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2023-06-02

第一篇:中东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国际营销策略论文: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特点分析

——我国中小型企业国际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

中小型企业在保证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中小型企业的状态并不稳定,死亡率高。因此本文综合探讨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给出合适的应对策略,最后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 我国中小型企业

一、我国对中小型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

量规模较小的企业。而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看的话,中小型企业的所有人与管理者是合二为一的。在企业内部,中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复杂的层级结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营销特点分析

1、以老板营销为主的关系营销模式

老板是企业的核心营销力量,关系着企业的主要营销渠道, 造成企业不只

是自己的渠道建设和培育。不管市场,只看到销售大户;不注重对经销商的服务,而让经销商自然成长,自生自灭;促销组合策略运用不恰当,许多中小型企业不明白促销只是暂时性的营销活动,过于频繁的促销活动和不恰当的降价促销方式,使消费者对上次的购买行为产生后悔心里。

2、不重视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

一味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产品上,没有树立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缺乏创

新。

3、低价竞销

这样不仅导致了无序的竞争,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的购买力就那么大,大的降价幅度只能造成购买力的提前实现,同时造成众多企业在保本或亏本的边缘上经营,长期这样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4、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达到快速发展,但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

5、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与问题比较多

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单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生命力较弱。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优缺点

1、优点

(1)在企业刚开始时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可以实现快速地进入市场

(2)便于老板自己对核心客户的掌控。

2、缺点

(1)无法快速地积累客户,难以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由于只是传统的营销模式,就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中零星销售漏掉了很多潜在客户,这样就不会形成一个广阔的营销面,导致无法迅速增加客户群体,也就不能快速积累客户,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

(2)无法发挥团队力量,难以获得人才集聚效应。一个人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团队的能力可以无限提高,通过扬长避短、共同学习的方式实现更高的效率

(3)无法有效地管理营销人员,给企业发展埋下隐患。企业往往会出现着一个营销人员离职后把客户带走的现象,结果是企业老板缺乏对营销人员的信任

和培养,久而久而久老板事必躬亲,员工不愿承担责任,也不远付出努力,结果员工能力没有提高,老板的精力跟不上需要,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结论

在当今国际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是企业扩大自身规模的最明智的选择。而企业要“走出去”的最大要求就是,要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一个成功走向世界的企业,必然有一个完美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而掌握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手段,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做到的。企业只有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才能扩大企业自身的规模,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在世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而对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学习,是我们未来致力于营销的大学生所必须要学习的。

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在本国经济不景气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有利的市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果度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开展多国的市场营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利的市场机会,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使企业投身到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可以磨练企业的生产发展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加速企业成长壮大。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众多的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有挑战又有机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参与国际竞争,可以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锻炼企业,在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同时从根本上转变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思路,锻造出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新型现代企业。

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本国经济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更不可能拥有发展需要的所有先进技术。要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就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将国内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顺利实现产品的价值并获得更多赢利,通过出口创汇,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和设备,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

所以,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增强市场营销力度,要增强市场营销力度必须改变小商人观念,制定科学系统的市场营销方案,规范并完善企业的营销管理

系统,积极培养企业的营销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市场,实现迅速发展壮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楼尊译市场营销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学出版社

[2]袁晓丽.雷银生.国际市场营销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王征.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

第二篇:浅析联想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目录

要 ................................................................................................................ 2 1联想公司概述 ...................................................................................................... 3 2国际化成因:多元化战略失败,重归主业 ............................................................ 3 3联想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选择 .............................................................................. 4

3.1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 4 3.2换标:传奇+创新 .................................................................................... 5 3.3“蛇吞象”,国际化之始 ................................................................................ 5 3.4巧借东风,奥运助力 .................................................................................. 7 3.5淡化IBM不停步,全球推出Idea新品牌 ................................................... 9 4结语 .................................................................................................................... 9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中国IT行业品牌的领先者,联想敢于冲破自身条件束缚,通过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而又重要的一步。本文从介绍联想国际化的背景、方式入手,着重对联想国际化的经营策略—更换标识、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OP奥运赞助商、打造Idea新品牌等—进行探析,以期能对我国其它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借鉴。 关键词:联想公司;国际化经营;展望

1联想公司概述

1984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从计算所带出11个人,成立了一家新技术发展公司,这就是联想。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从1996年以来连续十多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2002年底召开的Legend World 2002大会,是联想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标志,标志着联想在产品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标志着联想在科研开发方面将向一个新的阶段发起冲击,标志着联想将最终成为一个

[1]技术驱动型的企业。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2003年4月28日,联想集团把其英文品牌名称由“Legend”换为“Lenovo”。2004年3月,联想成功签约国际奥委会,成为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购了IBM在全球的台式和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全部业务,并于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标志着新联想的诞生。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围绕服务客户、诚信共享、精准求实、创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倾力打造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2]2国际化成因:多元化战略失败,重归主业

