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设计论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出涌现出大量住宅小区,使得人们生活环境极大地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小区中存在的规划同质化严重、规划未考虑适应文脉、小区未考虑环境和美学的需要等现状分析了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小区人居环境营造原则。

第一篇:人居环境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学科异同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兴起的学科,在此对两门学科的由来和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并阐述了两个学科的学科概念与内涵。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的学科区分,希望能给其它的学者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异同

0.前言

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建设方针是:经济、实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注意美观。这也是建筑教育所遵循的方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满足仅仅是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这时美学从工程学科的附属物中逐渐的脱离,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艺术学作为美学的重要分支在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也就呼之欲出。

1.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1.1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在谈到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有两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张绮曼和郑曙旸。张绮曼被誉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军人物,她是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公派出国留学日本第一人。而郑曙旸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他认为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提出与日本环境艺术不无关系。

回顾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室内装饰到建筑装饰,再由室内设计到环境艺术,以至于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的传开,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争议是很大的,直至现在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说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是向更大更广的方向发展,可为什么在一步步扩大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却没有多少呢?直到现在许多的环艺毕业生仍然是做“装饰”而多过于设计。

1.2 人居环境设计大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提出人居环境这个学科群的概念的人是中国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吴良镛院士。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从100年前城市规划学的先驱酝酿“ 田园城市理论” 与“ 区域观念” 起,1987年2月在“建筑学的未来”会议上,吴良镛院士正式提出“广义建筑学”。然而伴随着认识的深入,吴良镛院士逐渐理解到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学科发展,因此提出了“人居环境”这个众多学科的“学科群”的概念。2001年,发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

通过上述人居环境从提出到发展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居环境设计或说是人居环境这个概念来源与城市规划的领域,经过不断扩展和完善变成了一个学科群或是大学科的概念,它主要解决的是与人类居住环境有关的一切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园林。

2.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上述两个学科的起源和新时代赋予的契机,我们分别引用两个学科的学术领头人郑曙旸教授和吴良镛院士,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和人居环境大学科分别做出的学科概念和内涵。

2.1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概念

郑曙旸清教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扩展到整个的一种设计和艺术领域的创作的理念。从狭义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运用艺术手段,根据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一种特性,来进行空间组织。也就把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涵盖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其内涵可表述为在空间限定和时间序列下用艺术手段去处理静态实体和动态虚形的关系。因此,它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就是它的空间的限定。第二个层次就是时间序列的概念。

2.2 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

吴良镛院士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广义上来说,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居环境科学从狭义上说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发展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3 两者概念的交集——园林

从上述两个学科的狭义概念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不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人居环境科学在狭义的概念上包含了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是室内+园林的双重组合,人居环境科学则是建筑+规划+园林三位一体的组合。如果单纯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这种分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3.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

2011年8月下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在文学门类下“蛰伏”多年的艺术学独立门户,升级为门类,即第13大类学科。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在此我们选用:建筑、规划、园林、环艺四个专业的全国高校前五排名的数据入手去分析两者的异同。

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

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主要以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核心知识,强调客观地、科学地创造理想的人类生存空间,其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设计有用物体的进程。主要关注的是功能、技术、经济方面,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注重实践应用。辅助以艺术课程训练、实践,但是占的比重较小,涉及范围较小,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以图形形式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为核心知识,使其成为一种艺术手段,美化人类生存空间,其关注人类行为审美情趣以及美感。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强调造型语言的表现。在清华同济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关系密切,课程设置偏向建筑设计等方向。但是与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划分较为明显,一般不同属一个学院一个系。在各大美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则侧重培养艺术性人才,同时辅助以各类设计基础,但是占的比重不亚于艺术课程。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设计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都十分广泛,都属于快速发展的学科。再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同仁以帮助。

【参考文献】

[1]代锋.从“环境”到“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传媒.2009,(03):53-57.

[2]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71-86.

[3]娄永琪.环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8-10.

