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023-04-28

第一篇: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星球地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 四大地理区域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 划分界线: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地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4、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依据:1月0℃等温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气温、降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在地形、水文、矿产、农业生产、传统文化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5、 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常用方法:综合法和比较法。 第2课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 地形:(图

5、5)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2、 气候: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mm;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 mm以上。

3、 土壤:北方地区:东北平原为“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为“黄土地”;南方地区:东南丘陵为红壤,平原地区为水稻土。

4、 农业:北方地区:旱地为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甜菜、棉花、苹果、梨等;南方地区:水田为主,水稻、柑橘、甘蔗、茶叶、荔枝、天然橡胶、蚕丝、椰子等。

5、 矿产:北方地区:煤炭、石油为主,山西煤炭、大庆油田等工业基地;南方地区:水能、有色金属为主,宜昌电力、湘中有色金属等工业基地。

6、 面积:北方地区占全国20%,南方地区占全国40%。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7、 人口:北方地区占全国40%,南方地区占全国55%。

8、 文化:北方地区:四合院、冰雕、滑冰、陕北窑洞、面食;南方地区:划龙舟、傣族竹楼、水上人家、傣族泼水节。

第3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A、 西北地区:

1、 地形:(图

5、8)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阿尔泰山、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2、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以及甘肃、宁夏的北部。

3、 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

4、 自然环境特征:本区地处大陆内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5、 植被分布: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为本区自东向西距海渐远,因而自东向西降水量渐少,从东部400 mm下降到西部50 mm以下。

6、 水资源:本区水资源匮乏,河湖稀少,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本区最长的内流河,水资源往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7、 坎儿井:其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主要作用为新疆绿洲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8、 生态环境:本区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9、 民族:汉族和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 B、青藏地区:

1、 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 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不足全国1%。

3、 地形:(图

5、12)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4、 河湖:黄河、长江(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

5、 气候: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平均日照时间长,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6、 民族:汉族、藏族;

7、 文化:藏族多信佛教,主要礼节有献哈达,敬青稞酒和酥油茶。

第六单元 首都-北京 第1课 祖国的心脏

1、 自然环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东部、南部为平原,北部、西部为山地,东面为天津市,其它各面临河北省,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 政治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中南海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是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众多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国家图书馆、亚运村等众多文化体育场所。

3、 历史文化名城: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众多的城楼、胡同、坛庙、寺观、王府建筑以及京剧、曲艺等。 第2课 现代化大都市

1、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与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港。

2、、交通运输建设:路网建设:地铁、轻轨铁路、各条环路、放射路、高速公路、立交桥;枢纽站点建设:北京西客站、北京站、首都机场。

3、街区建设: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如新建的平安大街。

4、城市绿地建设。

5、城市水网建设:新开挖的转河。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6、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合院的存废、历史文化遗存、人口迅猛增长、沙尘暴天气、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7、规划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包括中央商务区(CBD)、国际传媒中心、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

8、城市建设目标: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环境。 第七单元 黄土高原

第1课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1、位置、范围:太行山脉以西,乌鞘(shāo)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

2、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地形: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干湿区:从湿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农业:从农区向牧区过渡。

3、地貌: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黄土地貌广布。

4、地貌发育:塬、墚、峁分别处于黄土地貌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流水强烈冲刷、切割作用下,黄土层先形成黄土塬,黄土塬进一步发展形成黄土墚,黄土墚再发展演变为黄土峁。

5、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黄土的老家远在蒙古高原、中亚以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将细小的尘土带来本区,经过百万年堆积,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

6、文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农耕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黄河流域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土风情:戴白头巾,以面食为主。 第2课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1、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旱涝灾害频繁等,严重制约着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3、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易受流水侵蚀;黄土层受水侵蚀后,强度降低,极易塌陷;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修路、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表的破坏;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等。

4、综合治理: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5、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能源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能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

第八单元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1课 珠江三角洲

1、开放的前沿: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南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国家的扶持政策:1980年,我国建立4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著名的侨乡。

2、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优势,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经营管理方式、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本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外贸出口基地。

3、“前店后厂”的地域经济合作模式:“前店”:香港;“后厂”:珠江三角洲。

4、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转移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制造和加工基地。

5、主要工业部门:世界著名的家用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

第2课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1997年7月1日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用心

