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及实体使用价值的实现。本文从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内涵出发,详细分析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关键环节,并结合多年现场实践及管理经验提出优化现场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第一篇:工地管理论文范文

“智慧工地”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

[关键词]智慧工地;可视化;管理

一、项目背景

(一)建筑业安全事故多发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在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

近年来,在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主体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质量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可否认,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工程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仍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仍将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二)国家政策的管理监控

201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23号文件,同年质监总局下发164号文件,要求在建筑起重设备上必须加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是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布署,推进了全国各省市建筑信息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进程。真正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

2015年11月,《全国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系统推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随即抽查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建筑行业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的全面覆盖工作给出指导意见。

2016年8月,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要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建造应用系统和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推动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实现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2017年3月,住建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指出,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严格各项安全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进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二、行业现状

(一)工程建设规模大、场所固定

建筑工程建设具有明显的生产规模大宗性与生产场所固定性的特点。

建筑企业70%左右的工作都发生在施工现场,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对工程成本、进度、质量及安全等至关重要。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擴大,工艺流程纷繁复杂,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现场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一直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劳动密集和管理粗放特性,导致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走过场、现场安全检查效率低。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搞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

(二)施工现场职工流动性大、管理难

由于行业的特点,施工现场职工的流动性很大,有的企业和项目部大量招收农民工,施工安全知识相当缺乏。即使采取了职工三级教育措施,可是教育内容都是公式化、简单化、陈旧化,没有任何针对性,员工的素质得不到预期提高的目的。

工地现场人员组成复杂、施工人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施工现场工种包括钢筋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木工、电工、油漆工、水暖工、架子工(搭设脚手架)、机械工、测量放线工以及辅(杂)工等等,由于工种种类多,施工队伍多,传统的手段难以验证工人身份;施工队伍人员交替平凡,流动性大,加之工地现场开放性管理,闲杂人员随意进出,为工程现场种下了诸多安全隐患的 “种子”;工人出勤缺乏电子记录,工资核算与支付证据链不清,劳资纠纷频繁发生。

(三)施工场地环境复杂、监控难

工程现场施工机械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事故损失大。升降机、塔吊等高发事故危险源点多、线长、面广,单靠人力巡检排查,工作效率低,而且难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施工过程环境污染监测困难,预防效果不明显施工现场的扬尘、噪声的监测工作存在周期长、数据量大的特点, 传统方式依靠人工测量,耗费人力、工作效率,记录的数据缺乏客观性及说服力。与此同时,数据只能用于后期追责,做不到前期预防,及时防治。

施工场地环境复杂、人员监管成本大、问题回溯难。

首先政府管理部门无法实时对辖区所有工地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及安全管理。管理部门须亲自派人到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及监督;施工企业无法实时对工地生产进度及安全措施进行全方位监控,施工企业必须亲自到工地后才能了解到工地进度及存在的隐情。

其次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缺少可靠的数据,难以定责,增加了事故处理的难度;施工企业无法对事故原因准确分析,降低了事故预防的可靠性。

三、智慧工地可视化的价值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工地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工地在实现绿色建造、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工地是将智慧的理念在建筑工地进行应用,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从而实现智慧建造、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为此,我们提出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打造智慧工地、进行施工全过程智慧建造的重要思路与设想。

(一)建设智慧工地的现实需求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管理成本压力大、安全隐患发现难、规范操作落地难、现场施工环境恶劣等诸多难解决行业难题的破局。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同时兼顾施工方与监管单位的双向诉求,是解决当前工地管理难题的最佳方案,也是建筑行业“互联网+”应用典范。

(二)智慧工地帶来的现实成效

智慧工地建设虽然会增加项目直接成本,使企业在低成本竞争方面处于劣势,但是通过智慧工地建设,给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则难以衡量。通过智慧工地建设,可产生以下成效:

1.管理动作前置:可使管理动作前置,实现从事后被动补救到事前主动预防的转变,并实时对事故预警、报警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

2.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监管单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机构均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授权查看施工现场实时情况并进行监管。

