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专题片解说词

2023-02-24

第一篇:教育督导专题片解说词

教育精准扶贫专题片解说词

字幕:扶贫先扶智让知识改变命运 扶智先强教以技能增强能力 中宁县教育体育局logo

吹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冲锋号筑牢教育精准扶贫前沿堡垒 推出片名:智力治贫摘穷帽攻坚克难拔穷根

【解说】教育扶贫不仅是让每个受教育的人物质生活得到改善,而是一群人、一代人精神世界的改变。为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帮助贫困人口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个孩子充满信心,对未来有希望,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中宁县教育体育局围绕“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特成立“中宁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展教育脱贫行动”组织机构,精准实施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条龙”惠民政策,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育扶贫网络,并取得系列成效,精准教育扶贫的美好图景正在杞乡大地上全面铺展。 【字幕】资源建设 夯实教育精准扶贫的根

【解说】聚焦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中宁县教育体育局投资600万新建徐套乡惠民村、长流水村、石泉村幼儿园3所,增加学位270个。投资200万元扩建徐套中心幼儿园、宽口井幼儿园,各增加3个教学班,增加学位180个。

聚焦薄弱学校,补齐基础短板。中宁县教育体育局着力“雪中送碳”,满足基本需要,投资3371万元全面完成喊叫水乡7所学校和徐套乡5所学校的“改薄”任务,新建及维修改造校舍15728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8148平方米,完善生活设施采购及健身器材等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聚焦师资队伍,均衡配置资源。大力加强贫困乡镇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向贫困乡镇倾斜政策,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对贫困乡镇学校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倾斜,向贫困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落实好“国培计划”每年培训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工作,加强贫困乡镇教师专业化培训。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每年选派县城优秀教师进行支教。实行川区城市优质学校同山区学校结对帮扶政策,有力的促进区域、校际间的师资均衡配备。

【字幕】培训就业叩响教育精准扶贫的门

【解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劳动者势在必行。近年来,中宁县教育体育局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的“直通车”,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真正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7年,中宁县教育体育局对喊叫水乡、徐套乡、大战场镇、太阳梁乡四大乡镇的贫困户中,初高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全部纳入中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由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职成办联系区内外用工企业,实施定岗培训,并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有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针对部分高考落榜生采取积极主动联系动员,到职教中心参加技能培训班学习,培训合格后直接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而对那些已经就读普通高中,但继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中宁县教育体育局为他们敞开了又一道希望之门,只要学生本人同意,也可到职教中心参加技能培训班学习,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这种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既保证了精准培训,又确保了每个人都受到优质良好的公平教育,从“扶上学”到“扶就业”,从学得好到用得上,不仅让学生短期内掌握一门技能,凭技术吃饱饭,更让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对进入社会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家庭成员,中宁县教育体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引导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学有专长,努力提高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深入推进了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步伐。 【字幕】保障投入筑牢教育精准扶贫的底

【解说】让每个孩子在均衡发展的阳光下茁长成长,是全县教育工作者不变的信念和追求,一条条惠民政策、一个个关爱举措,悄然中传递着为民的真情,犹如润物细雨,无声地洒落在孩子们的心田。为让教育扶贫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中宁县教育体育局精准确定,发放资助资金,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全程全部全额得到资助。

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全县幼儿园在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免除保教费,补助伙食费,至今,教育资助已全部发放到位。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贫困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对义务教育段就读的1247名贫困户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部发放到位,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18名,资助金额151.8万元。另外对建档立卡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400元,共计19.56万元。

在中职教育阶段,实施免学费政策,对就读学生全部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对就读贫困户学生给予每年每生2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

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同时免除课本费、住宿费。严格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

在高等教育阶段,对贫困生办理全额贴息贷款和5000元生活补助,并积极协调社会团体和企业开展资助活动。

以政策为杠杆,以教育为支点,中宁县教育体育局全力翘起中宁致贫之根,进一步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的全方位精准覆盖。

【结束语】大厦即起,难凭独木;宏业将兴,尚需合力。中宁县教育体育局将继续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全力投入,攻坚克难、精准脱贫,奋力谱写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民富国安的壮丽篇章。

第二篇:庙沟门镇教育专题片解说文

(开篇): (音乐起——)

