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对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从师资队伍、培养方向、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以及就业观念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创新措施。

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管理论文 篇1:

新国际化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浅析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竞争领域也必然发生显著的变化,由此造成社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章在浅析新国际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国际化时代商科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商科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新国际化;商科人才;培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迎来新国际化时代。面对人才市场竞争领域、竞争方向的新变化,我国商科本科教育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新需求,如何尽快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关于商科本科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

商科教育是指以培养职业经营管理人才为主的商业专门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社会对商科人才的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易爱军、吴价宝、戴华江,2018)。在以互联网为重要特征的新时代,对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必须引起作为高级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周新德、彭美秀,2019)。商业在“互联网+”背景下首先产生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变革,管理所依托的技术工具越来越先进。新商科不再迫切需要掌握管理方法的人才,而是需要掌握现代技术,能够巧妙运用各种技术实现高效管理的人才(米传民、肖琳、王诗雨,2019)。高等商科教育既需要满足商科人群对知识理论体系的把握需求,也要将商科的课程内容设置与商业实践活动之间形成对应关系,满足新的课程理论和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毛青,2018)。

过去几年甚至十幾年我国商科本科人才培养研究虽然取得成果较多,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研究对象比较笼统。针对大商科、新商科的研究成果较多,而以商科不同专业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相对较少。

第二,研究视域比较狭窄,许多研究成果仅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而忽略“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研究视域比较狭窄。

第三,研究思路比较保守。大多数研究成果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紧扣“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时代主题,研究思路比较保守,缺乏前瞻性。

二、新国际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近几年,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此消彼长的深刻变化,世界经济环境正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国际经济环境震荡加剧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实,加之“工业4.0”、“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不断推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正遭受着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西方发达经济体没有形成新的强大发展引擎之前,西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由此还可能会带来政治体制、文化差异冲突的加剧。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将遭受更多、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发展的竞争领域、竞争手段也必将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经济环境震荡加剧,全球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变局。

(二)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近几年,智能制造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推进,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带来了一定范围的失业和消费能力的相对不足,加之一些国家长期战争造成的积贫积弱,世界范围内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供需矛盾突出将进一步影响甚至改变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从而造成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经常性流动。

(三)“WTO”机制名存实亡

近几年,西方发达经济体为了保住自己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力、领导力,不断地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展示自己的优势,甚至不惜破坏世界经济秩序,“单边主义”、“本国至上”的思潮逐步抬头,在“WTO”机制内解决全国的贸易纠纷和冲突已经越来越困难,各种“双边或多边贸易机制”逐步出现,世界经济多极化时代正逐步到来。各种经济矛盾的处置、贸易纠纷的解决,需要依赖大量的商界精英和专业人才。

(四)美元霸主地位可能快速崩塌

众所周知,美元信用已经遭受长期的过量透支,加之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退群”等过激行为,美元信用已经摇摇欲坠,回归“金本位”的呼声逐渐抬头。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快速提升,美元霸主地位可能快速崩塌,由此造成的世界范围内的资金兑付、流通以及资本保值增值的风险越来越大,对金融风险的管控正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新国际化时代商科人才需求特征

新国际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将导致新国际化时代商科人才需求也具有自身特征。新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迅猛,新的模式层出不穷,对人们的思维、学习及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商科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轻学历差异,重专业背景

新国际化时代的商科人才需求趋向于进一步扁平化,学历层次差异将进一步被忽视,市场更欢迎那些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由于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仅依靠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在许多现实问题面前可能会显得束手无策。由此,具有较好的专业成长经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商科本科人才,将获得更多更好的职业机会。

(二)较高的职业素养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越来越多地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而许多复杂化、交叉性问题的解决更加依赖较高的情商。尤其是在管理行业,学习能力强、爱岗敬业、善于沟通、且具有较完善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商科本科人才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三)创新后劲足

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力是创新,创新能力将成为影响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是传统理论和方法难以解决的,在这些问题面前,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总是能创新性的解决问题,这类人才必将是市场上的生力军和“金块子”。

(四)动手能力强

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总是市场所青睐的。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总是会带来许多挑战,同时也造就许多机遇。只有那些熟悉经济发展的现状,能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且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挖掘数据、处理信息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更多的商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四、新国际化时代商科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一)重塑培养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重工轻商,重理轻文”的现象,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国际化时代,人才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必将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全球化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商科人才的需求和地位將快速提升,作为专业实践领域的主力军,商科本科人才的需求将显著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加重视对商科本科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尽快形成“工商并重”的新教育理念。

