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原理复习资料

2023-04-26

第一篇:戏剧艺术原理复习资料

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

第一章 戏剧的发生

戏剧的源头:原始巫术仪式

从巫术仪式中生发出来的原始戏剧就是戏剧的远源;而晚近的民间的以娱人为主的娱乐表演则构成了戏剧的近源。

第二章 东西方戏剧的历史传统

古希腊罗马:三位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尊为“希腊悲剧的典范”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鸟》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喜剧之父”

英国的文艺复兴戏剧在16世纪后期蓬勃发展并达到高峰,开创了西方自古希腊戏剧以来的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戏剧时代。莎士比亚 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各自的创作情况)

悲剧家:高乃伊《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

拉辛《昂德马克》《费德尔》

喜剧家:莫里哀《可笑的女才子》《达尔杜弗》(《伪君子》)《吝啬鬼》(《悭吝人》) 启蒙主义的戏剧最早产生在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戏剧主要体现在拜伦和雪莱两大浪漫诗人的创作中

在创作方面,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小仲马《茶花女》

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著名的戏剧家:挪威的易普生。易普生作为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性人物,曾被誉为是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他甚至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俄国戏剧较早就形成了一种批判、讽刺现实的传统。果戈理是世界著名的讽刺喜剧家

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一种集诗、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戏剧形态样式;艺术形态上与印度梵剧相接近,是写意形的戏剧样式,歌舞并重,以程式化的表演为舞台基本手段。

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东方戏剧大多是合歌舞以演故事,而西方的戏剧却出现了以对话、动作为主的话剧形态、以舞蹈为主的舞剧形态以及以声腔音乐为主的歌剧形态。

第三章 戏剧的形态与要素

舞剧三种主要形态样式。

①总体性或高度综合性,即保持着歌、舞、诗三位一体、浑然不分的上古“总体艺术”的特色,而且有着很强的吸附功能,随时自如地把其他各种艺术因素融汇进自己的演出体制之中。 ②虚拟性或写意性,即舞台演出形式倾向于与生活原型拉开距离,表演的声容造型经过精心设计,以一种经过艺术夸张变形的程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③剧场性,即注重激发观众现场热情,在剧场中借助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各种表演手段,创造出一种诉之于观众的视、听快感的剧场气氛。

第四章 戏剧的观念

“大戏剧”是指传统的舞台剧和从传统的舞台剧而生发出的现代影视剧。德国学者罗伯特·普罗尔斯在《关于戏剧学的问答》中首次提出“戏剧学”的概念。对于中国现代戏剧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是王国维和吴梅。

第五章 戏剧性:戏剧的本体性

剧性体现的是剧作对于人的命运模式的直观的构建②戏剧性是指从特定的戏剧手法中所体

第1页 (共3页)

现出来的艺术特性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戏剧艺术对于人物的表现和人性的揭示大致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的情节化②人物的个性化③人物的心理化④人物的符号化

第六章 戏剧的动作与冲突

①戏剧动作就是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

②所谓戏剧动作,起码应包含有这样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对人的行动的直接模仿,也就是外在的可见的人物的言行举止;其二就是与其外在行为举止相对应的心理体验,以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

③戏剧动作类型:1是纯粹的外部动作,2是性格化动作,3是心理动作。

戏剧动作的基本特性:直观性 目的性 流惯性

戏剧动作的构成:主要的体现为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心理动作甚至静止动作等。

是一种体现在完整的戏剧动作当中的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艺术表现形式。当某个剧中人希望得到什么而得不到的时候,或者当他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而摇摆不定的时候,甚至处于某种强烈的欲望而欲罢不能的时候,一种激烈的冲突也便产生了。 戏剧冲突的类型:人与自然的冲突 人与社会的冲突 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

第七章 戏剧的情境、意象与场面

是指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势与境况。情势,呈现出一种戏剧动作和冲突的时间状况;境况,呈现出一种戏剧冲突的空间状况。设定一个戏剧“情境”,就是为了要在其中展开丰富复杂的“情感”,为剧情的展开选取一个“时间”和“空间”,是为了给剧中人的戏剧动作和冲突以有力的支撑。

P25

5②戏剧情境的设置需要迅速而简洁地展现剧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戏剧情境的设置是为了尽快地揭示出戏剧的主要矛盾并预示其可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足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戏剧意象:贯穿于戏剧创作于接受的多个层面,是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物之象。

戏剧意象的创造,不仅在于追求舞台表现的诗意,还在于创造出戏剧观演中的诗的意境。 戏剧意象就形态和性质包括总体意象和具体意象两大类。

①就是指舞台上直接呈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流动性的生活画面。他是展现戏剧情节、构成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

②具体来说,构成戏剧场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和场所,其二是剧中人物(角色),其三是剧中人物的具体的活动过程

第八章 戏剧的时空品格

戏剧节奏:在戏剧的动作、冲突与剧情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的变化。 戏剧节奏的原则:节奏的绵延性 节奏的变化性 节奏的周期性

又可称为“布局”,它不仅涉及到一出戏中具体情节的安排,而且还包括戏剧场面的具体设置;或者说,它既体现在完整的情节构造与展开之中,又与戏剧场面的铺排与处理有着直接的关联。它不仅属于编剧的职责,而且更是为戏剧演出整体负责的导演的任务。 戏剧结构一般都具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戏剧结构的类型及例子:

锁闭式结构《雷雨》

开放式结构《西厢记》

人物展开式结构《茶馆》

冰糖葫芦式结构《陈毅市长》

时空交错式结构《狗儿爷涅槃》

首先应该注重行动上的整一,并进而体现到戏剧主题意旨及风格表现上的整一当中。其次,戏剧结构的整饬还必须表现在戏剧编演的首尾一致、层次分明上。 戏剧创作中究竟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开场和结尾?