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改革的阳光,将这块土地映照的更加绚丽多姿,灿烂辉煌!这方沃土孕育了无数花朵,成长着万千幼苗,这里是成长的摇篮、事业的起点、未来的希望。

片头音乐起——(推出片头):

求实创新谋发展

继往开来铸辉煌

----------奋进中的庙沟门教育事业

庙沟门镇位于府谷县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接壤地带,总土地面积21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455人,全镇辖10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1999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顺利通过了“两基”迎国检验收;2009年顺利通过了陕西省“双高普九”验收。2010年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强镇”验收。多年来,我镇的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不断提高,小学、初中入学率现均为100%,辍学率为零;庙沟门镇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1个,中心幼儿园1所;有镇办农民技术学校1所,村办农民技术学校3所。其中小学在校生1079人,中学在校生401人,中心幼儿园在园生460人。镇内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按时入学,入学率为100%。全镇共有教职员工112人。近年来,镇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倾力支持,调优抓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镇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体现在教育经费优先的政策倾斜。镇领导班子形成一种共识:镇财政收入要倾力支持教育发展。凡是涉及教育经费、学校的投入,要优先考虑,优先安排。我镇一直重视按照《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标准》创建规范化学校,按照国家《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五项工程”》要求,实施学生生活设施的改造工程,切实为学校提供良好办学条件。近几年,我镇共投入200多万元,坚持不懈地对全镇中小学进行改建、扩建,充实常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辖区内所有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150万元新建兴第二小学;投资900多万元新建庙沟门镇第二幼儿园一所;投资500余万元新建沙梁完全小学一所。以目前全镇4所中小学校统计,增加教育用地17520平方米,增加的教学功能室(场)25个。通过这轮改造,4所中小学的规划建设更加合理,功能室(场)基本齐全,常规教学仪器能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图书数量达标,校园“三化”和校园文化建设都得到明显加强,不但为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且为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强镇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几年,镇党委、政府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到目前为止,全镇中小学校已建立校园网有3所;计算机房共3个。现全镇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148 台,其中中学生用计算机56台,小学生用计算机57台;教师用计算机35台。全镇有多媒体电教室3个。现代化教学设备已达到教育强镇的标准,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创新机制,注重砥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镇着重改革人事制度,推行中小学干部选拔、竞聘上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活动,促进了学校领导转变观念,营造了“能者上,庸者让”的氛围。建立全镇中小学校长(园长)的考核制度,每年都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强化学校管理。为提高校长的理论和管理水平,我镇认真抓好校长的培训工作,所有校长都参加过市级以上的校长培训,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优、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干部队伍。

我镇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两个过硬”(即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为目标,做到“四个重视,一个坚持”:一是重视师德建设,建立学习制度,抓好师德、行风教育;二是重视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教育教学的研究机制,大力实施新课改实验,在全镇逐步形成“镇、校、科组、个人群策群力搞教研”的局面。每学期坚持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多种教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通过加强学习、外出考察、继续教育培训等途径,为教师提供各种成长平台,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不断加强,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重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和使用,采用“结对子”、“压担子”,为他们创设多种平台展现自我。尤其重视名教师培养工程。先后开设了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班。选拔了7名青年教师为后备干部,努力为一批教学精英、业务骨干创造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某个领域成名、成家。我镇还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调

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重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庙沟门中学、庙沟门中心小学为平台,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组织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实机操作,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45岁以上教师基本会操作使用,确保了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小学85%的学科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75%;初中所有年级信息技术课开设率100%,95%的学科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90%。

目前我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其中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80%,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95%。现在,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充满活力、团结合作、勤教善教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德育为先,教学为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镇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质量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健全十项德育常规,使德育工作管理做到制度化并常抓不懈。在校外,聘任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成立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关工小组”,定期学习、交流、沟通,分析青少年的思想动向,探讨和实施各项管理。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维护了学校和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净化了教育大环境。继续健全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有家长学校6个,家长接受培训率年均在83%以上。开展“倾听孩子的心声”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形成了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

统教育基地、文明教育和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全镇有德育基地1个,劳动教育基地2个,社会实践基地1个,这些基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每学期各校都组织师生到这些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及劳动实践,以提高思想,增长见闻。各职能部门配合学校整治周边环境,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场所。我镇还坚持为每所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配合学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全镇已经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我镇大力实施新课改实验,建立教育教学的研究机制,逐步形成“镇、校、科组、个人群策群力搞教研”的局面;强化镇教研组为引领和各校教研组的互动网络,加强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引导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走出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搞教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两条新路。