爱心

专心 5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2、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我国南海沿岸,珠江口东侧,西与澳门遥遥相对,北与深圳市毗邻,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等组成,陆地总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600多万。

3、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北临珠海市,东面距香港70千米,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陆地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44万。

4、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中心,“东方之珠”、“购物者天堂”。

5、澳门:旅游博彩业、“海上花园”。

6、祖国内地对港澳的支持:内地促进了港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港澳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九单元 台湾省

第1课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1、位置、组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全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在海洋交通运输和海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3、气候:中部、北部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海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6-10月多台风。 第2课 台湾省的经济与人口

1、生物资源:森林、樟脑、红桧、兰花、蝴蝶;农作物:水稻、小麦、甘蔗;水果:香蕉、菠萝、柑橘;“森林之海”、“海上米仓”、“东方糖库”。

2、矿产资源:东部山地:金、铜;西部平原:煤、石油;北部火山区:天然硫磺;大陆架:石油、天然气;“东南盐仓”。

3、海洋水产资源:台湾海峡是优良渔场。

4、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

用心

爱心

专心

6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5、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0世纪60年代前:农产品加工工业、纺织工业为主;20世纪60-70年代:吸收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新竹高科技工业园区。

6、工业分布:西部平原。

7、工业城市:台北、基隆、高雄。

8、交通:环岛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桃园机场时台湾最大机场;海运以高雄、基隆为中心。

9、城市:台北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第一大城市;高雄为全省最大工业中心和最大港口。

10、人口:2200多万,多分布在西部平原。汉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11、文化:汉族祖籍多为福建、广东,闽南语为台湾主要方言,通用语为普通话。 第十单元 走进西部 第1课 自然环境

1、西部地区范围: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12省区,面积占全国70%,人口约3.6亿。

2、西部自然环境:面积广大,多山地、高原、盆地,地形复杂,又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及高山高原等多种气候,自然环境复杂。

3、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白云鄂博:铁、稀土;宁夏石嘴山:煤炭;甘肃金昌:镍;甘肃玉门:石油、铁;新疆克拉玛依:石油;新疆塔北:石油、天然气;青海察尔汗:钾盐;云南个旧:锡;贵州六盘水:煤炭;四川攀枝花:煤、铁;ƒ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第2课 特色农业

1、草原牧业: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

2、高寒牧业:青藏高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用心

爱心

专心 7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3、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西北内陆地区。灌溉农业:内蒙古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新疆利用高山积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农产品有新疆的长绒棉、吐鲁番葡萄、哈密瓜。

4、立体农业:西南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湿暖,利用地形变化发展“立体农业”,发展那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

5、河谷农业: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发展河谷农业,适宜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

6、限制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水源,限制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气温。 第3课 工业、城市与交通

1、工业:西昌和酒泉的航天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业,包头和攀枝花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青海的化学工业。

2、城市:著名城市:陕西西安、重庆、四川成都、甘肃兰州;重庆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位于长江上游,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别名“江城”、“山城”。交通便利,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西安:13朝古都,“丝绸之路”起点,秦始皇兵马俑,碑林,明朝古城墙,大雁塔。

3、交通:青藏公路:西宁-拉萨;新藏公路:乌鲁木齐-拉萨;川藏公路:成都-拉萨;滇藏公路:昆明-拉萨;兰新线:兰州-新疆;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青藏铁路:西宁-拉萨;湘黔线:株洲-贵阳;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南昆线:南宁-昆明;成渝线:成都-重庆;贵昆线:贵阳-昆明;川黔线:重庆-贵阳;黔桂线:贵阳-柳州。

第4课 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

1、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西宁-拉萨。其修建的意义: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该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

用心

爱心

专心

8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2、西气东输: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省区。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以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西电东送:北通道:内蒙古、陕西、山西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输送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地区;中通道:四川和金沙江水电,输送到华中、华东、福建地区;南通道: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输送到广东地区。 第5课 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1、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2、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

3、自然保护区:3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其中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和茂兰、新疆博格达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云南西双版纳和四川九寨沟等7处。

4、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乌鲁木齐天山天池,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陕西延安宝塔山、拉萨布达拉宫、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四川乐山大佛、陕西华山绝壁、贵州黄果树瀑布等。

