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数控车床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核心课程建设,是中职院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我校数控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依据数控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模块之中,缩短了教学课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数控车床发展研究论文 篇1:

机械专业学业导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结合机械专业的学科特点,以机械专业的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出发点,结合目标问题“如何制作一条四足机器狗”,探讨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业导师教学方案。通过机械、制造、设计、自动化4个主要部分描述了四足机器狗的制造方案和制造过程,通过以上的演绎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业热情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专业 学业导师 四足机器狗 专业认同

学业导师制起源很早,其核心内容主要着眼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通过因材施教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1]。学业导师制不同于传统的班主任制度和辅导员制度,其强调以个性化学业指导为核心,以师生面对面沟通为主要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与指导,在思想上、专业上、学术上、就业上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同时也契合了高等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时代要求[2]。为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适应新时代对高水平人才的迫切需要,学业导师制在各高校愈来愈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学业导师的职责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

除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学业导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感。所谓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认同、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是一种自我动态的心理感受。其表现为学生是否立志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是否对专业学习抱有积极主动的心理、是否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意义感、是否愿意把本专业作为长期的职业规划目标等。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此时他们刚从应试学习进入专业学习,需要有学业导师引导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但由于缺乏对专业课的整体把握,不知道专业课的具体应用,学生往往会感到各种专业课枯燥乏味、孤立毫无联系,进一步丧失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更甚者丧失了对专业的认同。学业导师作为学生专业的引路人更应该言传身教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标为学生绘制整个专业学习的蓝图,在整体上为学生展示专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本科生学业导师作为初入学大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的资深引导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3]。本文从机械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探讨学业导师如何以兴趣爱好为指引,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认同。

2 学业导师的定位

学业导师制也称本科生导师制,其定位是为本科生提供学业咨询与学业规划,是一种师生双方形成深入互动、积极发展的导学关系。学业导师需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术;在专业上辅导学生尽快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业兴趣和学术热情;在学术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术熏陶,指引学生了解新理论、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术潜力;在就业上帮扶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为学生传达最新就业动态与市场需求[4]。通过学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另一方面,作为初入学的大学新生,由于刚转入专业学习缺乏专业学习的适应性与自我学习的技巧,往往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丧失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而学业导师作为资深的引导者不仅可以在学业上给予支撑,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心理归属需求,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和学业压力[5]。此外,学业导师作为专业学习的成功示范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和专业的认同。

为此,学业导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兴趣为导向,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而不应只是专业知识的填灌。学业导师应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为学生描绘更加系统的学术蓝图,建立整体的专业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业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立志终身学习的学业追求[6]。

3 针對机械专业学业导师的教学实践环节

本文以机械专业的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阐述学业导师的教学职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业热情可以向学生展示四足机器狗的运动控制,学生由于可以现场零距离接触四足机器狗,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兴趣。通过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学习本专业知识独自创造自己的机器狗,以此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同时也向学生描绘了一个专业蓝图,使他们学习本专业相关课程时不再感到零散,而是具有系统性的。

如图1所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大体上分为机械部分,即如何把材料转变成机械构件或组件;设计部分,即如何把构件或组件组合成可以运动的部件;制造部分,即如何制造出所需要的构件或组件;自动化部分,即如何使机械结构自动运行起来。

3.1 机械部分

通过展示四足机器狗向学生讲解打造机器狗的第一步,即生产出机器狗所需要的零件。而为了解答如何从合金材料制作机器狗所需要的零件,此时需要引入金属工艺学,引起学生对不同金属材料的冶炼、铸造、锻压、热处理等金属加工工艺的兴趣。接下来假设学生已经具备金属工艺学知识,明白了金属材料如何制作成为机器狗所需要的零件,此时需要回答怎么描述机器狗的零件,只有对零件进行准确表达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零件。而要准确表达零件则需要机械制图的知识,此时向学生介绍机械制图的知识,包括怎么使用纸、笔在白纸上表达三维的机器狗零件,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绘制二维的机器狗零件。最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向学生展示三维的零件绘制,以及如何由三维零件装配成为一个机器狗。通过以上机械部分的演绎教学,给学生描绘了为何要学习机械部分的专业课以及学习机械类的专业课有什么应用。

