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12

患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约有10%~15%会发生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 也就是一般所称的第四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是因脑室内的血块阻塞脑室周围静脉回流到原生质层内的终端静脉, 导致脑室周围血流停滞淤积, 而使该区组织缺氧缺血而坏死。因此, 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是脑室内出血的并发症, 而非脑室内的血块延伸到周围脑组织所引起。

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死亡率极高, 大约38%~60%, 而且存活者发生脑性麻痹的机率相当高。在周产期及新生儿时期, 许多脑部缺氧缺血的危险因子与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有密切相关, 但有哪些因子会影响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预后, 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乃针对罹患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早产儿, 探讨影响死亡率及18个月大产生神经后遗症的危险因子。

1 临床资料

作者回朔性收集从2000年至2010年住入本院的新生儿加护病房的早产儿 (怀孕周数<37周) , 其中患有显著染色体或先天性异常的案例予以排除。在该医院护理的早产儿, 于出生后72h内接受第1次脑部超音波检查, 之后每隔1周追踪1次, 直到异常处消失或不再有变化。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是经由超音波检查而诊断, 并详细记录发生在单侧或双侧、部位及范围, 以及伴随的其他病变, 如脑室内出血、出血后脑室扩张, 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作者并收集周产期及新生儿时期的医疗相关因子, 包括母亲子宫内感染 (母亲发烧>38℃、母亲使用抗生素、早期破水>24h、绒毛羊膜炎、胎儿心搏过快) 、子宫内生长迟滞 (出生体重<10%) 、周产期窒息 (出生需要急救、5min Apgar score<5、脐动脉血p H<7.10)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出生48h内血液细菌培养阳性, 并或伴有临床症状;晚发型:出生5d后血液细菌培养阳性, 并或伴有临床症状) 、呼吸衰竭 (需使用呼吸器、气胸、呼吸性酸中毒) 、循环衰竭 (需接受大量输液及升压剂治疗, 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p H<7.15) 、新生儿抽搐、慢性肺疾病 (受孕后36周仍需要氧气) 。

在矫正年龄18个月大的预后因子分为两大项, 死亡率与脑性麻痹。作者依据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将脑性麻痹严重度分为1~5不同等级:第一、二级属轻度, 患童可不藉助辅具自行活动;第三、四级属中、重度, 患童需借助辅具行动;第五级属极重度, 患童即使有辅具也无法自行活动。

2 结果

在54例有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早产儿, 其中16例 (30%) 死亡, 45例 (83%) 病变位于单侧 (左侧48%, 右侧35%) , 9例位于双侧 (17%) 。发生部位以顶枕区最多, 占46% (25例) , 额顶区及额顶枕区各占26% (14例) 及28% (15例) 。有37例 (69%) 伴随有第一或第二度脑室内出血, 17例 (31%) 伴随有第三度脑室内出血, 16例 (30%) 发生出血后脑室扩张, 有2例 (4%) 伴随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 讨论

在存活的38例中有25例 (66%) 患脑性麻痹, 其中21例为轻度, 4例为中重度。与死亡率最相关的因子为出生1周内接受升压剂治疗, 及母亲子宫内感染。只有最严重的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 (由额叶延伸到枕叶) 与脑性麻痹的发生有极高的相关性, 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脑性麻痹的严重度无明显相关。若同时伴随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第三度脑室内出血, 则发生中重度脑性麻痹的机率增高。至于周产期及新生儿时期的医疗因子, 与脑性麻痹的发生及严重度无明显相关。

4 结语

近年来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死亡率降低, 而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子为循环衰竭及母亲子宫内感染。存活的婴儿有66%发生脑性麻痹, 但大部分属轻度动作障碍, 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部位及范围与脑性麻痹的严重度无明显相关。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死亡率及18个月大产生神经后遗症的危险因子。方法 收集周产期及新生儿时期的医疗相关因子, 包括母亲子宫内感染、子宫内生长迟滞、周产期窒息、新生儿败血症、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新生儿抽搐、慢性肺疾病等影响因素。结果 54例有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早产儿中, 其中16例 (30%) 死亡, 其它存活者38例中有25例 (66%) 患脑性麻痹, 其中21例为轻度, 4例为中重度。结论 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子为循环衰竭及母亲子宫内感染, 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部位及范围与脑性麻痹的严重度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不良预后,因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心”铸就学生成长下一篇: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