第十一单元 认识家乡-安徽省 第1课 位置、行政区划与人口

1、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面积为13.96万平方千米。安徽省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六省相邻。从纬度位置看,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海陆位置看,属于内陆省份,但距海不远,降水较为丰富,利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从经济地理位置看,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是其

用心

爱心

专心

9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重要经济腹地和物流的天然桥梁;我省地跨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流域,境内有陇海线、京沪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穿过,水陆交通便利。

2、行政区划:安徽省简称“皖”,淮河以北为皖北,淮河与长江之间为皖中,长江以南为皖南。辖17个地级市,105个县区。合肥市与淮南市、滁州市、巢湖市、六安市四市相邻。

3、人口大省:安徽全省6500余万人,居全国第8 位,是全国主要的劳务输出省区之一。 第2课 自然条件与农业

1、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原、皖南山区。

2、气候:北部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土地资源:淮北平原以旱地为主,长江沿岸平原水田集中分布,江淮丘陵旱地、水田兼有,皖南、皖西山区多为林业用地。

4、由于过渡性的农业自然条件,小麦北多南少,水稻、油菜南多北少;另外茶叶主要分布在皖南与皖西山区,棉花分布在皖江沿岸。

5、河湖:长江、淮河、钱塘江(安徽境内称新安江)。皖江(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平原是安徽省的“鱼米之乡”。淮河沿岸平原为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农业区。巢湖“水上四珍”:湖蟹、银鱼、白米虾、珍珠。

6、水旱灾害频繁:旱涝、寒潮、台风。淮河流域以旱涝灾害突出。治理工程:淠史杭灌区、规划中江淮运河。 第3课 工业、交通与城市

1、矿产:煤(淮南、淮北)、铁(马鞍山)、铜(铜陵)、硫和明矾石。

2、工业:淮南、淮北煤炭工业基地,铜陵、马鞍山冶金工业中心。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推进阶段,汽车等工业发展迅速。

3、对接“长三角”的综合交通体系:?铁路是主体,主要有南北向的京沪线、京九线-阜淮线-淮南线-皖赣线、合九铁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路(合肥-九江),东西向的陇海线、宁铜线、宁西线(南京-西安)。‚公路运输是主要方式,合肥是公路总枢纽,芜湖、蚌埠、阜阳、安庆是区域中心。ƒ内河航运:长江、淮河、巢湖地位重要,芜湖、蚌埠是重要港口,④合肥(骆岗机场、在建新桥机场)、黄山是国家一类空港口岸。

4、“一点两线”的城市格局: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以皖江沿线“马芜铜宜”为重点的城市群,以淮河沿线“两淮以蚌”为重点的城市群。

5、省会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未来将建成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第4课 旅游与生态环境

1、丰富的旅游资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歙(shè)县、安庆;名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琅琊山。

2、环境问题: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生态省”建设:2004年确立“生态省”建设战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第二篇:最新2014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师重视了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注重了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引导推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地理知识,顺理成章的去记忆地理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本节课教师强化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力争去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学习思路,便于今后的教学与学习。

针对本课的不足或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1.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力争全面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关爱照顾最不会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在地理学习中也能产生乐趣,分享地理学习的成果,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2.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贴近现实生活,用生活的知识来学习地理。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基础目标)

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升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四、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学习新课】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自学练习。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一线以北,东临 海和 海。

2.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有广阔的 平原和 平原;西部有 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 和 ,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度带)。大部分属于 (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

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6图6-1-1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

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6图6-1-1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小结: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板书)

4、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

1、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看图p8页 【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 、 、 等粮食作物,以及、 、 、 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

农业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 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

(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 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承转)我们以华北平原的春旱为例进行一下分析。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华北平原的春旱成因及其影响。

(新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温带季风气候

4.“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东北三省

第三节 黄土高原

1. 置作出简要评价。

2.能力目标

第四节 首都北京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和名胜古迹。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 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2.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二、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课本第27页,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请每个小组积极合作,作好记录。并把结果整理到相应表格中。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最认真、最主动。[出示问题:1.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

生:小组活动、探究、组织答案。

师生互动,以任一组为中心,提问交流,其他组适当补充,反馈、检查学习情况,督促、矫正学习结果。提问问题依次如下: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邻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附近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状况怎样,请上来指图说明。