就“开场”而言,其一,开场必须很快的将必要的情况清楚的交代给观众。其二,开场还需要预示剧情发展的方向。其三,往往在最有戏剧性的部位开场。

第九章 戏剧的审美类型

悲剧和喜剧成为戏剧最基本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

悲剧: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最初也是最为经典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鲁迅也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审美效应:一方面是观众因目睹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过失而产生怜悯同情;同时,另一方面,更因失败的惨痛而产生恐惧和震惊

悲剧的四种类型: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心理悲剧

喜剧:相对于悲剧的严肃和崇高而言,喜剧应当属于一种世俗形态的戏剧类型

喜剧类型及代表(前三个)

①幽默喜剧

②讽刺喜剧 俄国剧作家果戈里是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喜剧的奠基人。《钦差大臣》 ③浪漫喜剧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④世俗喜剧

⑤情景喜剧

⑥闹剧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悲喜剧进一步走向批判与写实,在悲喜混杂的基础上,更加。正剧乃是一种以正面表现现实人生及其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形态

荒诞剧:直接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有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尤金·尤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

如何理解戏剧观赏中的移情与间离:

戏剧观赏的审美体验实际上主要体现为“移情”与“间离”这样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戏剧审美交流中,还需要观众起码保持相对的静观,以体现与剧情的一定程度上的间离。 静观就是间离,也就是要求观众与戏剧的剧情保持必要的心理距离。让观众保持一种相对冷静的姿态去面对戏剧的演出。

总之,移情与间离。作为戏剧观赏中所应有的一种艺术姿态,观众之于演出,既需要“入乎其内”,又需要“出乎其外”。没有移情,就不能感动于中;没有间离,也就不能跳出剧情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品味。

题型:

一、 填空20分

二、 名词解释 4个 一个5分共20分

三、 简答4个 一个10分 共40分

四、 论述1个 一个20分 共20分

第二篇:戏剧艺术复习题

1、戏剧结构的五段法:

戏剧结构的创造大体上包括:“立主脑”、“组织人物关系”、“安排戏剧冲突”、“提炼戏剧线索”、“组织戏剧场面”等。

A、[德] 剧作家弗莱塔克提出:金字塔型布局

B、开端(介绍或导入)、上升、高潮(顶点)、下落(反复,包括反动作的开始和最后的悬念)、结局

C、缺点:把结构原理过于公式化、教条化,脱离了艺术创作的实际,但如《玩偶之家》《雷雨》高潮以后就是结局了。公式给人好似高潮处于全剧的中心,前为开端和上升动作,后为下落动作和结局,形成均称的塔形。但是一般高潮是在剧本的后部才达到的。

2、戏剧情境:

 情境:指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势与境况。设定一个戏剧“情境”,就是为了要

在其中展开丰富复杂的“情感”,为剧情的展开选取一个“时间”和“空间”,是为了给剧中人的戏剧动作和冲突以有力的支撑。

 戏剧情境的内涵:指剧中的动作、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情景状态。包括

剧中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人生境况、人物关系以及特定的活动环境,同时也包括戏剧的情节过程中人物关系的构成、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展现及其发展态势等。

 戏剧情境的构成:具体的时空环境;人物关系和各种矛盾纠葛;人物动作、心理以

及戏剧情节发展的具体态势。

3、潜台词:又叫潜在语言。话中话

在剧中有些意思不能语言传达的,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之中”更好,这就出现暂时的停顿,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中,这语言就叫“潜台词”。

有的戏剧人物在讲话时,“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话语与深层涵义完全不同,这时他的话中的那些“意在彼”就是“潜台词”。这种语言不仅富有戏剧性,而且非常宜于表现人物复杂、烦乱的心情。《雷雨》

哑剧除了动作之外,也是有以潜在方式存在的语言的。

4、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也是整个导演工作的基础。

• 导演构思的主要内容:一是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任务;二是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

术方案,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导演构思是整个导演工作的基础。

• 最高任务——演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和终极意义:是全部演出活动的总纲,是全体

演职员共同承担的任务,也是把各方面工作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 落实在一系列动作的总和,即贯穿行动之中。

• 跟最高任务紧密相关的是一出戏的舞台形象:一出戏选择什么样的舞台形象,关键

在于导演具有何种舞台观——对舞台和演出性质的假设

6、戏剧意象:

 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

物之象。既是“心象”,又是“物象”(“形象”)

