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调查报告

2022-08-01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猪生产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生猪生产调查报告

生猪生产调查报告

近日,针对当前我区生猪及其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养猪效益高,在大涨背景下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我局组织专门人员抽样调查了全区四个乡镇、5个村和98户的生猪养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稳定生猪生产已成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全区生猪生产及价格现状

上半年,全区生猪出栏1.52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24.19%,存栏1.785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31.48%。猪肉是广大城乡居民的重要生活消费品,据统计,2006年我区消费猪肉约210吨,占肉类消费总量的80%左右。多年来,由于我区生猪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消费持续增长,价格虽有起伏,总体波动不大。但自今年3月底以来,我区生猪市场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据市场调查,目前活大猪市场价5.5元/斤,比 1-3月份市场价4.5/斤上涨了1元,涨幅为22%。猪肉9元/斤,比 1-3月份的6.5元-7元/斤上涨了2-2.5元,涨幅为31%-36%。活大猪价与去年同期均价相比,每斤上涨了0.7元左右,涨幅为15%,猪肉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上涨2元左右,涨幅为28%。

这次猪价的大幅上涨,既是全国性的,也是阶段性的;既是生猪生产自身周期性规律的体现,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反映。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仔猪成本增加。我区仔猪的货源70%来自长沙、宁乡、重庆等地,价格也普遍较高,买一头仔猪需400元-500元左右,绝大部分农户难以承受。二是饲料成本增加。生猪饲料价格每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00元,涨幅为4.5%,玉米价每100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0元左右,涨幅为40%,潲水喂猪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20元左右,涨幅为25%。三是消费需求增加。由于我区旅游形势好,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长,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相应地肉食品消费量也不断增加。四是防疫成本增加。今年全国性高热病、猪蓝耳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养猪大户、散养户都增加了用于生猪防疫的成本。五是周期性价格波动。我区猪价波动周期一般为3年,经历了前2年持续回落期后,从2006年7月开始,猪价止跌回升,现正处于上升期。

由于生猪及其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养猪效益明显看好。军地坪街道办事处5户养殖户今年上半年共出栏生猪104头,出栏肉猪均价5.2元/斤,毛收入90800元,生产成本37090元,总利润53710元,每头利润516元(不计工资成本)。其中自繁自养户马一民,上半年

共出栏生猪23头,总收入23000元,总成本2760元,每头利润高达880元(不计工资成本)。根据市、区业内人士分析,从生猪生产周期和市场价格运行规律看,全年生猪养殖将保持盈利,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小,养猪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有发展潜力。

二、我区当前生猪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猪生产形势严峻,农村空栏户较多。如中湖乡全乡共有农户3458户,养猪户2109户,空栏率39%,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个百分点。造成空栏户增加的原因:一是约35%的空栏户想喂猪但无钱购买。二是约15%的农户家庭条件较好,多年来无养猪的习惯。三是约20%的农户已外出务工,而且认为外出务工捞的是“活钱”,而从事养殖业见效周期长,加上要成本,风险也很高,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养猪。四是约30%的农户认为目前的价格太高,一方面在观望价格,等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担心生猪收购价格很快回落,生猪养殖又将变成赔本买卖。

(二)市场行情波动过大,农户不愿养猪。目前,生猪价格过多依赖市场调节是影响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原因。由于单个养殖户不能掌握市场价格,农民得到的实惠相对较少,猪养的多,价格就下来了,养猪户只好大量减少养猪的头数,或干脆宰杀母猪。一旦价格涨上来了,生猪存栏又少了,没有猪卖,养猪户还是没得到实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动物疫病防不胜防,农户信心不足。随着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的日趋活跃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再加上我区大多仔猪靠从外地调运,生猪疫病的传入、发生与流行变得越来越复杂,即使是实施了防疫工作,也不能避免发生疫病,让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和养殖户防不胜防。而且当前全国性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高热病等呈多发趋势,且表现出混合性感染特征,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如军地坪街道办事处养殖户庹某,因去年从外地调运的100多头生猪遭受高热病,一次性全部死亡,造成血本无归,对养殖业彻底失去信心,被迫转向其他行业。

(四)母猪存量急剧下降,自繁自养能力小。多年来,我区母猪饲养量较少,加上去年因高热病影响,我区母猪饲养量急剧下降,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存栏母猪400多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8%。母猪饲养量少,意味着农户自繁自养能力小。而外调的仔猪一方面抗病能力较弱,经过路途的跋涉,每调运一批仔猪难免要损失几头,一方面疫病传入的机

率增加,养殖风险高,另一方面增加了购买仔猪成本。据估算,自繁自养比买外调的仔猪每头利润至少高200元-250元左右,造成许多农户只买本地仔猪喂养,买不到本地仔猪就不养猪的现状。

(五)养殖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虽然我区在品种改良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目前本地生猪品种正逐渐退化。再加上我区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很低,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无产业链条,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区畜牧业发展。

(六)养殖标准化程度低,质量监管较难。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养猪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对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到位,标准化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难度大,猪肉市场管理任务繁重。猪肉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滞后,监管技术和手段也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

(七)筹措发展资金困难,养殖业规模小。多年来,我区对养猪业投入不足。养猪业属微利产业,靠自身滚动发展非常缓慢,要扩大生产规模,一靠财政支持,二靠银行贷款。大多数专业户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希望有资金上的支持。许多养殖户都希望在目前养猪效益较高的情况下继续扩大经营规模。由于无法筹措资金,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猪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的质量要求提高,以及我区猪肉消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已势在必行。

(八)对畜牧业重视不够,发展速度缓慢。旅游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全区上下把主要人力、财力和精力放到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上,忽视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再加上少数人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才是畜牧部门的主要职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养猪业的发展。