近年来,全镇认真开展教育科研,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教研气氛浓厚。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省、市、县级以上发表、获奖的有188篇,中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各学科竞赛,获省以上奖励2人次,获市、县奖励21人次。

庙沟门初级中学以“实验教学,创新教育”为特色,在2007年的省级“普实”验收中,其实验教学、标本制做、综合实践活动等成果获得了省、市、县专家的一致好评,学校被命名为“府谷县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单位”。

四、做好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我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庙沟门工业园区、阳塔农场为基地,设立了成人教育培训点。走产教结合的路子,以项目带基地、以基地促教学。扎实有效开办技能培训,每年开办计算机、种养技术等各级技术培训班。2009年以来,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206期,受训人员达到4894人次,受训面达到48.9%,全镇青壮年扫盲率达100%。通过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我镇充分利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教育资源,做好村民的技术培训,我镇大力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从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村经济蓬勃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庙沟门镇将继续发扬传统,开拓创新,以德育为先,学生为本,继往开来,翱翔未来。凭着庙沟门人不懈的奋斗与追求,凭着庙沟门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我们坚信:庙沟门镇教育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扎扎实实抓教育,全心全意谋发展

一、学校基本情况

泽普县三中建于2009年8月,位于泽普县城南“大教学区”内,是一所县直初级民语中学。教学班53个,其中9个双语班。在校生共2444名,其中住校生1510名,生源主要来自于两乡两镇。

三中校园环境温馨幽雅,文化阵地氛围浓厚,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功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高标准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种类较多的图书室,设施齐全的电子备课室,安静舒适的学生公寓以及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颇具现代育人条件。

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学校占地面积50223平方米,绿化面积16503平方米,硬化面积21796平方米,生均面积8.7平方米。现有多功能厅一个、语音室一个、音乐室一个、计算机室四个、生物实验室两个、化学实验室两个、物理实验室两个、劳动技术专用教室两个、数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器材、电子琴及电钢琴齐全;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齐全,300米的塑胶跑道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运动环境。

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发展非常重视,不断加大对我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学校经费额度不断上涨,每年都能得到上级维修资金的支持,进行校园建设和维修,学校舍得在教学设施上投入,多媒体电教设备、音体美器材、卫生器具比较齐全。每个教研组配有电脑,53个教室实现了“班班通”, 1

教育局和学校对全体教师各培训两次,中青年教师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学需要。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条件的改善,使得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学生能够专心学习。

学校现有教职工221名,中教特级教师1名、中教高级教师17名、中教一级教师54名。

扎实做好常规管理工作,出台并不断完善《泽普三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成绩与职称与绩效考核挂钩,极大的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按规定抓好继续教育工作,逐步实现在周期内,教师的继续教育100%达标。根据《学校五年规划》,选派教师到乌鲁木齐、内地进行双语培训,双语骨干教师力争在2013年9月月初达到20%。加强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研管理水平。强化学习,每周

二、四下午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细化学科备课、批课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校级骨干教师的评比活动,并与教师晋职称、绩效考核挂钩。

三、全校工作一盘棋,秩序井然稳步前进

学校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成立4个党支部,将党支部建立到年级组,以年级组、办公室为单位建立了党小组,实现了党建全覆盖,形成了“哪里有阵地,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一定有党员”的工作机制,为推动学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实施“四个一”工程

2

1、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我校共有党员88名,校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总支为中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一年一度的“五优”教师的评选和命名、新老教师“传帮带、结对子”、校本培训、国培,坚持“请进来、送出去”方法,让教师到区内外学习培训,请专家来校讲课,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为把党员培养成优秀骨干教师,把优秀骨干教师吸引到党组织中,结合《职称考核办法》,在职称评选的过程中,按入党工龄为党员加分,调动了教师的入党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教风。

2、上好每一堂课:党组织牵头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三中月考教学管理考核办法》等,并将《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与教学常规有机结合,确保每一节课的规范有序。通过以下两个抓手,促进高效课堂的落实:一是教学常规;二是明确教师、中层领导、校领导的每周听课次数,督促三维目标的落实。