(二)构建培养目标

为应对商科本科人才的需求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应着眼长远,尽快制定多层次的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加大对于商科本科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和分工,制定符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三)创新培养模式

传统的商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以实习、实验为主,学生真正接触实践一线的机会较少,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都是口头理论派,在繁杂的竞争环境里往往难以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在新国际化时代,商科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培养模式。首先要坚持全球化战略。必须把商科本科人才培养置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全球化的需求,应对全球化的贸易持久战,解决全球化的问题。其次,要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校企联盟、虚拟现实等多种新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现实经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最后,坚持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观念。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商科人才培养应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商科人才的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四)落实行动方案

国家有关部门应认真面对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切实重视商科本科人才的培养,尽快落实行为方案,在国内高校广泛提倡“工商并重”的培养理念,从招生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人才评价和推动就业等多方面尽快落实商科本科人才的培养计划,以更好地满足新国际化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商科本科人才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新德,彭美秀.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能力导向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9(09).

[2]米传民,肖琳,王诗雨.研究型大学“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9(10).

[3]易爱军,吴价宝,戴华江.“互联刚+”背景下商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7).

[4]毛青.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探索——评《商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创新—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实践(2015)》[J].中国教育学刊,2018(07).

*本文为江苏省重点教改课题“‘后四化’背景下‘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JSJG02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

作者:王朋才 高玲

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管理论文 篇2:

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与创新措施

[摘要]对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从师资队伍、培养方向、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以及就业观念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创新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南京 2100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養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5.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关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充斥媒体并为许多文献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这一数据的出处是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在2004年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情况调查的结果,调查截止时间是2004年6月15日。但这一结果并未就统计方式、样本地区等作出说明。事实上,国内首届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的时间是2005年,而且据笔者调查,20%的就业率与当前的实际就业状况严重不符。以江苏南京为例,各高校2007届电子商务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协议就业率大都在70%以上。因此,用2004年的數据说明2007年的状况,并得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毕竟,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2004年中国的网民数是9400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075亿元,而截止2007年底,中国的网民数是2.1亿人,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超过1.7万亿元。

但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目前供需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还缺乏充分认知和统一评判标准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转变自身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除了少量“纯粹”的电子商务专业岗位之外,要充分利用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需求,从贸易、营销、物流等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更大的就业范畴内选择工作,或者借助现有的网络环境和自己的学业优势自行创业,这些都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陈梅云]

作者:杨加猛

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管理论文 篇3:

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①

摘 要: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创建“京苗班”,探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矛盾,实现产教协同育人。

关键词: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1]。“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1]。党和政府明确指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要转型发展。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则是落实上述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项目意义

为了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所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明确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层次,在研究性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几年来,对专业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尝试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学校与知名电商物流企业—— 京东集团华南公司于2017年11月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学校的创新强校质量工程与京东集团的“京种子育苗计划”进行了战略对接,创建了学校首期“京苗班”。在理念、机制、模式、条件上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互动多赢的校企联合体,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联手实施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形成既有高等教育基础、又有职业教育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有的师资结构和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仅能在模拟仿真状態下进行实践教学,不能满足要求。

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及体验,亦即真正“职业人”的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京苗班”人才培养方案,将仓储与配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库存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仿真实训、物流方案设计等部分专业课程纳入“京东课程”,在京东课堂及生产服务现场完成教学与考核,计入学分。按照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确保“京苗班”人才培养质量。

(2)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特征,实践教学必然要求学校摆在重要位置。然而,物流专业涉及的范围之广、系统之复杂,使得学校教学资源颇显不足。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实训室进行仿真与模拟操作,使得实践内容的广度、深度及效果均受影响。利用京东知名企业及其成功而丰富的资源,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学校见习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提供平台。让实习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实习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实习与真实场景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弥补学校教学条件之不足。

(3)积极提升就业质量。

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除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职业意识,实现“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与竞争力。京东的《京种子育苗计划》,以与高校共建“京苗班”为载体,为确保学生成为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对在校生进行长期的投入与培养。该计划承诺,为“京苗班”学生提供百分之百的就业机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表现优秀学生,直接推荐为华南区管培生。

