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中历史中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基于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探究,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强调以新课程教材为基础,针对历史背景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展开。首先要求注意历史教学的时序性,教会学生在通史的知识体系中,认识历史事件的背景,同时要求整合各种版本教材的优势去探究历史背景。着重探讨介绍了历史背景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中课程设计论文 篇1:

浅谈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

摘 要:一直以来,阅读法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阅读法的确可以在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积极探析阅读法對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以及应用,希望可以给予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相应的引导。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素材;阅读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历史观,其在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要想发挥其效能,就应该高度重视历史教学法的选择。阅读法就是促进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效能提升的重要方式。

一、阅读法融入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将阅读法纳入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是有深刻原因的。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决定了以阅读法去开展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效能的提升。从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来看,主要涉及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个部分的内容,并且有着抽象性、间接性、不可再现性的特点,要想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这样的历史知识,以阅读法的方式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其二,将阅读法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规避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阅读中去,由此实现历史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更好地解决历史问题。其三,阅读法与高职历史教学之间的融合极大地迎合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此去实现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举措。

二、阅读法在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依照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锻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合作及素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阅读法需要积极发挥其在引导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方面的效能。具体来讲,其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历史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毋庸置疑,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材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图文布局,还是内容分布,都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依据当前的历史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新教材的重新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历史阅读素材,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不断提升。具体来讲,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其一,依照新课程的内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资源,以更加形象贴切的方式展示阅读内容,以加深学生对历史阅读材料的了解;其二,实现新课程内容的拓展,积极将更多的历史阅读材料纳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课本教材中的知识空缺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其三,注重师生互动,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探索、思考和解答,并且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氛围,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2.注重阅读方法教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以阅读法实现教学实践工作的同时,还应注重阅读方法教学。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如何更加有效、更加高效地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积极做好如下教学工作:其一,引导学生依照历史发展顺序、课程设计顺利编写相应的历史知识构架体系,最好以图示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开展阅读,从而实现记忆理解效能的提升;其二,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并且形成属于自己的标记体系,从而更好标记出知识难点和重点,以保证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活动;其三,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演示在不同历史知识学习中,应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进行,以保证学生可以切实地将阅读法运用到历史课程中。

3.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实现阅读素质提升

阅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历史教学的层面,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将阅读法作为今后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积极做好表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行为举止中表现出阅读给历史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其二,注重终身教育理念的注入,使得学生理解到阅读是实现自我学习的关键所在,应该积极掌握阅读技巧,发挥其在开阔视野方面的效能。

综上所述,阅读法的确可以在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正视这一点,并且积极在阅读法和新课改历史教学的融合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探索,由此不断总结和归纳实际的教学经验,从而引导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李辉.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视角[J].学园:教育科研,2012.

编辑 李建军

作者:谢利

高中历史中课程设计论文 篇2:

历史新课程有效课堂探究

摘 要:基于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探究,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强调以新课程教材为基础,针对历史背景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展开。首先要求注意历史教学的时序性,教会学生在通史的知识体系中,认识历史事件的背景,同时要求整合各种版本教材的优势去探究历史背景。着重探讨介绍了历史背景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学习方法;整合归纳;有效课堂

基于高中历史新课程设计思路编写的教科书采取了中外混编的形式,在每一个模块中既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也有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完全像旧人教版那样形成通史体例,目前这样的教材编排最大的好处是把相关内容进行集中,进行板块式教学,由于内容相似,从中就可以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同时,这样的教学编排也给教学提出挑战,由课程打破了通史体例,使得历史的时序性不强,教师必须整合各个版本的教材,取长补短,重视历史纵向联系的同时,加强历史的横向联系。笔者在一线教学中,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出了不少教学体会与经验,与大家一同探讨。

学习历史,首先要学好历史背景,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历史事件时间概念的把握上。基于新课程的设计,在很多地方没有更多强调历史事件的背景。比如,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着重强调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而对欧洲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交代不清,学习时应向学生强调:无论英国、法国还是美国、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确立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兴起以后,要求反封建专制统治,实行民主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每讲到一个国家就不断给学生强调这点,学生对知识就能形成学习方法。对于这样一个大背景,同时向学生强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兴起的背景,同样也是它。世界近代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世界历史的大事件都与资本主义发展这个大背景分不开。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印象,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类似的教学还可以用在必修三第五单元讲中国各阶级救国方案的提出。我们知道,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的大背景是鸦片战争,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外主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大背景也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背景下产生,无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救国方案的出台,都是在西方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近代中国史是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正是民族危机,有识之士进行探索才会有救国思想。同样向学生强调:把握中国近代史这个特点也就掌握了学习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很难按通史体例去把握教材,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概念的把握成了学习难点,经常记不清时间,或对事件时间概念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数,注意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加以联系和归纳,让学生形成通史体例的知识体系。在讲必修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背景时,要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政治史,强调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阶级思想专制加强的政治背景,学生才能理解明清反专制思想的出现,其次,还要强调必修二经济史内容: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引起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才出现反主流,要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在讲百家争鸣,学生要知道必修一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即诸侯争霸,同时也要清楚必修二:春秋战国时期铁牛耕推广使用,生产力提高。只要讲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就一定要讲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以及思想背景。这样讲历史事件背景就形成了方法。

新课程改革,有自己的编写思想,不可能尽善尽美和面面俱到。有时候,教师还要把其他版本的教材融合进来,进行取长补短。比如:在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背景时,我给学生补充讲了汉初刘邦白马之盟:“非刘姓不王,非功臣不侯”,实行分封制,所以产生了王国问题,除此之外,还面临匈奴威胁。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理论指导,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完成大一统的需要。以此为点,也要强调: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离不开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

总之,新一轮的课改有优势,它是一个教学的蓝本,但不可能完美无瑕,所以对教师是挑战,我们只有不断钻研才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沈素英.创建历史研究性课题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1(6).

[2]刘福泉.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

[3]宋九全.高中历史课堂生生合作学习的模式[D].湖南师范大學,2006.

作者:廖凤声

高中历史中课程设计论文 篇3: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与策略探究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教学在课程设计、学科体系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根据多年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下笔者简要谈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若干思考,供同行探讨。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把历史看成副科,对其不重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而且,学校在设置历史课程时,也没有安排足够的教学时间,导致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浅显的历史知识。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对学生学习高中历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从客观上看,历史具有发展性、延展性和规律性,高中历史是初中历史的延续和拓展,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学习。然而,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没有发挥效用,且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不足,导致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

(3)高中历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也是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一个因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率。然而,有些教师至今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掌控了整堂课,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更没有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其他方面的教学资源。

(4)由于在课程设置时,没有合理地安排历史教学时间,再加之有些教师没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有些教师为了完了教学任务,常常把几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上,不仅让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么多的内容,分不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二、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虽然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广大历史教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去解决问题。

1.大胆创新备课,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在《历史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有超越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勇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观点,历史教学过程应当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以历史教材为基础,通过钻研和解读教材,大胆摒弃教材中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滞后性观点,重新整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形成自己的想法;其次,在备课时,教师应以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出发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探究时间和空间;最后,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要解决显性存在的问题,又要解决学生内在隐藏的知识难点,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多种导课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故事法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适当地在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故事,通过讲解典型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音乐法

在上课前,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活跃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时事法

虽然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历史与现实生活也有着密切联系。老师用时事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只有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提问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多问一些突破传统的新颖问题,在调动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提问的难度要适宜。既不能随意提问,也不能把问题设计得太难,让学生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作者:谢树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中职生活化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