 总体意象:处于主导地位,贯穿全剧始终的核心意象。如《雷雨》中的“雷雨”意

象;《日出》中的“日出”意象,《北京人》中的“北京人”意象等。

 具体意象:剧中所展现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景象甚至某种虚拟的艺术符号。如《西

厢记》中的“月下”、“西厢”、“长亭”等。

 总体意象与具体意象的结合:《北京人》

7、戏剧场面:

 指戏剧结构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一幕戏可由数场组成,场是戏剧行动的一个段落,

它往往是由一至数个场面组成。到了一定时刻,必须要有一个场面来满足观众的期

待,解答他们萦绕于心的问题,这个富有戏剧性效果的场面在西方戏剧理论中叫做

“必须场面”。有些场面在渲染戏剧性、表达主题思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 戏剧场面的创造:设计、调度、开掘

 场面设计:如何突出重点场面;组织、简化过渡场面;如何通过人物的上下场,使

剧情发展顺畅自如

 场面调度:

 技术性调度——突出戏剧演出的技术规律,如舞台或画面的运动、平衡、对应、对

比以及音响、灯光、道具的设置等。

 艺术性调度——突出对戏剧情境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并通过各种手法实现导演的

艺术构思,如铺垫法、抑扬法、呼应(重复)法、停顿、静场等。

 演员的开掘

8、戏剧高潮:(逆转、激变)

 是戏剧性最突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那一刻;原先隐藏的“秘密”全部真相大白,

人物关系发生质变,戏在这刻最震撼人心。

 戏剧高潮是决定戏剧性运动能否获得统一的关键点;是戏剧精神内涵最闪光的地方;

是揭示主题最有力量的场面。

9、舞台调度:

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

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调度的对象是演员,重点(核心)是动作,内容是演员的动作。

舞台调度是无声的语言,导演的立意构思,会在戏的每个场面,每个细节上流露出。舞台调度不仅是对演员地位、体态的调整,同时也是对观众注意力的调度。

5、残酷戏剧:[法] 超现实主义诗派的阿尔托提出

“残酷”:戏剧应该以宗教的精神辽救心理疾病,向人们揭示“事物可以对我们施加

的、更可怕的、必然的残酷”,使“观众坐在剧院中仿佛置身高级力量的

旋风之中,从而使人们的神经和心灵在清冽震撼之下猛“醒”。

彼得·布鲁克、格洛托夫斯基、《玛拉/萨德》

10、史诗戏剧:

一、强调舞台演出的“叙事性”,但对其“戏剧性”,试图以此推翻亚里士

多德以来的戏剧概念,推崇“间离效果”。

二、强调戏剧要像史诗那样表现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及其变化规律,特别要揭

示出社会、历史及热门所依附的经济。政治关系是可以变动的,表现出

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主观的“态度”和“行动”而不是客观的去“模仿”

布莱希特《三毛钱歌剧》、

11、荒诞戏剧:[英] 导演、戏剧评论见马丁·艾思林提出

二战后对生活的矛盾与苦闷,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一个新变种。

[法]贝克特《等待戈多》、

从荒诞中揭示出真实,深刻反思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正是荒诞戏剧的

文化价值所在

《秃头歌女》《犀牛》——尤内斯库,《塔兰纳教授》《弹丸球机》——阿达莫

《阳台》——热奈、《房间》——品特、《动物园故事》——阿尔比,都是以不同取

材和角度,表现无“根”可依、无“家”可归的人的“异化”、孤独和无能为力。

主题:沉重、阴冷的,但大都出之以“喜”,笑看人生,给人以富有哲理的启迪

12、古典主义戏剧:

如果说中世纪是“神”的戏剧,文艺复兴是“人”的戏剧,那么古典主义则是“皇权”的戏剧。

规范:理性、典雅、逼真、三一律、悲喜之别——布瓦洛《诗的艺术》

三一律——时间、地点、事件

古典主义强调悲剧一定要以国王、贵族为正面英雄,并要歌颂其“美德”,以教育人民。高乃依《熙德》、拉辛《昂朵马路》、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古典主义戏剧对欧洲17—18世纪戏剧发展也层有过积极的影响。

三、简答题(40分)

1、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有何区别?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

A、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B、戏剧的动作:drama——action,行动和行为之意,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模仿行动中的人

C、戏剧动作:就是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主要是剧中角色的言行举止,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诸如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内心动作以及多种表现手

段(表情、姿态等)。

D、戏剧动作在剧中的具体构成主要有:

• 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心理动作和静止动作

• 如《西厢记》中张生的“惊艳”;《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A、离感所带来的公开性与突显性。

B、赋予表情、动作以恰如其分的夸张。

C、合乎规律的变形。

2、简述戏剧评论的五种模式。

 人本主义批评:把戏剧看做人性的一面镜子,重视戏剧的精神内涵,强调艺术交流

的平等性,追求艺术创新。

 主体批评或艺术批评:把戏剧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载体进行评论,它的参照系主要

是是戏剧自身的结构和历史,着眼点不是戏剧表现了什么,而是如何表现的。

 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批评:突破性——试图打通内容与形式、历史和审美的内在联

系。局限性——关系简单化、戏剧非人化

 文化人类学批评:戏剧发生学、戏剧符号学、戏剧种族特性等

 比较批评:需要跨文化、跨文体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以便在各个层面上对一些相似

或相关的戏剧现象进行比较

 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生命哲学、西马等

3、中国戏剧衰微的原因

 戏剧的民族风格有恒有变

4、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复兴了什么?其戏剧呈现出哪些新精神?