2 项目内容

京东作为我国最大的知名电商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京东智能、京东金融、拍拍网、O2O海外事业部,是我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综合型电商平台,与百度、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10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京东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十分注重基层管理人才的战略储备,推出《京种子育苗计划》并在院校相关专业实施,以与院校共建“京苗班”为载体,经过京东大学“企业课程学习—— 轮岗实践—— 应届实习”三大阶段的学习,对在校学生进行长期的投入与培养,努力铸造未来的电商、物流行业优秀人才。

去年年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决定在2017级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创建首期“京苗班”。其共同目标,一是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制定“京苗班”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交替、产学一体、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确保“京苗班”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确保“京苗班”开展轮岗实践教学以及相关专业课程实践。“京苗班”的轮岗实践教学,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由企业安排导师指导,按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性地开展岗位轮换实践教学。每个学年累计两个月,实习过程组织与管理由企业负责协助。三是校企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项目研究与开发,并对外一致报送研究成果。

《京种子育苗计划》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分别是培训前置、课程植入、轮岗实践、人才筛选、人才聘用和承诺就业。

(1)培训前置:通过宣讲、报名、测试与人员素质测评、筛选过程,成立“京苗班”。

(2)课程前置:一是由京东高层领导或讲师走进学校,举办“电商风云”系列讲座,主要内容包括《京东全面观》《互联网思维》《飞起!从校园到职场》等;二是专业力学习,包括《终端体系建设》《5S概要与现场管理》《仓储部门课程》《配送部门课程》《售后部门课程》等。

(3)轮岗实践:每学年安排2个月的轮岗实践期。根据学生的质素、对岗位的匹配程度以及业务部门的容纳程度进行实习岗位轮换。实习岗位涉及一线操作岗位和后勤职能支持岗位,每次轮岗,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公司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导师方面,以1∶5的配比安排,导师均为业务骨干,全程跟进学生的轮岗表现并给予记录。轮岗期间,公司精细化部门也会全程跟进学生的轮岗与成长。

(4)考核及聘用(发展通道):综合成绩=校内学习成绩+企业课程考核+实践实习成绩,学生以综合成绩排名,分别进入以下通道,如图1所示。

以上考核内容主要由学校老师、业务导师、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HRBP负责。

(5)京东承诺:只要是经过“京苗班”系列培养的学生,都百分之百地提供就业机会,并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加入京东,对于优秀学生直接推荐为华南区管培生。

3 项目成效

3.1 初步成效

今年4~5月,“京苗班”学生圆满完成京东广州仙村园区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教学和轮岗实习。实习期间,京东讲师根据京东商城的实际业务流程,以图文并茂和模拟实践的方式传授京东商城的仓储管理、配送业务、客服操作等方面的业务技能。直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摆脱传统书本的学习模式,直接学习京东的物流运营流程,丰富学生的项目实战经验,缩小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有7名同学被授予优秀学员。此次实习,学生完成了五个岗位轮训,获得三个岗位工作考核认证,二次培训。首期实习结束时,学生门分别就改善仓库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企业效益三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创新方案,深受园区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3.2 达成目标

京苗班学员将具备以下素质:具有一年以上电商、物流领域工作/实践经验,熟悉行业的作业流程、相关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以及京东内部ERP、青龙等系统操作;有一定的团队管理经验,能承担所属业务区的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贯彻落实,组织所管辖员工学习业务知识,带领团队员工保证KPI达成;有较强的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吃苦耐劳,抗压能力强,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并能积极传承企业文化。

此外,优化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共建物流与电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拓展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科研和教研水平的提升,探索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4 有关校企协同育人的再思考

通过“京苗班”首期实践经验,有关校企合作、产教协同育人的问题促使我们再思考,应该怎样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一种观点是借鉴高职高专的一些模式,但要有所区别,因为二者的层次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工程与技术人才,以及担负培养生产岗位的组织者管理者。而中职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不同,决定了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应用型本科不能照搬高职高专的模式。有研究认为,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于应用技术类高校,此乃一项十分復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管理模式、专业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更宽泛的基础,与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专业岗位(群)的相对应,既有“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相对完整的实践技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产教一体、校企互动中,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融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通过实践教育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用、成果共享、模式共创、文化共融、责任共担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

[2] 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3]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教研项目“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粤教高函[2016]236号)成果。

作者:刘金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于通信控制研究论文下一篇:基坑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