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2022-12-19

第一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履行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普兰店市工商局

普兰店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市局党委和消保分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假维权工作主线,以服务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改革为重点,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探索和创新商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构建工商机关监管服务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责任,把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流通领域监管长效机制

1.突出重点,重视制度建设。我局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并依托信息化手段重点加强了对家用电器、成品油、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重要商品“商品质量查验制”、“索证索票制”两项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我们以落实重要商品“两项制度”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到各经营单位,引导和规范经营者全面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定期清查、不合格商品退市等自律制度。我们逐步完善动态监管档案,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使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展开。

2.强化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监管职能到位。为了使

1各项监管制度落到实处,我们分别与各工商所签订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书》,工商所也分别与辖区内网络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同时并与辖区内经营重要商品经营户签订了责任书。该责任书对责任人、责任范围、责任内容都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实行责任追究制,促使行政执法人员更加认真履行职责,增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把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有效净化市场环境。我局按照上级的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把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效果。一是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网格责任人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辖区内商品经营者进行巡查,要求抓住“两个重点”:即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行业的监管,加强重要商品尤其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监管。二是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我们结合平时在日常巡查过程中掌握的基本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等突出问题,按照市局的部署,对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成品油、家用电器等商品和医疗、电信等行业开展了十余次专项整治活动,查扣假冒品牌乳胶漆180余桶、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及销售的无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燃气炉灶50余台、不合格防水卷材300余捆,震慑了违法经营行为,切实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加强科所联动,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全面展开,我们与基层工商所构筑了科所联动机制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取得了很好效果。

1.树立典型示范作用,科所联动共筑“美容美发行业规范一条街”。美容美发服务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美容美发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加上我市美容美发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美容美发市场出现了发布虚假广告、随意夸大产品功效、随意定价、蓄意欺骗消费者等不规范经营行为,扰乱了行业市场秩序,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了更好规范我市美容美发行业市场秩序,我们采取科所联动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美容美发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并制订了《美容美发行业行政指导实施方案》,与经营者签订了《美容美发行业自律承诺书》,在业户中推行“四个规范”,促进美容美发行业健康发展。一是规范服务公示。要求美容美发经营者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经营主体资格、服务人员执业资格、服务项目、服务价格、服务标准、美容用品及美容器械安全信息、消费者投诉渠道信息等。二是规范进货台账。要求经营者认真执行进货查验制度,严格查验美容用品的质量合格证明及其他标识,建立美容用品档案,登记美容用品进(销)货台账,实现美容用品的可追溯管理。三是规范服务卡项。美容美发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销售服务卡的,应当与消费者签订服务协议,消费者享有自主办卡、退卡的选择权。倡导推行美容服务一卡通,消费者持服务卡可自主选择任意

服务项目,经营者不得限制服务卡的使用范围。四是规范服务清单。要求经营者在每次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后,现场向消费者出具服务清单,做到服务透明,并为解决消费纠纷提供依据。围绕推行上述“四个规范”,我们还免费为经营者统一制作公示板,将服务规范内容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进行公示。目前,普兰店工商局久寿河工商所已在辖区范围内培育了美容美发行业规范一条街,打造诚信经营示范区,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

这次“美容美发行业规范一条街”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科所紧密联动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共享;二是加强了工商机关对经营者建立消费维权解决制度的引导,推进建立了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和解制度,形成了消费纠纷自我调节制度;三是加强行政指导,要求经营者进行价格公示,签订自律承诺书,做到亮证经营等,规范了经营者的经营行为。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不仅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还为我们引导其他行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2.把服务与监管有机结合,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在加大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力度的同时,还在企业及个体户中认真开展“诚信经营,诚意服务”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召开相关商品经营业户座谈会,组织学习《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探讨商品质量监管办法和措施。我们在广场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

方法,并组织开展“光明工程进校园”活动,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宣传眼镜的质量安全知识,免费为广大师生检测眼镜、验光等,确保师生能够用上质量过关的眼镜。以上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三、做好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们在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中,以热情、礼貌、公正、高效的态度为消费者服务,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达到了“受理申诉快、出勤行动快、调解查处快、信息反馈快”的工作要求。2011年,我们受理消费者申诉22件,接办政府部门转来举报申诉4件,调解成功18件,办结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万多元。受理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均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逐件办结,对不属于工商机关职能范围的申诉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了移送,全局无积压申诉举报案件、瞒案不报案件和办理不及时案件。

第二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 不断提升粮食执法工作水平

强化管理创新机制

不断提升粮食执法工作水平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惠民县粮食局面对新形势,积极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探索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动了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开展。