5、简述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的内涵。

1、悲剧美感——观看悲剧引发的情感反映,或曰悲剧快感。

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

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曰严肃的情调。严肃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它正面肯定与护卫人生价值;严肃

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标志人在情感上的认同与投入。

二曰崇高的境界。心理空间的自豪感;对人的真善美的价值肯定;从大事件、大人

物到人性、人类的共同价值再到普通人。

三曰英雄的气概。敢于反抗强权;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牺牲

2、喜剧美感——喜剧引发的笑,是体现着人性之善的健康、美好、引人向上的笑,它

体现着人的一种寓褒贬于其中的社会姿态,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智慧

的表现。

喜剧精神:

一曰轻松活泼的情调。轻松活泼是一种生活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智者的

表现。

二曰豁达乐观的胸怀。笑是自信、优越感的表现。

三曰追求自由的精神。

6、简析两种戏剧性的辩证关系。

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体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感情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

7、戏剧流派是怎样形成的?

(一)表现形态的特殊性

 流派意味着艺术风格的分类

 戏剧流派约三种:文学流派;表演流派;导演流派

 戏剧院团是戏剧艺术的根据地,理所当然也是戏剧流派的形成和传播的地方  剧团风格——戏剧流派

(二)价值观念与审美方式

任何戏剧风格或流派,都建立在特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之上

8、简述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文化进化、文化传播、文化功能问题。

(一)古与今、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文化进化问题

 争论最大的两个问题:

一、如何看待古典戏曲。

二、古典戏曲自身如何进入现代社会即如何寻找与新时代结合的途径。

 三个阶段:批判、否定阶段(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利用、改造

阶段(20年代末,田汉、洪深)——认同、重估阶段(80年代,

 困难:不如话剧那样善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难于将现代意识纳入自己的那一套艺

术表现的“体系”中,因而也就难以像话剧那样承担着现代人对生活的思考。  出路——梅兰芳之路;田汉等之路

(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传播效应问题

 戏剧现代化的内涵有三:

1、 它的精神是现代的,即符合现代人的意识,包括民主、科学、启蒙的意识。

2、 它的话语系统必须与先打人的思维模式一致,它是现代人在精神领域里的“对话”

3、 它的艺术表现的物质外壳和顾好系统及其升华出来的“神韵”必须符合现代人的

审美追求。

 “两度西潮”:“五四”前后的20多年中、80年代——“逆向”与“错位”现象

(三)“文”与“用”——文化功能问题

 戏剧失魂

第三篇:喜剧艺术鉴赏、戏剧艺术鉴赏结业论文

探究中国情景喜剧15年的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情景喜剧发展15年,虽然存在着剧集水准的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是在进步的,从以家庭生活和单位工作为主的现代普通话剧,发展为题材广泛多样、地域广阔、体现原生态生活情景的古装、现代剧,从只注重逗乐子到说明反映一个具体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思路。当下的情景喜剧在茶余饭后为人们端上一碗汤,不至于让人吃得太饱,但能闲情逸致,并对心灵有所启迪的鸡汤。

【关键词】现状发展史特征经典作品发展空间

一、 情景喜剧的现状及其发展史

情景喜剧,是1947年在美国诞生的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1992年,曾在美国留学的英达导演,将它引渡过来。从此,中国的情景喜剧开始了其自身的发展。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曾遇到水土不服的困难,一度不被中国广大的电视观众所接受。但其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克服困难、发展完善,终于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

1992年的冬天,从美国回来的英达和王朔经过一夜长谈,开始了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创作。此剧由英达导演,王朔、梁左等人编剧,文兴宇、杨立新、梁天、宋丹丹、关凌等人组成一个三代同堂的“典型”中国家庭,讲述这个其中发生的一系列小故事。其实《我爱我家》在开播时,反响并不好,但它就陈酒一般越酿越香,渐渐被观众认同,而且被奉为经典。直至今年,剧中饰演爷爷的文兴宇去世,全国各大电视台掀起重播《我爱我家》的热潮,收视率居高不下。 《我爱我家》过后,英达就成了国内情景喜剧的王牌导演。英达也乐此不疲,相继拍摄了《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心理诊所》、《中国餐馆》《闲人马大姐》、《马大姐和邻居们》、《网虫日记》、《东北一家人》、《党员马大姐》、《候车室的故事》、《体育人家》等等,几乎是一年一部情景喜剧,产量惊人。虽然没能超越《我爱我家》,但是“英式”情景喜剧的旋风准确地击中了中国电视观众的神经,给无数个家庭带来了欢笑。