三、稳定我区生猪生产的对策

针对我区当前生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要促进全区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肉食品市场正常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须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旅游反哺农业的工作力度,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特别要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早扭转目前生猪生产滑坡的局面。各乡镇要建立领导责任制,把发展生猪养殖主要指标作为对村(居)的考核内容之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每个行政村要制定详细的生猪养殖发展规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让干部群众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为养猪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提高母猪数量,满足仔猪需求。目前,全区共存栏母猪400多头,而要保证我区供养平衡,全区需有母猪2500头,仅中湖乡就需700头左右,但该乡存栏母猪只100多头,每年从外地购仔猪9000多头,花去资金约306万元。如果建立母猪基地,保证该乡有700头母猪,则可大大降低养猪成本,无形中可让该乡农户增收250万元以上。因此,要根据我区实际,对饲养母猪的农户和专业户给予适当补助,在保证国家财政每饲养一头母猪补贴50元的优惠政策下,制定出相应的地方配套政策,促进母猪存栏比例的提高。同时,要提高母猪饲养管理水平,保护母猪生产能力,增加仔猪的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区范围内生猪补栏所需。

(三)不断增加投入,建立繁育体系。一是要推进良种猪场的建设,配置生猪良种繁育基础设施,提高良种猪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大对种猪扶持力度,健全种公猪配套体系,区财政可安排良种补贴专项经费,用于种公猪的引种、育种和良种推广,提高全区生猪良种的选育和供应水平。

(四)扶持规模发展,提高饲养水平。一是加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提高小区对养殖户的吸纳能力。通过对养殖大户实行补贴,按照生猪出栏数给予一定补贴等政策扶持,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二是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采取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鼓励和帮助养殖大户的发展,提高标准化规模养猪的水平。三是加快由过去农户散养为主向集约化、规模

化、产业化养殖模式的转变进度,不断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五)加强疫病防控,确保产品质量。要加快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机制,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生猪疫病的监测和免疫工作,打好生猪疫病防控的攻坚战。同时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生猪流通检疫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病死猪及猪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六)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畜牧部门要建立新型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检测新机制,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要定向培训20名农户技术人员,认真做好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养殖技术辅导班,不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新规范。每年要对村干部和养殖户进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做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基本达到村组有技术人员、户有科学养殖明白人。

(七)成立专业协会,促进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养猪户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步伐,技术水平停留在传统养殖方式上的实际,我区可采取成立养殖协会,各乡镇成立养殖分会的形式,提高养殖户之间的组织化程度。协会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会自由、退会自由”的原则,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内部机制。同时还可由协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章程》,动员和鼓励养殖户加入养殖协会,做到养殖户之间的互相监督、自我管理,整体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应对市场行情波动的能力,确保养猪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第二篇:生猪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生产情况做了一次大概调查,调查了一10个规模养殖户、2个饲料经营个体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生猪市场价格“冰火两重天”。主要体现在毛猪出栏和猪肉价格上,现生猪出栏价格12.2元/公斤,而猪肉价格一值保持在32元/公斤高价位。近3个月,仔猪徘徊在20元/公斤左右。

2、生猪存出栏变化影响略大。从规模养殖户中了解到,母猪淘汰率略高。主要表现在2010年以前老规模养殖场和年出栏500头以下规模养殖场,淘汰率比正常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近三年新增规模养殖场母猪处在生产高峰期,产能比较正常。

3、生猪养殖效益“生死两重天”。 在饲养管理水平较高,按出栏毛重125公斤/头外三元猪,毛猪价格7元保本计算,每出栏一头毛猪总价1550元,养殖户每出栏一头要亏200元/头左右。而屠宰场猪肉平均出场价19.2元,按76%的出肉率,总价可达1824元。养殖户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养殖周期最长,效益最低,饱受煎熬。

4、仔猪销售及养殖户春季补栏“不乐观”。从村组和仔猪贩卖经营户那里了解到,养殖户存观望态度,仔猪销量不大,养殖户填栏补栏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猪行情过度低迷,持续时间较长;二是散养户减少。

5、后期生猪形势预测。从目前来看,正处于猪肉消费淡季,估计在5-6月份价格会有所回升。

6、当前应对措施及有关建议。一是合理淘汰产能较弱母猪,二是做好疫病防控,三是建议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能否变通,不搞“麻花雨”,以县为单位,按全县能繁母猪数统计将补贴打捆到县,用于年出栏500头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治理、标准化改造,淘汰弱势猪场,减轻环保压力,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O一四年三月三日

第三篇:我县生猪生产销售情况调查报告

五月份以来,受全国性牲猪市场影响,我县牲猪滞销,价格下滑,生产、销售、消费矛盾加剧。针对这一情况,县物价局对全县牲猪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牲猪生产、销售基本情况

牲猪生产是我县农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养殖方面,我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600家,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家,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家。目前全县存栏牲猪18.8万头,可出栏牲猪2万头,预计全年可出栏牲猪22.3万头。

屠宰方面,全县共有屠宰场12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8个,简易屠宰场4个,年屠宰1万头牲猪的标准化大型屠宰场1个。全年屠宰能力30万头,实际屠宰量大约5万头。

销售方面,除自宰自食外,县内全年商品猪市场容量大约5万头,其中本地猪约2万头,占40%,外地猪约3万头,占60%。同时双汇、雨润等冷鲜肉年销售大约300万斤,占整个肉类市场30%的份额。

二、当前牲猪生产及销售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养殖收益不高。据调查,黄道山养殖场每年出栏牲猪1000头,实行全价饲料养殖。一头220斤的牲猪,从幼崽到出栏,养殖周期为6个月,幼崽200元,幼崽养殖到30斤饲料、人工费用100元,30—220斤养殖期间,3斤全价饲料长1斤猪,饲料费用(220斤—30斤)×3