一、健全执法体系,夯实执法基础

(一)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机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针对职能的转变,在2004年经县编委同意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检查科室,专门负责粮食执法工作,为顺利开展新的职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我局积极争取,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6月,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惠民县粮食执法联合办公室的通知》(惠政办发[2006]30号),成立了由粮食局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物价、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粮食执法联合办公室”;同时,为适应粮食执法工作的需要,我们积极向县政府汇报有关粮食执法工作,2008年经县政府同意,并经县编委批准成立了“惠民县粮食执法大队”,增加了全额事业编制3个;为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我们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局统一组织的执法培训,目

前,我局有8名人员取得国家粮食局颁发的监督检查证书,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二)完善粮食行政执法运行机制。为加强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我局投资10万余元配备了粮食执法车辆及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笔等相关取证工具,并统一了执法服装,为粮食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硬件”基础。为规范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及监督检查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并且防止滥用职权、执法违法等现象的发生,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和《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制度,制定并出台了《惠民县粮食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粮食执法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奠定了基础。

二、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健康发展

(一)做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安排,我局多次向县政府汇报有关清仓查库工作精神,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制定了《惠民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我局与有关单位加强协作,圆满完成了我县粮食清仓查库自查工作,顺利通过全市统一组织的普查。因清仓查库基础工作扎实、工作组织有序、措施有力、程序合理、完成质量高,工作得到了上级粮食部门的充分肯定,

荣获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省级先进单位称号。

(二)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工作。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的原则,严格依法实施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的审核颁发,并不定期地进行复核。对到期的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进行重新资格审核、认定,达不到要求的不予认定和颁发新证,严把了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关。

通过对全县56家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逐一进行梳理、审核,对16家达到国家规定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经企业申请,颁发了《粮食收购许可证》证书,并全部纳入社会粮食统计范围,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的粮食统计网络。

(三)深入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每年5月份,我们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等粮食政策法规,在全县营造了依法管粮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了依法管粮的社会认知度。几年来,我局共出动宣传人员15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

(四)持续开展粮食收购市场检查。为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在每年夏、秋粮收购期间,我局通过采取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积极开展好粮食行

政执法工作,确保了粮食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联合检查主要是会同工商部门,对全县粮食收购市场进行依法检查,查看粮食经营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经营,是否存在有关违法行为,对无证经营、扰乱粮食市场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专项检查主要是开展好小麦最低收购政策落实情况、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出库情况。通过检查确保了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保障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着力抓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强化统计监督检查,按照《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要求,每年两次对纳入统计范围粮食经营者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敦促粮食企业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对没有建立统计台帐、统计台帐建立不规范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为全县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创新机制,不断探索粮食执法工作新路子

(一)加强执法人员与执法相对人的管理

一是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执法人员业务学习制度,规定执法人员每周抽出半天时间集中学习,主要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监督检查暂行

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粮食局出台的一系列执法方面的文件,同时要求执法人员都要建立学习笔记。每半年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业务学习和执法实际,谈心得体会,对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不明白问题进行讨论。年底对执法人员组织一次执法理论考试,并请市以上粮食执法主管部门出题、监考,检查执法人员的学习笔记,评出优秀学员。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粮食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不断加强对执法相对人的管理。为切实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管理,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我们每年对纳入统计管理对象的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一次,结合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现场指导的方法来帮助统计人员进行整改。同时,为企业免费发放统一印制的粮食经营台帐和统计报表,要求他们按规定管好、用好、保管好台帐,准确及时上报统计报表,认真执行粮食统计制度,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详实的资料。

(二)积极探索粮食执法新路子。随着执法工作的推进和需要,我们在不断加强粮食执法制度建设同时,努力探索粮食执法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执法人员自上而下地进行对照检查,

尤其是抓住执法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认真的剖析,在探究多种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在执法取证难的实际问题,探索并制定了《报表催报通知单》、《报表未报通知单》等文本,极大地解决了粮食执法取证方面的问题,并在执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惠民县粮食局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新水平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不断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新水平

洋县扶贫办

(2011年3月28日)

我县在2001年被国家扶贫办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发挥最大效益,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社会新农村做了重大贡献。在扶贫资金管理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把扶贫项目入围关,是强化扶贫资金管理的基础。按照开发式扶贫要求实施项目,是管好用好扶贫资金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根据扶贫重点村规划和乡镇、村扶贫移民点申报情况,县上采取公开竞选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项目实施村,对那些村两委班子强、想干事、能干事和群众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的村优先安排,从而保证了启动一批,建成一批,脱贫一方。二是围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依据乡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业绩安排扶贫项目,在重点村计划安排上突出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村容整治。扶贫贷款重点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关键。我们根据《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实际,制定了《洋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洋县扶贫移民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重点村建设项目实行一项一申报、一批复、一验收、一报帐的“四个一”管理办法,扶贫移民到户补助资金兑付方法由“四联单”改为“一折通”兑付,确保“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对项目资金实行公示和县级报帐制,省市计划下达的扶贫项目资金在县电视台进行公示,扶贫重点村、扶贫移民项目村按参与式要求、尊重群众意愿上报项目,将批准下达的建设项目、财政资金、移民对象和补助标准在村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县办在项目资金拨付中,严格执行财政投资2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有资质部门的设计预算,凭设计预算拨付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封闭运行,通过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直通车”下达,县、乡镇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由乡镇扶贫办和财政所共同监管,项目竣工后扶贫、财政、监察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按照乡镇财政审查、县扶贫办、财政局审核的程序报帐,做到严格资金管理渠道,严格资金拨付程序,严格县级报帐审核。项目实施单位实行扶贫资金专人管理,一支笔审批,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了应有效益。