进入21世纪,以尚敬为代表的“新式”情景喜剧出现,从《都市男女》到《炊事班的故事》再到横扫大江南北的《武林外传》,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情景喜剧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潜力。2007年《家有儿女》热播,可见中国情景喜剧的市场并未消退。纵观中国情景喜剧发展的15年,在以英达为代表的情景喜剧导演、演员的努力下,虽然有高潮也有过低谷,但他们的作品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无数快乐!这15年的探索和国外情景喜剧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情景喜剧具有强大的观众基础和市场潜力,只要坚持以观众的视角和需要出发,坚持不懈地创作,中国情景喜剧必将迎来下一个更为灿烂的15年。

二、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情景喜剧呈现出八大显著特征

首先,就情景喜剧的艺术属性而言,它是一种电视化的喜剧模式,是舞台剧与电视剧的艺术综合体。这是情景喜剧生来就有的本质特征。它由编剧创作文学剧本,是电视导演领导下的整个电视剧组集体创作的结晶,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同时它的结构及表演方式等又保留着舞台剧的成分,某些剧目在拍摄过程中甚至邀请了现场观众的观摩和参与。

其次,情景喜剧是一种轻喜剧。它的创作宗旨是,让观众在休闲中得到娱乐。它的思想内涵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作为喜剧,它往往更富于反映社会现实、人性本质的深度和广度,以其富有生动的形式,幽默、诙谐的手法使观众感到舒畅、快乐,让观众得到一种亲切的教益、心智的启迪和情绪的渲泄。喜剧有着天然平民性、通俗性,它和最广泛的观众有着一种亲密的情趣联系,容易实现沟通、交流,容易对各种素材进行裁量、转化为故事的素材。情景喜剧,也具备这样的优势和特点。

第三、情景喜剧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场景限制。情景剧创造一个既与外界联系广泛又相

对封闭的"场景"来构筑人物活动的空间,即主要场景。一般来说,主要场景的拍摄均安排在摄影棚内进行,棚外戏原则上不超过全集的20%。

第四、情景喜剧的每集内容独立成章,每一集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故事情节上基本相对独立,上下集之间没有悬念与期待。同时,整个剧情又是一个前后贯穿、合理发展的"糖葫芦式的整体"。

第五、客串人物在情景喜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景喜剧的人物角色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贯穿人物和客串人物。贯穿人物即贯穿整剧始终的人物,客串人物是指仅在单集或少数几集出现的人物。在系列情景喜剧中,几乎每集都有一两个客串人物的出现。他们是该剧集中矛盾出现的导火索,同时又是该矛盾得以解决的关键。

第六,与观众的心理贴近性。情景喜剧,是用艺术手段展示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它所描绘的生活和百姓息息相关。从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讲,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离观众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求距离很近,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正因为是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观众才会被他们牢牢吸引,并形成某种心灵的互动,产生由角色到自身的情感交流。情景喜剧浓厚的人情味与亲和力能起到润物纽无声的艺术效果,体现出现代传媒的人文关怀。

第七,地域性是情景喜剧在中国逐步发展中出现的显著特点。由于区域文化、方言特色和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根据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创作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情景喜剧,往往能受到地域观众群体的欢迎,如京派观众群、海派观众群、岭南观众群等。另外,自情景喜剧在中国诞生起,方言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各地区都纷纷涌现出一些方言情景喜剧的杰出代表,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海的《老娘舅》、湖南湖北的《经视一家向前冲》等。最后,灌装笑声的伴随,也是我国情景喜剧扬而不弃的典型特点。适时的罐装笑声不仅可以增强情景喜剧的现场感,还能带动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 经典作品赏析 我爱我家

10年前,说不好是思想解放了嘴巴还是嘴巴解放了思想,这种叫做情景喜剧的舶来物用密集的俏皮话,把市井生活中对严肃的调侃与消解搬上了最大众的媒体———电视。《我爱我家》里,文兴宇扮演的离休老干部一本正经的旧式思维与官方话语遭到儿孙辈的无情嘲笑,让这部中国第一情景喜剧在北京电视台播出6集后被掐,首都人民不得不通过河北电视台的覆盖继续他们每晚20分钟的欢乐。而如经《我爱我家》已经成为情景喜剧的经典,这也表明情景喜剧这一影视题材已被大众接受。

家有儿女

《家有儿女》采用重组家庭作为故事展开的平台。主人公夏东海曾跟随前妻到美国陪读工作,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归国发展,并与在国内长大的女儿夏雪团聚,后与某大医院的护士长刘梅结婚,刘梅也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本剧的主要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家庭中,夏东海和刘梅的共同特点都是富有爱心,关心孩子的成长,期望“整合”两人的爱心和智慧,培养出快乐生活的下一代。剧情围绕家庭中的琐事展开,极富教育意义。

闲人马大姐

电视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以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女工--马大姐的日常生活为素材,精炼出四十集妙趣横生的故事,通过这位热心善良的马大姐一件又一件看似平常的琐事,比如介绍对象,劝架调解,义务导游,充当护士,也有时后院起火,子女出事,如此等等,将当今社会各色人等,诸般新事,一一化作令人捧腹喷饭的喜剧奉献给观众,让观众在大笑的同时看清社会,发现自己,对生活多一份轻松心态,对人生多一种幽默理解。