自2001年推行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来,联想集团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与公司预期差距甚大。2002财年,联想集团仅仅完成了192.7亿港元的销售量,比预定的26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差了20%以上。2003年财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只完成了202.3亿港元的销售收入,仅比上一财年提高了5%。在三年的时间里,联想集团累计只完成了50%销售增长,26%的利润增长。2004 财年,联想集团的手提设备IT服务及契约加工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业亏损。联想集团不仅新拓业务前景暗淡,核心业务也面临来自拥有强大财力的国际厂商如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2003年,联想集团PC的出货量增加了15.1%,市场占有率为21.3%,而戴尔出货量增长高达63%。在国内电脑销售榜上跃居第二,并且增长态势不减。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业务方面形势更显严峻。2002财年联想集团的海外营业额为11.51亿港元,而到了2004财年则下滑为2.98亿港元。联想集团发展了20年之后,联想集团的海外业务只占联想集团总营业额的5.7 %,并且所谓的海外业务主要是生产加工及产品出口业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业务。多元化的失利,主业的相对收缩使得联想集团不得不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此同时,由于PC同质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演变为赤裸裸的价格竞争,价格战不可避免,结果使PC厂商利润下降,而PC使用年限的增长,使市场对新PC的实际需求相应减少。因此联想集团经过慎重的战略反思,于2004年2月做出了重回PC主业,进行战略收缩,剥离 IT 服务业务的决定,加速国际化进程。踏入国际市场。[3]

3联想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选择

3.1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出口,即国内生产,国外销售,这是一种传统、简单、风险最低的进入方式;二是合同进入,又称非股权进入,它有多种具体形式,而且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正在不断创新并日益引起重视;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又称股权进入,即企业直接在目标市场国投资,就地生产,就近销售。随着企业跨国营销的不断深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联想集团采用的是通过购并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其优点是:

一、可以迅速地实现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意愿并取得成效;

二、可以利用东道国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甚至有时可以得到具有较高水平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如原有企业的商标、特有资产乃至高新技术;

三、利用东道国企业现有销售渠道的市场基础,迅速打入东道国市场,减少竞争,并把跨国公司其它子公司的产品引入该市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实现产品多元化,从而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果。[4]

3.2换标:传奇+创新

2003年4月28日,联想集团把其英文品牌由“Legend”换为“Lenovo”,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而中文品牌“联想”不变,在国内使用“英文+中文”的标识,在海外则单独使用“Lenovo”的英文标识。换标后的联想新品牌包括了四大品牌特性:诚信、创新有活力、优质专业服务和容易。

联想此次换标也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le”取自原来的“Legend”,承继“传奇”之意;“novo”则代表“创新”。

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再加上公关、广告等媒体的强有力支持,联想此次的换标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成功。[5]

3.3“蛇吞象”,国际化之始

2004年12月8日,中关村土生土长的联想集团经过长达13个月、且全程保密的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之后,最终以12.5亿美元(包括6.5亿美元的现金,还有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和承担5亿美元债务的代价并购了IBM(国际商用公司)的全球PC业务,获得了IBM包括ThinkPad 品牌在内的全球PC业务(个人电脑事业部)。交易完成后,IBM持有18.5%的联想集团股份。根据协议,新联想5年内有权无偿使用IBM品牌,并完全获得“THINK”系列商标及相关技术,其中前18个月,IBM的PC部分可单独使用,18个月到5年之间可以采用IBM和联想的双品牌,五年后打联想的品牌;约有9500名IBM员工加盟新公司,收购资产共涉及160个国家和地区。合并后的新联想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戴尔、惠普之后

的第三大PC厂商,全球市份额由原来的2.4%上升到9%,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而又重要的一步。

但是,这次的并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首先是投资人不信任的风险,表现在联想股价的下跌;第二是市场风险。新公司成立后原来的客户是否承认你的产品,以前购买IBM产品的客户是否会流失;第三是员工流失的风险;第四是业务怎么整合,人员,文化怎么磨合,这也是最大的风险。为此联想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做好说服投资人的工作;二是产品品牌不变,按照协议,并购后五年内IBM的品牌归联想使用,ThinkPad的品牌永远归联想使用;三是跟客户打交道的业务人员不变;四是把总部设在纽约,说明联想是一家真正的国际公司;五是对高层员工认真宣讲公司愿景,并且待遇不变,这使得人员流失的风险完全被控制了;六是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胸怀大度,七是要有驾驭全盘的能力;八是双方要坦诚、尊重、妥协。

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要实现国际化,首先就必须要有品牌、团队、管理和技术。通过此次并购,联想可以得到三样东西:第一是品牌,最重要的是笔记本电脑的牌子(ThinkPad);第二是技术,主要是笔记本电脑的开发技术,包括专利和团队;第三是国际性的公司治理构架和管理机构。