北京的确交通便利,不仅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还是全国重要的航空港,另有多条公路、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在这里穿行。你能不能结合地图册把课本第18 页的主要铁路线指认出来呢?找一同学指图讲解,其他同学予以更正、补充。

找多组代表回答、补充,并及时予以激励性点评。

总结: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区位优越, 西

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难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请结合课本第28页,完成读图6-4-3京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哪些呢?请打开课本第22页看一看,

三、回顾活动、测试应用

四、升华情感、倡导行动

五、作业

1.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

2.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3.你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4.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你去北京旅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经济易行,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最好什么时间举行?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了解各种现代化交通枢纽。

2、了解北京城市 建设的发展成就。

3、了解北京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理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北京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北京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北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北京的国际活动视频资料。

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且这里还是国际交往的中心,我们今天了解一下北京的其它方面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展示北京与世界部分城市的国际航线 学生活动:找出从北京出发到达哪几个大洲和城市,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意义。

讲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交往的窗口的就是首都国际 机场。

讲述:北京的城市发展主要包括交通发展,建筑特色和配套设施建设,交通方面主要是各种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和西客站和首都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建设。在建筑特色上,兼顾传统和现代建筑的结合。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使北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展示北京的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和沙尘暴等图片和视频。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27页,找出北京主要问题。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交通拥挤和保护传统建筑。

总结讲述: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 ,面临很多问题,如人口 激增,沙尘暴天气增加,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这也是任何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慢慢解决。

过渡: 北京的发展方向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展示中央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的图片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观看视频资料,找出 北京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功能区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理解北京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讲述:北京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大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功能区的兴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35页,了解北京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和各种准备工作。了解了北京的发展目标好规划,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 建设的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四节 台湾省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 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2.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3.通过阅读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台湾、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歌曲《高山青》片断,然后提问:刚才我们 听到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反思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1能源基地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目标 .认识新疆自然环境的特征 2.了解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3.新兴的 1. 运用多媒体,综合使用图片展示、音乐欣赏等手段。 2.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题

㈠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出示歌词: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麦穗金黄稻花香,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这首歌歌颂了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新疆自然环

境的特征和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㈡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新疆自然环境的特征;

2.了解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二、完成第一目标:认识新疆自然环境的特征。

㈠新疆的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自主概括总结。

明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㈡新疆的地形特征

1.出示新疆地区地形图,让学生自主概括,然后教师总结。

借助“疆”字的外形构造,形象化地概括新疆的地形特征。

明确: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2.练习巩固:从新疆地形图上分别指认“三山”和“两盆”,说出它们的名称。

㈢新疆的气候特征

1.出示全国干湿地区图和沙漠戈壁图片,让学生自主概括。

明确: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分析新疆干旱气候的成因

借助地图,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

明确:⑴远离海洋;⑵高山环抱;⑶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三、完成第二项任务:了解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㈠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出示与新疆农业有关的自然风光、生产劳动和农产品图片,指导学生自主概括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明确:水源:高山冰雪融水;分布:盆地边缘、河流沿岸;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等;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2.练习巩固:将下列有相关联系的事物连线

热量充足,光照强烈 优质棉生产基地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 有利于瓜果着色

㈡了解坎儿井

1.出示坎儿井构造示意图和相关图片,介绍坎儿井的相关知识。

坎儿井是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构成。 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带,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井不断疏通开凿地下暗渠,将水流引向盆地边缘的明渠和涝坝。坎儿井有许多优点:一是减少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二是避免地表污染,保持水质优良;三是自流灌溉,不需外加动力。

坎儿井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许多坎儿井联成井网。它是新疆人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伟大创造,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2.坎儿井哪些方面适应了新疆的自然特点?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⑴利用高山冰雪融水;⑵暗渠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⑶建在山麓地带,利用坡度自流灌溉。

㈢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农业是基础。如何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自然优势,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不仅是新疆,也是广大西部农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习探究:让学生结合刚刚的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教师提供“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及我国主要油田开发现状、东部地区对能源需

求的相关资料,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对比,引导学生明确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不仅为发展西部经济,对东部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新疆油气资源分布”图,了解新疆油气资源的分布地区。

3、完成p46活动题

1、

2、3

【课堂小结】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农业发展、能源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进行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同时还可以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四、总结

1、民族、面积、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城市、绿洲、荒漠

2、绿洲农业

3、能源开发(西气东输)

教学反思: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环境特点,认识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学重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来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曲。(播放录音)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

一、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的位置

(出示中国区域示意图)从图上我们能看出本区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吗? (学生)西南部。

2、青藏地区的范围

我们重点来看看本区被哪些高山所环抱,以及本区所包含的省区?(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问题)

(学生)学生读图填空(略)。

二、世界屋脊

2. 3.