3、教好每一位学生:教务处每学期对教师的培优补差情况进行检查;德育处每周不定期对校外的网吧、迪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进行清查;团委、学生会对团干部、学生会干部进行培训;④借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单亲家庭子女、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⑤年级主任对季节性辍学和长期辍学不到校学生的情况每周二通过qq群向辍学学生所在乡镇场党

3

委进行通报,并在周五形成纸质文件上交;⑥对重点家庭子女,确定支委、中层干部进行长期帮扶。

4、办好一所学校: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地区级德育示范校、地区级依法治校单位、地区级优秀教职工之家”申报成功,正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教职工之家”,复审通过了地区级文明单位。在本的内高班升学考试中,我校58名学生达到录取线、53名学生被录取,49名学生进入内高班就读。

(二)、加强五个团队建设

以上四个工程的实现,紧紧依靠我校五个团队的工作和努力。

1、班子管理团队:坚持月中心理论组学习转变作风,并积极向支委推荐学习书目,要求班子成员书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提高班子整体素养。借援建政策,中层及以上干部到援建单位挂职学习;严格中层以上请销假制度,假期外出向校主要领导请假、并向办公室备案。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职责到位。在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班子战斗力、凝聚力。

2、德育活动团队:按照计划,在做好每月主题活动的同时,成功举办一年一度的“三中爱国歌曲大赛”及“校园文化艺术节。认真上好第二课堂,成立健美操队、武术表演队、器乐队、童声合唱队等。通过三中“文明小使者、民族

4

团结好少年、四好班级、三好学生”等表彰命名,并将学生照片通过橱窗展示,学生得到了激励,心灵得到了净化,鼓舞了学生,起到了示范、榜样、引领的作用。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将学生吸引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

3、学科教研团队: 自加入“泽普二中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三中工作室”以来,组建了由32人组成的实验学习团队,并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对成员的《读书笔记》、《反思》优秀作品进行了评选和表彰。通过成员参加“同课异构”、校内公开课、每周

二、四的双语学习、优秀课制作录像进行观摩等活动有效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4、年级组特色团队:通过“三个期”,打造三中独具特色的年级特色团队:七年级“养成教育期”;八年级“青春关键期”;九年级“升学拼搏期”,通过三个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确定年级目标,借“标准化”验收努力打造特色年级活动及年级文化:七年级“爱家乡爱新疆”、八年级“我是中国人,胸有中国情”、九年级“心怀感恩、志存高远”。

5、安全服务团队: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抓好安全服务,为学校的安全有序运作提供保障。明确分工,总支书记负总责,分管校长专职负责。为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学校制定

5

了一系列制度。同时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主要有“四课”制,即“普法课”,每学期请司法、政法、公安、交通等单位领导来校上法制教育课;“专题课”,由教导处牵头组织“重点学生”上专题课,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矫正不良行为;“班会课”要求每周班会必上安全防范意识,做到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进出登记,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对学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管理。全年实现安全事故“零”控制目标,餐厅管理、科学规范:实行电子刷卡;24小时卫生留样;严把原材料入口关,科学管理,认真落实招投标制度,绝不让“三无”食品原材料流入餐厅。

三、未来设想:实现学校“四声”

综合工作上一台阶,具体实现学校“四声”:校园里有琅琅读书声、运动场上有欢笑声;呐喊声;音乐室有歌声、琴声;社会上有夸赞声

四、成绩属于过去,瞻望明天更加美好

学校先后被评为县级德育示范校、县级文明单位、卫生红旗单位、地区级文明单位、地区级德育示范校、地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级消防示范,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优美的育人环境,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实现泽普县教育强县的目标做出了不懈努力。

学校在不断摸索中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双语教学为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构建文明、健康、和谐校园;办学

6

目标:力争在2014年创建自治区德育示范校,五至十年将学校打造成泽普县、乃至喀什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双语示范学校。

手浇桃李千行绿,点缀春光满杏林。让每个学生梦想成真,人生瑰丽;让每个教师才华横溢,不绝如缕;让泽普三中生机勃发,青春常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塑造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第四篇:南郊专题片解说词

综合施治抓创建 维护稳定促发展

——平罗县城关镇南郊社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工作纪实

平罗县位于银川平原北部,于2008年成功跨入西部百强县。多年来,平罗县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将平安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保障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形成了健全完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体系、科学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大调处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安定有序的社会管理功能进一步显现。全县共创建平安乡镇10个、平安村121个、平安社区19个、平安单位59个,2010年被自治区综治委命名为平安县。在2010年全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我县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3.81分,位居全区第一,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