3.提升企业形象:有助于智慧建造的发展,实现了工程实时数据、图片、视频等信息的量化、透明化、公开化管理,为业界提供观摩、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提升了项目及企业形象,扩大了企业品牌影响力,为企业赢得潜在市场。

四、组成模块

(一)人员管理模块、有效解决劳资纠纷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建筑劳务市场的监管力度,劳务市场逐步规范,违法劳务分包现象逐年减少,劳务用工逐步规范。但劳务用工管理整体较为混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不少施工企业通过工程承包人或班组长招用民工,且以包代管,对人员不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导致:人员培训难以落实、民工和企业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难以得到妥善处理、管理部门无法全面掌握从业人员实际情况、工地出入管理不严、闲杂人员随意进出,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工人与施工单位工资纠纷时常发生,造成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团结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使得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施工从业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成为一项很迫切的工作。

1.涉及问题

数字化工地人员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串联起相关部门或者单位,为解决建筑企业与从业人员的劳资纠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份子恶意敲诈却拿不出合理证据。由于各主管部门管理严格,施工企业有意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不太会存在,但是,反而出现了一些农民工以“拖欠工资”为由进行敲诈的事件。而一旦出现此类事件,相关的主管部门就以“稳定压倒一切”为理由让施工单位承担责任,企业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2)经常会有工资纠纷或班组长以工程亏损为由半途要求追加工程款。

(3)经常会录用到有不良记录、缺乏安全教育及职能教育的农民工人,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隐患。

(4)无法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劳动效率。

(5)在出现现场事故时无法及时掌握工地人娄及人员分布情况。

(6)对于真正出入工地的作业民工出勤人数不清、出勤天数不清,导致实际工资无法结算。大部分工地在实行点工制的模式时,对工地现场作业人员的人数以及人员上工的天数统计不全或无法统计导致引起工资纠纷,最终以企业受损终结。

(7)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层层转包,包工头结钱跑路,民工只能向总包企业讨薪。建筑工程中各项目基本都以承包的方式合作,包工头基本上都为自然人,包工头与总包企业结完工程款跑路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此一来民工只得向企业讨薪,企业为此或许又搭上损失。

(8)非工地作业人员随意进出工地造成意外伤害。建筑工地实地现场多为敞开状态,无论是否为工作人员都能随意进出,同时工地又是事故多发场所,也常有闲人或小孩在施工现场遭遇事故,这无疑又是需要企业买单。

(9)管理设备已具备,但却管理不到位。在经历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后,一些企业也开始重视作业人员的管理,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2.系统亮点

(1)支持移动终端,用户登录手机软件即可快速浏览工程施工人员状态。

(2)数据远程云存储,永不丢失,安全可靠。

(3)支持多用户登录系统,支持劳务公司、班组长登录操作。

(二)视频监控模块、全面掌握施工动态

视频监控无疑是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最直观的科技监管手段之一。

现代监控的联网、高清、无线 三方面更加贴合工地行业应用的实际场景。项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应用于项目施工生产、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方面,管理者可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对施工难点和重点及时监管。

监控范围全面覆盖现场出入口、施工区、加工区、办公区和主体施工作业面等重点部位,还可结合移动单兵设备进行工地常规巡检或应急救援、隐患排查、项目验收、组织专家进行远程指导等情况使用。

(三)塔吊安全监控系统、降低生产事故发生

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是独立不属于塔机上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其在塔机防超载、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塔机群塔作业时的防碰撞等方面的应用,为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最大限度杜绝人员伤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力和力矩监控

塔吊在作业过程中,超限超载比较容易发生,轻者造成塔机关键部位疲劳,缩短塔机使用寿命;重者直接导致塔臂断裂或塔吊倾覆,造成大量人员财产伤亡。

(1)安装智能力矩监控设备,自动采集每吊重量;

(2)司机室安装显示屏,实时显示每吊重量,司机随时可看;

