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论文

2022-05-07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高校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创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发掘学生潜在良好品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消极情绪,降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而积极心理学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这需要高校重视构建心理健康网络环境,加强对高校网络平台的运用,使积极心理学融入进而优化高校心理健康网络环境。

高校心理健康论文 篇1:

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也应有所创新,与大数据相结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都存在大数据意识不强,数据存储技术水平较低以及数据分析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转变这一状况,高校应提升数据分析意识,加强对数据的应用,积极构建信息化系统,使其更好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系统

在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方式为心理调查,然后结合教师的经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方式缺乏时效性,不仅难以起到及时、有效的教育效果,而且还很容易造成误导。因此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教育措施缺乏针对性,并且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观点和情感已经十分普遍,应用频率越来越高,这便可以形成大量的实时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信息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化意识不足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缺乏创新,而数据化意识则明显不足。开展相关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被动,不能主动对学生开展教育,往往都是在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时主动来咨询,即使有的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但是这种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一些高校逐渐认识到了网络的作用,并积极通过网络或者相关软件进行教育,并通过相关措施来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但通常情况下高校都只是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对学生的其他阶段缺乏有效的追踪,这种工作方式缺乏连续性,教育工作不能一直以新生的测评结果为依据,因此这种工作方式也缺乏实效性。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只能选择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这种方式又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必将会影响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工作,但是这种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得不到显著的提升。

1.2 大数据储存技术落后

大数据背景下,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来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的行为倾向等。高校学生通常都会走在时代的前沿,对新兴事物会充满兴趣,这使得高校学生数据内容十分繁杂,其中包含着学生通过社交平台、学生使用校园网络平台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以及教务管理系统中关于学生的信息等,这些信息的数据量十分庞大,需要经过搜集、整理和分析才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要想利用大数据技术,首先需要具备储存大量数据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都未曾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项工作,同时因为数据量巨大,导致很多高校的数据库难以储存下这些信息,最终会导致大量的信息流失。

1.3 数据分析人才不足

大数据不仅要注重数据的收集,而且要注重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高校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海量的数据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信息的作用成为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形成的信息中含有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导致其难以直接进行应用,因此,要想使数据信息得到更好的应用,需要进行专业化处理,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才能挖掘出信息的价值。要想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同时数据分析人才还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很多高校都难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带来不利影响。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无论生活或者学习,互联网都可以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高校合理应用大数据,可以有效提升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会频繁应用到计算机、互联网和手机等,进而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将这些信息加以处理和应用,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态,进而使高校能够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1 提升数据分析意识

学生在应用微信、微博以及QQ等社交平台的过程中,会在网络中生成相关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中包含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要想提升相关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需要不断提升数据分析意识,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奠定基础。例如,对学生社交软件中体现出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心理健康教育者掌握学生的行为状态和情感走向。再比如,通过校园一卡通,能够认识到学生日常的花费,分析出学生资金支出的方向,有的学生会在学习资料中花费大量的资金,有的学生会在游戏中花费大量的资金等,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主要投入以及兴趣爱好等,这种方式尤其对于贫困生的教育十分有效。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2.2 创新数据应用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在高校中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所有教师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数据应用理念,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原先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发展下,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及优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数据应用理念来进行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通过大数据以及相关的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针对某件事情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等进行预测。在教育过程中,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预测学生的心理状态走向。例如,建立基于微博数据的心理预测模型,应用其对学生进行心理预测。由此可见,加强对数据的创新应用,可以帮助心理健康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走向进行预测。这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结合预测结果提前制定相关的教育措施,实现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2.3 建立信息化系统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为数据的储存以及数据的处理奠定基础,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分享,最大化地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和价值。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扩大数据存储量,这便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化平台,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要加强对数据的挖掘,通过数据分析来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在此信息化的系统内,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来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从而了解到大学生心理产生问题的比重,以及大学生经常产生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来科学地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信息的支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和价值。

2.4搭建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網站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领导及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借助信息资源的优势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一个便捷化的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搭建信息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这一网站中可以设置多个板块,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都在此网站上倾诉,教师在网站上给予解答和回复,帮助高校大学生解决部分心理问题,避免学生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从而产生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搭建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时,教师一定要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所有学生在此网站中进行信息的沟通,都应该处于匿名的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够放心在此网站内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学生创建一个疏解内心压力、释放内心不良情绪的优质平台,让学生将内心的压力和想法释放出来,才能避免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从而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2.5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

所有教师都应该将“学到老、活到老”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和教学宗旨,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的调研来丰富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若总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和烦躁的心理,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大数据的精准性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也就是说,通过大数据及信息技术,给所有高校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的便捷平台,所有高校教师都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以及教学经验的分享。教师们可以在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一些成功且典型的案例分享出来,大家一起来“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才能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3 结束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应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取得更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高校教学阶段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保障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何元庆,高佳敏,周兰婷.基于大数据预警高校学生自杀危机的伦理保护[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1):75-77,80.

[2] 吴九君,廖清林,韩力光.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13-117.

[3] 王文龙,唐凯晴,莫映桃,等.自媒体时代广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创新研究——以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6):79-84.