出片头

社区是政府工作的触角,直接接触广大的群众,做好社区工作,稳定是前提。城关镇南郊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又是一个城中村,流动人员较多,家庭纠纷多,盗窃案件多发,这些潜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

为了能够更好的抓好社区稳定工作,我县发动专门力量深入到基层调查走访,摸清了实际情况。城关镇南郊社区共有居民5847户,总人口9684人;有失地农民419户,1735人;设有1个警务室,民警3人,治安联防队2个,联防队员33人,小区内有2

所幼儿园,入园儿童306人;重点人员6人,辖区内共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1个。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在深入推进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中,社区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定期接访制、层级包保制、例会制和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对于基层和群众反映的安全隐患和不利于稳定的因素,社区综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日期、专门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听取合理化建议和意见。采取领导包片、委员包重点户的“层级联包”制度,保证了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日程,抓出成效。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专门研究解决发现和预见性的矛盾和问题,使问题及早解决。严格明确责任和分工,划分责任区,落实具体责任人,对由于个人不负责任造成事故发生的视情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具体实施中,建立了县、乡、社区三级综合整治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服务机构,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南郊社区以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为契机,发动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成立了治保会、调委会、反邪教领导小组、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治安巡逻队、治安信息员、五老队伍帮教小组、法律宣传小分队、法律服务站、戒毒康复中心,为综合整治工作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墙报、永久宣传栏、文艺节目等多种途径,在群众中开展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宣传各种法律法规,倡导“依法治社区、保社区平安”的观念,并聘请法律咨询员进驻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的法律意识。

建立了由社区居民小组长、社区建设积极分子、退休老干部、党员组成的维护稳定信息员网络,成立了3个社区服务志愿者队

伍,密切注视社区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务室反馈,加大整个社区的全面控制,形成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的治安网络,保证了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示范区创建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构建安全型、文明型、发展型、和谐型“四型”社区,为创建平安和谐新社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以构建发展型社区促稳定。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己任,以促进社区繁荣为职责,全面抓好社区工作。扎实开展低保、培训、就业、劳转、医保等民生服务工作,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保稳定。大力支持社区警务工作,单独划出一间办公室作为警务室,为片区民警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条件。

以构建安全型社区促稳定。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发动低保户、党员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巡逻队,及时掌握社情动态,随时解决问题,维护一方稳定;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治,通过查找根源、做群众思想工作、落实责任等办法,有效消除、控制不稳定因素;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媒介强化流动人员和重点人口管理,登记建档率达到99%。配合各级业务部门针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毒品、有害卡通画册、“口袋书”、网吧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治理整顿活动,积极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实现了未成年人连续五年违法犯罪零记录的工作目标。

以构建文明型社区促稳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全民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建立了社区中老年文化活动室,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氛围。积极开展居民健康安全活动,利用社区医疗点开展便民服务,对困难户

药价减半,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

以构建和谐型社区促稳定。积极化解社区矛盾,消除不安定隐患。充分发挥调委会、综治工作站等作用,做好群众调解工作,共接待来访群众60人次,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星和家园是社区内新成立的居民住宅小区,因征地拆迁,辖区内失地农民占较多一部分,因此盗窃警情比例突出,2010年被县综治委确定为挂牌督办的重点整治地区。为此,社区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措施综合治理。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横幅、标语等进行广泛宣传,共组织各类治安宣传活动12场,发放《致居民一封信》1500份,“平安社区”宣传手册300多份,制作相关专刊4期,悬挂横幅5条,粘贴标语8条,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要求各小区停车场设立《车辆出入登记薄》,对进出车辆进行如实登记;制定《车辆管理制度》,规范停车场的管理,要求车辆定点停放,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有偿管理。同时,加强对停车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统

一、规范管理。

针对社区盗窃警情大幅上升的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地段,进行经常性巡逻,提醒居民注意防骗防盗。为重点提高社区治安管控力度,加强社区技防设备,在幼儿园及小区内重点地段安装了电子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社区不稳定因素,努力解决问题。同时,教育群众通过将车存放在固定存车处、购买优质、坚固车锁、锁双把锁等方式增加安全系数,提高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社区发案率得到了控制,盗窃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2010年共发生盗窃案件15起,与2009年25