(3)当吊重超限超载时,系统自动声光预警;当起吊重量大于相应档位的允许额定值时,系统自动切断上升方向的电源,只允许下降方向的运动;系统可智能判断塔机的起重量与起重力矩,在控制塔机危险操作动作时,分自动控制降挡减速和降挡停止两个过程逐步减速,有效的保证了塔机的操作安全;

(4)塔吊每吊数据均通过 GPRS 模块实时发送到监控系统平台,远程可同步监控。

2.群塔作业监控

群塔作业时,由于塔吊大臂回转半径的交叉,容易造成大臂之间碰撞事故发生;由于视觉误差或司机误操作,高位塔吊吊绳与低位塔吊吊臂在交叉作业区容易发生碰撞;塔吊吊物与周边建筑物容易发生碰撞。

(1)群塔中每塔均安装防碰撞监控设备,对塔吊作业状态(转角、半径、塔高等)进行实时监控,塔吊智能识别和判断碰撞危险区域;

(2)大臂进入碰撞危险区域,系统即开始声光预警,距离越近, 报警越急,及时提醒塔吊司机停止危险方向的操作。

3.特定区域监控

由于塔吊大臂回转半径较大,容易出现大臂经过学校、马路、房屋、工棚等人群密集区域;塔吊钢丝绳容易碰触高压线;塔吊容易撞击高层建筑、山体等周边高物。

装区域保护监控设备,设定塔吊作业区域,智能限制大臂或变幅禁入特定区域,实现区域保护。配备智能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塔吊和塔吊司机的管理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也是难点,塔吊备案制的实行成效显著,但塔吊量大面广,施工现场仍然存在无资质塔吊;塔吊司机持证上岗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对于无资质顶班仍然监管乏力。

(1)通过塔吊监控系统平台,对塔吊实行在线备案管理,对塔吊的安装、拆卸和移机进行全方位远程异地管理;

(2)通过对塔吊司机实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实名制管理, 进行有效监管。

(四)吊钩盲区可视化系统、实时高清展现工地

1.系统概述

塔吊吊钩可视化系统是基于塔吊作业行业需求,根据实际工况,向市场推出的一款全新智能化视频作业引导系统。

该引导系统能实时以高清晰图像向塔吊司机展现吊钩周围实时的视频图像,使司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正确的操作和判断,解决了施工现场塔吊司机的视觉死角,远距离视觉模糊,语音引导易出差错等行业难题。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是新形势下提高工地现场施工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率,减少人力成本,推广数字化标准工地等不可缺少的行业利器。

2.系统功能

(1)吊钩可视化监视功能

安装在塔机上的摄像头能实时智能跟踪吊钩下方吊物的情况,并能根据吊钩的位置自动调整摄像头的倍率,保障驾驶员可以清晰的看到吊钩吊载运行的情况。

(2)多路视频监视

根据用户需要可扩展驾驶舱视频、排绳视频、回转视频等特殊部位图1的监控。

(3)视频存储和下载功能

系统具有视频存储功能,存储时间不低于72小时,并可便捷的回放或通过硬盘或U盘导出。

(4)远程传输功能

系统具有远程视频数据远程传输的功能,可通过无线网桥或4G网络将视频信号实时传输至地面管理者监视屏及云平台上,供监管人员远程观察塔吊的实时工作状态。

(五)质量/安全管理模块、实现自上而下责任落地

通过质量/安全隐患巡检系统,移动端在线完成现场安全巡检工作的检查、整改与复查循环,同时数据可以自动同步至Web端进行综合分析。

借助未销项隐患、本月整改情况、隐患级别/类别分布及最近7天隐患趋势等数据分析,监控工程安全管理状态,确保降低和避免安全风险的不利影响。

系统旨在帮助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意识,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施工企业自上至下安全责任落地,实时监控项目安全管理状况。

通过系统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数据仓库,包括海量的隐患库、标准危险源、全国标准规范等,以此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现场安全检查、整改、复查等业务智能流转。从而实现公司对项目安全状况实时监控、自动生成业务表单,最终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本企业所有项目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指标分析、趋势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系统采用BS架构,分为PC网页端和手机移动端,PC端用于维护基础数据仓库,打印业务表单,安全数据分析等工作。手机移动端主要用于現场的安全检查、整改、复查等工作。