3.2 设计部分

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制作机器狗所需要的零件以及如何描述机器狗所需要的零件,接下来就要考虑应该怎么组合零件才能保证机械部件可以运动起来不会出现自锁。这时向学生介绍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由度、转动副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机械原理让学生明白要使得机械部件能够运动所满足的基本条件,以及如何设计机械机构以满足所需要的运动需求。此时假设学生已经明白机械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这时需要向学生解释机械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分析和计算,介绍机械设计的相关流程,如机构的运动学设计,怎么通过运动学计算确定各运动机构的运动参数;机构的动力学计算,如何结合运动学计算得到的参数,进一步计算各主要零部件的载荷大小和特征;主要零部件的校核,如何结合计算得到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校核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和疲劳寿命,这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基础学科。通过机械设计部分相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对机械设计部分的兴趣。

3.3 制造部分

现在学生已经了解怎么制造机器狗的零件,以及在理论上了解了机器狗运动起来所需要的运动机构以及机械设计部分相关的专业知识,下一步需要了解的是如何真正制作出一条机器狗。这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机械加工的相关专业知识,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例如铸造、锻造、冲压、铣削、焊接等常用的加工工艺,并以四足机器狗为例解释不同工艺的区别与选择。最后向学生介绍数控车床的相关知识,例如,如何用数控车床加工出四足机器狗所需要的金属零件、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怎么编写数控车床的代码等,通过数控车床的相关知识介绍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机械制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接着介绍加工出的零件如何装配成所需要的机器狗,介绍互换性的相关概念,向学生解释引入公差与配合的原因与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接着阐述基本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粗糙度和尺寸链在保证装配精度中的重要意义,加深学生对互换性相关专业课的重视。

3.4 自动化部分

经过以上的介绍,学生已经了解如何制作出机器狗的本体结构,现在所缺的就是机器狗的大脑,即如何实现自动化部分。这里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自动化算法的载体——芯片的相关知识,而如何理解芯片的运行原理,则需要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学业导师可以通过从简单的开关电路原理向学生描绘出复杂的芯片电路是如何一步步从简单电路演变出来的。通过由学生熟悉的开关电路出发一步步演绎出芯片电路,使得学生对芯片不再畏惧和陌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新精神。

学生了解了芯片电路,则可以继续向学生介绍微机原理的相关知识,可以从嵌入式单品机开始介绍,这样学生在学习单片机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低成本做出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此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电子电路相关知识的浓厚学术追求。介绍微机原理的同时,可以展示机器狗所采用的控制芯片,包括基于Arm架构的电机控制芯片、上层基于x86架构的Upboard板,并介绍之间的区别,系统介绍如何从机器狗的大脑发送指令给关节电机最终完成机器狗的运动。

接下来是软件部分,自动化控制算法需要通过编程语言转变成代码的方式才能完成自动控制,为此,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语言,可以从C语言、C++语言出发,讲述学习该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下来是自动控制算法部分,给学生讲述自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反馈的思想,介绍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以典型的控制算法——PID算法为例,介绍其算法的基本思想,介绍算法的数学建模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Simulink建立PID算法仿真模型向学生直观展示控制算法的建模、仿真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学习兴趣。经典的控制理论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学建模需要现代控制理论的学习,通过对现代控制理论的介绍,鼓励学生自主学研更深的控制理论。

3.5 其他

四足机器狗的运动部件是通过电机转动实现的,通过向学生介绍电机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电机驱动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电机相关的专业知识。四足机器狗运动模块采用的是直流无刷电机,而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小型的直流有刷电机,以此为例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直流有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交流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等原理和结构的区别。接下来介绍不同电机的驱动方法,由于四足机器狗采用的是直流无刷电机,因此向学生重点介绍驱动直流无刷电机的典型算法——FOC(磁场定向控制)算法的原理。通过电机相关知识的介绍,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电机的相关驱动电路并编写相关的控制代码完成对多电机组成的系统进行复杂的运动控制。此外,需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操作系统的知识,特别是linux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以及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