起相比下降了40%,社区群众治安防范意识和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虽然我们在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按照新形势下稳定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重点整治工作为契机,继续加强对辖区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力度,力求做到“治理一个,稳定一方,带动一片”,促进辖区治安秩序的全面好转,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平安社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专题片解说词-修改

梦想从这里开始

教育教学汇报专题片解说词

边城教育,蓬勃发展;第二小学,一路赞歌!秉承着大顶子山的锐气,汲取着乌苏里江水的灵气,第二小学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再展新韵,再谱华章。欢迎您来到这所充满童趣、富有特色的美丽校园!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艺体强校”的自主发展主题,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外塑形象,内抓质量。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声誉不断提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国家级作文名校、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合格学校、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安全和谐校园、省级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市级先进工会之家、市级校本培训先进学校、市级“三育人”先进集体、县级行风测评最佳单位、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字幕)特色教研:让教师教有绝招

第二小学以常规教研为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推手,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全面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教科研的一大特色是“关注校本、关注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注重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常规教研中,紧紧围绕“说、讲、评教学沙龙”活动,促进全校教师在竞赛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已成为第二小学教育科研的特色品牌活动。

第二小学课题研究如火如荼。学校申报的《感恩教育》和《厌学研究》课题已成功通过国家级和省级课题验收,并在全校推广。教师们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探

究学习。学校还聘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派出课题组成员先后到哈尔滨、双鸭山等地学习。教师们的教研成果多次参加省、市、县各学科的论文、案例、课件制作、公开课等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学校还系统开展了“两写一算两读”工程,速算比赛、“诵读千古美文、争做世纪英才”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才艺大比拼活动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我们的手抄报和黑板报,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成为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园地。

我们本着“开发青少年智力,启迪创造性思维”的原则,让学生树立“会学、会玩,有益、有趣”的全新理念,成立了艺术、体育、美术等十多个二课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在想象的空间中放飞理想。特别是艺术和体育项目上成绩斐然,成为我校特色发展的亮点。(字幕)规范养成:打牢人生成长基石

几经探索,第二小学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育人之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了学生思想素质,为学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创新实施了“值周班级检查”制度,每周一个班级轮流执行值周工作,学生们在参与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体验管理的甘苦,从而达到学会自我管理的目的。为了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锤炼学生身心,多年来,第二小学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练体能、练意志、学技能。军训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带来了欢乐,更带来了在艰难中磨砺的体验,学生们把娇气扔在了一旁,把坚强打进了背包。

(字幕)才艺展示:艺术舞台亮绝活

第二小学率先提出“艺体强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发展主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冬春季长跑、跳绳、踢毽、球类运动、冰上运动会等都是学生树立信心,展示自我的好机会。为了更好地营造丰富多彩、灿烂浓郁的特色教育氛围,我校今年还举行了“首届学生才艺大比拼”活动。

独具特色的才艺展示,是我校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鼓舞了全校学生主动挖掘自身潜力、大胆展示自身特长、积极投入特长学习的信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艺体特长的平台。特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校特色教育的蓬勃发展。(字幕)阳光体育: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目的的全校“阳光体育活动”热潮正在掀起。看,虽然初春凛冽的寒风吹在每师生的脸上,但也隐藏不住他们快乐的笑容,即使跑步很累,但每个人的内心却充满兴奋。

校长同期声:“我们不但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还要保持阳光心态,要有阳光思维!”

第二小学围绕崔校长的思路,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利用3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和下午的户外活动课,开展了跑步、跳绳、篮球、排球、轮滑、足球、踢毽子、拔河等活动,确保在校学生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

(字幕)警钟长鸣,营造安全和谐校园

为营造安全和谐校园,学校以“关注学生成长,营造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了“校园法律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教育、安全知识讲座、防火防震逃生演练、传染病预防教育”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实施了每日晨检、消毒、报告制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利用红领巾广播大力宣传教育,提高了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字幕)创先争优,办特色学校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第二小学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的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教代会。教职工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教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第二小学特色教育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边城二小,璀璨明珠。学校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教育鲜明、教育质量突出,各项工作蒸蒸日上,第二小学全体师生正昂首阔步,以崭新的姿态迈向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总结下一篇:竞选学生会主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