化意蕴[J].中学数学刊物,2010(8).

[2]丁小琴.如何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和数学精神的滋养[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

[3]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蔡江蓉(1989—),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孙远腾(1988—),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王泽健(1989—),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蔡江蓉 孙远腾 王泽健

数学文化人文教育论文 篇3:

近五年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考点的量化分析

【摘要】数学文化包含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及数学形成和发展过程.数学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兴趣、方法、习惯的养成与发展,是中小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本文以近五年高考数学试卷为样本,从数学文化试题的题型分布、来源价值、考查频率以及呈现方式对比分析高考数学文化的出题特点及规律.最后发现高中数学教学要通过数学史及生活中的数学来渗透数学文化,以高考题作为导向结合数学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考数学;量化分析;高中数学教学

引 言

顾沛认为:数学文化除了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形成发展过程外,还涵盖着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确切提出数学文化应该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数学课程并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今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迫在眉睫,一线教师们不仅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对数学文化相关知识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将数学文化自然地渗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育改革反映在考试的改革中.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数学文化渗透在高考试题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更深层的价值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以及数学的美学的认识感悟.目前,数学文化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一部分的比重,但是相对其他类型的题目来说较为分散,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中找到共通处,然后探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数学文化价值,让学生主动喜欢上数学.

一、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分析

(一)数学文化类试题发展趋势

本文选取2015—2019年高考数学文理科试题(包括全国Ⅰ,Ⅱ,Ⅲ卷,2015年只有全国Ⅰ,Ⅱ卷,为确保数量的一致再加上2015年的湖北卷)共30套试题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2015—2019年的30套高考试题中都蕴含着数学文化类试题,五年内数量共计77道(某些文理卷同样一题计为两题).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数学文化类题目数量平均每年15题,除在2018年有小幅度下降外,基本趋于稳定,并且在2019年的时候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从总体上看数学文化类试题的数量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因此,我们对数学文化类试题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教学.

(二)数学文化试题命题特征分布

广义的数学文化既有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还包括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2].本文借鉴的是顾沛所理解的数学文化内涵,将数学文化的类别划分为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生活应用三个维度,并对其进行研究.结合77道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的特点进行文化背景及考查知识点分析,精确到每一道题目是从哪一个维度体现数学文化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不一定能对数学文化内容全数涵盖.

高考数学文化类试题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比较其数学文化背景与所考查知识点,我们可观察到高考试题对于数学文化的知识考查广泛、多样.相对来说,数学文化类试题在高考理科试卷出现频率稍高于文科试卷.知识点包括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程序框图、逻辑推理、运算能力、数列及数学建模,其中考查较多的知识点是几何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数学文化的常见类型中数学史与数学生活应用类题目考查较多.

二、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剖析研究

在对数学文化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梳理后,本文从题型分布、来源和价值、考查频率、呈现方式四个方面进一步剖析数学文化试题的命题特征.

(一)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题型分布

先对2015—2019年的77道渗透数学文化知识的高考试题的题型进行分类,进而分析其题型的特点.

从表1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的题型分布不均匀,其中选择题所占比例最大,解答题占比略微小于选择题,填空题占比最少,只有12.99%.

(二)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来源价值

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渗透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3].本文对77道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三个维度的占比,结果取整.

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数学生活应用类别涉及的题目最多,占比70%,题目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以中外数学史料优秀成果为背景.涉及数学史的题目多来源于《九章算术》《秦九韶算法》《周易》《四大名著》,其中以《九章算术》为主,还有部分题目涉及外国数学文化,比如哥德巴赫猜想.二,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背景.数学生活应用类高考试题考查形式多样且贴近生活,考查的知识点多出现于统计与概率的解答题中;三,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为背景的题目.数学文化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功能与结构的美学分支[4],但是在高考试题中涉及数学美的题目较少,只占比9%.综上可知,高考试题中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及应用价值突显较多,美学价值突显较少.

(三)数学文化类高考试题考查频率

1.横向(同年高考对数学文化的考查频率)

30套高考数学试题样本,以每一套试题的数学文化类题目分值为标准,对每一年的三套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类题目的分值求平均值 (结果取整).经统计得出每年高考试题中

数学文化类题目分值在20分左右,且分值呈上升趋势,在2019年达到最高的22分.目前数学文化类试题的分值在高考数学总分中大约占比13.33%,说明高考命题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理解能力的考查.

2.纵向(五年高考卷对数学文化的考查频率)

对每类文理科高考试题的数学文化类题目分值求平均值,数据显示除2015年湖北卷高于全国Ⅰ、Ⅱ卷,2018年全国Ⅱ卷低于全国Ⅲ卷外,全国Ⅰ卷与Ⅱ卷渗透数学文化试题考查频率均高于全国Ⅲ卷.这可能与全国卷使用地區相关,全国Ⅰ、Ⅱ卷用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所以比较重视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运用理解状况.

(四)数学文化高考试题呈现方式

数学文化在内隐与外显两方面高度渗透:数学的理性精神对人类思维的影响称为内隐渗透;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联系称为外显渗透[5].

近五年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类试题以显性方式呈现的有40题,隐性方式呈现的有37题,显性呈现方式渗透稍微多于隐性呈现方式,其中显性呈现方式的渗透多用于选择题,隐性呈现方式的渗透多用于考查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的解答题,并且都结合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总而言之,两种方式的呈现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还深入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

三、对高考数学文化试题分析的结论

(一)题型不均衡但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本文通过对数学文化类试题的分析发现高考试题对于数学文化渗透十分重视,尤其在选择题和解答题中对数学文化渗透得较多,融入方式多从数学史和数学生活应用两个维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知识性考查,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的每道题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关联,并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思考发现总结出来的.

对于涉及数学生活应用考查的题目,通过其他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并创新实践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探索设计多元化的设问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内容的理解以及掌握.

(二)呈现方式重外显式体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虽然显性和隐性两种呈现方式都有助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并且结合渗透了一定的核心素养,但目前大多数试题是以数学著名题目或者数学文化背景 “再现”的方法进行的.因此,呈现方式要注重多方面体现,并结合其他学科联系数学文化,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学生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相融合.

(三)考查频率稳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每年的高考试题对数学文化类的考查数量相对稳定,在解答题中多考查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在选择题中的考查注重开阔学生眼界思维,难度不高.高考命题运用多种方式且层次较高,题目在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不动声色地对学生的综合知识以及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证明等数学能力进行了考查,无疑高考题能成为渗透数学文化的典型范本.

四、数学文化渗透到课程教学中的思考与建议

从近五年高考试题中我们发现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且地位逐渐上升,数学文化的渗透将会借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更快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目前数学文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已经融入课标与教材中,并且在高考试题中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渗透,这些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理解.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数学文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课堂前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查找与新知识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数学名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对教材中涉及的数学家相关故事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或者在情境教学导入中播放一些有意思的数学史故事视频,使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蕴藏于数学史中,学生了解数学史有助于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參考文献】

[1]顾沛.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兼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1(09):92-94.

[2]祁平,任子朝,陈昂,等.基于数学文化视角的命题研究[J].数学通报,2018,57(09):19-24.

[3]陈华.渗透数学文化 润泽数学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11(03):86-87.

[4]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03):12-17.

[5]葛亚平.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36):100-102.

[6]陈熙春.立足核心素养,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2018年高考试题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课程,2018(Z2):19-23.

作者:余冬梅 邵贵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本科院校投资学论文下一篇:生活化小学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