斤×1.6元/斤=912元,人工劳务费、管理人员工资150元,自然死亡3%分摊15元,固定资产折旧20元,母猪更新、品种改良10元,利息18元,场地租金13元,水、电费24元,检疫、防疫、诊治费7元,合计养殖成本1469.00元,每斤养殖成本1469.00元÷220斤=6.68元。目前牲猪收购价格每斤6.80元—7.00元,每斤养殖收益0.20元—0.50元,每头养殖收益约50元—120元。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养殖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二是养殖劳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增加;三是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比较落后;四是周期性牲猪市场滞销,价格下滑。

2、经营差价过大。目前牲猪屠宰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批发到经营户销售;二是由经营户自行收购、定点屠宰,交纳规定税费后自主经营销售。为准确掌握牲猪销售利润,调查组现场各宰杀一头外购猪和一头本地猪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一头河南购入猪毛重250斤,每斤购价6.90元,宰杀后净肉204.5斤,净出肉率为81.8%,心肺、猪肚8.5斤,猪头13斤,大、小肠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给经营者净肉、心肺、猪肚价格每斤10.5元,猪头价格每斤4.5元,大小肠价格每斤3元,批发环节毛利204.5斤×10.5元/斤+8.5斤×10.5元/斤+13斤×4.5元/斤+5斤×3元/斤-250斤×6.90元/斤=585元,除去国税20元,地税10元,屠宰工资25元之外,批发环节纯利530元,平均每斤2.12元。销售环节毛利(204.5斤+8.5斤)×(13元/斤-10.5元/斤)=532.5元,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213元,除去后纯利319.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共计毛

利1117.5元,纯利849.5元。

另一头本县养殖猪毛重238斤,宰杀后净肉186斤,净出肉率为78.2%。心肺、猪肚7.5斤,猪头12斤,大小肠5.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环节毛利186斤×10.5元/斤+7.5斤×10.5元/斤+12斤×4.5元/斤+5.5斤×3元/斤-238斤×7.10元/斤=412.45元,除去国税20元,地税10元,屠宰工资25元外,纯利357.45元,平均每斤1.5元,销售环节毛利(186斤+7.5斤)×(13元/斤-10.5元/斤)=483.75元,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193元,除去后纯利290.7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毛利896.2元,纯利648.2元。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经营环节利润水平明显高于生产环节。二是外县调入牲猪明显比本县养殖的牲猪赚钱。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全国性牲猪供大于求,收购价格难以上扬;二是外地牲猪规模养殖,饲料价格低,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外地牲猪品种优良,出肉率较高;四是少数经营者故意压低收购价格。

由于外地商品猪出肉率高,经过长途运输,运到屠宰场空腹过称价格比本地猪还低0.3—0.5元/斤,而本地猪要到猪场去拉,喂饱过称,价格反而又高,经营外地猪的利润明显高于经营本地猪的利润,这样带来一个新的更大的矛盾,肉品经营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愿意购买外地品种优、价格低的牲猪,进一步加剧我县牲猪销售困难和产销矛盾。

3、市场经营无序。第一,经营方式不规范。国家推行“定点屠宰、

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销售”的牲猪屠宰经营管理模式。而我县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乡镇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销售,有的乡镇个体经营户可以收购牲猪,到屠宰场定点屠宰,屠宰场收取税费和屠工费后由经营者自行销售,有的乡镇向屠宰场承包,只下达税费任务,不管收购经营,还有的乡镇向经营者收购白条肉,再批发给个体户销售。第二,购销市场较乱。全县没有形成整体市场,各乡镇肉类食品公司和个体经营户自行其是,无论是收购本县牲猪和调购外地牲猪,还是将本县牲猪外销,各自为政,单独经营,没有形成统一规模,难以适应市场,融入市场,难以积极组织本县牲猪外销。同时,由于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不畅,有的养殖户等售、惜售,造成牲猪压栏。第三,冷鲜肉充斥市场。外埠冷鲜肉如双汇、雨润、中粮、金锣等大中型肉品企业纷纷进驻我县抢占市场,低价销售,其价格每斤平均低1—2元,大型宾馆、酒店、学校、红白喜事用肉都选择冷鲜肉。第四,市场价格不统一。鲜肉销售价格有的乡镇每斤13元,有的乡镇每斤12元,甚至同一乡镇有几种不同的销售价格。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营销管理措施;二是产销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统一的,相互信任的机制和模式;三是市场营销引导和整合力度不够;四是准入关口不严。

4、部门服务不优。一是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母猪保险费国家规定12元/头,而有的乡镇收20元/头,也有的乡镇收25元/头,最高的地方收50元/头。二是疫病防治和屠宰等环节只收费不服务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品种改良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牲猪品种更换不及

时,牲猪的商品性、市场竞争性程度不高。四是养殖规划不合理,养殖发展较为盲目。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主管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二是职能部门的管理措施不硬;三是经费供给不足。

三、几点建议

由于我县牲猪生产近两年发展较快,猪源充足,外省外地牲猪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县内牲猪价格不断下滑,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利益,保证市场供求平衡,稳定牲猪生产尤为重要和紧迫。

1、要提高科学养殖技术,狠抓品种改良,努力改进牲猪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要进一步理顺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产销合同管理模式,本着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合理安排收购价格、销售价格,调整和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要优先保证本地牲猪销售,肉类经营者每月在一个特定时间,只准销售本地牲猪,在收购本地牲猪时,禁调外地猪。在此期间畜牧部门严把检疫关,凡外地牲猪一律不准检疫换票,屠宰企业把好“进口”关,凡未经检疫的牲猪一律不准进点屠宰。同时,按优质优价和扶持发展的原则,本地牲猪的收购价格应适当高于外地牲猪价格。

