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分析期末考试

2023-01-11

第一篇:大学数学分析期末考试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

《大学英语二》试卷分析

一、本试卷共包括七个部分: 1.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20% 2. complete the dialogue 10% 3.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10% 4. 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5. Translation 15% 6. Writing 15% 试题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要求。主要表现在:1.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语言知识运用,大部分题目都创设了比较完整或相对独立的语境。2.定位语篇,突出能力考查,阅读都能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要领作为命题的基本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大多数试题结构合理,难易基本适中。大部分考点中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字面意义,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相互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参加本次考试的共34个教学班,平均分为79分。

二、试卷分析

1. 单项填空题。本题注重语境和知识点的覆盖面,未超出考纲规定的范围,也体现了以考查动词为主的理念。包含了动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动词时态语态题;另外,也考查复合句,冠词等语法知识。此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错。

2. 补全对话题。语境设计合理,切近生活,考查了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这部分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3. 阅读理解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能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比较高。能理解文章的深层意思,从文章的信息中推断出答案。

5. 选词填空。掌握的欠缺,说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还有待提高好。

6. 翻译和写作。书面表达以检测考生运用书面英语的书面输出能力为目的,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失分主要原因是词汇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如下:

1、对单词记忆不准,书写时出错。

2、不会变化词性。

3、大部分学生的单词拼写有误。

建议加强词汇记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三、今后教学方面的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并把握英语命题改革的方向;针对性训练新的题型。

2、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单词记忆策略和单词拼写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生在语境中对语篇和语义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4、进一步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二篇:武汉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武汉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学号 姓名 院(系) 分数

一. 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 c1(mol/L) NH4 H2PO

4(2) c1(mol/L)NaAc+ c2(mol/L)H3BO

3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 ,透射比 。 3.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

异采用 检验法。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

H2B

HB-

;pH=6.22时δ

HB-

B2-

, 则H2B的pKa1= ,

pKa2= 。

5.已知jF

(Fe3+

/Fe2+

)=0.68V,jF

(Ce4+

/Ce3+

)=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

4+

滴定0.1000 mol/L Fe2+

,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 ,化学计量点电位为 ,电位突跃范围是 。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

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7.某溶液含Fe3+

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

在两相中

的分配比= 。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 , , 和 。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 。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

谓 ;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 ,可用符号 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 , , , 四部分组成.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 表示,等于 ;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 关,与波长 关。

13.在纸色谱分离中, 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括 , ,

, 和 。

二、简答题(每小题 4分,共20 分, 答在所留空白处) 1. 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2. 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

示滴定终点的原理.3. 在进行络合滴定时,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滴定体系保持一定的pH? 4. 吸光光度法中测量条件的选择应注意哪几点?

5.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哪些?(回答不能少于8种方法)

三、分析方法设计(共15分,写在答题纸上)

1. 设计测定含有中性杂质的Na2CO3与Na3PO4混合物中二组分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案。用简单流程

表明主要步骤、滴定剂、指示剂、结果计算公式。(7分)

2.某矿样溶液含有Fe3+

,Al3+

,Ca2+

,Mg2+

,Mn2+

,Cr3+

,Cu2+

,Co3+

,Ni2+

等离子,其中铁,铝,钙,镁等含量较

高,而锰,铬,铜,镍属万分之一级含量。用学过的知识试设计分离、测定它们的分析方法,

(用简单流程方框图表达,并尽可能写出分离方法和测定方法及条件和所用的主要试剂与用途)。(8分)

四.计算(共40分,写在答题纸上)

1.称取含 KBr 和 KI 的混合试样 1.000 g, 溶解并定容至 200 mL后, 作如下测定:

(1) 移取 50.00 mL试液, 在近中性条件下, 以溴水充分处理, 此时I量转变为 IO。 将溴驱

尽, 加入过量 KI 溶液, 酸化, 生成的 I2采用淀粉指示剂, 以 0.1000 mol/L 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 消耗 30.00 mL。 (5分)

(2) 另取 50.00 mL 试液, 用H2SO4酸化, 加入足量 K2Cr2O7 溶液处理, 将生成的 I2和 Br2 蒸

馏并收集在含有过量 KI 的弱酸性溶液中, 待反应完全后, 以 0.100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其中的 I2至终点时, 消耗 15.00 mL。