[4] 李玲.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220-221.

【通联编辑:梁书】

作者:吴晶晶

高校心理健康论文 篇2:

“互联网+”时代积极心理学在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创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发掘学生潜在良好品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消极情绪,降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而积极心理学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这需要高校重视构建心理健康网络环境,加强对高校网络平台的运用,使积极心理学融入进而优化高校心理健康网络环境。

◆关键词:高校;积极心理学;互联网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在网民群体中,20到30岁网民群体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群体。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挑战。作为高校应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与大学生的紧密联系。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应紧跟时代潮流用“互联网+”思维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创新。

一、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其价值观还处于塑造阶段。在此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而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在高校的心理健康环境中,仍然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占主导,消极心理学运用较为广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侧重的是以消极的取向模式研究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确定学生是否存在心理疾病,有没有心理问题,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对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治未病”重要作用的忽视不仅逐渐偏离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心理素质的有序培养这一重要的方向,同时还会在间接层面上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达不到预期。

高校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阵地,树人先立德。为此,积极心理学要求高校教育不是传统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提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等公共品质。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观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有效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打造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品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及作用

1.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它主要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就目前而言,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例如乐观主义、希望、幸福感和满足等等,特别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人如何更加满意地对待生活,对未来乐观积极;二是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例如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关注未来的方向、个人的宽容能力、对美的感受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等等;三是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包括帮助人们建立更为积极的社会学校系统和家庭,从而培养社会公民具有职业道德以及充分的责任感。总之,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优点,善于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来挖掘人的自信心,激发人的活力以及创造力,促进人良好品质的建立,从而帮助人们寻求并掌握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途径方式。

2.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从个人层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品质,促进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消除抑郁的心理,在认识到自身良好优秀品质的同时学会减轻和消除自身存在的不稳定和不安定的因素,建立健全人格。二是从高校方面,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的同时改进教育教学氛围,学生更加灵活且客观地处理日常压力,增强学生面对焦虑和抗击抑郁的韧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高校也更加便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的引导,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三是从社会方面,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当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将这些积极心理要素如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促进大学生建立积极心理品质,能够让人们珍惜当下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友好关系,感觉更加幸福的同时,也能更加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来对待社会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走向社会、支撑社会的主力军,在面对生活挫折时,也能始终充满活力,用最大的关怀和自信心来应对各种挑战,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人,从而逐渐营造出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互联网时代积极心理学如何融入并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环境

大学生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方向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承大任者,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并通过多种途径来缓解和消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对在校学生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排查,并每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同时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开展心理情景剧等实践活动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建设。但由于学生数量之多,心理教师人才队伍数量有限,日常工作中更侧重于解决学生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数量较为庞大的群体,未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占多数,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积极品质的培养也应重视起来,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入与推广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意志、个性、气质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促进大学生潜力的发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信息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压力也在增加。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在线下开展的同时,也应重视高校网络环境的构建。

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采用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模式,线下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依托校园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但对营造心理健康网络文化这一板块还有待增强,存在网络媒体利用率不高且交流互动性较弱、个性化不强、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因此,互联网时代积极心理学如何达到高校心理健康环境的优化目标还需运用好网络平台,整合心理健康文化资源、构建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制。

1.发挥高校网络平台优势,提升学生自我认知

积极心理学是从个人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个人的积极特质到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研究。高校一方面应通过校园官方心理健康板块网站的建立,另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校园广播等平台,建立校园官方心理健康公众号平台,多渠道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宣传中的榜样教育,举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活动节或者线上讲座等实践和学术活动。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网络积极心理氛围,潜移默化中增加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心理认同,进而引导大学生感知的积极能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了解自我正处于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需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强化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心并对自身缺点积极纠正。这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具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自信去迎接未来的风雨,成为不断提升自我、思想成熟独立、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构建“家+校+社”三级联动网络平台,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系统

大学生心理压力来自学业、家庭、社会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这就决定了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应包含家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构建高校心理健康网络系统时应构建“家+校+社”三级联动网络平台,营造积极的网络环境。第一,通过高校网络平台加强高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家长学以致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帮助和教育学生。寒暑假期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家校联合网络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进来;第二,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线下通过板报、心理课程教育等方式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的同时,线上可以开设相关网课,跨越时空障碍,长期不间断地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让学生线上线下都陶冶在积极心理健康环境中,发现并发挥自身的思想潜能和道德品质,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养成更为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同时,高校在开展心理情景剧现场等心理实践活动可以采用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增强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及感染力,让学生增强体验感,有助于学生亲身模拟体验,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这样可以有效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能力。同时针对校园网络平台提供评价反馈机制和保障体系,积极采纳学生良好提议,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机”,每天通过手机浏览着大量的信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网络教育,还可以宣传社会上的正能量,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去教育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塑造大学生积极品质。同时还需要建立高校网络安全及监管机制,要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维护,构建网络防毒体系,对非法接入用户和设备应该严肃打击。积极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环境。