现场安全员在例行检查过程中,直接通过手机针对隐患问题,直接拍照并填写隐患内容、检查区域、责任人、整改期限、罚款金额等信息,填写完成后系统自动推送给相关整改人。

整改人接到相关隐患整改通知后,对相关隐患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将整改后照片拍照上传至系统,整改结果填写完成后系统自动推送给检查人进行复查。检查人在收到系统的复查提醒后,对现场隐患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将复查结果拍照上传至系统,工作闭合。当复查不合格时,可再次将整改任务推送给责任人去整改。当现场发生重大安全隐患时,系统可自动推送给项目经理及公司相关领导。

通过此套巡检机制,可有效记录现场安全管理业务细节,所有工作环节规范化。整改工作责任到人,防止发生互相推诿事件。同时项目及公司层领导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现场的安全隐患状况,重大隐患随时提醒到手机上,做好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六)智能巡更模块、解决信息传输问题

1.系统概述

移动巡更系统不需要购买任何硬件设备,可以安装在任何智能手机和在电脑Web中显示的施工管理系统。用于帮助施工管理方解决施工作业方式难以有效监督和绩效评估,信息反馈滞后难以分享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巡检结果难以分析等诸多问题。

2.系统功能

(1)新建项目功能

按不同的工程在电脑Web端建立项目,在项目内添加巡查人员。可根据人员所在项目,自动归类上传数据到相应项目中。

(2)编辑巡更点功能

可在系统中新增、删除、改变巡更点,将需要检查项目的信息和巡更点对应。

(3)生成二维码功能

设置巡更点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二维码,用户可下载、打印二维码。

(4)巡查人员设置功能

将巡更点、巡更线路与巡查人员绑定后,该巡查人员的巡查记录能够自动归类到相应项目中,避免项目之间信息混淆。

(5)在线巡更功能

巡查人员在工程现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打开巡查页面,在该页面中能够填写巡查日志,拍摄、编辑现场照片等。这些信息能够即时自动上传云端服务器,并保存。

(6)结果自动反馈功能

巡查情况实时同步,用户可在电脑Web端或者手机移动端内查看工地巡检情况,包括巡查时间、巡查日志、巡查位置和问题反馈等内容。

3.系统亮点

(1)一键转任务

在手机APP中可将巡查问题直接转成需要解决的任务,包含参与人、解决时间要求、可见人(监督人)等,有助于问题快速有效处理。

对外可查除了项目相关人员对巡查详情可见,其他人员可扫描现场二维码查看巡查概况。有助于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工程现场管理监督。云端存储所有巡查信息全部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内,用户通过账号在任意手机和电脑上使用移动巡更系统。

(2)记录导出

项目巡查信息支持批量导出,作为工程项目过程资料。

(七)扬尘噪音监测系统、数据检测和报警展示

扬尘噪音监测子系统,是建设工程扬尘噪音可视化系统数据监测,和报警展示的平台端与监测设备端。

通过监测设备,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气象参数、扬尘参数等进行监测与显示,并支持多种厂家的设备与系统平台的数据对接,可实现对建设工程扬尘监测设备采集到的PM2.5、PM10、TSP 等扬尘数据、噪音数据、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等数据进行展示,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时段统计,数据上传至上海政府环保平台。

五、思考

為打造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样板工程,集团公司持续加强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深入研究探索,以技术质量、进度、费用、职业健康安全、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基于以往装配式构件施工技术理论,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创新。

智能采用工厂进行构件组装质量可控,也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工序交叉作业的问题。通过智慧平台相关功能的研发,在环保、节材等方面为项目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搭建“智慧工地”平台,通过支护探测装置的开发和现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具有提质增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与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相结合,可为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工法由现行企业标准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规范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篇:浅谈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管理

【摘 要】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及实体使用价值的实现。本文从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内涵出发,详细分析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关键环节,并结合多年现场实践及管理经验提出优化现场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现场管理