4 结语

本文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如何制作一条四足机器狗作为目标,演绎了学业导师如何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通过对机器狗系统进行分解,向学生展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专业课在制作一个实际的自动化机械中的作用。通过以上分解,使得学生对孤零零的专业课不再陌生,而把孤立、枯燥的专业课学习纳入整个系统学业,即制作一条四足机械狗的目标中。传统以考试为目标的专业学习,学生往往认为专业课过时或者不知道如何应用,这种以清晰目标为导向的专业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会针对自己的知识盲区进行主动的学习,毫无疑问这种学习效率更高,对学业水平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学业导师作为专业学习的成功示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知识体系更系统,在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学习前,应向学生展示一幅系统的专业蓝图,向他们清晰地描绘出想要完成一件相关专业的作品需要学习什么和学习这些专业课有什么用,要用全局的眼光给学生展示各专业课的联系与前景。相比于传统的填灌式教学方法,这种以清晰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路线,实践证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业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左潞,戴鹏展,樊舒婕,等.高校本科班导师工作细节与技巧[J].科技创新导报,2020,7(8):216-219.

[2] 黄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与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20, 17(18):196-197.

[3] 王穎,王笑宇.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实施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19(1):26-34.

[4] 董弯.创新创业教育下地方本科学业导师制发展研究——以安康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2):108-109.

[5] 罗雪妍.浅析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压力[J].科技资讯,2021, 19(5):129-131.

[6] 韩翼,胡筱菲,曹兵,等.师徒关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自我扩张理论的视角[J].珞珈管理评论,2018(2):62-73.

作者:夏方方 何泽银 蒋咏志

数控车床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数控加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探究

摘 要:核心课程建设,是中职院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我校数控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依据数控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模块之中,缩短了教学课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课程;工作任务;数控加工专业

核心课程是根据数控加工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而确定的,突出本专业职业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发展性,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核心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改革的精华,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核心课程建设过程

1.通过赴各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结果,初步确定《数控加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两门核心课程。学院组织企业相关专家对数控加工专业所确定的这两门核心课程进行审核,主要审核课程是否为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条件是否具备。

2.对通过审核的核心课程下发建设任务书,开始进行课程建设。

3.确定核心课程建设团队名单。

4.根据企业调研情况,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初步拟定两门核心课程大纲,明确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的各项任务;初步拟定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学时;数控加工专业项目小组组织本专业教师组进行审核并修改,最终确定核心课程教学的各项任务及所需学时。

5.核心课程建设团队根据核心课程大纲,初步编写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工作页;学院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工作页的内容进行审核,并最终确定。

6.通过在学生中进行核心课程一体化教学试点,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对一体化教学工作页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7.验收,根据建设任务书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由课程负责人申请,学院组织验收组根据建设任务书的内容逐项进行验收,主要采取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查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相关教学文件,查看课程设计、情境设计、自编教材、课程网站等相关教学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二、核心课程建设的内容

通过前期的大量调研,分析调研结构,总结调研报告,提取出适合我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转换成学生能接受的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由它凝练出数控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最能突出本专业职业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发展性的两门核心课程,《数控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下面是这两门核心课程的内容与技能要求。

1.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

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对数控加工专业能力的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生产实习对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加工业岗位群所需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制订能力;重点强化学生具有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数控加工中工件的定位与装夹、数控加工工艺基础以及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析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作规范并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制订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技能要求:掌握作为企业数控加工工艺岗位和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所必需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具有制订和实施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正确选用切削用量、常用刀具的能力;具有设计一般工艺装备的能力;具有解决生产现场一般数控加工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2.课程名称: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系统地介绍了常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数控机床的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数据技术基础、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技术以及数控机床的使用和维修等。尤其是操作,不仅介绍了基本操作方法,更有具体详细的加工操作步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技能要求:通过对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的编程功能指令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掌握Fanuc系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方法及自动编程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数控机床特性和实际需要的零件图要求编制加工程序的能力、调试程序的能力和运用现有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初步能力。

参考文献:

徐涵.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

作者:周洁

数控车床发展研究论文 篇3: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增强竞争能力,很多企业逐步采用数控技术,社会上对能操作维护数控设备的技能人才需求很大,教育部门已将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确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针对课程改革、实训中心设备投入、校企合作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数控专业,中职校是培养数控加工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还缺乏办学经验,特别是数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方面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何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是中职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近几年虽年年有所改进,但教材内容仍落后于生产技能,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形式还较传统,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从而教学效果较差。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只是把数控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围绕各级各类专业技能考证进行实训,而对数控加工工艺、产品设计、数控软件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现有数控技术教材内容,形态单一,实践性差,缺少企业参与,从而远远脱离企业生产实际情况。