同时通过此次并购,联想集团还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以此打开国际市场;二是通过与IBM的融合来降低成本;三是扩大规模,提高与上游厂商议价的能力。[6] 2007年11月1日,联想对外宣布,其所使用的IBM品牌于2008年提前退出市场,联想在全球范围内的标识也全面过渡到Lenovo。2008年1月3日,联想发布了面向全球市场的消费电脑品牌Idea,正式宣布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标志着联想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7] 3年来,联想的营业额从30亿美元跃升170亿美元,全球电脑销量从400多万台增长到2000多万台,利润翻了两倍多。从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到全球知名的世界品牌,从一个只会管理中国市场的企业到全球运营的跨国公司。3 年来联想最大的提高是企业规模、 盈利能力、品牌扩展和管理能力。这就是“ 蛇吞象” 带给联想的巨大变化。

[8]

3.4巧借东风,奥运助力

奥运会被形象地称为是“国际品牌工厂”,索尼、耐克、三星、LG等诸多国际品牌都是借奥运平台享誉世界的。早在2001年北京申奥时,联想集团就贡献了国内企业的最大一笔赞助—1200万元,从而与奥运结缘。在北京申奥成功几天后,联想集团就迅速成立了一个代号“007”的绝密小组,负责研究、指定其奥运应对策略。经过一番周折,联想终于在2004年3月以65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为期4年(2004—2008)的奥运会TOP赞助商身份。作为第29届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中的惟一一家中国企业,联想集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其奥运战略显示出成熟、系统、周密的国际性企业眼光与风格。[9]

都灵冬奥会比赛虽只有短短的17天,但联想却花了两年的时间来准备,早在2004年初,联想就已开始为冬奥会提供产品,伴随其成功签约TOP,从此开始了把人与机器源源不断地送到都灵的历程。从2004年开始,联想的产品经过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测试赛,包括真实比赛和实验室模拟比赛,都以优异的表现创造了记录:台式打印机在16项测试比赛中创造了“零差错”得纪录;PC和服务器在比预计奥运峰值更高的极限测试中,表现依然稳定、可靠;在最为重要的被称为都灵冬奥会技术验收测试的“系统协同测试”中,联想的产品和服务全部圆满完成任务。[10] 2006年2月都灵冬奥会上,联想小试锋芒,初次以奥运TOP的身份支持奥运,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实力得到更多的认可。联想在冬奥会上以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交上了“零故障”的完美答卷,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全面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誉,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道:“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联想的支持和承诺。他们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的美誉,赢得了我们的充分信任。”

2007年4月26日,联想宣布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官方合作伙伴,联想创新设计中心主创的“祥云”火炬将走遍全球五大洲,联想奥运战略由此启动。面向2008北京奥运,联想制定了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两大战略,推出了十大奥运计划。在科技奥运方面,针对奥组委和赛事运营,联想制定了技术设备计划、IT运营服务计划;针对各国代表团和全球媒体, [11]

制定了奥运网吧计划、多品牌电脑维修计划;针对现场观众,制定了数字前沿体验馆计划。在人文奥运方面,联想针对全球公众、中国公众、运动员和运动队,以及国内外客户,分别制定了奥运火炬推广计划、系列公益传播计划、全球冠军计划、全球贵宾接待计划,以及千万客户关怀计划。可以说,成功的奥运战略和系统、完善的奥运计划,佐助联想集团逐步完成了自己的国际化梦想。2004年的联想只是一个营业规模 30亿美元、仅限于中国运营的公司,到2008年,联想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通过奥运营销战略的有力执行,年营业规模发展到170亿美元,业务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在品牌方面,2004年以来,联想在中国市场上的知名度上升了15%,美誉度上升了19%;在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同样大幅提升。另据中国品牌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在常规年份,联想品牌美誉度的增幅约为20%。而借力北京奥运会展开营销,联想获得了较好的回报,2007年至2008年间联想品牌美誉度增幅达到54179%。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显示,全球已有53%的受访者认为联想是新兴国际品牌中的佼佼者,购买考虑度从39%提升到47%,上升了8%。奥运会成为联想塑造品牌的最好平台。截至2008年,联想集团的海外业务占到了收入的60%。在联想集团最新公布的2008财年到200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营业额达到42亿美元,其中净利润1.1亿美元。2008年7月10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联想以年度总营收167.88亿美元的业绩杀入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位居第499位,成为中国进入世界 500 强的唯一一家内地民营企业。[12]同年在全球享有盛誉的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中国十大国际品牌榜”评选中,联想排在第二位;在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领先品牌排名中,联想仍然位列第二。

2007年4月11日下午,联想集团与北京奥组委在北京签约,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合作伙伴。联想将为残奥会提供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服务,并举办残奥会相关推广活动,这是联想奥运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联想的奥运战略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一起奥运,一起联想”的口号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联想创造了中国企业的奥运历史。

[13]

