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2022-09-12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之母, 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基本方法, 也是学习绘画的基础。素描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基本的表现技能, 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表现在平面上。素描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无可非议, 但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素描这一绘画形式的单调乏味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降低学习效果。深入思考, 寻其原因, 很主要是因为只注重技能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根本——审美教育。如能在素描教学中较好地渗透审美教育,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 还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自觉自主地进行技能训练。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世界范围美术教育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 素描教学也应从如何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这个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从技能入手,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双管齐下, 使学生在接受掌握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更能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 即我们常说的美育,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具体地说, 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美化人们的生活, 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在素描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

1 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 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 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 即各种艺术语言因素, 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山势的高大雄伟、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 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在没有经过老师的引导之前, 它们往往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描教学中造型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理解外形结构, 即强调物象的外轮廓结构, 把描绘的重点放在刻画物象的外轮廓结构上, 只抓大形, 不添画任何明暗, 以简单概括的线条把形体比例、结构特征准确地画下来, 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时, 首先, 选取形体较为简单的静物, 引导学生理解, 从这些形体上可以看出, 剔除了表面细节后, 具有鲜明的基本形体特征。在表现这类形体时, 要力求透过表面的因素和细节领悟对象内在的基本形体。然后, 摆上复杂的静物,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几何形来进行概括、组合, 理解整体外形。再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物体, 亲身感受自然物体那丰富多彩的外形结构。这样能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形后, 学会选取形态不一、形体分散的自然物体写生, 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前面学到的观察和表现的方法, 在对对象的感受过程中, 学会把握形体结构的关系。最后, 不要忘记启发引导学生领略形体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曲线美、对称美、均衡美等由外及里的引导, 学生的形象思维就能得到训练。

2 审美情趣的培养

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 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无可非议的。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 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素描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多方位地展开。例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 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在素描教学中, 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基本型完成后, 我们就会要求学生以明暗调子为主要手段, 来表现物象的体积、空间和质感等。这就特别有利于学生在质感上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明与暗、直与曲、疏与密、虚与实等对比加强画面的表现力, 让人感觉更生动, 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还要注意体积感的表现, 用大小明暗块面去辅助画面的效果, 做到结构合理、比例适当、透视准确。能让学生加深表现物象的理解, 认识物体在不同的视角中产生不同的美感, 从而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

3 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有形的东西, 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 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 我们应该因势利导, 将它化为审美创造力。引导学生以想像力为前提, 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等技能技巧, 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无形的想像为可视的形象, 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成果。

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 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中外美术史上不乏有许多美术大师的经典素描成为世界名作, 如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德国门采儿、俄罗斯列宾;中国的徐悲鸿等人都有传世之作。

在素描写生中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条件之一, 特别是对初学者。但另一方面, 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 它是依附在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 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说, 学生在整个素描学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二个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和表现性素描阶段, 再现性素描阶段是传统造型艺术阶段, 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物象的体积感等等, 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 即通过仔细观察被描述的物体客观地表达出来, 它是素描写生初级阶段。

表现性素描阶段是素描写生的第二阶段, 也是更高的一个阶段。它强调的是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 注重的是作者个体主观感受, 通过创意思维注入艺术创造性、融入个性化的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在眼、脑、手三者关系中更重视扩展脑 (艺术思维) 的作用, 主张注重作者与被描述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个性的表现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在尊重学生个体表现的同时,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 并在作品中得以体现。

教无定法, 素描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以上是我在实践教学中领悟到的几点认识。素描是美术教育的基础, 要从最简单的物体, 最简单的方式, 唤起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摘要: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素描教学应从如何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这个角度出发, 使学生在接受掌握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更能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 还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自觉自主地进行技能训练, 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素描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形式美感,审美情趣,审美创造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90后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研究下一篇: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