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1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 探究式教学刚刚起步, 目前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为加强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 我校开展了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验, 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 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1.1 准备阶段

(1) 教师精心梳理教材内容, 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制定详细的探究教学方案。设计出活动主题、形式、要求和基本步骤。

(2) 实践基地的选择:让地理课走出教室, 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是学生的呼唤。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手段。让学生走出教室是地理具有实践性的具体体现。实践基地选择的原则是选择典型性强、教学素材丰富、教育意义深远、考察点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的地点作为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

(3) 实践小组的划分:小组规模设为4~5人, 分组时做到成绩好、中、差搭配, 男女的搭配, 体现差异性原则。

(4) 课前调查:结合教材内容, 布置学生某些地理要素进行实践调查。

1.2 课堂探究

结合课程内容, 制定适当的课堂研究报告书,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所调查获得的资料, 指导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学习。

1.3 拓展应用

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 并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整个教学组织如下:

(1) 意识阶段:课前学生调查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课堂展示结果, 产生意识。

(2) 假设阶段:教师通过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出假设。

(3) 验证阶段:学生根据己有知识自主进行探究并用实例验证结论并填写研究报告。

(4) 整合阶段:教师提供素材, 学生运用本节知识分析材料, 迁移拓展。

(5) 应用阶段: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2.1 实践内容和方式灵活多样, 强调学生自主性

鉴于学生存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 还存在个人兴趣、自主性等非专业因素的差异, 因此, 采取教师指定问题和自由选题两种方式确定研究内容。比如《人文地理学》中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社会调查, 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方面是强调小组内部的协作互助, 研究小组由3~4人组成为宜。首先是要求所有小组成员都参与野外调查,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工作按照能力特长进行分工;最后的研究结果是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完成的成果。另一方面强调小组之间的互学, 某些小组间的调查指标互为因果, 具有合作的潜在要求。

2.3 教学相长, 重视师生互馈

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的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组织者, 但是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教师的引导作用, 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整个教学、实践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过程中完成的。师生可共同参与书本知识的学习、参与教学设计与研究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互惠。

2.4 全面培养学生, 提升学生能力

如何通过地理课程,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改的奋斗目标。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其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可以通过教师提问、设置情景等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 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解决、探讨的冲动和行动。进而,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去开展研究。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讲解和实践指导过程中, 除了重点、难点加以讲解示范外, 基本知识和创新点都留待学生的参与和自我学习。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由于设计的是综合命题, 需要对地理要素的组成结构、演变和分布进行描述和联想, 促使学生通过调查或测量获取资料、进而整理数据、分析资料, 这个过程会运用到比较、归纳、推理、判断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 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去独立分析事物, 来解决问题。

实践表明, 与以往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相比, 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实施探究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3.1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地理教学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堂内的班级授课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具有时效性强, 有利于统一教学要求的特点。因此有关地理的基础知识, 有关在野外进行调查、考察、访问的要求及步骤必须在课堂中进行集中讲授。

但基于地理教学的特点, 课外教学的形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课外的地理教学所需时间较长, 必然会冲击正常的地理课程教学, 也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 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 事先要作好细致具体的组织准备工作。如:教师事先要对考察地点进行踏勘, 联系调问单位、收集有关资料, 制定详细的野外教学计划等;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设计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

3.2 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评价要遵循以下原则:功能上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评价对象上, 关注对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上,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评价内容上, 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考察;评价方法上, 注重质评与量评的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与检测。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 还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 探究式教学刚刚起步, 目前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为加强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 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开展高校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验, 分析、总结了在高校地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应用成效, 探讨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最后提出开展探究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等, 以期为同类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并提高教学效应。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地理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 曹琦.地理教学设计与学习论[J].地理教育, 2005 (1) .

[3] 王春丽, 于莹.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 2004 (4) :57~58.

[4] 雷湘竹.高师课堂呼唤探究性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 (4) :109~113.

[5] 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与探索下一篇:跨媒体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