4.

青海湖。

(提问)1.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 本区有哪些主要山脉? 本地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世界河源,多咸水湖) 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的河流? (简要讲解)本地区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答案)

三、高寒气候

(设问)-为什么青藏地区能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冰川纵横,固体水库) (承转)海拔高是本地区地形最突出特征,这种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极大影响。

(课件展示)拉萨与成都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课件展示)高寒气候

(简要讲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传统服饰——藏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课本86页

1、

2、3题,请代表发言。

四、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承转)海拔高,气候寒冷是本区最突出的特征,那么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本区的农牧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高寒牧区

(设问)青藏地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这些畜种有哪些特点与高寒环境相适应?

学生回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

(设问)青藏高原能否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 (简要总结)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设问)青藏高原适于种植哪些作物?

学生回答:青稞、小麦、豌豆。

(设问)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农作物应该种植在哪些地方?

(课件展示图片)湟水谷地和藏南谷地位置

(设问)青藏地区居民的主食、住房怎样?

学生读图回答:酥油茶、青稞酒和糌粑。

师生归纳:藏南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从热量、水源等方面)

【课堂小结】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请同学谈本节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世界屋脊”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冬寒夏凉,年温差小,空气稀薄,辐射强烈

高寒牧区 高寒、 缺氧 、 低气压

代表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青稞、小麦、豌豆

主食 糌粑 牛羊肉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重要意义,知道“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范围和作用。

3、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保护的资源。

4、知道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掌握主要的名胜古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重要的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西部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为主,分析讲解为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西部地区风景图片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视频。西部地区风景秀丽,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展示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图片

学生活动:(1)翻看地图,回忆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及特点。

(2)了解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讲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开发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导致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于东部的环境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沙尘暴和水资源短缺等,都是西部地区惹的祸。

板书:

一、生态保护

1、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

讲解:西部地区是全国生态保护屏障,这里对于全国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生态保护。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二是建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

学生活动(1)找出“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范围和作用。

(2)找出主要的自然保护区,重点是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几个,了解其保护的主要对象。

强调:三北主要指东北、华北和西北。四川卧龙主要保护大熊猫,可可西里主要保护藏羚羊。 板书:

2、主要措施: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上中游防护林。

建立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三江源,可可西里

学生活动:阅读8

7、88页材料,了解一下具体的生态保护实例。

展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图片

学生活动: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分成自然风光,文化古迹,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等不同的类型。记住所在的省区和景点名称。

板书: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西部地区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丰富的绿资源,知道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板书设计

一、生态保护

教学反思:

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

学习目标

1.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 3.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

4.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多 千米,濒临的海洋,自北到南,依次是 海、 海、 海和 海。我国日领海宽度是 海里,管辖的海域面积有多宽 万平方千米。

2、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 ,水深一般在 米以内。

3、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连连看)

生物资源 海盐 矿产资源 蟹 化学资源 石油

4、找出近海的岛屿。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海洋资源的类型 a.生物资源

1、阅读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多种海洋生物资源生长繁殖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①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 带 带、 带 ②沿海 宽广 ③海水温度 。 补充:④大江大河带来丰富饵料。

⑤冷暖流便于不同温度的鱼类都找到良好的生存环境

(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 、 、 。

(3).我国海水养殖的品种有 、 、 、 、 、 等

2、小组交流,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你知道我国的四大渔场吗?其中哪个渔场最大?找出其位置(钱塘江口附近的舟山群岛周围)。

结论:我国的四大渔场是: 渔场、 渔场、 渔场、 渔场,其中位于 海的 渔场最大。(我国东海有“天然鱼仓”之称。 [学习任务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它们的储量怎样?