4、加强对冷鲜肉管理。应不定期对冷鲜肉代理商和销售网点进行检查,凡证照不齐,脱离冷链销售,违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取消经营资格。对严重违反规定,故意扰乱市场价格的冷鲜肉企业应禁止产品入市,逐步实行市场准入登记手续。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全县

所有学校、工厂、单位食堂与餐馆酒店用肉必须来自定点屠宰场的热鲜肉,使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肉”。

5、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共同做好我县牲猪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我市生猪生产形势调研报告

2000年至2003年期间,生猪价格持续低位徘徊。“非典”过后,猪价开始回升,养猪业盈利状态一直持续到2005年9月之后才迅速下跌。2006年上半年开始,受“禽流感”恐慌、生猪养殖量过剩、食品安全事件等影响,以猪、禽市场为代表,产品价格、养殖效益都出现了严重下滑,大量养殖场(户)倒闭,退出市场,5月跌至“低谷”后又开始回升;

下半年,鸡蛋、鸡肉、猪肉供给相继紧张,畜产品价格在市场力量推动下逐渐回升,年底畜产品行情再现高峰。2007年起至今年上半年,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以及市场行情的拉动,全市生猪生产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猪价持续走高,直至现在仍保持在较高价位。生猪生产和价格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后猪价走势如何?生猪生产前景怎样?怎么看待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的发展?等等,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结合对生猪市场价格变动规律的分析,从决定生猪供需矛盾的生猪生产形势、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等各方面因素入手,分析、预测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生猪生产及价格走势,并提出建议,供各级党委和政府指导畜牧业生产作参考。

一、2007年以来生猪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一)2007年生猪生产出现下滑。2007年,全市生猪存栏235万头,比2006年增长7.7%,其中:母猪存栏24.21万头,占比重10.3%,比2006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生猪出栏302.31万头,比2006年减少51.59万头,下降14.6%;猪肉产量22.7万吨,比2006年减少3.35万吨,下降12.8%;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71.5%,比2006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9.37公斤,比2006年减少2.7公斤,下降22.4%,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4.69公斤,比2006年减少1.13公斤,下降19.5%。

(二)2008年上半年生猪继续高价位运行,生猪生产恢复性增长。一是生猪继续高价位运行。今年1—4月份生猪价格始终保持在每公斤16元以上,5—6月份后生猪价格有所下降,活猪价格为15.40元/公斤,同比增长88.3%;猪肉价格26.00元,同比增长84.6%;仔猪价格26.00元/公斤,同比增长202.7%。二是生猪出栏不断增加,猪肉产量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80.28万头,同比增长6.2%。全市肉类总产量为17.5万吨,同比增长6.5%,其中猪肉产量12.3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7%。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70.7%,比上年同期的70.5%提高0.2个百分点,生猪对畜产品的贡献不断恢复。三是农民补栏积极性较高,生猪发展后劲充足。截至上半年末,全市生猪存栏达到244.1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9.2%,比上年同期的3.6%提高了5.6个百分点,增速明显加快,为未来生猪生产奠定了基础;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6.21万头,同比增长23.2%,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重达到10.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四是城乡居民猪肉消费支出回升。2008年1—6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支出131.31元,同比增加48.34元,增长58.3%;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支出71.59元,同比增加18.64元,增长35.2%。五是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稳定增加。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产品收入达到241.42元,同比增加19.81元,增长8.9%。实现畜牧业产值44.8亿元,同比增长7.0%,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8%,比上年的39.5%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生猪产值28.79亿元,同比增长6.5%,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64.2%,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六是规模养殖实现新发展,畜产品加工实现新进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176个,全市规模养殖场总数达到16081个,出现了一批如鄢陵万龙林禽一体化养殖、**县恒天然奶牛养殖场、襄城县中科禽业、长葛天源生物发酵零排放养猪场和**市畜牧科技示范园等养殖企业。上半年全市新增畜产品加工企业3家,加工企业总数达146家,加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培育出禹州豫三元冷冻厂、**太子奶绿源乳业等加工企业。上半年全市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72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个,立案查处饲料兽药违法案件82起,没有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2008年1至8月份生猪饲养效益基本稳定,但有下滑趋势。我们可以从生猪市场价格、饲料粮平均价格、生产及管理费用和运输费用变化情况来分析生猪饲养效益变化情况。

自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生猪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位运行。其中:2007年3月起,一路攀升;2008年

元月份上升到17元/公斤,并且一直持续到4月份;5月份起,小幅下滑,但仍高达13.8元/公斤;2008年与2007年同月份相比而言,1至5月份高速增长,且增速均在40%以上,3月份起虽然增速回落,但也都在13%以上。而5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滑,8月底达到13.8元/公斤。造成生猪价格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去年下半年迅速扩群的

生猪到今年

7、8月份已开始出栏;二是奥运期间许多大城市限定猪肉价格严禁上涨;三是

7、8月份正值暑假大学生放假期间,大城市需求量减少;四是部分省、区发生疫情,生猪提前出栏,冲击**生猪市场;五是受农民“越贵越不卖、越贱越卖”心理影响,肉联厂乘机打压价格,农民争先贱卖。

2、饲料粮平均价格变化情况。2008年1月至2月,玉米价格上升至最高位,达到1.7元/公斤,而后增速下滑,但8月份仍高达1.6元/公斤;前8个月玉米价格平均上涨13%;2008年1至8月份,豆粕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均在4.0元/公斤以上,同比平均上涨58%。

3、生产及管理费用变化情况。据调查,2007年饲养员工资700元/月,而2008年8月已上涨至1300元/月,增长85.7%;技术员工资1200元/月,而2008年8月份已上涨至3500元/月,增长1.92倍。两项合计,人工费用平均上涨152.6%。