[4]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1996,(01):1-6.

[5]吴良镛.人居科学环境探索[J].规划师论坛.2001,(06):5-7.

作者:李晓艳

第二篇: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出涌现出大量住宅小区,使得人们生活环境极大地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小区中存在的规划同质化严重、规划未考虑适应文脉、小区未考虑环境和美学的需要等现状分析了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小区人居环境营造原则。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

1.研究背景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人居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居住交往的空间。它强调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人居环境涉及城市、乡村、城镇、社区,它着重研究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社区人居环境是指社区居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它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是哪个子系统即交通道路系统、景观系统和居住系统。具体包括居住生活舒适性、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对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以及空气指数、城市绿化美化、卫生条件等硬件条件和设施环境,还包括小区的安定和谐、邻里关系的和睦和居民的归属感人际关系等心理舒适度的软环境,形形色色,内容丰富繁多。

2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住房需求量的增加,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居住小区。越来越多的人們住进了新小区,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小区规划同质化严重、规划未考虑适应文脉、道路“一眼望川”或小区未考虑环境和美学的需要等问题。

3小区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3.1小区规划无地域特色,不能体现场所精神。

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部分开发商以赚钱为目的,只顾在短时间内建造更多住宅而忽略景观特色规划。导致住宅规划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整体规划无特色,小区内交往空间缺乏,无法体现场所精神;住宅楼房排列形式单一,建筑组合单调,辨识性差。住宅的排布和组织形式应受规划道路、景观、日照、设计理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排列方式。另外,住宅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着城市的基本形态和审美观念。小区住宅规划无特色会导致城市形象无特色和城市文脉肌理的破坏。

3.2 缺乏主题景观

经调研发现,部分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不考虑空间景观序列、组合,只是按照住宅建筑布局需要留出宅前绿地,与周边建筑、道路没有呼应。小区内植物多样性严重缺乏,树木种类稀少;另外,水系缺乏创新是众多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水系统有调节城市微气候、美化居住环境的功能,水系的缺乏会大大降低小区的人居环境。还有,道路两旁的植物组团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一步一景,达不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居住小区的景观规划应与当地环境相结合,并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相协调,从而符合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生态景观规划要坚持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综合景观感受。

3.3交通道路系统规划不明确

首先,住宅小区道路不能遵循“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原则,而是直来直去,导致外部车辆及人员的穿行闯入,给小区安全带来隐患。其次,小区主干路、次干路与宅间路分级不明确;另外,还有些小区特别老旧小区还存在很多尽端式道路,且尽端式道路无回车场,给小区内车行交通带来不便。最后,小区主干道路两旁的植物组团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一步一景,达不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3.4建筑与景观无联系

住宅建筑和小区景观系统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经调研发现有相当多住宅建筑造型与小区景观和生态环境无关,导致二者不协调。景观设计被看做是建筑的延续,所以二者要协调。因此,在设计住区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建筑元素、色彩、结构等。

4小区人居环境的营造

4.1有机理论原则

有机理论原则是源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建筑理论,本文的有机理论指的是小区中的住宅应当是适应小区环境的住宅。住宅作为小区规划的主体,它应使环境增色而不是毁坏环境。建筑是城市的一部分,更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建筑应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即自然系统与建筑相结合,将建筑视为景观的一部分组成完整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围绕着建筑,使建筑布局与整体统一,使环境和建筑成为和谐的整体。

4.2低碳原则

小区规划建设需以低排放、低消耗为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营建一条融于低碳理念的规划设计路径,使居住区人居环境更具生命力,从而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4.3以人为本原则

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综合功能需求和生活方式的习惯,并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审美营建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交往、休闲、活动的需求,从而营造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

4.4天人合一原则

即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要想做到天人合一,就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让人与自然组成

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才能正真的创造和谐的社区自然环境,让人有回归大自然的身临其境感,使社区人居环境充满活力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

