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感悟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翻转课堂感悟范文

翻转课堂学习感悟[定稿]

翻转课堂学习感悟

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付慧娟

2017年7月4-9日,我有幸参加华中师大的教师培训,在听取了刘小芹、张银华和吕立立等教授的讲座后收获颇多,尤其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及微课程的制作方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学习,也让自己对于今后的教学方法有了深刻的反思。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要实施这种模式,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标准统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孩子的要求,而这种方式也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教师不再是上课不停地讲,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课堂上通过组织协调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以此将教学过程进行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微课程”是对于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它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前者,使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近年来,“翻转课堂”的应用迅速扩大,是因为其较于传统课堂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翻转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先自主学习教材,然后通过视频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主动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主动的探索新知识,主动的在运用中落实知识,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2、培养了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实施翻转课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教材,然后完成相关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而且学生在每一节上都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之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

3、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主动性,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翻转课堂的实行,促使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成为自觉行为,教师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重难点的确定、学案的编制、微课的录入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有生命的、开放的、个性的、充满灵动的教学过程,研究范围越来越大、研究内容越来越多教师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4、课堂管理得到转变。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必须始终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动向,实施翻转课堂后,许多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再发生,课堂管理的重点不再是维持课堂秩序,而是怎样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参与学习,课堂管理方向和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5、教师组织教学发生转变。

翻转课堂分为两段即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课,自学质疑课上,学生通过教材自学、视频助学、合作互学等环节完成学习过程,最后完成在线测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的结果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训练展示课上,老师不再一厢情愿的设计问题和讲解,而是针对学生共同的问题分析,老师讲解有针对性,学生听讲有目的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着,教师能更多地抓住学生学习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师生信任度提高,师生合作实现了真正开始,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6、学生反馈评价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而且评价内容也较为丰富,涉及到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等方面,评价真正起到了反馈矫正和激励的作用。

中职教师们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抽象思维较弱但动手能力却比较强的学生,而翻转课堂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如何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就成为了关键。

首先,要做好充分教学准备工作,这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制作微课程,或给学生分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线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实训内容的准备工作。学生课前深入学习(通过学习视频网络资源)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因此要求教师制作的视频必须要把控好教学核心内容以及视频观看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好)。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角色,这是教改的关键,教师从传统的“教”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以及环境的营造者。这样,师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收获分享与答疑解惑项目训练。最后,师生课后总结提炼是升华。通过“翻转课堂”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微课程”是一种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这种课程资源适合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代95后学生注意力集中多为前8分钟,人人手拿智能手机,有了“微课程”这种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处处学、时时学。既然肯定了“微课程”的价值,那如何制作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就是关键了。图片、视频、音乐是微课程不可缺少的元素,制作的形式有PPT式、讲课式和情景剧式。PPT式微课程看似简单但是做好不容易,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讲课式微课程,由教师根据微课程的要求,按照模块化拍摄授课,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进行网络“淘课”,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教改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它也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也让教师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无疑,我们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进行了肯定,但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学习,课下能否去认真反覆地去看老师提供的微课程?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他们能否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一旦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的预习,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就非常困难,就会重新回归到教师“讲”的这种模式?其次,关于校方对教师的“评教”,这需要从上到下进行评教体系的改革,才能激发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如果评教体系不变,势必对教师的认可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打击教师们进行教改的积极性。再者,是否有条件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微课程制作需要将课程进行分解,如果制作效果很差,学生不愿意去看;如果进行精美的制作,那么制作成本又会相当大,校方是否愿意为每个老师每门课程去投资,如果投资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如果没有,那么资源岂不是浪费了„„

任何新事物在发展中必然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就却步,那会永远停滞不前。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它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教改不是盲目的,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因此要不断学习;其次,要给自己创设条件投入到实践中去,学会构建教学情境,在信息化学习和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经验,教会学生知道学习的资源在哪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者,放下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题能动性;最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制作高水平的能激发学生观看学习兴趣的优秀微课程。

短暂而充实的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与教无定法。教改的路我们一直走着,结合自己所教课程,以点为范、以点带面,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只求不停前行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第二篇:翻转课堂8:翻转课堂的思考

关于翻转课堂研究7

翻转课堂的思考

仔细分析美国的翻转课堂,与我们的课堂改革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现简单的汇总以下。

一、教学手段的先进化

所谓教学手段的先进化,主要就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这是有别于我们国家教学的一大特色。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关键是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外甚至是校外,是对课堂地点的演变,使课堂变成了一切皆为教室。这是翻转课堂的理念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

二、先学后教的预习化

仔细剖析该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非常相识。目前我们的课前预习大多数是纸质的预习学案,再先进一点就是如一些小学实行的校讯通,把学生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从这点上看,我们的校讯通与美国的翻转课堂有相识之处,异曲同工,形式相识,目的一样。最终还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是学生预习的材料丰富一些,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罢了。

三、学生合作的小组化

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都是先学后教,然后课堂上学生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然后有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着,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

四、教师角色的导师化

从该种教学模式来看,他的起源还是源于我们的杜郎口。俗话说:“懒人推进了世界的发展”。正是这种原因,由于“懒教师”的出现,才产生了“勤学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只有定好位,才能做好“在其位谋其政”。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把老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才能让以学定教得以实现!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崇洋媚外,关键是我们只要认准的经验,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论怎样改革,都要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脑思考,自己的嘴去说。翻转课堂,不是“推翻”重在“转”,转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上谁能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第三篇:大翻转、中翻转、小翻转: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实践创造

让教学从教师教为主转向学生学为主;让学生学习,从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个体需要等。一直是教育研究界和实践者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翻转课堂的模式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和其他教学材料;课堂上,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作业。这为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课前的视频或其他材料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自主掌控学习进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求教同学、老师或家长。