手段。实行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对扶贫项目资金做到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全程监管。在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中,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从立项到设计、开工、竣工验收各个环节实行报(审)批制,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对扶贫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质量监理及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重点村建设和扶贫移民任务全面完成后,县扶贫领导小组组织财政、扶贫、监察、审计等部门并邀请人大、政协参加组成验收组,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和资金审计,使扶贫项目资金真正达到了管理规范,专款专用,安全运行,效果明显。

近10年来,我县先后使用财政扶贫资金88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2.7亿元。由于始终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60个,新建、改建村级道路1630公里,其中混凝土硬化通村主干路250公里,建桥涵300座,改造农电线路138公里,新建人畜饮水工程595处,解决了5.18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建村小学及村委会120所,改建乡镇卫生院8所;发展干鲜果、中药材等经济林园8万亩,食用菌120万架,养畜25万头;改厨、改厕、改圈4250户。累计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831户、7717人,建5户以上的集中移民点80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彻底改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全县汉江沿岸和108国道沿线、洋华路沿

线“一江两线”区域板块开发已具雏形,特别是以华阳镇红石窑、汉坝等10个村为重点的洋华路沿线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华阳景区做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前建设的102个重点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市级连年抽验的22个村中有18个村获得优秀格次,优秀率达81%;省级抽验02建设的阳光、庙垭村均获优秀格次,阳光村被评为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十一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连续五年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0

7、2009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共获得省上奖励资金130万元,被省扶贫办评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优秀县。

近年来,我县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和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先进,寻找差距,创新思路,深化管理,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创新机制 围绕中心 不断提高政务信息服务水平

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周勇

近年来,高县坚持把政务信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创新信息工作机制,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努力当好参谋助手,政务信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至2010年,高县政务信息工作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前三;今年1-6月,共编发《高县政务信息》24期,向省、市报送信息450余条,被省政府办公厅《川政晨讯》采用3条,市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快报》采用72条,共计191分,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0%,实现全年任务,半年完成。

一、创新三个机制,在激发信息工作活力上做文章

一是参会阅文机制。要求政府办信息人员必须参加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全面熟悉县政府中心工作,提升信息工作的高度,确保信息工作始终与领导思路合拍;要求信息人员第一时间学习省、市各类重要文件、重要政策和领导讲话,及时知晓省市工作部署开展情况,做到新政策、新规定优先接触,确保信息工作始终与省市部署要求步伐一致。

二是会商研究机制。每周召开一次由政府办分管领导、信息人员和文秘人员参加的信息工作会商研究会议,通报政府最新工作部署,分析信息工作重点和领导最新需求,提出一批重点信息选题,确保政务信息紧跟大局、服务决策。

三是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办与县委办、县报社、县电视台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联席机制,定期进行信息工作沟通,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渠道,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推进全县信息工作。

二、坚持三头并重,在提高信息工作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盯紧上头,力争有高度。我县从省市政府需要知道和需要省市政府知道这两个方面入手,把最能反映高县特点、上级急需了解、紧跟工作形势的信息适时报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今年来,我县围绕省市信息需求要点,撰写上报了《高县全面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高县四举措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吃透下头,力争有深度。根据领导批示和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适时安排信息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根源,提炼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综合类、调研类信息,努力做到普通性信息力求“精”,综合性信息力求“深”,政策性信息力求“准”,苗头性信息力求“早”。

三是拓展源头,力争有广度。建立高县信息工作QQ群,加强信息工作交流指导,及时发布信息需求,预约各类信息,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深得基层信息工作者好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多渠道收集信息,基本实现信息来源多元化。

三、突出三个贴近,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上上台阶

一是贴近领导意图,抓重点。我县坚持把领导时刻关注的、正在思考的、有待了解的问题,作为信息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把握政府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选择地采编、报送能带动全局、吻合意图的信息,为领导超前谋划、及早决策提供参考。今年来,我县有8篇政务信息得到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进一步发挥了政务信息工作为服务领导、服务工作的“左右手”作用。

二是贴近社会民生,捕热点。我县始终将反映社情民意作为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撰写上报各类热点信息。今年,我县第一时间上报了《高县三举措积极应对