4、运输费用变化情况。由于燃料价格的上涨,运输费用(注:运往上海)也由2007年上半年的4000元/车,上升至目前的8000元/车,平均增长1倍。

5、养猪效益变化情况。(1)2007年:前8个月规模养猪场每出栏一头生猪的利润为300元左右,8月份最高达到350元/头。散养户前8个月每出栏一头生猪的利润为330元左右,8月份最高达到380元/头。(2)2008年:前8个月规模养猪场每出栏一头生猪的利润为350元左右,盈利最高的4月份达到600元/头,7月份开始回落,8月份回落到150元/头左右;大型规模养殖场由于财物费用、管理费用较大,8月份盈利仅为100元/头左右。散养户前8个月每出栏一头生猪的利润为360元左右,8月份回落到180元/头左右。(3)生猪养殖效益下滑的原因:2008年7月份开始,养猪效益明显下降,尤其进入8月份以来,生猪市场急剧下跌。导致生猪养殖效益下滑的根本原因是饲料价格、生产费用、财务费用上涨而生猪市场价格却呈下降趋势,造成养殖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养猪利润的大幅下降,将直接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空间。目前,农民和养殖场户的补栏积极性已受到较大影响,大多在等待观望。

二、生猪发展扶植政策更加有力,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国家扶持政策纷纷出台。随着猪价上涨带来的影响逐步扩大,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养猪业。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包括“补贴、保险、贷款”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养猪生产,希望通过宏观调控平抑居高不下的猪价。能繁母猪补贴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拿出11.06亿元、12.59亿元,按每头50元的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给予补贴,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追加至100元/头,补贴政策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实施。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根据中西部给予差别性补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补贴11.5亿元,11.38亿元。生猪大县奖励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下拨15亿元,对全国253个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2008年奖励计划增至21亿元。其中15亿元已按2007年明确的调出大县数量和标准下达各地。这253个生猪调出大县出栏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生猪良补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对全国200多个县(农场)900万头能繁母猪实施生猪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截止2008年5月底各项目县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任务。2008年补贴资金增加至3.6亿元,项目实施方案已经下发,近期补贴资金也将下达各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2007年中央投入25亿元支持10791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今年再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前期申报评审工作全部结束,近期将下达投资计划。良种繁殖体系建设:2007年中央投入3亿元,支持原种场、扩繁场和资源场建设。2008年继续安排3亿元资金,近期将下达项目投资计划。

二是在落实国家和省政策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2007年,全市积极争取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体系建设及奶牛补贴等方面的政策资金6400多万元,拉动社会投资近3亿元,这些资金数量在全市畜牧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此基础上,2008年**市本级畜牧业投入达到550万元,比2007年的340万元增长62%,远远高于全市农业投入增长速度。

三是**生猪乃至畜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的重大举措,徐光春书记提出:**要在促进全民创业上带个好头,先行一步、走快一步、走好一步,打造成为全省最佳创业基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业在**”的口号,并把2008年确立为“环境创优年”,启动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总开关”,积极弘扬创业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提供了最为宽松的环境。

三、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生猪市场预测

1、生猪供应将持续增加:受2007年生猪高价、国家生猪扶植政策、农民收入多元化、外届生猪投资更加理性和规模与散养比例趋高、养殖成本逐增、疫情致死率升高、天灾异常、生猪期货信息等多重影响,自去年5月份起至今年6月份,母猪存栏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下半年,由于规模养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更加充足(高盈利、补贴、贷款等),同时,扶持生猪生产的诸项政策开始逐渐发挥功效。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如不发生突发事件,2008年下半年的生猪供应量仍将持续增加,尤其是至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前期补栏母猪的第二窝和后期补栏母猪的第一窝生猪出栏重叠时,生猪供应量将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大幅增长。

2、生猪需求反弹,猪价呈现为由涨到落的趋势:分析2008年1—8月份生猪价格走势,前期的母猪补栏已经明显地反映到生猪出栏上,猪价走低态势日益明显,尤其是7—8月份,预计9月份前后,生猪出栏的持续增加将同时迎来需求的反弹直至年底,可能会因为春节的阶段性影响保持在较高价位震荡,但距离均衡价位已经不远。2008年7月份新一轮的盈亏周期已经拉开了序幕,到2009年第二季度,猪价有可能接近成本线,2009年春节过后有可能正式进入微利平衡期,分析形势不容乐观。当然,受运输成本、饲料原料、劳务等其他成本趋高的可能性影响,正常区间有可能前移,微利在2008年底到来的可能性也存在。

综上所述,今后的生猪供需矛盾将朝缓和的方向发展,到2009年底达到供需基本平衡。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将呈现走低的发展态势,若再综合考虑如下因素,将加快生猪价格走低速度:奥运过后截至12月31日,我国将冷冻猪肉的进口关税将从12%下调至6%,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进口猪肉的增加,并帮助拉低肉价。同时国家对家禽、水产等养殖业的扶植力度以及民众肉食消费的结构性调整都将对猪肉需求产生影响。

四、保持**生猪优势地位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面对生猪业发展纷繁复杂的形势,为保持生猪生产在**畜牧业中的优势地位及其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思路,这就是要以品种改良为核心,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肉食品深加工为龙头,建设生态肉食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做大做强生猪产业链。

1、认真贯彻国家生猪产业发展政策,健全配套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住国家提供的生猪发展政策机遇,兑现发展奖励,落实富民惠民举措,引导更多人士投资养殖发展。同时,加强生产规划引导,认真配套产业发展措施,抓好良繁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广大农户修、改、扩建圈舍,扩群增养,增加生猪生产。

