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数学德育功能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2022-09-13

一、引言

高职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理工和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高职数学基础知识,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专业知识、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突破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提到,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灵活化生产, 树立追求精益求精, 增加品种、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这表明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德育功能是指德育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功效和作用, 是德育的价值实现方式。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现状分析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一丝不苟”、“耐心、执着、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热爱工作”、“爱岗敬业”等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这些素质直接影响着对“工匠精神”的培养。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主动性, 缺乏艰苦奋斗和钻研精神, 遇到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 这些都增加了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难度。高职学生缺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积极学习的想法但缺少坚定的信念和自律意识而不能长期坚持。对于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一些高职学生认为是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人生目标做准备;另一些高职学生认为是为掌握一技之长, 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当学习遇到困难时, 往往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独特的梦想和目标, 或者另外寻求新的打算, 缺乏坚持到底、契而不舍的精神。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需求

(1) “工匠精神”是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内在支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中国制造业一直在不断发展, 总体规模大大提高,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在超过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 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在全球排名第一。但是, 中国制造业的缺点也很明显:中国产品的精品率严重滞后于规模扩张, 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 知名品牌企业数量不是很多, 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端。产业国际化程度低, 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不足。在创新和质量方面, 制造业与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发达工业国家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总的来说, 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庞大但并不强劲。为了使我们的制造业更强大, 我们不仅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增加研发支持和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支持因素—“工匠精神”。只有放弃急躁, 脚踏实地, 专注于提高质量、设计、细节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中国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构建品牌战略, 让中国制造更加自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内生动力, 是成功实现中国外贸发展模式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的必由之路。 (2) “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 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来说非常重要。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 会使将来的劳动者具备高素质的技能、缜密扎实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健全完美的人格力量。这些潜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还可以影响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更决定着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高度。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经常强调“爱心奉献, 严谨负责任, 勤奋工作能吃苦耐劳, 有一种或多种特殊技能”。可以看出, 爱岗敬业, 专注严谨、负责任的职业态度或精神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高职教育是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过程中, 如果能加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将极大地提高高职学生人力资本的附加值, 促进他们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 员工的职业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士, 应该认识到, 具有强大的职业精神, 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是他们进入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3) 数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进行数学训练具有培养“工匠精神”的作用。“工匠精神”, 无非是三个要求: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一以贯之。数学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方面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学校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和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 各科教师必须进行协作。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数学教学是最容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可见,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不仅是必需的, 而且是可行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挖掘教学过程与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 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数学是集理论、工具和能力于一体的基础学科,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受到各专业学生的重视。

四、基于高职数学德育功能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1) 挖掘高职数学课程蕴含的“工匠精神”资源, 实行课程育人。以人为本, 德育先行。积极开拓德育的第二课堂, 从大德育观出发, 确立学科育人主阵地地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育人主渠道, 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有力补充, 将各门课程、各个单位作为一个系统看待, 发挥整体作用, 各自从各个方面, 运用不同手段,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根据高职数学课程的特点, 充分挖掘数学课程蕴含的显性的和隐性的“工匠精神”资源, 将“工匠精神”内容有机融入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等精神的培养, 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思想品质。

传统德育课倾向于片面化地重视思想政治类学科作用, 忽视和削弱了其他学科的德育功能。大德育观的一个重要意义, 就是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 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 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 进一步确立学科育人的主体地位。突出教育的整体德育功能和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实施全科育人。

充分挖掘数学课程蕴含的内在“工匠精神”, 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 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工匠精神”寓于学科教学之中,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学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细致、卓越、突破创新的教育, 实现学科有机渗透“工匠精神”。深入挖掘提炼、系统整理高职数学学科蕴含的“工匠精神”因素, 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 (2) 高职数学训练可以培养“工匠精神”。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特有的抽象性, 很多学生感到数学很枯燥。如果你想学好数学, 你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不喜欢数学, 对数学没有兴趣, 就不会刻苦钻研数学, 就会害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 那要学好数学是很困难的。反之, 如果学生热爱数学,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钻研, 克服重重困难去弄懂学会, 自然就能够学好数学。所以数学的训练其实有一种爱岗敬业的熏陶。数学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 数学学科的一个特点——精确性, 导致数学学科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精神。牛顿曾说过:“在数学中, 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当我们学习数学时, 我们应该有一种谨慎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严格要求自己, 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数学里面的一个正负号、一个小数点, 如果弄错, 就会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数学的结果, 与标准的结果有一点点差别, 就是错误的, 这是由数学的精确性所决定的。数学家王元说过:“我们 (研究数学) 要有雄心壮志, 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无所畏惧, 敢于攻关, 还要在具体工作中一丝不苟, 踏实苦干, 惟有这样, 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数学是一门追求极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数学总是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在数学方面, 对唯一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学习数学使我们接受严格的逻辑规则, 拒绝模棱两可的解决方案, 只接受可以通过现实验证的结果。正是它的“苛求”, 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出追求极致的思维方式。数学追求最实用的结论, 最少的条件, 使学生形成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精神。 (3) 寓“工匠精神”于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教育。中国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 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血脉和筋骨之一, 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来源之一, 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初心和底气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本来就蕴含了爱岗敬业、执着专注、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勇于挑战、自我超越、推陈出新等“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历史上有很多中国著名的数学家, 弘扬着中国的“工匠精神”, 传播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伟大科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数学、天文学、历法以及机械制造等领域, 著名的贡献是使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的第七位, 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直到15世纪阿拉伯的数学家才将圆周率精确地计算到这一程度, 祖冲之的计算比其他国家早了一千多年,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因此, 可以看到祖冲之对科学研究的精益求精、突破创新、超越前人的科学精神。

五、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一种体现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职业精神;它也是一种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个人成长进步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摘要:“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精神标杆。高职数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 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本文在分析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提出了挖掘数学课程中显性和隐性的“工匠精神”因素, 进行数学训练,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教育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数学,德育功能,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海军.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0 (02) :40-42.

[2] 李晓杰, 李庆霞.工匠精神的数学解读及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 (06) :158-160.

[3] 刘小勇.略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J].职大学报, 2017 (05) :92-94.

[4] 廖金萍.试析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28) :93-94.

[5] 朱美玉.浅谈数学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 2009 (09) :180-18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构建开放题激发数学兴趣下一篇:对写实油画中色彩与情感表现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