我国沿海 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储量达 吨,天然气储

量达 米3

;滨海砂矿总探明储量达 亿吨,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小结]目前,人类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地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海洋的开发会不断深入。大洋锰结核,世界总储量达3万亿吨,是下个世纪最有望的开发对象。

[学习任务三]:化学资源

1、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 、 、 、 等化学元素。

(2).我国海盐的主要产区在哪儿?著名的盐场有哪些?找出其位置。

我国海盐产量世界第一,总产量的 %集中在 河以北的 盐区。 我国的四大盐场: 北方——河北与天津交界处的 盐场(我国最大盐场),江苏的 盐场 南方——海南的 盐场)、台湾的___ _____盐场

[小结]海洋里不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而且还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海浪、潮汐、风能等。 [学习任务四]:海洋空间的利用

1、阅读,说一说

(1).海洋空间按其利用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2).按照海洋工程的结构可分为哪几类?

[学习任务五]:保护“蓝色国土”

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海洋生病了,你能找出问题出现在哪里吗?

a. 频繁、b.局部海域 加剧、c. 近海渔业资源 等。 (2)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 ,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对于海洋渔业,尤其是近海养殖业,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它属于 污染,与人类广泛使用和排放含磷洗涤剂有关,

我国最易发生赤潮

的是 海域。

2、小组交流,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你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开出你的处方,如何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

自我检测

a组

1.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 ( ) a.长芦盐场、黄渤海渔场 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 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 d.莺歌海盐场、黄渤海渔场 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 ) a.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b.大黄鱼、对虾、带鱼、墨鱼 c.紫菜、虾、扇贝、鲍鱼 d.牡蛎、鲍鱼、带鱼、乌贼 3.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地区分布在 ( ) a.渤海,南海沿岸 b.渤海,黄海沿岸 c.黄海,南海沿岸 d.渤海a.海上炼油厂 b.海底隧道 c.海底导弹基地 d.向海洋排污 5.保护海洋资源的正确途径是 ( ) a.控制沿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 b.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c.尽可能多的捕捞近海鱼类 d.烧掉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以防止污染 6.2004年6月1 日起我国在南海部分海域实行2个月“休渔期”的目的是 ( ) a.防止海水污染的恶化,保护海洋环境 b.让渔船渔网得到修补,以便更好地捕捞 c.实施分期管理,提高捕鱼产量 d.控制捕鱼数量,实施渔业的可持续 发展 7.舟山渔场所在的海区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8.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 )

a.四川 b.重庆 c.安徽 d.浙江

9、读右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

渔场:a 盐场:b (2)海域名称:

① ② ③ ④ (3)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 “天然鱼仓”之称的是 海。

b组

1、我国居世界首位的海洋资源是( )

a.鱼类和数 b.石油储量 c.海盐 d.天然气储量

2、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因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厄尔尼诺现象(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c.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 d.沿海工业生产

3、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污水污染 c.固体垃圾 d.石油污染

4、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加强近海捕捞强度,控制发展近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② 严格禁止近海捕捞 ③ 防止海洋污染 ④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⑤ 实行伏季休渔的政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的原因是 ( ) ①有长江、钱塘江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②有台湾暖流和南下寒流交汇;③水温适宜;④大陆架宽而浅。⑤海水盐度较大;⑥该海域无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⑥ d. ①③④⑥ 6.读图的漫画“小鱼的哀求”,完成下列 问题。

(1)漫画说明了我国近海渔业存在

着 现象。 (2)针对漫画中的情况,谈谈

你的看法,你觉得怎样做合理?

开阔视野: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单元台湾复习教案 商务星球版

第九章台湾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等基本概况,以及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森林分布与其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的分析能力。

3.使学生知道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了解其“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教具准备】台湾省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学生喜欢的台湾歌手周杰伦,爱看的台湾娱乐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和“TV三贱客”引入台湾,还引出台语──闽南语,上课时,请会讲闽南语的学生来说说闽南话或唱闽南歌,并让学生欣赏由台湾人作曲作词并演唱的赞美诗,体会闽南语。

[教授新课]

[地图演示]读图分析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的位置,由此分析台湾的纬度位置,得出台湾是热带、亚热带气候,四面环海,使台湾的气候温暖湿润,生产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

[板书]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台湾海峡

2、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

用心

爱心

专心[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台湾地形特点(由台湾铁路分布原因引出地形分布),并认识台湾的重要城市:台北、台中和台南,高雄和基隆。