3.5淡化IBM不停步,全球推出Idea新品牌

2008年1月3日下午,联想在产品品牌方面做了重大调整,新推出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消费类个人电脑品牌叫做Idea,在美国、中国、法国、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发布,并为此首次在全球推出IdeaPad笔记本和IdeaCentre台式电脑的子品牌,正式宣布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这是联想收购IBM PC之后,三年来一直坚持的,稳固IBM原有业务为主线、在全球市场谨慎布局的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联想集团联想宣布,将以新的品牌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这是联想在全球大力发展交易型客户(以家庭和个人为主)的标志,也是联想进一步全面走向海外的关键一步。届时它们将与专注商务市场的ThinkPad笔记本和ThinkCentre台式电脑高端商务品牌相互补充, Think统率旗下商务类产品,Idea则统率旗下所有消费类产品,联想寄予厚望的上网本也属于此。由此,联想全系列PC产品将全部进军国际市场,开始与戴尔、惠普以及宏基等进行全面竞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联想于此时推出Idea品牌,意在借助中国2008奥运之东风招揽全世界的目光,以便更好地推动联想在海外消费类电脑市场的发展。经过整合之后,联想的品牌架构更加清晰,解决了继并购之后一直存在的“产品线混乱”问题,[15]而且,Idea品牌的出现将更有利于全球消费市场接纳联想,是联想全球品牌推广战略的重大调整,对于联想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4]4结语

2009年1月5日,联想集团公布的截止200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季内销售额为35.9亿美元,上年同期约为44.9亿美元,下降20%,亏损高达9600万美元,为联想历史上最大亏损额,也远远大于投行对联想本季度5000万元的亏损预测。[16]

受金融危机冲击,当前全球PC需求急剧放缓,各大PC企业的海外、商用等业务更成为此次风暴影响的重灾区。不堪业绩压力的联想公司近日终于也做出了“大规模裁员”的决策。2009年1月8日,联想宣布了国际

化以来最大的一次重组,合并原亚太区、大中华和俄罗斯区,成立亚太和俄罗斯区。并大规模裁员,全球削减2500个岗位,约占员工总数的11%。[17]同时,执行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联想,并成为最近几个季度联想业绩表现急剧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自联想发展壮大以来,内部一直存在协调不畅,执行力拖沓,市场反应不迅速的情况。联想内部,研发部门和商用事业部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甚至是相互不买账。[18]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董事会宣布,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柳传志将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现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将执掌首席执行官一职,“杨柳配”再次组合,但这次是否能再创神话,还言之尚早。

现在,联想重新拟定了战略方向—在欧洲、美国稳住阵脚,产品是向大客户经销的商用型产品;在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要力争更大的发展,产品是消费类产品,这是现在的主战场。可以说,在国际化的5年时间里,联想走了一段长长的弯路,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幸运的是,联想及时调整了方向,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脚踏实地地从新兴市场重新出发。[19]对于联想来说,未来的考验是如何在局部地区取得优势的基础上,提升掌控全局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其国际化路线将艰难地走下去。

参 考 文 献

[1] 李建立. 联想再造[M].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03.11-11

[2] 张毅,李洋. 浅谈联想集团公司的国际化战略[J].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07-31 [3] 陈卓云. 浅析联想的国际化战略[J]. 改革与开放.2009-03 [4] 寇小萱,王永萍. 国际市场营销学[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08 .第二版.65-65 [5] 曾昭华.柳传志如是说—中国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 185-186 [6] 曾昭华.传志如是说—中国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 46-46

[7] 黄鑫. 联想集团:海外并购迈步国际化[J].经济日报.2009-11-05 [8] 张侃. 蛇吞象给联想带来的巨变[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02 [9] 潘罗. 联想奥运品牌战略[J].现代传播.2009-01 [10] 子雨. 联想闯关都灵体验国际化[J].新闻中心.2006-01-02 [11] 陈绍鹏.打造激情奥运的世界联想[J].封面故事.2008-02 [12] 潘罗. 联想奥运品牌战略[J].现代传播.2009-01 [13] 潘罗. 联想奥运品牌战略[J].现代传播.2009-01 [14] 联想推出新品牌Idea[J].中国品牌.2008年年第18期

[15] 李志起.走向国际化_想开始整合国际品牌[J].现代企业文化.2008第46期

[16] 经营者.柳传志王者归来[J].封面故事.2009-02 [17] 熊灿.联想_寒假补课[J].上海信息化.2009第2期 [18] 王然.柳传志复出记[J].经济观察报.2009-02-07 [19] 冀勇庆.复制中国成功模式,联想新兴市场重新找回自己[J].IT经理世界.2009-10-27

第三篇: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期末论文

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0国贸3班103010311 胡慧娟

摘要: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而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与交易营销相比,关系营销是市场营销学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变。但关系营销的应用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成本。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者各有适用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演化和兼容。

关键字:价值链;实施战略;市场营销;策略

进入21世纪,市场营销学理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营销学中的“关系”范式的出现。“关系”范式以关系营销(或关系性交易)理论为代表,在市场营销学理论界掀起一场革命,对市场营销持“关系”观点的学者对交易导向的营销理论进行了批判,被称为“营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前者以产品为中心,采用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营销),Promotion(促销)组合】营销组合为手段,着眼于单次交易活动收益的最大化;后者以长期关系为导向,采取关系方法