计算混合试样中 KI 和 KBr 的质量分数。 [Mr(KI)= 166.0, Mr(KBr)= 119.0] (5分) 2.在pH=10.00的氨性溶液中,以铬黑T(EBT)为指示剂,用0.020mol·LEDTA滴定0.20 mol·LCa

溶液,若事先向Ca溶液中加入了0.010mol·LMg-EDTA(即为含0.20 mol·LCa和0.010mol·LMg-EDTA的混合溶液),则终点误差为多少?(已知 pH=10.00时

-

12+

2+

-1

2+

-1

2+

-1

-1

2+

-

-

3lgY(H)0.4

5,

lgEBT(H)1.6

;

lgKMgY8.7

)(10分)

,,

lgKCaEBT5.

4,

lgKMg-EBT7.0

2+

3.25ml溶液中含有2.5μgPb,用5.0ml二苯硫腙三氯甲烷溶液萃取,萃取率约为100%,然后

在波长520nm,1cm比色皿,进行测量,测得透光率为0.445,求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MPb=207.2)(10分)

4.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

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L·mol·cm),MCu=63.5)(10分)

-1

-1

武汉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

学号 姓名 院(系) 分数

有效数字不对总共扣0.5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1)[H+

]+[H-2-3-

3PO4]= [OH]+[NH3] +[HPO4]+2[PO4](2)[H+

]+[HAc]=[H--2BO3]+[OH] 2.不变,减小 4.t检验法;F检验法 5.1.92;6.2

26.0.68V;1.06V;0.86-1.26V 7.黄;红 8.99:

19.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 8.I2--2 + 2S2O3=2I + S2-4O6

10.吸收光谱曲线;最大吸收波长;λmax

11.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部分

12.S;M/ε;无关;有关

13.水或H2O

14.采样与制样,称样;样品分解;分离与测定;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无称样,答4个也算全对)

二、简答题

1. 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的溶液。

2. 酸碱指示剂变色是随着酸度的变化,指示剂结合或离解出H+,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

颜色改变;络合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前后颜色不同,游离的试剂为一种颜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又一种颜色;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随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试剂,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结构不同,各有不同颜色,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无色,氧化态紫红色;另一种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还有显色指示剂如I2,与淀粉显兰色。沉淀滴定指示剂,是根据溶度积大小,在化学计量点被测物质沉淀基本完全后,指示剂与被测离子形成有色沉淀或有色络合物指示终点。还有吸附指示剂,吸附在沉淀表面后发生颜色变化。

3. 络合滴定过程中,随着络合物的生成,不断有H+

释放出,使体系酸度增大,会降低络合

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使滴定突跃减小;也会使指示剂变色范围改变,导致测定误差大。所以,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还用于控制金属离子的水解。

4. 测量波长选具有最大光吸收,干扰最小;吸光度读数在0.2-0.8范围,最好接近0.4343;

选择适当参比溶液。

5. 蒸馏,挥发,萃取,沉淀,离子交换,薄层色谱,纸色谱,电泳,毛细管电泳,气浮分

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分配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膜分离;固相微萃取等

(答8个得满分,少一个扣0.5分)

三、分析方法设计(共15分,写在答题纸上)

1. 设计测定含有中性杂质的Na2CO3与Na3PO4混合物中二组分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案。用简单流

程表明主要步骤、滴定剂、指示剂、结果计算公式。(7分)

Na2CO3 + Na3PO4│ 甲基橙为指示剂│

│ 用标准HCl滴定,消耗V1(mL)↓ (3分) H2CO3 + NaH2PO4│ 煮沸除尽CO2│

│ 百里酚酞为指示剂│

│ 用标准NaOH滴定,消耗V2(mL)↓

Na2HPO4 (2分)

c(NaOH)V2M(Na3PO4)

w(Na3PO4) = ──────────── ×100% (1分)m样

(c(HCl)V1- 2c(NaOH)V2)M(Na2CO3)

w(Na2CO3) = ───────────────────── ×100% (1分)

2 m样

2. 某矿样溶液含有Fe3+

, ,Ca2+

,Mg2+

,Mn2+

,Cr3+

,Cu2+

,Co3+

,Ni2+

等离子,其中铁,铝,钙,镁等含量较高,而锰,铬,铜,镍属万分之一级含量。用学过的知识试设计分离、测定它们的分析方法,(用简单流程方框图表达,并尽可能写出分离方法和测定方法及条件和所用的主要试剂与用途)。(8分)评分标准:除去标准答案外,下列情况回答也得分

