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教学的尝试

2022-09-14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必须精心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在一堂研究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中, 引出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这节课, 大家都是商场经理, 商场里现在有10元的1200毫升的可乐和2元的200毫升可乐, 你能推出优惠措施进行促销吗?学生异常活跃, 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展示三条措施:买大送小、一律九折、满30元一律八折。然后推出:班级野炊班委准备为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可口, 该怎么买?转换角色, 又一次激起兴趣。教师设计的生动问题, 创设的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达到获取知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一堂新课的成功与否, 其新课的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 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 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这时, 如果教师用一次比赛、一个小故事、一个谜语、或一首歌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可以进行师生比赛, 随意报出一些数, 看谁先准确的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的兴趣很浓厚, 纷纷表达自己的猜测, 课堂气氛很活跃, 为新课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在上分类一课时, 先出示两名学生房间的对比录像,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分类的必要, 再一步一步主动加入到学习中去。

二、引导发现,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悬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跃跃欲试地投入到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和学习中。例如, 我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内容时, 首先告诉学生们, 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这里有一个“秘笈”, 老师已经找到了, 只要你们提出一个分数, 老师就能很快告诉你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对这个“秘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提出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 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 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 成为一个“信息源”, 那么,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 我们说教师与其“问”学生10个问题, 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 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 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例如, 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 首先让同学在许多几何体中凭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直觉认出圆柱体, 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给课前准备好的纸筒做一件合身的衣服。成果汇报时要求成功者说出制作要点, 失败者分析出失败的原因。这时同学们仔细观察, 反复尝试, 提出疑问, 自学课本, 思考原因。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 怎样才能合身的关键问题自然提出, 在不断的尝试和研究讨论中领会“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的一边”不再抽象, 课堂上不仅处处闪烁探究的火花, 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在教学中, 应重视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 如在上加和减时, 不让学生直接学习计算方法, 而是先用课件出示3种物品的价格, 然后让学生当顾客自己提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答, 再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 主动来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拓展思维, 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 并不是放任自流, 而要让学生“有法可循”, 而不是盲目地进行, 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方向, 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 我首先安排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自学例题: (1) 你认为此题商需保留几位小数, 为什么? (2) 商的位数要除出几位小数, 为什么? (3) 算出商的小数位数后, 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 让他们动手计算, 动脑思考, 同时要求在小组合作中, 讨论两个探究性问题:一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二是商的近似值与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由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探究方法, 学会怎样通过实践获得事实, 发现规律, 形成概念。这样一来, 学生探究的问题“怎样取商的近似值”便有了正确的探究方向。

四、实践操作,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特点。因此, 我们要善于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特点结合起来, 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手、口、眼、脑都参与学习过程, 在操作中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的知识, 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印象, 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提升教学效率。可以说, 放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例如,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一个梯形, 并动手将其拆分为自己熟悉的图形, 比如:有学生将其拆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还有学生将其拼凑为了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更有学生将其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等等,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梯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 提高效率, 同样, 也能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底捞捞住了多少危机?下一篇:浅谈厦门“印务中心”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