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认识

2022-08-13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精神宝库,不得不说,现代的社会并没有好好的利用。也许这只是时代发展的暂时阶段,等到在物质追求达到饱和之后,更多的人会回头追溯我们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这里小议两点。

一、君子还在不在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无疑是作为正面人物的典型。君子是道德的楷模,君子是行为的世范。而我觉得君子在儒家思想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融合了儒家与道家,在入世与出世间找到了平衡。儒家讲究入世,讲究社会责任,甚者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完全把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君子的形象有些超脱飘然。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学生颜回和子路一直被拿来作比较,从成就上来说,子路做出了很多成绩,做官当过国相,经商赚过大钱;而颜回呢,除了对孔子言听计从之外,不过弹弹琴唱唱歌,后来教教学生。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子路要比颜回厉害很多吧。但是自古以来,包括孔子,世人都称赞颜回,一致认为颜回有君子之风。

所以,成为君子,有才有德有功劳都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些道家之风,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可谓以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可谓之克己寡欲。做到这些,有飘然世外之感。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身心皆乏,因此才特别推崇君子吧。

“君子和而不同”,我认为现在是还有君子的;“君子固穷”,问题是现在还有没有人推崇。

二、大集体主义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是个重要的原则。不冒尖,不垫底,处在群体中间是最安全的。这个原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抱团,或者说形成一个集体。好的方面,有集体意识,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易于管理;不好的方面,需要正确的引导,大众们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奇迹可能从集体中产生,混乱也可能从集体中产生。我们需要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完成宏伟目标,但是一个混乱也可能毁掉成绩。

总之,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是一个微妙的存在。人应该是社会型,但是也应该有独立的思想与个性。这样的集体才是健康稳固的集体。一个普及的优质的教育是好的解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一个好的集体意识,受教育程度则能开发人的思想。或许,上面提到的“君子和而不同”,是个好的方向。

第二篇: 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我叫伊尔凡,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名留学生。来中国留学,一方面是因为妈妈最大的心愿,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国家来感受东方的文化,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好奇心,从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那一刻起,中国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怀着对一颗好奇心,我立志要来中国留学。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在巴基斯坦和中国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已在中国学习了两年。在这两年期间,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还有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当中,我对中国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地谈谈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一、 餐桌文化

“民以食为天”,因此,自古以来,餐桌文化是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统的文化当中,受儒家道德礼仪至上的观念的影响,餐桌文化有一套严谨的程序。

例如,邀请客人就有一套程序:主人要折谏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席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讲究,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人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的餐桌文化中也融入了一些西方的因素。例如,借西方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的右侧,而且根据具体情况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而且酒斟八分,不可过满„„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餐桌文化中有许多因素已经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但是仍然以传统的礼仪为主。

二、 语言交流文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的礼仪道德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故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中国人说话非常含蓄,很委婉。例如,在两个人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会直接说出“我喜欢你”“我爱你”之类非常直白的话,而是主动的一方会一次一次地邀请对方去吃饭,看电影,去公园游玩等等,借此创造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机会,并且细心地照顾对方,让其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并依赖自己,进而增进感情。而且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去看电影,本来就是自己买的票,但总会故意说是朋友送的,或者是中奖得来的等貌似合理的理由,总之不会直接表达出我请你之类的话。不过,这些也无形中为谈恋爱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气息。谈恋爱的含蓄还表现在,如果是男生先追女生,女生即使很喜欢这个男孩也不会立即答应他,而是会说要多沟通,多了解。如果她对这个男孩有好感的话,就会答应他的各种邀请,其实这就暗示着他们彼此情投意合。

中国的语言交流的文化还体现在谈话的顺序,一般在比较正式谈话当中,谈话的双方首先会互相问好,寒暄一阵,拉拉家常话之后才会进入主题,之后会围绕着主题说说其他次要的话,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后的部分来压轴,这就是所谓的绕着圈子说,没有西方人那么直率。对于这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就很讨厌。