有了对知识的基本理解与把握,课堂上,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研究、更多的练习应用。当然,课前没有学会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最终达到让班内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的目的。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规律,为因材施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我国不少中小学教师也开始尝试与探索。

实践中,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是老师们共同的感受,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背景下,完全实施“课前在家看视频、课堂内讨论交流写作业”的美国式的翻转课堂实践,有些不太现实。 不过,一旦看清了翻转课堂的价值所在,理解了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教师助学”的本质,有着丰富教育智慧的中国人,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很快就创造性地探索了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

因而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温州二中等学校,就有了如下的和翻转课堂有关的新名词。

家校大翻转

这是美国翻转课堂实施的原样,教师事先录制微视频,布置进阶作业,发给学生,学生前一天在家观看视频和其他学习材料,完成进阶作业,通过学习平台提交给教师;第二天,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例如,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提出学习问题或困难,大家共同解决,学生能够解决的就由学生来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来帮助。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拓展、探究创新等。

校内中翻转

如果所有学科都按照上述家校大翻转的形式,显然,在当前的学校实践中,有些学校不易做到。因而,就有了校内中翻转的概念。即一个单位的教学内容,比如语文课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或者数学课中一个原理的学习,本来就需要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翻转课堂模式下,第一课时的时间,由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交给教师;到了第二个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更多地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练习等。

课内小翻转

这样的翻转是在一节课内完成的。一般而言,对于较为容易理解的内容,比如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中的介绍或案例,增强学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讨论交流,教师及时地加以点拨和引导。

此外,有教师提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制作和观看视频,如果学校或学生没有电脑,是否可以实施翻转教学的问题。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有了齐全的设施设备,可以帮助实施。若没有电脑设备,尤其是学习平台的支持,同样可做。

在和山东济南历下区教育同仁们交流时,就有了视频翻转和文本翻转的词汇。

视频翻转。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知识讲解,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并提交,在学习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及时掌握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

文本翻转。也有学校教师因没有录制视频,就以原有的导学案或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实现自学教材或提供的其他资料,完成导学案或学习单上的作业,交给教师,教师逐一批改学生的作业后,再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当然,这样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就比较多。

这两种形式,内涵本质一致,都是为了让学生先行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就不再教了,学不会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让课堂教学效益更高。

从以教学为主走向以学习为主,是未来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实践则是真正实施“从教学走向学习”的良好载体。因地因校制宜,灵活实施,稳步推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是应有的态度和所需把握的原则。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

第四篇:翻转课堂案例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结合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 “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身份证号码,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身份证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身份证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1.通过对生活中数字编码现象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发现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

2.了解身份证号的编制方法及构成含义,能解析和判断身份证所反映的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

课堂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能进行图书“索书号”(二级)的编码,运用所学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将教材的先读后编、重读轻编调整为边编边读、以编为主,以引导学生为图书编制“索书号”为主线,凸显了“数字编码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课前准备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我从“达成目标、学习任务、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方面作如下设计:

达成目标:观察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现象,发现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了解身份证号的编制方法及构成含义,能解析和判断身份证号所反映出的相关信息。

学习任务:找一找、查一查、写一写生活中的编码;填一填一家三口的身份证号,分析其构成含义。

方法建议:查找资料、对比发现。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第一环节: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第二环节:解读身份证号含义。第三环节:设计方案,编制“索书号”;第四环节:展示质疑,全班评价。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使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衔接起来,形成目标管理。

(二)教学视频设计

教学视频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课视频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感悟数字组合含义,了解数字编码现象,使学生感受数字编码传达信息功能。视频展示:由“1”“1”“0”3个数字组成的数,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排列的顺序,还可以是“报警电话”这一特殊的电话号码。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编码传达信息的功能。

然后,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先写一写自己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及本市固定电话区号,再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编码,举例写出一个具体的编码。

第二部分:解读身份证,领悟数字编码信息的意义,使学生学会采集数字编码所传递的信息。

视频中,教师系统讲解身份证号“地址码”“出示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的构成,揭示“合理”“简洁”“唯一”等编码原则。用微视频系统解读身份证号构成含义及相关编制原则,替代了教师原本在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凸显了“微课程教学法”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学习兴趣高,自主性强,自由度大,体现了个体差异性。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先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然后解读身份证号构成含义,在掌握编码方法的基础上编制索书号,最后展示质疑,让学生带着个体的思考走入课堂,使得课堂学习深度得以拓展。

第五篇:翻转课堂案例

《月光曲》教学案例

该内容总课时:3课时

翻转课时:2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用了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授,《月光曲》是一篇精讲课文,课文大量的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对景物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贝多芬当时创作这首曲子的情境。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例。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大量的课前学习资料,课上以提问、小组活动、讨论为主、教师小结为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二、学习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能够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我在授课时采用了学生模仿现实情境的方法,体会创作情境,同时伴有提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体会文章感情。

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两套学习方案,如果学生不善于表演,活跃不起来课堂气氛,就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式,教师适时点拨。

四、课前任务设计

一、看教师提前发的教案。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二、听《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磁带。

三、看老师第三节的教学视频,网址:百度云——网盘,学生知道账户和密码。

五、课上任务设计

《月光曲》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3)

1、导言: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的字词、课文分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感悟深化课文的思想。

2、师板书课题。《月光曲》赏析

二、感受乐曲,激发情感(10)

注:在课件上播放《月光曲》

听《月光曲》这首曲子,感知内涵。

听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组织交流,小组讨论。

三、情境表演(20)

注:看教师发的关于描写贝多芬创作曲子的材料。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学习了第三课时的有关知识,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我们来进行表演,看谁体会了《月光曲》的内涵。

四、教师总结(7分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发展任重道远范文下一篇:工程建设简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