1.用草酸沉淀钙,重量法,得2分

2.用8-羟基喹啉沉淀分离,重量法测定铝,得2分

3.铜试剂萃取光度测定铜,2分

4.氧化Mn2+

为MnO2-4分

答:(1)在铵盐存在下,用氨水调节矿样溶液pH为8-9,高价金属离子Fe3+

,Al3+

沉淀;

Cr3+

,Cu2+

,Co3+

,Ni2+

氨络合物和Ca2+

,Mg2+

存在溶液中;Mn2+

部分沉淀。使分离。(3分) ↓

(2)过滤,沉淀用浓盐酸酸溶解,定容,取一定体积,用SnCl2还原Fe3+

为Fe2+

,过量SnCl2

用高汞氧化,在1-2mol/L硫酸-磷酸混酸中,用K2Cr2O7标准溶液氧化还原滴定,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测定Fe3+

。(2分,不说用SnCl3+

2+

2还原Fe为Fe也给2分)

计算结果

(3)分取含有Fe3+

,Al3+

的试液一定体积,调到pH5-6,,加入过量EDTA,XO(二甲酚橙)为指示剂,Zn标准溶液返滴测定Al3+

。(1分)

↓ 计算结果

(4)取含有Cr3+

,Cu2+

,Co3+

,Ni2+

氨络合物和Ca2+

,Mg2+

溶液一定体积,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铬黑T为指示剂,EDTA络合滴定Ca2+

,Mg

2+。

。(1分)

计算结果

(5)再取含有Cr3+

,Cu2+

,Co3+

,Ni2+

氨络合物和Ca2+

,Mg2+

溶液一定体积,pH9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丁二肟显色,光度法测定。同条件作工作曲线。(1分)

↓ 计算结果

.计算(共40分,写在答题纸上)

评分细则:1.选3个得分最多的题目计入总分

2. 公式列对,得题目全分的一半 3. 单位错1-3个,扣0.5分

4.最后结果不对,其它全对,扣总分的五分之一



1.(1) 1 KI 1 IO- 3 I2-3

2 6 S2O3

(5分)

──×0.1000×30.00×166.0

6

w(KI)= ───────────────×100% = 33.20%

50.00

1.000× ───×1000200.0

(2) 2 KI 1 I2 2 Na2S2O3 (5分)



2 KBr 1 Br2 1 I2 2 Na2S2O3

n(KBr)= 0.1000×15.00-1/6×0.1000×30.00 = 1.000 (mmol)

1.000×119.0

w(KBr)= ────────────×100% = 47.60%

50.00

1.000× ────×1000200.0

2.解: 根据题意:

lgK’CaY=10.7-0.45=10.25, lgK’MgY=8.7-0.45=8.25, (2分)

lgK’CaIn=5.4-1.6=3.8, lgK’MgIn=7.0-1.6=5.4, (2分)

pMg2+

-5.4

ep=lgK’MgIn=5.4, [Mg]=10

, (1分)

[Y]=[MgY]/K’MgY[Mg2+

]=0.010/(2×10

8.25

×10

-5.4

)=5×10

-5.85

; (1分)四

[Ca2+]ep=[CaY]/K’10.25

CaY[Y]=0.020/(2×10

×5×10

-5.85

)=2×10

-7.4

. E2+

2+

t=([Y’]-[Ca]-[Mg])/cCasp×100% =(5×10

-5.85

-2×10

-7.4

-10-5.4

)/0.010×100%=0.03% (4分)

3. 解:根据A=-lgT,求A= - lg 0.445 = 0.352 根据题意2.5μg Pb进入5.0ml氯仿中,其浓度为

:

(2分)

该萃取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1.46×105

(L·mol-1

·cm-1

)(3分) 桑德尔灵敏度

S=M/ε=207.2/(1.46×105

)=0.0014μg•cm-2

(5分)

4. 解: 根据光度测量误差公式可知:当吸光度A=0.434时,误差最小, 已知b=1, ε=1.68×104

,根据A=εbcc = A/εb=0.434/(1.68×104

×1) =2.58×10-5

(mol/L)(5分) 100ml有色溶液中Cu的含量为

m=cVM = 2.58×10-5×100×10-3

×63.5 =1.64×10-4

(g)