武林外传

该剧故事发生在一个叫七侠镇的地方,是关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一个叫郭芙蓉的黄毛丫头初入江湖,欠下钱财,被困在“能人辈出”的同福客栈。故事从这里开始,依次引出佟湘玉、白展堂、吕秀才、李大嘴、莫小贝,以及邢捕头、燕小

六、钱掌柜这几个性格各异、风趣动人的主人公,和一连串戏谑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 方言剧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深受观众喜爱。它们在方言流行的小范围区域内广为传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无厘头的形式开创了情景喜剧的又一个新的局面。 中国情景喜剧从引进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情景喜剧经历了诞生时的辉煌、探索时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几年的重新崛起。正因为有无数影视人的不断努力,才有今天情景喜剧的蓬勃发展。

四、 人物榜

中国情景喜剧发展15年,诞生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情景喜剧导演及演员,见证了这15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情景喜剧的发展,也涌现一批优秀的喜剧演员,他们为情景喜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拓荒者——英达

英达是将情景喜剧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在情景喜剧领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创作和摸索,其导演的情景喜剧超过二十部,大多数在普通老百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标杆——宋丹丹、蔡明

如果说英达是国内情景喜剧第一导演,那么宋丹丹绝对是国内情景喜剧第一主演。宋丹丹与生俱来的油膜细胞和独特的感染力,使其参演的情景喜剧每部都很经典

蔡明和宋丹丹一样,都是小品演员出身,而且演技和幽默感不俗。《闲人马大姐》让蔡明成为绝对的主角,让大家记住了这个爱多管闲事,爱互帮互助的“马大姐

先锋——尚敬

《武林外传》的热播让我们认识了导演尚敬,尚敬导演的情景喜剧,语言更加现代化,也更加年轻化,因此在刚刚成长起来的八零九零后,尚敬更有市场。

新生力量——张一山

张一山饰演《家有儿女》中鬼灵精怪的“刘星”走红,这个在外貌上像极了夏雨和姜文的男孩出道以后就备受关注

希望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系的面孔的出现。

五、 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空间

情景喜剧目前的发展还是有诸多的困难,过低的成本投入、太快的制作周期使得现在情景喜剧比较难出现真正的精品,题材过于集中在下层市民生活,也使得情景喜剧不太容易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是,好在我们现在还有一批热爱情景喜剧这个事业,愿意在这个领域里面不断创作、不断创新的一个相当优秀的队伍,他们还在不断的努力,也时不时的有比较精彩的作品出现。所以,在逐渐的克服上面讲的这些困难之后,情景喜剧应该在近年来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到那个时候好的戏改变社会观念、改变播出制度,可能就会造成一个从现在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出现更多更优秀的情景喜剧。

十五年,情景喜剧不断融入时代的元素,不断的对时代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讽刺, 它不仅给大众带来啦欢笑,更多的是欢笑之后的思考。我相信在下个十五年情景喜剧这种年轻的喜剧题材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喜剧世界》山西艺术研究所 喜剧世界编辑部1988-2004

第四篇:雷雨的戏剧语言艺术

戏剧鉴赏研究学习课

——运用研讨法鉴赏《雷雨》戏剧语言

哈一中

孙丹

戏剧是综合多种艺术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与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在一起,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

我们教材当中是把戏剧专指话剧而讲的。从广义上讲,戏剧是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的。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这就是说我们教材所讲的戏剧是狭义的讲授。本单元大纲要求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表现力。学生应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戏剧艺术语言的特点,通过结合戏剧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戏剧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戏剧作品。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艺术的中心是性格意志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场面。在搬上舞台或银幕之前,戏剧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的文学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要特质的话剧语言,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

《雷雨》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进入接触的第一篇戏剧,相对来讲学生对戏剧知识还缺少必要的理解。《雷雨》是一部现代经典多幕话剧,无论其艺术价值还是主题思想都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至今在许多大学的教程里仍然保留着这一课,《雷雨》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我将教学目标设立为:

知识和能力:品味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和方法:研讨法加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清人性在金钱、地位、权利的重压下的蜕变,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目标的设立原因如下:

1、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谈到,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在我的这节课中,我注重了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这三种能力的的训练,让学生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所以我把品味戏剧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为工具敲开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个性,在揭示人物性格的同时使学生领悟作品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挖掘作品主题。

2、在语文新课标中说道:“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一种审美能力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学习中应传授给学生方法,我的教学设想是以戏剧语言为切入口分析人物性格挖掘戏剧主题。

3、作为一个高中生学生来说,对《雷雨》产生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了解很少,同时刚刚接触戏剧对戏剧知识还很陌生,所以我认为应从最能引起学生心灵震动的人物对话入手进行分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由于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更多的运用了研讨这种教学方式。

一、在课程设置上,我注重了预习这一环节,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查找有关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在课文中找找这些理论的具体体现。分组进行大家资源共享,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了个人信息的占有量,也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相互监督。

二、由戏剧的两大基本要素导入划分情节,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中分析人物性格,抓住戏剧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话剧字面意义以外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潜台词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在分析周朴园人物性格时我设计了这样三道导读题让学生们充分的讨论:

(一)在相遇到相认的过程中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真实身份一共有四次追问,抓住语言动作分析为什么一再追问?请同学们为周朴园设计潜台词。 明确:第一次:“你--你贵姓?”