四、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如何推广积极心理学的运营策略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浏览网上信息已逐渐由PC客户端向手机客户端扩展。“手不离机”似乎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微信公众号做为一种新媒体平台,拥有着功能丰富、可实时互动、用户群体稳定等多方面优势,可以满足用户对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高校微信公众号成為凝聚学生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宣扬正确价值观等构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中不可或缺的渠道。这在推广积极心理学融入并优化高校心理健康网络环境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但因各种自媒体的不断出现,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那高校微信公众号如何在大学生的视线中脱颖而出,为推广积极心理学和建立高校积极心理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研究。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在推广积极心理学的运营策略,以上饶师范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

上饶师范学院校园内部微信公众号主要包含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各二级学院、各行政部门微信公众号。相较而言,上饶师范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户量较多,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其公众号内容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分别是文明实践、典型宣传、美育在线。三大板块展示了上饶师院师生精彩的校园生活,营造着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但上饶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板块内容缺乏细化,每个板块的小窗口较少,文章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这也阻碍了该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因此,上饶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如何推广积极心理学在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运营模式。

1.丰富公众号内容,创新推动方式

公众号应单独增设心理健康板块,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弘扬优秀事迹案例。该板块内容上也应贴近校园生活,例如校园内的好人好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塑造积极品质。内容呈现形式丰富多样,例如漫画形式、图文并茂方式、剧本形式等方式,丰富推送内容,让大学生浏览其中,沉浸其中。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浏览者有收获感。

2.打造公众号独特风格,增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性

上饶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如何在众多公众号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微信公号中设立心理健康这一板块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心理健康这一板块可以专设小窗口“小饶听你说”,在这一板块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好人好事好景随手拍”摄影活动、“校园幸福小记”投稿活动、“祝福身边你我他”留言点歌活动等等,同时通过让大学生贴近校园生活创作心理情景剧等线上直播活动加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微信公众号校园心理健康关注度,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此外,通过“点赞、在看、分享”等浏览情况定期开展“校园锦鲤”“阅读之星评选”“集齐校园福卡”等活动,抽取幸运用户,增加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发掘大学生潜在的积极品质并促进积极品质的养成。在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同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在网络化时代,运用好高校网络平台,创新积极心理学融入方式,有利于革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

邱丽慧(1991—),女,江西上饶人,助教,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万玲(1984—),女,山东济宁,硕士研究生,上饶师范学院助教,从事新闻学、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传播、广播电视传播。

韩迪(1992—),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

[2]赵建博.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188-199.

[3]唐荣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3):162-163.

[4]纪晓薇,刘悦,黄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运营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和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20):121-122.

上饶师范学院校级自选课题:大数据视阈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以上饶师范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批准号:(201913)。

作者:邱丽慧 王万玲 韩迪

高校心理健康论文 篇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析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针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应用作用,也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重要应用策略。

关键字: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教育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的高层级教育阶段,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主要针对学生进行社会专业技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证高校学生在高校中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和成长。而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在高校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键,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选择应用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能够保证高校健康教育能够良好展开。

一、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简要阐述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积极心态角度研究人类心理的形式,在其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其主要采取积极的方法以及积极的心理去研究心理问题,主张利用积极心理来研究分类幸福。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正面、积极向上的心理学,对于现代社会心理学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健康心理学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被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积极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展開积极心理学教育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展开。高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部分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抵制行为,拒绝接受健康教育。而采用积极心理学教育,其采取了包容、积极的研究方法,更容易与高校学生之间建设良好沟通环境,从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展开。

其次,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展开,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舒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便是心理压力问题,高校学生在高校阶段,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学生高校毕业后都会选择就业,而面对现代就业环境以及社会竞争环节,高校学生的压力无形增加,从而给学生心理带来负担,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展开,保证高校教育展开更加高效[1]。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体应用策略

(一)高校教师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积极心理学重视

积极心理学是现代新兴心理学,其与传统的心理学有一定的区别,更主张以独特的积极、乐观的激励式心理教育手法进行教育,从而保证高校心理学应用能够更加高效。所以,在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教师应该对心理教育展开有所重视,同时也应该重视对积极心理学的良好掌握,保证积极心理学教育能够良好的实施。

首先,高校和教师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重视,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的重要方面之一,保证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健康能力,才是人才发挥效应的根本,高校教育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的最终阶段,在此阶段教育后,学生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实际的高校教育阶段,学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展开,定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以积极的心态处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保证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引导。

其次,教师应该对积极心理学教育有所了解,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了解,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高校能够良好的实施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对积极心理学进行良好的学习,学习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转变传统批评式教育的问题,提升高校心理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教育[2]。

(二)高校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良好展开的策略

高校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良好展开,应该与现有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融合,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与积极心理学教育实现良好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合。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面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并从积极的角度宣传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更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

结束语:

本文笔者从高校心理积极教育展开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两个方面阐述了积极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展开。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 中国高新区, 2018, 000(011):45,47.

[2]余艳辉, 王莉.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才智, 2018(27):148-148

[3]陈锦.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 011(002):93-97.

作者:谢飞 张洁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学生评教论文下一篇:汉语造词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