已知某矿含铜约0.12%,则应称取试样质量为: (1.64×10-4/ms)×100=0.12 ms=0.14g(5分)

第三篇:教育研究方法[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

资料整理是对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是从资料收集阶段到资料分析阶段的过渡环节。科研中的材料整理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使研究人员在研究全过程中抓住科研的主导方向。其次,整理材料能提高材料的可靠度。最后,材料整理的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比较法形成最有典型性的材料。

2.资料整理的步骤

(1)审核。资料审核是对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实,消除原始资料中虚假、短缺、冗余等现象,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简洁,为进一步加工整理奠定基础。

(2)分类。分类是研究者运用比较法鉴别出资料内容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共同点将资料归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资料划为较小的类,从而将各种资料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系统。分类原则主要包括:①分类要体现研究目的。②分类后的各子项互斥。③分类对象外延等于各子项外延之和。④每次分类只根据一个标准。

(3)汇总。汇总就是在分类以后对资料按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编排。汇总和编辑资料有两个基本要求。①完整系统。资料大小类目要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面貌。②简明集中。使用尽可能简洁、清晰的语言,集中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调查搜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计算、统计检验、分析解释,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中所蕴涵的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定量分析的方法

(1)数据描述

数据描述主要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简化,描述数据的全貌以表明研究对象的某些特性。数据描述包括数据的初步整理,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以及相关系数的度量等方面。描述统计中的一些常用统计量数有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以及相关系数。

①集中量数,是用一个一般水平代表值来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所谓的分布,就是由一种变量的全部分数或观察值组成的一组或一批数据。描述

数据集中情况的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等,最常用的集中量数是平均数。②差异量数,差异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常见的差异量数有方差、标准差等,其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标准差。③地位量数,是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如百分位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④相关系数,用于反映事物间相关关系程度的数字特征量,取值在-1.00和1.0O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相关的密切程度,前面的符号表示相关的变化方向。如表示变量之间相关程度为1,为正相关,即完全正相关,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为1。如表示变量之间相关程度为-1,为负相关,即完全负相关。r=0表示相关程度为0,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即零相关。

(2)数据推断

数据推断,即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①参数估计。参数估计即根据样本估计出总体的参数。参数估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点估计,用一个统计量作为总体未知参数θ的估计量。第二类是区间估计,用两个统计量对总体未知参数θ所在范围进行估计,使θ位于其间的可能性尽量大。②统计检验。统计检验就是用反证法来检验我们所要获得的结论。在许多研究中,首先需要提出一个假设,这一假设合理或者正确与否,需要抽取样本用其统计量进行检验。通常根据总体是否从正态分布,将其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前者如Z检验,t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等。后者有中数检验,符号检验,符号秩次

检验,U检验,秩次方差分析等。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

定性分析是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 的分析,从而揭示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2.定性分析的过程

(1)阅读资料。研究者首先通读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投降”的态度,即把自己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悬置起来,一切从资料出发。研究者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努力寻求“意义”,即寻找资料所表达的主题和统帅资料的主线。研究者在对资料产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寻找各部分资料间的关系和区别。

(2)筛选资料。研究者从大量资料中抽取出能说明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资 料筛选不是为证明自己“想当然”的结论而对资料进行任意取舍,必须依据两个标准:①必须能够说明或证明所研究的问题。②要考虑资料本身所呈现的特点,如出现的频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以及资料所表现出的形态和引发的后果等。

(3)解释和价值判断。研究者在确定资料核心内容和主要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建构用来解释资料整体内容的理论框架。筛选资料时可以参照对资料进行审查的标准。解释和价值判断所使用的理论框架同资料汇总和编辑时的逻辑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相似,只不过理论框架比逻辑结构更反映出研究者对资料的深入了解和对研究问题的全面把握。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1)因果分析。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就是因果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运用因 果分析法要注意如下三个问题:首先,要善于发现构成因果关系的事物。其次,

确定因果关系的性质。再次,对因果关系的程度做出适当的解释。因果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五种。

(2)归纳分析。归纳分析是对个别事实、直接经验加以概括,推演出有关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的思维方法。归纳分析可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完全归纳的结论范围不超出归纳对象范围,具有必然性。不完全归纳的结论范围超出了归纳对象范围,具有或然性。科学归纳法是根据对某一门类部分对象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的思维方法,其结论可靠性程度较高,但仍然是或然性的。