4.5区域分异原则

小区生态规划设计应强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地域分异性,不同地域的小区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学的要求,合理配置景观的空间布局与植物,体现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形成住区空间景观的自然分异,促进自然循环。

5结语

人居环境学科是一个综合学科,它涉及到建筑学、景观学 、风景园林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人口学、统计学等。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设计同样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联系和配合才能做好。另外,任何一个地区的社区人居环境发展都不会有一个标准的或典范模式,它们的发展是有当时独特的经济与文化的因素和市场与资源条件。所以营建社区人居环境,需要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和方法》.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4

2.《如何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4

3.《简述居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2期

5.《居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4期

6.《小区景观的设计》.《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年第5期

作者简介:翟晓婷 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讲师

注:本项目研究为江苏省高校哲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SJA1098

作者:翟晓婷

第三篇:基于生态5R原则的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摘 要:工业化的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許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大量的无法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的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含有化学物质的装修材料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大打折扣。随着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之前工业化发展给自然带来的危害,并开始研究生态设计理念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生态设计理念能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设计最直接的目标。

关键词:5R原则;生态设计;人居环境

一、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集人类居住生活的自然、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的有机整体,为了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肆意对大自然进行破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大自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随之降低。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自然材料不得不被人工材料所代替,有时人工材料中所携带的化学物质会给人类带来不少的麻烦,同时也暴露出了环境设计的弊端,使人们居住环境的设计面临不小的挑战。

二、生态设计

(一)意义及作用

工业化带来的严重污染,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压力,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生态问题,不仅造成资源短缺,而且还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生态灾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便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现代人也慢慢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绿色生态设计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要的衍生物和工具。生态设计融入环境设计既是时势所趋,也是人类所需。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但缺乏了对大自然以及生态环境的考虑。在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中,我们应将“以人为本”转换为“天人合一”,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情感,生态设计要通过创造良好的作为客观审美对象的生态环境,通过外在的环境因素引导人们内在的想法和行为。生态设计还鼓励人们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将自己的生态美学原则加入审视生态美的过程中,塑造符合主体审美观的生态环境,贯彻“天人合一”的环境设计理念。

(二)5R原则

人居环境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应遵循5R原则,即Reduce(减耗)、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value(再认识)以及Renew(再改造)。

三、5R原则下的人居环境生态设计

(一)减耗——瓦哈卡州CasaNaila度假屋

减耗是指降低能源消耗,主张“少即是多”。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大量的资源消耗让大自然“入不敷出”。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大量的生态地带被高楼大厦所占据,建筑物排放出的废弃物对大自然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设计师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优势进行优化设计。瓦哈卡州CasaNaila度假屋坐落在一处岩质海角上,建筑呈十字形状,其中两个体块面朝太平洋海岸,居住者在小屋中任意一个房间都能观赏到美丽的海景(图1)。为了适应沿海地区的特色,建筑的设计采用实地取材的方式,由混凝土和当地盛产的棕榈骨木筑造。白天室内会出现阳光照在棕榈骨木创造出的有意思的光影,晚上灯光透过棕榈骨木显得格外柔和与灵动。棕榈骨木之间的缝隙能保证室内的透气性和透光性,黏土和泥土制成的地板既美观又保温,能为客人提供合适的温度和舒适的环境。瓦哈卡州CasaNaila度假屋从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实现了整体的低消耗。

小屋探索了如何在尊重海边的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打造建筑物的可能性,实现了岩石和海滩景观的融合。小屋的设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仅大大降低了资源的消耗,也使小屋更加和谐地融入当地环境中。