(Relationshipapproach),注重新价值的创造和双方关系中的交互作用,以构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

一、 关系营销理论的提出和营销范式从交易向关系转变

在关系营销出现以前营销理论以交易或者交换为研究的中心,早期重点研究营销渠道的效率,其后消费者行为逐渐成为研究的中心,其中以4P营销组合作为主要手段。

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是两种对立的营销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以交易为导向的营销认为,市场是由同质性的无关紧要的个体顾客组成(至少在同一个细分市场是如此),关系营销则认为市场并不是由大批无关紧要的个体顾客组成。每个顾客是需求和欲望、购买能力差异很大的个体,对企业来说,每个顾客对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市场营销学的“20/80”理论,即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顾客说明,卖方不应对每个顾客都同等对待,应将有价值的关键客户和其他客户区别对待。

2.交易营销认为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主动性不同,即存在“积极的卖方”和“消极的买方”,买卖双方是各自独立的因素,市场营销就是卖方的单方行为,卖方用产品、价格,促销等营销组合手段刺激顾客购买。关系营销认为市场并不都是由“积极的卖方”和“消极的买方”组成,具有特定需求的买方也存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的过程,双方是“互动的关系”。

3.交易营销的交易活动是由具体的单个交易事件组成,各个交易活动之间不产生相互作用;关系营销认为供求双方的交易是连续过程,大量的交易都是重

共5页,第1页

1复进行的,前一次的交易往往对以后的交易活动产生作用。如果顾客有一次满意的购买体验,也就是在购买中得到超过预期的价值,那么,他就会把这种体验带到下次的交易活动中去。一次购买行为只是双方关系序列中的一部分。

4.交易营销的产品概念主要是指产品的实体价值,而关系营销认为产品的价值既包括实体价值,也包括附在实体产品之上的服务,如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产品、从与供应商接触过程中得到的愉快感和咨询服务等。

5.交易营销完全依靠市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供应商与顾客都是完全的理性“经济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关系营销以“关系”作为研究的核心,认为顾客在交易中不但要得到经济价值,而且还追求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顾客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关系以互惠为基础并存在“利他主义”倾向,关系的维护因素是信任与承诺,因此交易是处于市场价格机制与科层组织的行政指令之间的“关系范式”发挥作用。

6.交易营销的价值来源于产品交易活动完成后价值在供应商、消费者、分销商等在价值链上的分配,而关系性交易注重新价值的创造。关系营销认为,客户购买产品并不单纯依据价格的高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可保证稳定供货、低的失败概率、弹性的生产容量等。企业在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相互的合作关系过程中,由于资源相互依赖、共同开发、信息共享、组织学习等因素,与交易营销相比,关系营销带来更高的价值创造。

从关系的角度看待营销是人类商业活动的本源回归,关系营销是对市场营销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将传统交易营销学研究的视角从关注一次性的交易转向保留顾客;从有限地满足顾客期望转向高度的顾客服务;营销的目的从获取短期利润转向与各方建立和谐的关系,大大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研究的视野。

二、 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演化与兼容性

营销采取关系导向还是交易导向关键在于双方的意愿,而不是单方面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在双方关系意愿匹配达到平衡的基础上,才可能发展关系性交易。如果考察为什么供应商或客户会采取交易或者关系导向,则取决于双方各自希望从交易中得到什么,以及对交易方的了解程度,即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交易导向的影响。更多的情况下,企业营销中往往同时使用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导向,而不应说取其一而否定另一种方法。可得出以下结论:

1.关系或交易动机决定于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表现在:从客户方面看,不同的客户营销导向不同,同一客户在不同情况下营销导向也不同,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建立关系,有些则缺乏关系的意愿。从供应商方面看,对有的客户希望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而对有的客户则不希望建立关系。从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看,有些适宜关系导向,而另一些则适宜于交易导向。如当产品定制化、差异性时,往往希望选择特定供应商以满足特殊需要;当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时,则缺乏关系交易的动机。

2.营销手段的应用应使短期收益与长期利益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均衡。无论关系营销还是交易营销,其实施都要分析一定时期内的收益与成本,及时进行评估和决策。关系营销重长期收益,而交易营销立足于即时经济收益。

3.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与顾客的距离缩短,双方的沟通更加便利。关系营销的核心之一是双方关系过程中的互动,即通过直接接触与沟通实现价值,而交易营销主要是通过分销渠道与顾客间接沟通。在买卖双方的关系中,双

方直接接触的距离越近,建立关系的愿望就越迫切。在通过分销渠道间接面对大量消费者时,厂商主要是通过加强品牌宣传来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国际互联网,使双方的沟通与接触更加直接、频繁、快捷。