施工工地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部分。当前,优化施工工地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的必由之路。下面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施工工地管理人员的合理调度、安排等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1.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内涵

施工工地管理被喻为“企业素质的活广告”,主要指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力求针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境等),合理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实现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目的。通常来说,施工工地管理包括物料供用计划、变更及储存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合同管理,质量检查和验收管理,文明施工与安全管理。

项目管理体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结果,多年来在各行业部门管理机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针对当前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如何优化施工工地管理、推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及项目综合绩效的全面提升,已成为工程项目负责人所需思考的主要问题。

2.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关键环节

工程项目负责人如何合理安排配置各环节的现场管理人员,是决定现场施工管理细节成败的决定因素。

2.1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2.1.1基础性管理原则

现场管理作为企业组织施工、生产的第一线综合管理,属于基础性管理。只有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对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记录、统计核算等日常工作狠抓落实,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项目合同中各项目标及时的保质保量的实现。

2.1.2综合性管理原则

现场管理可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以下几类:目标管理与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技术性管理与经济性管理;企业行政性管理与政府法制性管理。这就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应从系统的目标管理角度出发,贯彻落实各施工环节的工艺标准和管理标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最终完成施工工地管理的整体优化。

2.1.3动态性管理原则

动态性管理即针对处于动态变化状态的人力资源、材料、技术、设施设备、环境、资金这六大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从动态、运动的视角不断优化要素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或变化。

2.2施工工地管理的关键环节

优化施工工地管理的重点在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及关键环节的把握程度。项目负责人应要求现场管理人员从系统的、全局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过程,如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及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因此,优化现场管理、充分发挥现场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能,应结合以上三点基本管理原则,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加以把握: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施工生产、交易活动一体化的特征,在工程投标、合同管理、施工、验收等环节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密切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

3.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管理

3.1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3.1.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3.1.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1.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3.2施工的控制要点

3.2.1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1)垂直度的控制。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轴线的控制。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 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 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 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3)标高线的控制。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 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3.2.2建筑裂缝的控制

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3M 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 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150MM)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4.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项目负责人在提高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关注度的同时,要注意利用现场管理队伍在项目进度、安全、质量及成本等方面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保障现场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文德云.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控制要点[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张忠其.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优化[J].新疆农垦经济.2006(6):62-63.

作者:高宏远 孟庆华 王金昌 李小建

第三篇:基于电网工程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技术在推广到了电网工程的运作当中,智慧工地由此而生,智慧工地也在不断探索,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降低故障率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智慧工地可以节约成本,高效完成电网工程的建设,这对工程建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智慧工地模式的逐渐发展,电网工程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文针对电网工程建设中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探索现代化电网数字化管理平台。

关键词:电网工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随着电网工程的快速发展,智慧工地等现代化技术已经取得了更多应用成果。我国电力企业在工地管理方面,已经开始大范围推广智慧工地等智慧化手段,从而构建一个数字化的管理应用平台,让电力企业的现代化管控得到更好的保障。智慧工地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信息技术,从而实现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对工程项目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电网建设的管理水平,提升电网工程的工作效率。全面掌握智慧工地的应用特点,从而为电网工程得运行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概述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是主要是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是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做到劳务管理和安全施工,实现绿色施工的工程的互联网化。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连接的系统有多种功能,其中有有周界防护系统、用电监控系统功能和自动计数系统功能。把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代入到电网工程项目中,可以最大程度上符合智能化的应用需要,并且对于电网得劳务管理方面,包括就餐和洗浴等,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和工资支付台账做记录,能够避免发生劳资纠纷问题。并且在安全施工方面,可以实时监测对高支模和塔吊等事故,能够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全程监控危险情况,如果检测到事故问题以后,可以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并且也可以全天检测工地的扬尘和噪音等指标,自动实现棒材管理,对钢筋、木方等棒材自动拍照,保证棒材的准确率。

