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互联网论文

2022-05-15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大数据互联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年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更新进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的开放性给金融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产品多样化和收益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风险。

第一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信息安全探究

摘 要:近些年来,信息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危险因素。当前大数据发展形势下,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信息安全课题的提出是对日趋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积极对应。本文先是阐述了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其次以大数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对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信息安全 防护

一、大数据和信息安全

1.大数据。大数据,专业来讲,大数据是指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使用普通的数据工具无法收集、处理的数据量的集合,是需要一种新的数据处理分析模式才能够收集、处理具有高速增长、复杂多样的数据信息集合。大数据基于其庞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可将其收集的复杂数据,通过自身的数据处理体系挖掘数据价值,并快速反馈给需求者。

2.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能够被保护,不受人为原因或者意外等原因遭到破坏,能够持续不中断的提供服务,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要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涉及到人们生活、企业经营管理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各种信息往来安全。

二、数据背景下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大数据的概念在近几年才慢慢出现,而它的作用也在近几年慢慢开始呈现。可以确定的是,大数据的应用,会给给许多领域带来飞跃的发展。如何利用好大数据,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人们可以依靠传统的数据分析获取很多数据而外的信息。就以简单的可视化分析为例,在一份数据样本中,数据的可视化简单明了地将一些样本的特点呈现出来,使用者自然可以接受。而在海量数据中,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从而更多的学科融合出现了,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大数据中,而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种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与大数据中,这间接推动了很多新知识和技术的出现。同时,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的应用门槛变低,商业决策愈发依赖数据分析,潜在的有价值信息愈发依赖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的使用愈发依赖于深度学习。数据创造出了机会,如果说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技术是解放人们的体力,那么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应用,更多是解放人们的脑力。

2.互联网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问题

(1)存在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目前,有很多产生会利用信息技术,比如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是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的,为人们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和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与是不可小觑的。电子邮件、社会网络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信息中也包含了用户的隐私。黑客通过高超的技术盗窃他人信息,使人们的隐私泄露,不仅使人们的财产损失,甚至人们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比如,铁路倒票事件,不法分子正是借助大数据技术盗取他人信息再将车票高价卖出,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2)信息存储问题。大数据将各类信息都进行集中存储,这为信息存储带来了更多问题,比如,很多企业会将经营数据和客户信息放在一起存储,没有专门的存储位置,信息安全管理欠缺,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安全难以控制,给企业带来风险问题。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3)网络攻击问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中存在很多隐私、敏感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会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而且一些技术水平高超的黑客可以將这些数据整理,并对数据详细分析,从而获取更多的数据,使用户的个人隐私泄露。

三、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对策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掌握好互联网信息安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长远发展,促进大数据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提升互联网信息安全性。

1.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大数据时代对信息安全的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首先,要求普通的网民都要有最基本的信息保护意识,学习基本的网络知识和常用的杀毒软件以及自我保护方式。其次,要求专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人员,在增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为保护信息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技术安全部门和相关单位,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切实加强安全方面人才教育,建立健全改革机制,从而为信息安全技术革新提供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条件。再次,要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以及拥有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企业和个人,加密重要的信息,在传播和传递信息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病毒软件、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2.制定健全的容灾和信息备份方案。大数据时代,建立跨地域的信息存储体系能够有效保护数据免受灾难影响。将各类信息通过数据库的容灾技术,例如DG技术、OGG技术等,能够实现信息跨省级、国家级地域存储,防止一些非人为因素等不可预测的灾难对数据的损坏,增强数据的恢复能力,以及保证体系能够实时运转,同时可以运用RAC技术保证体系的高可用性,提高业务吞吐量,避免数据流对数据处理硬件的冲击。 对于信息的备份保护,能够有效的保护信息及数据的恢复能力。通过冷备与热备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保证数据的安全,避免误操作带来的损失。以ORACLE数据库与服务为例,Oracle11G提供了一套更为智能的备份方法——RMAN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完全和不完全恢复,RMAN技术能够实现异构平台的数据恢复,能够更大程度的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库的稳定运行,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逻辑备份保护,保护重要文件。

3.建立用户权限和系统安全。如今的大数据管理大多采用分布式的系统架构,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可以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限制。首先,需要将用户进行划分,为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其次,需要用户群组权限、单个用户最大权限等等细则的设置,需呀实现细粒度划分。最后,自然是系统级别的安全保护,设置相应的防火墙的安全机制。