[学生活动]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板书]

二、地形与气候

1、地形:山地为主,玉山,日月潭。

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承转]以上是课本的第一节,课本的第二节是“美丽富饶的宝岛”。美丽是指什么?富饶呢?(有许多迷人风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富饶指物产丰富)下面,我们在轻快的高山族音乐中尽情欣赏一下台湾的美景,并看看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多媒体音乐放映]音乐中图片自动放映。 [地图演示]台湾主要农矿产品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看图完成P活动题2,并分析台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并尝试用图分析台湾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

[学生朗读 “出口导向型经济”。 [图片演示]学生分析台湾出口贸易的变化

[教师讲解]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和国家比较落后的原因的以及台湾如何实现经济转型。

[提出问题]台湾利用哪些优势和有利条件发展工业?

[教师讲解]四个有利条件,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条件也比较重要吗?请读P38阅读材料后回答。

[读图回答]台湾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这几个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读表6.1]分析台湾产业产值的变化,从数据角度把握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活动]完成台湾产业变化的折线图。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台湾海峡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用心

爱心专心- 4 -

(原创作品)

第四篇:(商务星球版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检测题八年级下册1.1)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当我国乌苏里江晨曦初露的时候,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夜晚。这说明我国跨______(经度、纬度)广,东西存在时刻的差异。我国东西跨了______个时区。

2、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却已经春意盎然。这说明,我国跨______(经度、纬度)广。从纬度位置看,我国跨了五带中的______带和______带。其中______带的面积最广。

3、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非洲大陆呢?

4、我国是个临海国,东部濒临______,西部深入_____大陆的腹地。

5、从课本第4页的图中可以判断出,俄罗斯地处______(低、中、高)纬度,蒙古地处______(低、中、高)纬度,中国地处______(低、中、高)纬度,印度尼西亚地处______(低、中、高)纬度。

6、从课本第4页的图中可以判断出,俄罗斯___________属于(临海国、岛国、内陆国),蒙古属于__________(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印度尼西亚属于__________(临海国、岛国、内陆国)。

7、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叙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8、记忆中国的四至点。

9、我国的陆上疆界有多长?我国有多少个陆上邻国?请看课本第5页图按顺时针方向说出我国的陆上邻国。有意识的记忆各国在图中的位置以及与我国的相对位置。

10、记忆我国东部的四个边缘海,说出四个边缘海的分界线。在图中(课本第5页)找出海南岛、台湾岛、南海诸岛、黄岩岛、钓鱼岛。

11、中国的海岸线有多长,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几个?与哪两个国家海岸相邻?请在图中(第5页)找出并记忆相关的位置。

12、我国最北的乡是_______,我国最南的城市是_______,该市辖_______、-_______、_______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该市政府驻西沙群岛的_______岛,该岛是南海诸岛中最_____的岛屿,属于_______省。该市所辖的海域蕴藏了丰富的-_______、_______资源,这里是我国最重要的游乐场和旅游胜地。看课本第7页的图了解三沙市的位置。

13、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哪三级?我国共有几个省级行政区?包括______省、_______自治区、_______直辖市,以及_______、_______两个特别行政区。

14、阅读课本第8页和第9页图表,记忆我国各省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并在图中找出各省、记忆各省在图中的位置。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8课两极地区教学反思商务星球版教案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反思一: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

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时间有些紧张,一道>总结归纳的题没有完成。

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1

反思二: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

反思三: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节选自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地理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七年级《地理》下册第 2 十章《极地地区》。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本章是七年级第十单元的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极地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对这节内容的安排,分为三部分:冰雪覆盖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丰富的资源)——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知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路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发散性较强,因此课前安排好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内容(如位置、气候、动物、科考站)进行搜索和整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图文并茂,知识点通过用地图来分析总结,体现出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来归纳知识的技能。并且,地图中的动态部分,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清晰的说明知识点,在新授课中应充分利用。本节地理语言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反思四: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课前请学生 查找相关内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

3

二、 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根据极点和纬度变化,主要是南北极圈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两级 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 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

(1)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该知识点已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在此欲巩固)。

(2)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南极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极上空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验收经费使用情况下一篇:校区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热门文章

星球大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