(二)再利用——中国宁波博物馆

再利用是指材料可重新利用,缓解浪费现象。生态设计将资源的价值再次发掘和利用,尽可能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国内,再利用技术被很好地运用在建筑材料中。作为王澍“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典型代表的宁波博物馆,同时也是集老宁波文化于一身的建筑,它的外形似船又似山,看似随意却又严谨。博物馆独特的瓦爿墙的原材料是从宁波老建筑上拆下来的旧砖瓦和陶片,然后再将砖瓦和陶片贴覆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片的混凝土墙面上,毛竹在墙面上随意开裂,显现出带有生机般的自然肌理效果,使博物馆更富有自然生动的气息(图2)。博物馆的设计完美地融合了现代建筑形式、工艺和传统建筑元素,设计中带有强烈的宁波地域文化特征,在众多博物馆中别具一格。竹条模板混凝土装饰着博物馆的内外,由20种以上的回收的旧砖瓦混合砌筑成的墙体将博物馆包裹起来,仿佛在进行人工和天然、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对话。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墙体现的江南特色,是向浙江传统乡土建筑的致敬。用废旧材料为原材料砌筑的墙体,不仅物美价廉而且环保美观,富有一番别致的风韵。

博物馆的建造为了节约资源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资源的再次利用可以传承新建造体系下“循环建造”的传统,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和陶片都是有生命的自然材料,当这些材料和自然结合时,能产生一种别具一格、静谧和谐的气氛。青苔布满瓦爿墙,经过时间的沉淀墙上长出几簇灌木时,博物馆才真正融入时间、历史和生态当中。

(三)再循环——日本“馒头屋”

再循环能够使设计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紧张压抑的城市生活使更多的城市生活群体逐渐开始注重乡村和乡村旅游带来的身心满足。乡村旅游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民宿也随之发展起来,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民宿中非常受欢迎。日本熊本县的阿苏农场就有一个形似馒头的建筑,因此得名为“馒头屋”(图3)。它不仅是为游客提供住宿的小别墅,也是为地震灾民提供的避难所。“馒头屋”的构造源自中国木质建筑的榫卯技术,利用超轻质聚苯乙烯材料代替砖瓦,这种材料既拥有绝缘特性,还具有更高的坚固性和防御力,算得上是水火不侵。除了有“金刚不坏”之身之外,它还是一种可回收材料,经过一系列机械操作后可以变成制造新塑料制品的原料。仅20厘米的厚度却能承受10个成年人的重量。这种特殊的材质不会腐烂或生锈,还能抵御白蚁和老鼠的“攻击”,“铜墙铁壁”般的居所让人居住起来更加安心。“馒头屋”在建造的时候不像传统的建筑需要使用柱和横梁等构架,它是用模块化的部件组合而成的,因为材料的轻便性,一个高36米,面积为36平方米大小的房子只需三个人花费一周的时间就能轻松组装完成。材料的特殊性也使“馒头屋”能够提供定制服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并组装自己的“馒头屋”。“馒头屋”通过屋顶上的圆形透明玻璃圆罩和墙面四周的窗户进行采光和通风,因为材料的特性,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的功能。

民宿的发展不仅让建筑行业别出心裁发展民宿,研制出新的建筑材料,还使居住的环境生态化,让人们能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使心灵得到净化。科技的进步使新型材料的研发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再循环的技术使物尽其用,物超所值。

(四)再改造——北京798艺术区

再改造可以让老物件焕发新的生命力。一座城一段记忆,798艺术区最初为国营798联合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后期由于一系列的问题,大批厂房被废弃。为了使老厂房重获生机,艺术家们和文化机构开始大展身手,开始对这些老旧厂房进行改造,化腐朽为神奇。廉价的租金吸引了大量的画廊与艺术中心等社会团体的入驻,他们渐渐地开始聚集在此并形成“SOHO式艺术聚落”,使“LOFT生活方式”成为798艺术区的核心价值。老旧厂房的改造不仅是对建筑和城市面貌的延续,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再造。艺术家们没有进行过度粗暴式的“改头换面”,而是在保持原有厂房的风格和原始结构的基础上,稍作装修和修饰,使798在新旧之间找到平衡点,破旧废弃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了充满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现在798已经演化为一个将“新”植入到“旧”的文化概念,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旧式的外观与新式的文化创意的碰撞,何尝不是一种与生态的对话。