4.关系性营销方法与4P营销组合可以演化与并存。在关系营销的三个层次中,其中第一层次的关系营销与4P营销组合近似,是界于两种方法之间的混合方法。在交易营销中,产品的差异化满足顾客特定需求,需求满足导致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又引致重复购买,重复购买意味着双方有可能建立长期关系。因此,可以说产品的差异化是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化的动因之一;从企业的品牌看,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忠诚也一定程度体现了关系营销的理念;从关系本身看,关系不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还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关系既可以是紧密的伙伴关系,也可以是松散的客户关系,其深度决定于双方的需要。

三、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

四、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

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

虽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

当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营销时,范围经济优势又可以同时转移到新进入的国际市场。根据该国的特定市场环境,跨国公司有计划地选择相关行业的产品相继导人,在市场研究、促销技巧和共同渠道等方面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尤其是促销行为的协同效应对树立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由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分析可以知道,企业的价值活动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

相应来说,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占关键地位的是上游环节,取决于产品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其竞争性质很可能表现为“全球市场”型的全方位的立体竞争,因此,企业跨国经营如果主要靠上游环节的优势,则可以采取“全球性”的营销策略。而国际市场的某些消费需求的同质化趋势也支持这一策略。

虽然各国市场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但各国市场以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却表现出趋同性。各国消费者都在从其他社会吸取他们认为是好的东西,从精神到物质产品,一种新消费现象——跨越文化界定的消费趋势正在形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来源于教育,来源于知识的传递,教育导致更高水平的技术成就,同时也会消除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另外,传媒,特别是电视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对那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公司来说,这样一种消费趋势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也是他们日日夜夜在努力促进的。需求的同质化,可以使厂商的库存、采购及生产成本都大为减少,而更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开创名牌,并促使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去追逐名牌,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可观的利润。

跨国公司一旦认识到国文化交叉而产生的某些共性,就可以设计全球通用产品,用同样的广告制作知识变更说明文字,以跨国公司的盛名和信誉,以自己的渠道,向世界各个市场推进。“跨国公司产品”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且是一种能满足人们精神和感观需求的价值复合体,一种文化感受。

与此相反的是下游环节的经济活动。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各种经营活动(如广告宣传、渠道策略、促销手段等)都与消费者特性紧密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所在市场当地的供求情况、风俗文化为转移。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

说,下游环节的优势占主导地位,则该行业的竞争性质很可能是“多国市场”型的相互独立的局部竞争模式。凭借下游环节优势跨国竞争的企业,其竞争战略往往带有鲜明的局部性、地区性色彩,在本地成功的策略未必能给其他市场带来成功。在这方面,世界两大日用消费品巨头英国联合利华和美国宝洁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教训。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吃了不少苦头,总结了不少教训:不要把中国当作单一的市场,各地区间在收入、风俗、政策、商业存在很大差异。全国统一的战略难以实施,要学会思考,因地制宜。是否进入一个市场,战略基石不能寄放在政策和跟政府关系上,尽可能跟上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论你的产业模式在别处多么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曦.在价值链上跳舞[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2]陈小洲,王灵敏.现在企业市场营销[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王雪丽.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4]吴率.市场营销管理[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涛,王亚军.现代供应链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第四篇:关于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许鑫小组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华为公司的概况,并且分析了华为公司当前海外市场取得的业绩和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对华为国际营销环境即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的分析,探究了华为国际营销策略的制定,着重叙述了华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的营销手段。

【关键字】:华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文献综述:

《华为四张脸》一书中张贯京从华为高层主管的角度,记叙了近20多年来华为公司从中国企业到跨国公司的跨越,揭示了华为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华为的营销策略》一书中周恒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笔触,从营销策略着手,用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一直自诩为狼的华为在发展过程中舍我其谁的客户关系行销、血拼国际市场等一系列特色。

《华为的企业战略》一书中许凌志从企业战略着手,依据“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石的领导战略”、“渠道变阵”、“转变产品定位”诸多华为式战略,力求使读者对谜一样的华为获得一种全新的认识、全新的视野以及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华为的企业文化》一书中陈广从理论、实例说明上,为读者总结出了华为狼性文化的精华,生动地展现了华为一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巨大影响力。

二.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全球通信业具有领导地位的企业之一,是中国民族通信产业的杰出代表,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在印度、瑞

典、俄罗斯、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

三.华为公司海外市场营销业绩与挑战:

1.业绩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Dittberner的统计:华为交换机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占世界出货量的32%;智能网用户数全球第一;NGN出货量全球第一,占24.5%;在国际市场上,英国、泰国等均采用华为骨干网,华为数据通信正在改变全球网络产品的市场格局。据RHK的统计:宽带产品全球第二,占18.9%;光网络产品全球第三,占9%。据Gartner的统计:综合接入产品全球第三,占14%。3G产品跻身全球第一阵营,已率先在阿联酋、毛里求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经历了十多年的国际市场打拼,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稳步发展。