三、 性格特点

来中国的这两年当中,我在不同的场合认识了不同类型的中国朋友,在于这些朋友的交往过程中,我的口语表达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对中国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与贯彻。当然,也学会了与不同性格的人的交往之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仍然发现了一些中国人独有的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这应该也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我发现,中国人特别能忍让,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忍字当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好汉不吃眼前亏”等等这些古语,都是一些很真挚的劝告,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下来的处事之道,我们应该多学习,多领悟。

还有一点是,中国人特别谦虚,这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在这个新兴的时代,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表现出非常自信的一面,有很多人总是自以为比别人聪明,而且不习惯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或建议,这都是现在一些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我想这应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日趋举足轻重有关系吧。

中国这个地大物博、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礼仪之邦,有着永远也探究不完的话题,我仅以自己这两年的切身经历简单的谈了谈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今后,我会继续学习,继续研究,继续努力,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当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第三篇: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

治疗现代社会危机的良药在古代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修齐治平”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也认识一些。但是我以为,这些道理,这些原则,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慢慢失去了他们生长的土壤。在这个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环境里面,有些东西是应该去掉了。而儒家的一些东西,也有些不合时宜。

比如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是“赢在起跑线。”、“更高更快更强”等等一些令人身心鼓舞的话,我们也一直在为之不懈努力着。儒家里提到的中庸之道,是不是太过于消极?我们现在提倡男女平等,那么“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压抑女子的思想,是否该推翻?尤其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孟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意思是要讲仁义,不说杀动物,连杀害动物的“庖厨”也要远离。但是又有“割不正不食”。肉切得不端正,不合乎“礼”,也是不吃的。好吧,既然不忍心杀害动物,不忍听到动物临死前的哀鸣,为什么还要吃肉呢?而且割得不正的肉还嫌弃不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听到了动物的哀鸣,就不忍吃它的肉,于是远远地避开“庖厨”。没有听到它们的惨叫声,便吃得心安理得,这是多么的虚伪?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越来越高,高速发展带来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人们开始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有专家提出:“治疗现代社会危机的药方,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寻找!”于是儒家思想开始在世界上流行,孔子学院也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

我开始反思:之前的想法,是不是太片面了?

9月21日上午,公司组织观看一部专题《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由原央视《东方时空》的主持人陈大惠先生主持的。观看之后感慨良多。这里拣感触最深的两点体会简单谈一谈。

社会的最小单位是家庭,而家庭又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人组成的。一个人的品格,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邻里和睦,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传统文化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一个家庭里面,每个人都品格高尚,尊卑有序,夫妻相敬如宾,兄友弟恭,这个家庭会不幸福吗?

胡斌这个22岁的小伙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汇报的题目就是《我被13所学校开除》。他在家里,不尊重父母。在学校,侮辱老师。被13所学校开除后,再也没有学校敢收他。于是离家出走,混黑社会。四年不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他的人生,似乎注定要这样堕落下去。

我想,什么样的原因让胡斌的人生走到这一步?他的爸爸妈妈,难道就没有管过他吗?胡斌说,他的爸爸妈妈一直在吵架打架、闹离婚。爸爸会偷偷把他拉出去跟他说:“儿子啊,以后法院问你愿意跟谁,你就说跟爸爸。”妈妈也偷偷跟他说过这么一番话。所以他一直

处在这种不知道家庭什么时候就会破裂的环境之下,整日担心爸妈或许明天就会离异,爸妈打架还要费尽心思去劝解。久而久之自己也慢慢堕落了。根源,原来却是在父母那里。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字经里前面几句话是这样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生来都是纯真至善的,但是如果不教育他,长期受到不良环境的熏陶,就像厨房里的灯泡,长年累月被油烟熏陶,它的光明就会被蒙蔽。胡斌就像厨房里的灯泡,在那样动荡的环境里面,善念慢慢被蒙蔽了。胡斌的沉沦,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

后来胡斌接触了国学,学习了《弟子规》,他发现自己原来错得那么离谱。父母有错,应该坚持不懈地劝解:“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而不是自暴自弃,毁掉自己的人生,也使爱自己的父母心痛担忧。

胡斌现在彻底于过去的自己决裂,开始做义工,为人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劝人向善。就像用抹布擦过的灯泡,又发出了明亮的光芒。

其实又岂止是胡斌。随便在网上搜一下,虐待父母,甚至为一点小事拿刀捅死自己的亲生父母的不胜枚举。原因何在?