2、积极引导,加快规模化养殖发展步伐。要进一步总结各地发展规模养殖的经验,以专业村、社、专业镇建设为载体,引导养猪基础较好的地方规模发展,形成区域养殖产业带,引导一些在农业专业化生产分工不断细化背景中,优势产业不明显的村确立养猪的主导产业。要积极完善种植—养殖—销售产业链,特别是饲草、高产玉米种植上与规模化饲养配套推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介入生猪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成片集中规模养殖迅速提升生猪生产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猪品质,提升生猪竞争力。要积极研究和出台对集约化养猪的扶持政策,如:对集约化养猪用地按设施农业对待,只要未改变农业用途,只作备案登记,不另行收费;在小额农贷加大对养猪业支持的同时,对大型集约化猪场建立保险机制,进行大额贷款支持;对大型集约化养猪场实行先征后返或定额奖励进行税费政策优惠;对大型集约化养猪场实行企业登记允许养猪场直接从事生猪运销。

3、积极推进无害化、标准化生猪生产。必须高度重视无害化、标准化生猪生产,要通过科技园区建设、出口猪饲养场基地建设等形式,对圈舍设施、良繁体系建设、种猪饲养管理、仔猪培育、生长肥育猪饲养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和使用,疫病防治等推出成套技术,建立科学标准,制定操作规程,对生猪生产实行全程无害化控制,并与加工企业通力合作,积极争取出口认证,畅通生猪外销渠道。在无害化、标准化生猪生产区域,强化政府行为,实行饲料、兽医、兽药准入制,加强检测监督,严格行政执法。

4、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全力推进生猪产业化发展。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按市场机制解决目前遇到的暂时困难,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创立优势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改革增效。按“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养殖厂场”生猪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力促进龙头企业与生猪养殖厂场联姻,建立龙头企业出口的受控猪场,以实现饲料、生猪饲养、食品加工、出口的全过程控制。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为养猪业大发展拓展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可以考虑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生猪产业化发展协调机构,对生猪产业化发展进行指导,协调饲料生产、龙头企业、运销、技术服务、生产各个环节的关系;将品种改良、集约化养猪、出口商品猪基地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以加快其进程。

5、严格保护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生猪运销和生猪税费收取。鼓励支持生猪运销,保护生猪运销户的合法利益。严厉打击和取缔生猪运销中的偷逃税费行为和欺行霸市损害养猪户利益的行为。结合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生猪流通秩序进行进一步规范;对生猪税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纠正违规收费,适当降低生猪税费标准,实现应收尽收;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生猪税费征管新模式,保持生猪运销活力,活跃流通促进生产。

6、积极搞好科技示范,加强养猪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在生猪生产的第

二、三次革命中,防疫和技术服务至关重要。如目前二杂母猪每年需进行7种疫苗10次以上的防疫接种,而无公害标准养猪更需全程的技术服务,这就迫切需要加强防疫队伍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畜牧部门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的同时,要积极搞好科技示范,加快对群众科学养猪的技术培训,养猪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要引导专业场户组建股份制养猪协会,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服务职能,并依托协会探索建立生猪养殖风险防范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可以考虑对基层畜牧部门作些政策倾斜,保持队伍稳定;畜牧部门行政执法与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相对分离,并突出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的重点,在生猪产业化发展中勇担重担,多做一些开拓性务实性工作,为**生猪业大发展、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对我市生猪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加快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并把发展生猪产业确定为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在这种发展思路的引领下,目前我市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2007年,全市生猪存栏98万头,出栏生猪134万头,全市生猪产值137683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5%、

占农业总产值的11%,猪肉产量占总肉类产量的66.8%。由此可见,生猪生产在我市产业化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态势,研究分析当前生猪产业情况,更好地指导生猪产业的发展,我们深入生猪养殖专业大户、养殖户、饲料加工企业、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场)及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生猪生产情况

(一)养殖及生产现状。当前,我市从事生猪养殖的群体有三种:一是规模养殖户(场),其特点是以养殖良种猪为主,规模一般在年出栏、存栏100头以上,由于投资大,规模大,市场风险对其冲击最大;二是生猪养殖专业大户,其特点是以养殖良种猪为主,规模一般在年出栏、存栏10头至100头之间,价格涨跌对其影响较大;三是农户家庭分散养殖,其特点是家庭养殖以土杂猪为主,一般一家出栏、存栏10头以内,受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目前,全市现有729个养猪场。重点扶持了一批原种猪500头以上的原种猪厂,二元母猪300头以上的扩繁场和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育肥场。

(二)加工销售现状。我市现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点)42家,其中市区10家、县区8家、乡镇屠宰场24家。截止上半年,全市已加工生猪887139头,同比增长39.4%,销售猪肉66317吨,同比增长36.9%,猪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销往外地从2006年的6500吨增加到2007年的6800吨,增长了4.6%。

(三)饲料、兽药生产现状。我市暂无兽药生产厂家,兽药经销场所分布广泛,经销的建曲、止泻散、胃肠活、二妙丸、三苏片等品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市生猪养殖户对兽药的需求。现有各类饲料加工厂7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80余万吨。生猪饲料品种主要有母猪料、大猪料、乳猪料、配合料、育肥料、浓缩料等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本市及周边各县(市),为生猪生产养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市场价格现状。全市猪肉价格自2006年由18元/公斤(均价,下同)持续上涨后,一直高位运行到2008年4月份,最高单价达24元/公斤,后经过多次涨跌反复,至2008年7月才基本稳定在22元/公斤左右,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猪肉价格将继续保持目前水平。