二、电网工程的智慧工地在电力基建中的应用状况

1.有利于电网工程的建筑的全面管理工作

传统的建筑施工工作一般都是利用BIM技术,不过应用这种技术基本上都会面临一些管控方面的困境,不能更符合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电网工程的智慧工地和传统的建筑工程相比之下,区别是电网工程的建筑规模比较小,而且也是单体建筑,建设的内容一般是固定的建筑物或者一些复杂的电气设备。电网工程的施工方主要负责管控工作,所以电网项目和传统工地项目相比有更高的要求。并且智慧工地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符合电网工程的工地管理。

2.有利于电网智能工地的现代化管控工作

目前,我国电网智能工地项目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管理方便的问题,智慧工地的实际应用可以更好地开展电网智能工地,而且也在往智能化方向发展,结合了数字化技术。应用智慧工地可以更好地在工地上开展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的AR实景化管理,工作人员利用AI智能化管理技术,可以对电网工程展开三维可视化管理,保证电网工程符合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要求,从而加强电力工程的管理效果。建立电网工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是我国推进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三、智能工地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实施方案

1.智慧工地为管理平台提供实时感知数据

电网工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是以智慧工地为基础的,能够在AR工地实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数据的处理工作,包括种三维可视化技术处理项目施工信息,从而实现实时化的处理工作,并且在管理平台上展现出来。利用实时的感知数据,可以分析项目的施工进度,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施工,从而避免电力工程发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能够第一时间调整电力工程的实施方案,从而规范电力工程的施工步骤。实时录取数据能够让工作人员在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工地的空间做出调整,帮助管理人员去提前预测工地的高危因素,并且解决工地中的安全问题,可以更好地监测施工现场的工地环境,实现施工的绿色环保。

2.利用智慧工地为工作人员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电网工程主要是用智慧工地作为技术支撑,能够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AI智能分析技术,全面掌控复杂的项目,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管控工地的各种问题,电网工程可以利用人脸录入技术与指纹录入技术,让工作人员进行智能管理工作,用智慧化的服务平台能够取代以往电网工程的人力管理工作。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扩大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范围,施工现场的管理层就可以利用通信设备展开工作,同时随时监督现场施工的情况,并且利用可视化技术能够分析大数据的状况,从而更好地调整工程的进度,结合目前电网工程的工程进度,精细化掌控工程造价的情况,管理工作进度。

3.用智慧工地打造透明化的远程监管平台

電网工程在施工工作的进程中,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工地,形成完整的数据平台可以更好地监测项目工程的施工情况,对现场的基本要素的构成要素变化进行分析,从而监控项目工地,实现可视化监控,并且也可以丰富监控的手段。智慧工地对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可以有及时的监控,并且让电力项目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工程质量能够协助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并且让电力工程的操作更符合标准,利用可视化的智慧工地能够远程检查监管模式。在线监管文明施工过程中,需要管理部门利用远程操控的方式,分析平台的数据,监督电力施工的重要环节,从而形成完善的电力工程施工制度。利用平台的远程监控技术,可以让更多专业的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工作,更好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考察电网工程的施工进度。

4.用智慧工地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

智慧工地具有云计算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式可以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展开高效的使用,保证电网工程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在分析电力工程的过程中,可以对决策进行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利用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展开高效率的操作,识别电网项目中的施工异常行为,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操作问题,有效分析电网施工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预测电网工程的施工的发展走向,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实现电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的管理平台比较有专业性,而且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展开有价值的反馈,让管理人员可以调整电网工程平台的各项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网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手段方面的不足,因此对电网工程的监管力度会比较大,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摆脱BIM技术,避免电力企业建筑工地中发生一些问题,应用新技术手段与新理念能够构建一个先进的智慧化平台。智慧工地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对于电网工程建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完善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实际工作中有AR实景监测系统的辅助,把三维可视技术融入到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中,最大程度上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子宣.基于BIM技术的电网项目建设管理应用研究[J].装备维修技术,2020(01):194.

[2]王晓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研究与实践[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15(08):31-36.

[3]吕豪.智慧工地的几个典型应用[J].施工企业管理,2017(04):32-33.

[4]邹杰平.浅谈“智慧工地”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16):158-159.

作者:何东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老师论文范文下一篇:放射科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