陈先生举了个例子。有一个妈妈,很爱她的孩子。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从不会拂逆了孩子的意愿。每天在孩子放学回家之前都会晾好一杯开水,好让孩子一回家就可以喝。有一天孩子回来早了,拿起开水就喝,结果烫着了。孩子拿起开水走到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面前,一下子把开水泼到母亲脸上,把妈妈烫了一脸的水泡,还骂道:“你

会不会晾水啊?想烫死我吗?!”妈妈当时就蹲在那里哭。她不知道自己那么爱孩子,为什么他还会这样对待自己。还有一个12岁的小孩,问自己的母亲要钱,没有,反手就打了母亲几个耳光。陈先生说:“他12岁就敢打自己母亲几个耳光,长大之后捅父母几刀,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

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就是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他们对长辈必然失去应有的尊敬之心,更别提让他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乌鸦尚知反哺,羚羊尚知跪乳。身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却连起码的对长者的敬畏之心都没有,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对社会会有怎样的影响?

《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就讲一个孝字,不是没有道理的。百善孝为先,一个孝顺的人,你说他怎么的穷凶极恶,那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一个人,在家里尊敬孝顺自己的长辈,长辈关心爱护晚辈,这样的家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吗?每一个家庭都和谐美满,社会上还会有那么多的危机吗?所以我说:“治疗现代社会危机的良药在古代”。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愈是细细品味愈觉妙不可言。这里只是简单说两点感受。

第四篇: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我们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 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来看一下,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在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既尊重差异,又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领域,不断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祖国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要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外,还要有繁荣的文化作支撑和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

动力。当今世界,在和平发展的趋势下,一个国家国民的现代化素质、科技教育水平、民族文化精神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是现在国与国竞争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给人以知识的武器,提高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文化蕴含着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进行生产的热情。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物质文明也要受到损害。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信念,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已经越出国界。文化的对外交流虽然促进了文化上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由此引起世界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和斗争,相互吸纳和排斥。而我们作为以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我们应该学会在变动的世界格局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事务,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要博采世界文化之长,不断丰富和发展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民族的尊严,保护国家的利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更大的增强中国国威,争取实现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对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上,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文化产业来说,不少人还只是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表层上来认识的。事实上,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主要是以知识创新为依托,而不是以物质的生产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是产品中文化含量的增加和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文化产业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上以智力、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来进行,而不是依赖于土地、石油等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知识经济使人类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攀升,并逐步推动工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轨。它一方面反映出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劳动力结构和产值结构方面的巨大变化,代表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步转换到心理、审美、意志、娱乐为中心的新层次上。这都需要我们在文化建

设中逐步体验和实现,变成自己的文化创新。

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为中国文化能够引领世界文化潮流奠定重要基础的必要准备。

第五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哲学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建筑园林文化,节日文化,中国性文化,中国中医药文化等,是东方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它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对传统文化的理性选择问题。当人们站在文明转折点的立交桥上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前代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宣扬传统本身得以存在和流传的合理性,虽然它也有起伏跌宕,并多次面临挑战,但一次又一次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它在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付出了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断补充、不断完善成熟起来的,来之不易。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道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举例来说,我们人的身体,从母亲生下来之后,整个身体器官就按一定的规则在运作,整个身体的运作规则,就是道。道不是谁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时,各个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够彼此协调运动。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是多么科学、多么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它是局部运作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眼睛是一个局部,眼能见,见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见、耳之德能听、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尝,每个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与规则,若规则错乱,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怎么会遭受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即便是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这种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的我们,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让优秀传统文明得以传续就像子承父业让祖业得以发扬光大那样其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总复习扩句与缩句下一篇:职工带薪休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