第二次:“你姓什么?”

第三次:(忽然起立)“你是谁?”

第四次:“哦,你,你,你是--”

①开窗(自然,来源于环境的熟悉)动作时曾相识,引起怀疑。 ②无锡口音,梅小姐旧事,(潜台词)你是谁,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③侍萍还活着而且就在此地。注意动作忽然起立,(你还知道什么,你来干什么?) ④侍萍提起旧衬衣确认眼前的人就是侍萍。动作(徐许立起)极度的惊惧。 通过以上的潜台词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心理由平静转为怀疑进而慌张最终达到极度的惊惧的转变过程。

(二)从这一心理变化过程不难看出,周朴园既不愿意被人知道自己的丑事,那他又是如何向人提起侍萍的呢?

明确:“梅家的一位年轻小姐,很聪明,也很规矩”

这与三十年前的侍萍在身份与地位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周为什么要美化侍萍?

明确:1、美化侍萍是为了维护自己今天社会名流的名誉与地位,2、弥补他心灵的空虚,是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妻子繁漪对周很不顺从,儿子们又敬而远之,周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就常常怀念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

(三)在两人相认之后面对侍萍,周朴园又说那些话,请同学们为他设计潜台词,分析周的心理? 明确:

①态度陡变,“忽然严厉的”责问“你来干什么?”设计潜台词(你来是不是敲诈我的?) ②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一定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

③冷冷得说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潜台词/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究竟想怎么样?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研讨此时周朴园的人物性格已经跃然纸上,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学生已经走进周朴园的内心不是读到他是这样一个人,而是感受到他的自私、虚伪、冷酷。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换意见。原因是:①对于人物内心的揣摩充分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②让学生自己设计潜台词,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潜台词的设计上往往存在几种不同的表述,在对比取舍中起到了一个写作训练的作用。③这项训练也给不少学生以成就感。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分析鲁侍萍的人物形象。三十年的风霜虽然是周朴园认不出侍萍,可侍萍却早已认出了他,但在周朴园的层层追问中侍萍是如何回答的?请同学们为她设计潜台词,分析鲁的心理?面对周在相认后的态度的侍萍又是如何对待?让两个人物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站立起来。

三、在上面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在对戏剧的主题进行挖掘仍然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周朴园是否爱侍萍?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追求答案的一致性,而是让学生自由畅谈,各抒己见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这个问题的设置有两点原因:

1、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寻找他由善变恶的心灵的轨迹,让学生认识到金钱、地位、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和腐蚀;

2、引道学生正确去看待爱情。

3、在新课程标准关于小说和戏剧部分中力求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的见解。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改变了已往老师一言堂,结论遵从一说的已往模式,充分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课前完成对戏剧这一文学样式基本特征的学习,减少了课堂上冗长的灌输。在文章的分析中,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没有对周朴园进行贴标签式的诠释,而是利用导读题让学生自己分析从文本做出自己的的分析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课堂充满了生机。

以上是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体会,希望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意见。

第五篇:戏剧艺术美育

【戏剧艺术美育】指以戏剧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在舞台上表现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狭义的戏剧即指话剧。我国著名导演黄佐临认为:话剧至少包容了如下七种成分:哲理成分、心理成分、文学成分、绘画成分、演技成分、舞蹈成分、音乐成分。将这些成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作品,这就是话剧。广义的戏剧除话剧外,还包括了哑剧、歌剧、诗剧、舞剧和中国戏曲等。在整个艺术美育体系中,戏剧艺术占据了一个既是基础性的、又是高层次的重要地位。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妇,或一个未经世故、天真烂漫的儿童,读不懂散文或小说,却都能欣赏戏剧艺术,甚至会唱两句,或做出几个摹拟性的表演动作。戏剧艺术已普遍地深入到各阶层男

具体说来,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审美主体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戏剧属综合艺术的一种,它综合了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的元素,集中了编剧、导演、演员、美术设计、音响效果等各类专门人才的智慧和才能。戏剧艺术所创造的形象是时间和空间、视觉和听觉、直观和想象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影象,而且是运动着的直观形象。因而,欣赏戏剧艺术,等于同时集中而又广泛地接触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各种艺术,其美育的功用是全方位、深层次、综合性的,国而能全面地提高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二)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呜。戏剧艺术所引起的观众共鸣的程度,在所有艺术中位于前列的,这在悲剧中尤其明显。戏剧通过美丑的强烈对比,激发审美主体(观众)的自我意识,使人们在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内看到美与丑,强化对美的事物的憧憬、追求和维护,对丑的事物的憎恶、嘲笑和鞭挞,并且赋予这种美丑之间的斗争以直接的行动性。也就是说,戏剧艺术在对观众产生审美同化作用的同时,还使观众在对美的强烈感受中形成审美价值定向,并付诸于行动。原苏联戏剧家泰伊洛夫在他的《导演手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演出事件:1830年,布鲁塞尔的蒙奈剧院演出戏剧《无言》。演出当中,当舞台上响起“爱国是神圣的!”这句话时,革命的热情无比高涨,由舞台传到观众厅。整个剧场激情澎湃,溶成一片,观众和演员都离开他们的位置,抓起椅子、凳子——一切可以抓到的东西,冲出剧场,涌向布鲁塞尔街头,从而开始了比利时的革命。这样的实例是很多的。戏剧艺术所产生的感情共鸣,虽比不上小说那样使读者深深沉浸在情感的领域里,但在观众所受到内心震撼程度上,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三)心灵的净化作用。古希腊美学家亚里斯多德指出:悲剧具有使观众“恐惧”和“怜悯”这样两种情感的“净化”作用——这是两种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软弱低劣的情感,通过悲剧中的崇高感对观众产生心灵净化作用,引导观众消除内心深处潜藏的那些低劣卑下的思想感情,而向往高尚、伟大的精神品格,从而充实和完善了观众的人格。我们在观看《雷雨》、《放下你的鞭子》、《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等戏剧作品时,都能收到心灵净化的功效。

