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研究

2023-01-08

1 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意义

(1) 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通过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 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引致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而出现的事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区位上的共同体, 更是应对特定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 具有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以及社会福利等功能。在当代中国, 城市居民主要通过居委会实现利益表达和自治, 行政权力也通过居委会向社区延伸, 实现社会控制和动员。尤其在当前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危期, 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提高, 更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 (3) 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社区是现代城市社会的基础, 创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切入点。及时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是和谐社区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社区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 社区既是各类灾害的受害主体, 又是应急预防和处置阵地。加强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仅符合社区成员的现实需求, 而且对构建和谐社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社区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1) 社区居民缺乏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热情。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文化的影响, 中国广大民众普遍缺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人们更愿意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而在一个社区里, 还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尤其在许多新建城市社区, 居民来自四面八方, 从事不同行为, 分属不同单位, 人际关系冷漠, 即便对门而居的领居也互不熟悉或互不相识, 对与自己无关或关联不大的公共事务常常无动于衷。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作为公共事务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热情。 (2) 社区应急组织结构弱化, 缺乏负责公共安全的专 (兼) 职工作人员。由于社区自治的组织特性和行政权力的事实延伸, 社区及其居委会具有身份上的模糊性在实际工作中, 更倾向于代表基层政权实施社会控制, 利益表达功能弱化。因此, 社区缺乏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规划, 也缺乏应对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 (3) 社区未能建立完善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应制度和机制。目前, 在现实生活中社区在政府突发事件管理中发挥出了一些作用, 但我国还没有在社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参与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应制度和机制。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 社区内很难实现有组织地参与, 很难有效地发挥社区特有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 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

3.1 确立清晰明确的应急职能

(1)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组织机构, 确认主要职责。社区应根据本地的地貌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其职责是在上级应急委员会的领导和各专项应急工作机构的指导下, 统一领导全社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社区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作为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负责综合协调本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科室和下属部门、各居委会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 按照“谁分管, 谁负责”的原则, 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 (2) 确立配套的信息体系建设。配套的信息体系对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意义重大, 只有建立健全信息管理, 才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潜在的风险以及现有的救灾能力, 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基于社区的特殊位置, 社区信息体系的建立必须适应社区自救互救和对外衔接的要求。

3.2 构建完整连续的应急体制

(1)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的预警。社区要本着“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宗旨, 根据“平战结合”原则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社区要按需配备应急器材, 并在专业人员和居民参与作用下, 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监测监控、信息报送、预测预警体系。对社区内各类危险和自身脆弱性进行评估时, 尤其要注重社区治安事件、火灾事故隐患、社区卫生、公共设施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做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 争取主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 社区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组织发动群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做好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工作, 并尽量控制事件影响力, 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衍化扩散。对于影响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 除了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部门报告之外, 在他们到达前, 要紧急发动群众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预防和自救互救措施;在外界救援到来后, 发动居民配合上级专业求援队伍, 帮助现场取证、指引道路、维护秩序, 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使突发事件得到更为迅速有效的控制处理。 (3) 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的考评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 社区要协助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 会同公共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保障能力、协调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措施。因此, 社区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考评系统, 便于积累经验, 为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基础。

3.3 安排事前量力而行的应急投入

社区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 加强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 建立完善物资管理、使用、更新各项制度, 确保各类物资使用始终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 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同时, 按照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要求, 指定紧急避难场所, 并完善通讯、饮水、交通及相关生活设施, 满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疏散群众的需要。

摘要:随着公共突发事件的频发, 仅靠政府的力量, 已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作为社会基层组织的社区, 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社区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管理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要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还需确立清晰明确的应急职能, 构建完整连续的应急体制, 安排事前量力而行的应急投入。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社区,能力体系

参考文献

[1] 潘攀.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社区参与[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7 (4) .

[2] 杨学芬, 江兰兰.社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 2008 (11) .

[3] 揭力勤, 王广怀, 谢翠华, 等.国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 2005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及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大学生法治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