食盐抢购》、《高县狠抓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等社会民生信息,为领导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贴近本地特色,挖亮点。面对信息源不多、大项目较少的现实,我县立足本地实际,围绕食品、能源、化工、轻纺、建材五大支柱产业,突出蚕、茶、竹、畜、粮五大特色农业,深入挖掘创新举措,精心撰写亮点工作,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新。今年,我县上报的《高县春茶产值突破亿元》、《高县着力打造30万亩优质茶产业基地》等“高县特色”明显信息均被市《政务信息快报》采用。

四、紧扣三个关键,在夯实信息工作基础上求实效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我县政府主要领导历来重视政务信息工作,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加强信息工作。去年,我县在原政府办信息调研股的基础上,成立了编制为8人的高县政府信息中心,进一步充实信息队伍力量。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第一时间阅读每期的市《政务信息快报》和高县《政务信息》,适时对信息工作提要求、作批示、交任务、出题目。政府办公室将信息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进行总体安排,每月的办公室主任会都对政务信息工作专题研究,为政务信息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是创新队伍建设。面对人员少、工作重的实际,我县在精心挑选配备专职信息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实行全员信息制,把信息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要求兼职信息员每月报送信息不得4条,并将信息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评优评先挂钩,改变了原来信息人员“单打独斗”的局面,在办公室形成了“全员抓信息,专职唱主角,文秘人员打主力”的工作格局。同时,继续推进各乡镇和县政府各部门信息人员跟班学习轮训制,有效提升了信息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落实制度保障。年初出台《关于下达2011全县政务信息目标任务的通知》,并将信息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县政府综合考核目标,做到了年初有任务,每月有通报,年终有评比。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重要信息预约制度、信息要点通报制度、信息人员参会阅文制度、信息会商研究制度、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信息督办反馈制度、信息稿酬奖惩制度等,在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奖惩激励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推动我县政务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五篇:文章标题:建立机制创新方法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抓牢一项长期性的现代市民教育。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1、市魂塑造工程。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实践中赋予其"争先、创新、求实、富民"的时代内涵,通过每年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学习先进,大张旗鼓表彰创业典型等,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无功即过的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以超越自我的追求提

升发展定位,以激励

二、营造一种高品位的城乡环境。用"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生活在花园式城区"的新目标和新理念来激励和指导精神文明创建,积极营造"四种环境",提升城乡环境品位。

1、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按照"一城四片区"的城市发展框架,对市、镇、村三级统一规划建设。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1000多公顷,绿化覆盖率超过40;全市8个镇均建有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2、优化综合保障环境。率先实行养老、医疗、失业等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农保转城保、农民养老保险和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政策,构筑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保安全网"。全市5万余名农民职工转入"城保",8万余名纯农民纳入"社保",全面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风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逐步接轨。

3、优化社区服务环境。各镇都建有中心社区,186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在全市构建了统一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开设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农事咨询、农机维修、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社区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的需求。

4、优化农村"两治"环境。广泛开展"平安张家港"创建活动,将村民法制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融入村规民约中,启发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通过法治的刚性约束与德治的自律意识有机结合,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实施一项受众广的帮贫扶困工程。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挂钩一个村、蹲点一个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联系一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户、扶持一个贫困家庭、确定一个党建责任区的"五个一"结对帮扶活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组织开展65岁以上老人生活状况大排查,对8万多名老人逐一走访,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孤贫儿童大排查,为千余名孤贫儿童落实了"社会妈妈",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

四、建设一批功能全的宣传文化阵地。在市区,投资数十亿元兴建了大戏院、电影广场、少年宫、博物馆、体育馆、体育场、图书馆等一批文化体育标志性工程;新建和扩建了世纪广场、文化广场、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建立了众多的雕塑、景点、大型公益广告、读报栏和文明感化语言标牌,提高了市民的审美情趣,陶冶了道德情操。在农村,建立了镇级教育文化中心、医疗健身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全市各镇都建有一批文明示范小区,一条文明示范路(街),一所文明示范医院,一所文明示范学校,一个文明集贸市场,一个文明示范敬老院,一个文明娱乐活动中心,一个文明健身休闲广场。村和一些规模企业都建有一所多功能学校,有读报栏、宣传公示栏,有图书室、党团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室。文明小区都建有读报栏、宣传栏、多功能活动室、户外健身路径或健身苑等公益设施。依托这些阵地,全市农村每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00多场,参与群众超过40万人次,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化的领导机制、社会化的共建机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规范化的活动机制和科学化的考评机制,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同时,每年根据创建工作的阶段重点,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几十项活动,基本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重点,常年活动不断线,努力让群众的愿望在活动中得到实现,市民的素质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建立机制创新方法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来源于,欢迎阅读建立机制创新方法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包村干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北大荒集团下属分公司

热门文章

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