旧物改造使旧物得以延续,使新物得以发展。798经过改造翻新,不仅将“面子”翻新,还赋予“里子”新的文化内涵,以全新的面貌在城市当中发挥全新的功能。城市的面貌得到改善,城市的文化氛围也获得增益,使城市垃圾和污染逐渐减少。旧物改造集合经济和生态的综合效益,使旧物重获新生,不仅迎合当下时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保护了当地的文化和建筑特色。

(五)再认识——韩国Treehouse青年共享公寓

再认识即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观念和思想上改变对生态的看法。我国地大物博的优势让人们过上了无忧的生活,但如今资源的短缺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习以为常的行为和重新评价传统的价值观。低碳经济带来了共享经济,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公寓等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很好地改善了资源浪费的现状,共享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態。生态设计主张减少资源浪费,而共享经济就正好抓住了这一关键点。Treehouse青年共享公寓位于韩国首尔江南区的中心,它的名字直白地描绘出它的建筑造型。整个建筑设计以共享生活方式为创作灵感,建筑中心的中庭作为公共空间,向街道以及所有住宅单元完全开放。公寓针对每个住客不同的需求设计出6种房型,每种都有相应的主题。

由于首尔是一个缺乏绿化的城市,因此设计师将植被填满公寓里所有的公共空间。硬装方面采取适用于室外景观的材料打造地面和墙面,软装则使用适合室内的材料,通过巧妙设计营造一种室内室外贯通的独特公共氛围感,让住客们有一种身在城市里的“自然环境”中的沉浸式体验。设计师对景观植物的种植条件加以考虑,在建筑结构前期阶段为植物预设排水系统,重视土壤的厚度,使用大面积的落地窗保证植物有充足的光照。用可活动的植物塑造不同的功能区,既增添了空间的丰富感、通透感,也不会打扰不同功能区的人。每个房间内都有大面积的斜窗,斜窗会让人在相对小的居住环境里面获得更多的光照,使房间显得比较明亮,也减少了用电的频率,避免资源浪费。人居环境设计的最高境界则是室内室外不分家,将景观搬进室内并融入室内环境,不仅能缓解人们的压力,也能净化人们的心灵。

共享空间的概念,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的心灵上得到舒缓,生理上得到解压,这就是生态设计所追求的。生态设计不仅仅是在材料上的创新和重复利用,更要在理念上实现创新,从多种角度发现生态、研究生态。

四、结语

5R原则从各个角度指导环境设计,给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了许多方向。人与自然是人居环境设计中必须重视的两个元素,但随着工业发展的深入,人们和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敬天惜物,顺应自然,人们要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学会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人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高效与健康。生态设计理念不能只在设计中体现,更应该融入每个人的心中,让每个人都能怀着环保、绿色的心态去改变并享受生活。设计源于自然,也应回归于自然,将生态设计融入人居环境设计中,对人居环境设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设计是鲜活的,是灵动的,是有人情味的,是让人深思的,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跟历史对话,还能让人与人、人与自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能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谷晓丹,罗玲玲,陈红兵.环境设计生态学方法论特征:基于吉布森的可供性理论[J].科技导报,2021(7):112-119.

[2]曹书乐,马林.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J].城市建筑,2020(35):55-57.

[3]詹莎莉.生态理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环境工程,2020(10):258.

[4]马良华.生境和谐理念下的生态视觉设计:析《自然循环型环境设计:利用水与绿化再生地区环境》[J].环境保护,2020(15):76-77.

[5]苑海燕.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心理学应用研究:评《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及其设计应用》[J].生态经济,2020(8):230-231.

[6]温馨.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

[7]周浩明.生态室内环境设计: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3):52-53.

[8]陈易.生态危机的对策:建筑创作中的5R原则[J].建筑学报,2001(5):45-47,67.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王程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历史文化论文下一篇:数学核心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