2.挑战

华为面临的最大挑战显然就是如何实现“成为一个成功的全球化公司”这个战略本身。目前,华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些市场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华为如何把握蕴含在全球市场中的众多机会,如何保持高科技低价格产品的优势,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高效的销售网络,如何在要进入的国家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如何把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员工用一种文化组织协调起来,如何在扩大业务范围和企业规模上找到合适的方向。

四.华为国际营销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1)中国政府支持中国通信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1984年2月,邓小平在第二次深圳之行回京后,就鲜明地提出“中国发展经济、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信入手,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1996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鎔基视察华为,明确表示希望国产交换机打入国际市场,并允诺由政府提供买方信贷。中国政府经济政策在支持中国通信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电信展、积极参与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国的外交,总体来说,为中国企业营造了一个比较友好的国

际经济环境。

(3)在总体上比较友好的情况下,在北美和印度两地区存在出于敏感原因的对中国厂商的排斥的现象。如华为公司2007年7月间,联合贝恩资本收购美国3COM公司,被美国政府的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华为的军方背景、华为所有权不清晰和交易威胁到美国国家网络安全”为理由否决。

2.经济环境

(1)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上,在运营商基础网络建设的资本和技术投资上,在用户覆盖率(普及率)水平上,还是在居民(最终用户)的信息消费意愿,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以及对最前沿的信息服务的接受程度上,都是最高的,普遍比较而言,这部分国家的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环境也是最为公平和透明的。

(2)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总体财富方面也有一定差异,但可以总结出影响电信设备商营销工作的共同因素:近年来的建设投资力度和电信服务的普及率稳步提升,运营商普遍上技术积累不深厚,在建设方案定案中,价格和成本因素占非常大的比重,终端客户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这部分国家从数量到消费总体需求上都大于发达国家,而且从这部分国家中诞生的信息产业企业数量少,所以,发展中国家是华为全球争取营业额、市场占有率和最重要区域。

3.社会文化环境

就社会文化因素来说,对华为公司国际营销具体行为的文化融入有很大影响,对指导性的营销策略的制定影响不大。从文化角度对一个国家的品牌产品的的排斥和接受,往往和这个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综合实力、综合产品技术实力、国家形象有关,华为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努力,在展示中国的社会发展程度、科技发展程度以及树立国际形象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4.技术环境

(1)基础技术和运营商技术理解度双高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有长期的科技积淀,不但运营商对网络设备的理解是深入和透彻的,甚至相当多的国家自己就有竞争力的设备制造

商,如瑞典有爱立信,美国有朗讯和思科,法国有阿尔卡特等

(2)没有通信基础技术积淀,但运营商对技术了解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与发展中国家的版图基本重合,作为有潜力有产出的市场,又基本上没有本民族设备厂商,所以各家世界级设备制造商都努力提高自己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渗透进来。

(3)没有硬件技术厂家,同时运营商技术水准也低的国家:少部分排名靠后的发展中国家,运营商建设思路靠设备商建议,决策方面往往又和电信管理部门和国家权力机构纠缠不清,腐败横行。

五.华为国际营销策略制定:

1.目标市场定位

(1)市场细分: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依据客户的需求、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自身产品可以销售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客户群的市场分类过程。华为公司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差异等将全球市场分为发达、发展中和落后国家三类市场。

(2)确定目标市场:华为在营销策略方面并没有涉及所有的市场,而是始终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最具有发展空间的目标市场,最终华为选择了以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主,发达国家市场为辅的营销方式,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市场定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华为是市场挑战者的角色,从技术到市场占有率都是如此;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华为也是市场竞争者角色,一方面要和西方公司抗衡,一方面必须挖掘市场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营销额;在落后国家和地区市场,华为的定位是“观察者和参与者”。

2.营销策略制定

(1)产品策略:产品是华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

一、华为的产品策略始终贯彻着一个原则,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行产品在功能上的差异化策略,这是华为能在与客户的关联、互动方面做的好的主要原因;

二、华为的研发部门打造了业界最完整的产品线,并且在每个产品上都不会大幅度落后于对手,这个成果支撑了华为在国际营销上始终能结合价格优势、灵活的技术方案特点与西方公司直接竞争;

三、最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华为都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取得突破的之后才慢慢进攻入高端市场。

(2)价格策略:定价策略不是孤立的决策,它影响着所有其他的市场策略:不仅影响着客户的感觉价值,决定着中间商预期的受激励水平,也影响华为公司进入市场的速度和规模。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低价格竞争策略,以控制利润空间的手段获取竞争的胜出。

二、在营销一线的工作中,市场工作中要得到竞争对手的价格和客户的心理价位方面的准确信息,为价格竞争提供精确的参照。

三、在营销管理部门的工作中,要合理分析市场信息,根据不同区域的客户决策方式和偏好、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竞争态势,合理设计全球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避免同一化,也避免差价过大导致客户信任度降低;