(五)养殖保险现状。全市生猪养殖保险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农民自愿,政策支持,以险养险”的原则,保费来源本着“政府补贴一点,业主(农民)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推行实施。今年中国财险保险公司试点开展生猪养殖保险,现已为260户规模养殖户6万余头商品猪及母猪进行了投保,保险金额6039万元,已决案件1055件,已决赔款132万元。

二、生猪生产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市推行了以养殖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利益为纽带的多方共赢机制和集金融支持、良种推广、政策保障、技术服务、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生猪养殖产业化系统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了共识。

(一)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得力。

年初,在市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和畜牧项目建设列为全市“十项重点工程”。按照“规模饲养带普养,大户带小户,公司加农户”的总体发展思路,我市加大了对生猪生产、屠宰、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和种猪生产企业的引进,产业化畜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江苏雨润集团、山东金锣集团、四川四海集团等一些实力较强的全国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同时,我市加快了种猪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了对养殖龙头企业的招商,相继有森宇种猪场、星河种猪场、万达种猪场、金诚种猪场等一批万头生猪生产企业建成投产。这些龙头加工企业群体和种猪场的落户极大地推动了我市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进程。

(二)生猪防疫及品种改良工作登上新台阶。为抓好生猪防疫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市先后召开了畜牧业生产推进会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和饲料及动物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组建和完善了有关畜牧兽医人员、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参加的监控队伍,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加大了排查力度,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确保了防疫工作的落实;在品种改良,着力推广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为主导品种,生猪优良品种率已达90%,三元杂交商品猪已达70%以上,生猪质量得到极大提高,逐步实现了“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增加效益”的

生猪发展目标。

(三)深入开展科技进场入户工程。我市已经连续二年在全市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年活动,制定了畜牧科技推广活动方案,全市通过办班培训、讲座、技术人员包场、包户等形式,普及推广现代化、标准化畜禽生产管理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先进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去冬今春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170余期,培训人员近2万多人次;开

展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科技进乡入户等活动10多次,无偿赠送各种科技资料1.5万余册。省畜牧局、省奶业协会在我市分别举办生猪、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邀请加拿大种猪协会会长王爱德先生、华东农学院养猪专家开展养猪科技专题讲座等,参加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生猪的人工鲜精配种先进技术已在全市全面推广,全市已建立了15处生猪人工授精站,还有8处正在筹建之中。

(四)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加快。今年进一步加大规模养殖大场、大户、小区的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原种猪500头以上的原种猪场、二元母猪300头以上的扩繁场和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育肥场,以这些规模养殖场、户、小区为基点,全面普及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此外,我市还重点抓了2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为典型,下发了《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档案》,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对每个养殖小区(场)派驻了监管兽医,强化了技术指导和监管措施。全市已发展养猪小区149个,养猪大场(户)637个,专业户10435个。饲养量超万头的种猪、商品猪场达10个,种猪场47个。现有种猪场47个,其中省级重点种猪场5个,原种猪场3个,全市原种猪达8000多头,二元母猪达到18万头。

(五)大力培育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狠抓投资环境建设,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税收、用地、信贷、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围绕提升畜牧产业化发展水平,集中精力把畜产品加工企业群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围绕项目建设抓服务、抓协调,全力组织推进,抽调精干力量为项目建设服务,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佳木斯市北方金锣公司于2000年9月建成投产,设计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森宇牧业于2004年招商落户我市,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种猪存栏已达2200头,每年可以向市场提供优秀种猪1.2万头,商品猪2万多头。2005年该企业与加拿大合作投资2500万元合资建设的中加森宇伯乐种猪育种中心于2007年10月12日正式投产,成功引进加系原种猪628头,与加拿大同步育种,现已成为我省原种猪最多规模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据6月末统计已产仔3800头,预计8月份开始将投放市场销售。雨润集团签约在我市桦川县建设一个万头种猪场和二个5万头生猪生产基地。目前,雨润集团200万头生殖屠宰加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1月份可建成投产。在全力抓好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南京雨润集团已经确定在桦川县投资建设2个生猪饲养量为5万头的大规模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1个万头的种猪场。前期手续基本完成,计划万头种猪场今年建成投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养猪行业逐渐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六)金融部门全力支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佳木斯农村信用联社严格把握贷款投向和投量,遵循区别对待、优化结构的信贷政策,坚持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养猪专业户为重心,以生猪养殖基地为支柱,以生猪加工屠宰龙头企业为载体的信贷支持原则,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大力推广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生猪养殖。对资金需求相对更大一些的生猪养殖专业大户,信用社根据其具体情况,将授信额度扩大到20万元,以满足其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需求。2007年佳木斯信用联社信用社发放授信贷款1650万元,所有授信贷款无一形成不良或欠息的情况。

三、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市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仍存在着大量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养殖规模较小,自身发展缓慢。多年来,我市养猪业规模小,多为农户零星分散饲养,饲养量占全市90%,加大了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同时农户市场信息闭塞,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市场对生产、销售的导向作用弱,养猪业靠自身滚动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在目前养猪效益较高的情况下想要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农户有发展畜牧业的强烈愿望,但投入大,农户没有资本金积累。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认为投资畜牧业风险大,有惧贷心理,加之贷款额度小且手续烦琐,未建立长期有效的信贷机制,很多具有一定规模和丰富经验的场户及加工企业融资困难,无力扩大再生产。畜牧产业项目少,资金整体投入不足。

(二)养猪风险大,盈亏难以把握。市场风险、疾病风险是养猪的两大风险,也是导致生猪饲养量增长趋缓的主要原因。生猪生产受市场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养猪户普遍认为市场行情很难把握,生猪疾病难以控制,因而不愿意养猪,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使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发展的能力,部分农民害怕养猪,纷纷向更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行业转行。