2.数控实训设备数量和型号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随着社会对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学校建立了开放式数控实训中心,但是设备数量和型号与劳动技能鉴定中心考证还没有完全接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学校在实训硬件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适合生产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中心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整班制教学安排,从而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减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实训技能效果也相对较差。

3.数控专业师资数量紧缺且难以达到双师型要求

数控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主要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且飞速发展的专业,许多方面还在不断完善中,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从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比如说教师A讲授数控铣床基础知识与编程,教师B讲授数控铣床操作,教师间协调配合可能无法衔接,两者共同切入点很难具体掌握,实训技能质量就会打折扣。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才能担当此任,胜任“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多方面能力:如数控编程教学能力,实操教学能力,仿真加工教学能力,校本教材开发能力等。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成为数控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1.明确人才培养模式

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建立完善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学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动手能力。我校数控专业主要定位于“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模式:自2009年,学校与上海轩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形成了“产教结合”模式。在学校数控公共实训中心建立了“上海轩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把企业的产品融入教学过程,做到“四个结合”,分别为车间与教室结合、学生与学徒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模式:自2010年,学校与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签约,形成了我校“工学结合”的模式。学生一周在校专业学习,一周在企业岗位实习,工学交替进行。

2.完善课程体系改革

以课程建设为引领,以实训中心建设为基础,建设校内“教学工厂”,改革实训教学模式,落实生产性实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重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如:《数控编程与加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数控编程、仿真加工、机床操作,掌握“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掌握数控编程基础知识和仿真加工操作。从而让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满足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强化数控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提高数控班学生数控中级考证通过率。在《现代制造技术》等专业拓展性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引领、做学一体”。根据学习任务不同分成“现代测量”模块,“电加工”模块,“加工中心”模块等。任务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任务的成果。形成以技能训练为主体的做学一体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便于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3.加强数控实训中心建设

根据数控专业教学要求以及校企合作开展需求,数控实训中心以生产型的小型数控机床为主,主要可以选择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机床。在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主要设备类型,数控系统应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市场主流数控系统。我校数控专业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数控开放实训中心投入建设资金2500多万,实训室建设按照《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实验室、实训室装备标准》进行建设,设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电加工、三坐标测量等实训室。能满足数控初级、中级、高级工实训和技能考核需要,同时又具备向数控技师培训拓展的基本条件。适应多层次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既满足专业教学、技能培训需求,又兼顾校企合作把企业产品加工引入专业技能教学的要求,学校通过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增强了办学能力,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要突破“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瓶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解决:(1)从制度上政策上向双师倾斜:学校要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对取得“双师型”资格教师给予补贴,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从而对“双师型”教师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2)选送专业教师参加院校专业培训:制定教师培训方案,鼓励专业教师参加高校专业进修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专业素养。(3)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教师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专技职称上评上讲师以后就可成为“双师型”教师。(4)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形成新的职教理念,另一方面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生产一线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校有计划将专业教师分批送出去学习和培训,近三年已有多位专业教师赴德国学习数控技术和职业教育。目前我校数控专业教师共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人,数控技师5人,80%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另外学校也聘请具有该专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数控专业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三点建议

1.把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引入学校

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生产管理机制。如“5S”管理制度(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5S”实训现场管理制度就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把“5S”实训现场管理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2.把企业适合教学的加工产品引入技能教学

通过对企业产品的筛选,将适合学校机床加工、符合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要求的产品引入学校进行生产。通过实践证明,只要加强教学与生产的组织管理,把实训教学与加工产品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可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降低了实训原材料消耗,缩短学生实训与生产的距离,提高专业实训教学质量,形成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

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环境。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又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1)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四.结束语

如何以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数控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培养能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知识过硬“实践型、应用型”技术人才,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及办学经验。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职教育的办学方法,并不断完善。作为中职校教师,我们必须致力于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数控技术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军 《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机械职业教育,2005(11)

[2]陈永芳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3]唐远苏 《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4]段晓明 国际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的新趋势[J]教师发展研究,2011(2)

[5]吴秋芬 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8(5)

[6]陈梦然 关于教学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1(2)

作者:朱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校长师资建设论文下一篇:地方茶叶出口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