四、推进“双赢”合作导向对客户决策的影响力,以商务优势和技术、服务水平的综合力量争取竞争的胜出

(3)渠道策略: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中,除了产品和人才两个要素之外,企业要想取得成功,营销渠道成了第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坚持直销模式为主,把华为的营销网络与客户接触的面扩大。利用直销网络提高市场反映速度和质量,把客户的有指导性、建设性的需求高效地吸收反馈到研发和服务体系。

二、落后国家市场,建立有影响力的渠道关系,并合理控制直销分支机构建设规模和成本,完成在产品市场布局上的工作,等待市场的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在“营销网络铺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适当增设分支机构,加大营销人员深入一线的工作比重,一方面建立代理和分销渠道建设方法和体系,以这两方面工作的加强来提高市场关系的覆盖面,把市场的触角延伸到用户的第一线。

四、华为公司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本地化程度,以提高市场机会的敏

感度,和市场机会反应速度。

(4)促销策略:促销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消费者了解并关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促使其实现最终的购买行为。华为公司在制定促销策略时,综合考虑了不同产品的特性、营销目标、目标市场环境、客户特点和限制条件等因素,进行了有效的促销组合,并灵活运用。

一、加大面向公众的广告投放力度,树立公众公司形象以及企业综合实力形象。

二、坚持向目标客户投放华为公司对外刊物,包括《华为人》报,《华为技术报》和《管理优化报》,以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理念,得到客户的文化认同。

三、不放弃次级、区域性质的电信展会,把参加这个级别展会的行为与提高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落后国家地区市场的拓展联系起来。

四、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上提高售前技术拓展和交流方面的力度,突出“客户化方案”和“客户与公司双赢的合作目标”的华为营销理念,发挥出华为公司成本和价格优势的最大效用。

五、在发达国家市场,重点突出自己在3G和LTE领域的技术优势,并突出自己的售后服务质量水平,这一重要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贯京著,《华为四张脸》,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5月

2.周恒著,《华为营销策略》,海天出版社,2006年10月

3.许凌志著,《华为企业战略》,海天出版社,2006年10月

4.陈广著,《华为企业文化》,海天出版社,2007年4月

5.董延明,《我在华为的日子》,远方出版社,2010年2月

6.孔祥露著,《非一般的华为:任正非经营管理智慧》,海天出版社,2008年8月

第五篇: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的规模显著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增强竞争力、进行国际经营是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从近几年跨国公司的动向看,海外投资与市场营销过程中的本土化策略,是我国企业寻求发展与扩大竞争优势的一大重要趋势。海尔集团就是在家电行业中,本土化策略实行得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本土化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某国市场后,努力融入东道国的经济体系,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实体的发展战略。本土化的过程表现为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要素融入和根植于当地文化的过程。

1998年到2005年是海尔集团推行国际化战略阶段,此阶段特征为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进入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下面以美国市场为例,对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90年代初,海尔冰箱依靠缝隙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很快占到小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作为一个陌生的冰箱品牌,海尔首先对美国市场进行市场分析,尤其是消费者市场。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品牌高于一切。并且美国消费者易受广告的影响,对产品的卫生和安全要求高,要求产品外观和包装精美、设计新颖独特。为了更好地打开美国市场,海尔集团建立了“三位一体本土化”运作模式,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罗来纳州。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洛杉矶当地的人才优势,纽约的商业优势及南卡罗来纳州当地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南卡州政府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其雇员也主要是美国人。三位一体,形成本土化的美国海尔己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公司,它所设计和制造的产品也完全符合美国消费者的习惯和喜好。按照美国消费者的要求在洛杉矶进行设计,然后通过纽约直接向全美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进行铺垫和控制,南卡州就随时制造出来并运到全美各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美国本土化的海尔。

海尔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自己的本土化品牌,并致力于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 当地营销方面的探索。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美式对开三门、四门冰箱的推出就是海尔冰箱创当地化品牌的结晶。海尔整合美国当地的科技人力资源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满足家庭主妇需要的两面存取的迈克冷柜、满足学生宿舍需要的电脑桌冰箱、满足中产阶级需求的自由式酒柜等创新产品,不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了提高生活质量的解决方案,还赢得了美国消费者的心,赢得了美国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海尔更是积极参加美国海尔贸易公司联合冰箱PL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名为“冰箱风暴”的营销活动。此次“冰箱风暴”营销活动在美国的芝加哥、迈阿密、纽约等12个人口集中、经济活跃的主要城市举行。通过此次营销活动,海尔根据厨柜深度设计的法式对开门冰箱等高端产品给美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提升了品牌美誉。

海尔在例行本土化模式的同时,更是结合本地生活、经济状况坚持着自己的“高端信仰”。

对中国家电业来说,如果不走创本土化品牌的路,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残酷。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常常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同时,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优势也正在消失等种种困局。正如中国古话所云:打铁先要自身硬。如果海尔不是依靠“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运作使自身先行强大,美国著名连锁渠道也就不会主动将海尔冰箱作为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

物流管理 杨晓彤 20070251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争创优良学风思想汇报下一篇:自查自纠隐患整改方案

热门文章

中东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