(四)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喜剧是戏剧的一大类别。它寓庄于谐,以笑为手段,否定,嘲讽假、丑、恶,肯定、赞扬真、善、美。欣赏喜剧作品,不仅可使人心情欢畅,培育乐观主义精神,而且会引起人们对人生、对社会的严肃的思考,并从中悟出某种哲理,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正如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在《<达尔杜弗>的序言》中所说的:“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

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出他们的过失更见效的了。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打击。责备两句,人容易受下去:可是人受不了揶揄。人宁可作恶人,也不要作滑稽人。”

美育:给戏剧教育一席之地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戴平

德智体美四育,好比是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缺一不可。这一点,教育办已达成共识。现在大部分中小学里已开设了音乐和美术课。但是,我还是要呼吁:美育不应把戏剧教育排除在外。

戏剧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有裨益。中国美育的开山之祖、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心灵寄托于美,而将忧虑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戏等,均可去做,以代替不好的消遣。”由此可见,蔡元培先生早就把戏剧列入美育的范畴,可惜这一点,直到现在为止,仍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艺术教育仍是美术加音乐的传统模式。

戏剧是一项融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舞蹈等多门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给大中学生开设戏剧课,让他们参与一些戏剧活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培养他们的创建精神,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也有助于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当然也有助于发现和培养戏剧人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在上海复兴中学读书时,学校有话剧兴趣小组,我也参加了活动,从此使我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料后来我竟和戏剧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通过话剧兴趣小组这个摇篮,复兴中学还培养出好几位著名话剧演的苗子,如祝希娟、曹雷、俞洛生等。但是,自那位钟情于戏剧教育的朱健夫老师不幸被错划为“右派”后,我的母校好像就再也没有培养出名演员了。

社会大舞台,戏剧小社会。著名戏剧家夏衍指出:“戏剧是人生的缩影,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正应该是压缩了的精炼的人生。”从广义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担任某个角色,应当具有角色意识。二十世纪初,天津南开中学开展戏剧活动,周恩来、黄佐临等人也参与其中,并登台演戏,此举促进他们后来在社会大舞台上扮演政治家和戏剧家的重要角色。开设包括实践内容在内的戏剧课程,让学生尝试扮演各种戏剧角色,演绎人生态,弘扬正义,鞭挞丑恶,正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校园戏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通过戏剧实践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一个配合默契的集体中面对观众进行艺术活动,藉以感觉悟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现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MBA的浙江大学93级学生林海峰说:“我在黑白剧社最重要的体验之一是要有‘团队精神’。一个人成不了一台戏,一出好戏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默契,从导演、演员、灯光、音响到舞台监督。而且,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岗位相当清楚,负起肩上的重任。”还有一位参加过校园戏剧活动的大学生写道:“戏剧,让我懂得沟通,懂得宽容,懂得责任,懂得默契,懂得倾听,懂得选择,懂得放弃。”由此可见,戏剧教育地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其他艺术样式所不可替代的。

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近几年来注重把戏剧艺术引进大学正规课程及开展校园戏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南京大学推出了一套旨在提高大学文化素质的

戏剧教育课程,组建了专门机构——文化素质中心,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戏剧艺术讲座,邀请了余秋雨、沈小梅、尚长荣、关怀等著名专家学者到校作讲座,并鼓励学生开展校园戏剧活动。浙江大学组织黑白剧社,十一年来先后演出小剧场话剧、探索戏剧作品、新写实戏剧作品等各类话剧近三十部,创作剧目十余出,每年演出场次都在二十场左右。他们的经验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

在大、中学校开展戏剧教育,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师资问题。没有鸡,哪有蛋?没有鸡,又怎样把蛋孵成小鸡?现在,上海的师范大学基本上不培养戏剧教育的师资,上海戏剧学院也没有承担培养戏剧教育师资的任务。这一点,和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曾在美国进修、讲学十几年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惠柱说,在美国有三千多所大学,一半以上都设有戏剧系,每年数以万计的戏剧毕业生中,真正成为专业戏剧工作者的比例极小,比例最大的是当中小学戏剧教师。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要和国际接轨,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在这一点上和国际接轨呢?美育,请给戏剧教育以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劳动法关于辞退员工下一篇:心理健康班队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