(三)生猪养殖成本增大,养殖产业化程度低。饲料原料价格在年初以来不仅没有下滑,相反总体呈逐步上升态势。玉米价格涨至0.73元/斤,增长21.7%;小麦麸涨至0.88元/斤,增长17.3%,浓缩饲料涨至2.9元/斤,增长26.1%。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生猪饲料价格不断走高,从而使养猪成本也相应提高。目前以规模养殖户饲养一头育肥猪为例,每出栏一头100公斤重商品猪需要成本1200-1300元(不含基础设施投入)分别是:仔猪成本500-550元,饲料成本600-700元,兽药成本20—30元,水电费等其他成本15元,散养户的成本更高,如果市场行情不好,还可能导致亏损。养猪尤其是散养户投入产出率一般不高,收益不太稳定。当前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生猪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很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疫病时有发生,标准化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从而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四)生猪产业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这四个环节本应该有机联系,实际上这四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却不均衡,以一头200斤重的生猪为例,养殖户经过四个月的养殖,每头可赚100-300元,肉类加工大户从农户手中收购,按7元/斤计算,收购价为1400元。屠商购买的猪宰杀后,出肉率一般达70%,即出肉140斤,除去工商税费、屠宰费、检疫费及运输费,可赚20-50余元。生猪销售方面,销售业户以18-19/公斤购进,经分割后销售每头可赚30-50元。屠宰、销售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收购、销售价格,生猪产业的风险过度集中在养殖环节,形成了"养猪半年,不如屠夫半天"的说法,大多数人有了养猪还不如卖猪划算的想法。

四、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畜牧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和商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是承农启工活商的中轴产业。在我市大农业内部,畜牧业是增速最快、发展潜力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后发优势最强、覆盖面最广的产业。可见佳木斯要在农业上有更大的突破发展,应率先发展生猪产业不可忽视,做大做强猪经济,用猪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拉动和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早日把佳木斯建成全省生猪生产大市,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政策导向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猪产业在我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前生猪产品价格处于上升期的时机,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

一是做好生猪补贴工作。如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落实,今年,我国已将能繁母猪补贴由去年的每头50元增加到今年的每头100元,做好能繁母猪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就显的有为重要,及时将相关补贴如实兑现到农户手中,在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二是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制度的深入,广泛动员和组织养猪场(户)参加防范疫病等风险的保险,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猪业户保险意识,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潜在风险,通过保险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要让养猪业户人人都能认识到保险的作用和实惠。彻底解除大规模养猪场(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做好生猪贷款工作。加大信贷投入,全力满足全市生猪生产贷款需求。银行要通过积极主动的调查研究,掌握辖区生猪存栏量、需求量,以及生猪生产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信贷需求和信贷投放情况,确定银行的支持规模和资金投放额度,有针对性地支持生猪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信贷服务手段,为对象户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并实行贷款优先、服务优质、利率优惠等信贷优惠政策。加快落实信贷支持及财政贴息政策,加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投放力度,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另外,对于大规模养殖场政策要对其相对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如建猪舍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贷款问题,与市内外、省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销合作关系,消除市场风险等问题,形成有循环经济特征的发展模式。而对于养殖小区、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大户则应到其象规模养殖场发展,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力度,确保生猪产品稳定供应。同时,对小规模散养户要加强引导,千方百计提高其标准化饲养水平。

2、培育龙头企业,扶持规模发展。

各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企业全身心投入发展。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加强龙头企业的牵引能力,促进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增强抵御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是重点培育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供给、市场服务、资金扶持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发展生猪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生猪产业链,完善与现代养猪业相适应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

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科学引导生猪养殖,形成统一规划及行业自律,理性投入生产,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切实保护猪农和生猪养殖企业的利益。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抓好资金、生产、营销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收费项目。

三是牵线搭桥引进技术,引进项目,鼓励屠宰企业改进设备技术,扩大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养殖模式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是建立以农民互助为主的组织保障机制,鼓励建设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由过去农户散养为主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模式的转变进度,不断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五是设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对生猪养殖业户给予相关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支持,建立对养殖户的补贴机制。当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养猪亏本的情况出现时,应出台相应政策给予养殖专业大户适当的补贴,避免出现生猪断档的现象,同时政府可采取减免生猪加工、销售税、费负担等措施,以减缓猪肉及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确保生猪市场价格的稳定。

3、加强疫病防控,确保产品质量。

一是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加强防疫部门队伍建设,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立新型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检测新机制,认真做好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养殖技术辅导班,不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新规范。通过每年对村干部和养殖户进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做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基本达到村组有技术人员。

二是同时加强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对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与检测水平。

三是加大必要的设备投入,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和环境的管理,严格检疫和消毒以及疫苗管理、饲料管理、兽药管理和政策法规应用,加强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禁止病死猪交易,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4、完善市场信息机制,构筑生猪“产供销”新秩序。

一是商务、物价、农业、工商、畜牧等部门要加强对猪肉等副食品的生产、需求和价格的监测,通过对生猪产、供、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科学分析,总体上掌握本地区大致所需猪肉销量情况,及早做出市场预警预报。运用电台、电视、报刊等形式,定期发布生猪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和关联企业正确认识市场规律。

二是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以倡议、提醒、告诫等方式,正确引导相关组织与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

三是建设销售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管。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交易行为,完善生猪专业市场,打击压级压价坑害农户的行为,切实降低农户的市场交易成本。

四是积极开辟销售渠道,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巩固扩大现有的生猪加工企业,使当地生猪就地加工销售;与生猪收购单位、生猪屠宰场挂钩,让生猪及时得到销售;建立产、供、销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可采取订单收购、优质优价等方式,鼓励屠宰销售或深加工企业直接与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引导生猪市场合理有序竟争,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市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健全生猪发展长效机制,也才能进一步发挥我市生猪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十种世界顶级思维下一篇:水质调查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