(3)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把两个或两类现象,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方法。各种教育现象或事物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总是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这种存在于事物中的异同点,是进行比较分析的客观基础。一般来说,比较分析主要有纵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和类比分析几种情况。

(4)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在思维中再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通过综合,可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从事物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整体特征,揭示研究问题的实质。

第四篇: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容量适中、覆盖面广、涉及到教材的所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计算、相关概念、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1、填空题分析

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填空题内容过多,特别是一年级,是对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考验。六年级填空题内容广泛,覆盖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四年级,填空题较少而且简单。二年级和五年级的题量适中。

2、判断与选择

题量适中,难易适中。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这些题目学生都完成得比较好,得分率较高。

3、计算题

试卷中的计算题(包括口算,估算,笔算),学生做得也比较好。但是六年级和四年级在运用简便计算上,能力欠缺。做不好。

4、操作题

比较简单易操作,得分较高,但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用尺子去画图,画的歪歪扭扭,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5、解决问题

五年级题目较难,三年级题目较简单,其他年级难易适中,

第五篇:期末考试反思初二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初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新课程的理念,试卷结构简约活泼,试题灵活开放,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份试卷。

一、试卷结构和难度

1、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内容: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内容。

3、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45分,简答分题15分,辨析题12分,材料分析题28分

4、难易比较:基础题占40%,中等题占40%,难度较大题占20%左右。难度系数0.65。

二、试卷具体特点:

1、依“标”扣“本”,注重双基。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无偏题、怪题和过难题,进一步减低了难度,符合目前新课改的精神。

2、突出能力,特别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进一步减少了纯知识和机械记忆类的试题,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3、突出实践性和开放性。试题注重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创设活动平台,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谈如何做,体现了实践探究性。在材料分析题中特别注意到了2009年所发生的一些时事事件,不仅考察了学生要关注社会,同时也强调了学生要体验生活,学校与社会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进步自我调整的技能。而不是坐以待教。

三、考情统计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平均分74.9分,及格率86.9%,优良率42.9%,低分率1.0%。最高分100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基础知识薄弱。许多学生考前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该记住的东西没有复习到。一些学生不能能认真阅读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出现了不作答或张冠李戴的现象。

2、政治术语表达不规范、不准确。答题存在口语化。

3、审题不认真。如简答题第一题要求学生用所观察漫画说出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题意或是分析析问题不全面,回答仅仅是看到了表面的意思,没有体会到考题所想要考的真正目的。

4、答题没有条理,缺乏逻辑性。回答问题没有回归课本,没有养成开卷考试应该多翻书、资料的良好习惯。

5、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文化素养较差。

6、关注实事新闻太少,实事政治选择题丢分情况较多。

四、教学改进措施:

1、提高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能力训练。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3、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4、认真领会新课改理念,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5、进行分类指导。

政治课虽然是开卷考试,但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点记忆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读、朗读、互背等各种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解性的记忆,温习式地记忆。在多读多记忆的基础上熟悉课本,同时也能增强理解能力。

多指导学生掌握答题的方法:选择题主要是教学生如何理解题意抓住中心,找准关键词,学会灵活运用排除法、逆向法、因果法等解题方法。主观题则要教学生:先①审材料、抓中心;②审题目,抓关键;③审设问,抓角度;然后①找课本,采点子;②找背景,寻述语;③找联系,列题纲。最后组织语言,准确答题。多次训练,积时反馈,落实技法,举一反三,相信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所长进。

通过这次的期未考试,我们的成绩也不好,平均分也是40分左右,纵观整张试卷,感觉试题难度也不大的,可学生为什么考的不好,通过分析试卷,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题失分率很高的,好的同学做对三个,一般都在做对1——2道题。失分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撑握不好,或者是根本就不理解其内容。学生只会直观的去选,不会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的联系。2.辨析题普遍得分率低,辨析题历来都是考试中的难点,为此在考前还专门进行了备考,从格式到答题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说明,可学生在考试中还是掌握不住,实践证明,学生不通过专门的练习是掌握不住的。3.材料分析题答题随意性

大,体现不出来观点。究其原因还是对教材中的基本观点不熟悉,不会应用,也就是学生的应用理解能力不足。总而言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有针对性的练习做的不够,是造成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复习中,不但要把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复习的重点,而且要通过做适当的练习去掌握做题的技巧,规范答题的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的能适应将来的中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