4.引用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当计算机受到攻击时,我们可以使用防火墙进行自我保护。网络防火墙是一种内部的访问措施,能够有效抵御来自外部的入侵威胁,为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提供一定的保障。杀毒软件一般是和网络防火墙配套使用的,能够有效的对病毒进行搜索和查杀,杀毒软件能够将已知的病毒及时查杀,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性,并且为计算机进行实时的检测,防止内部的遗留漏洞。

5.数据保存和流通的加密。数据在保存中为了保持其安全性一般会采取加密的措施,常采用的技术包括了数据签名技术等等数据签名技术使用的目的就是为数据流通传递中的安全性提供加密服务。数据签名技术的加密服务主要存在两类,第一类是线路加密,第二类技术是端对端加密。

6.加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在国家政策层面,我国应制定与大数据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数据安全监管部门,保障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等,从而提供安全的信息网络环境。

其次,通过政府牵头和企业社会的参与,开展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的一些公益性活动,让人们从思想意识上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自身的信息安全特别是个人隐私的保护。不断强化公众的安全意识,使大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得到提升,进从而避免自己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造成信息数据的不必要的泄露和损失,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另外,应引入行业竞争,促使他们互相监督、加强行业的自律,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行业之间竞争的手段,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信息安全。但是恶意的竞争手段是行业之间不应存在的,这就需要行业之间组织一个监管机构,制定安全标准和条约,明确他们的权益及义务,使得企业之间相互监督变为现实,这也是大数据时代保障信息安全的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万物互联的场景在不断显现,而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需要制定出新的应对策略。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需要重视相关政策的完善与落实,深化信息安全技术,切实保证企业和用户的隐私安全,推动大数据时代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进.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2]刘 璘.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问题与控制机制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

[3]梁 媛.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思考与对策[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

作者簡介:李紫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作者:李紫燕

第二篇: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探讨

摘 要:近年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更新进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的开放性给金融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产品多样化和收益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风险。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根据风险管理模型对P2P、众筹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进行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和评估,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应从政策制定、部门及机构监管、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民众教育等方面应对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对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向中国的金融业渗透,为传统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薄弱,目前基本模式仅仅是互联网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简单相加,而非将两者特点深入融合,这样的叠加模式难以抵抗突发风险,其发展不具有持续稳定性。另外,管理者的单方面决策及组织结构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设计影响较大,大数据技术在平台运营和制定决策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为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经营方式及效率的优化,目前逐渐转移至“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在未来应关注互联网金融与产业的紧密联合,形成电商、汽车金融等新的“互联网+”模式。近年来P2P、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形式逐渐为消费者所熟知,但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消费者数量增加,资金规模也不断扩大,如果出现问题,会引起金融系统风险。另外,由于相关技术不够成熟,犯罪分子很容易利用平台漏洞盗取客户资金及私人信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掌握了客户的大量信息,一旦泄露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监管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属性不适用于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因此缺少相应措施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规范,使企业为自身利益进入法律灰色地带成为可能,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二、互联网金融主要形式的风险分析

(一)P2P

1、目标设定。P2P作为个人对个人的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主要服务于个人和小企业,由于P2P贷款对象来源于陌生商家或个人客户,互联网金融公司难以及时便捷的获取贷款人信用本质的信息,因此其目标为掌握贷款者信用信息及项目信息,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2、风险识别及评估。P2P存在的主要风险如下:信用风险,借贷平台利用网络优势所获取的客户所在区域及特性不同,个性的多样化使管理者无法用一套风险措施覆盖所有客户;流动性风险,权益凭证无法流通,仅能在该平台内部流转,无法及时变现可能会造成债权人的财务损失;市场风险,市场利率的降低会导致贷款者提前还款从而影响放款人的收益;法律风险,作为新兴的借款和投资方式,目前仍然缺少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

(二)众筹

1、目标设定。众筹区别于传统融资渠道的优势在于,具有创意的商业方案能够通过众筹得到运作资金并投入生产,因此其目标为保证项目的可行性,获取既定投资基金并偿还。

2、风险识别及评估。众筹存在主要风险如下:非法集资风险,众筹融资平台项目一般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且筹资对象为未经审核的社会公众;欺诈风险,众筹项目管理者发起项目的目的可能为骗取筹集资金,通过虚构项目、设计融资方案等方法使项目更具真实性,再宣布项目失败骗取资金;平台运行风险,众筹融资平台可能出现系统中断或崩溃等技术问题,平台方运作过程中的担保或付息违约问题以及平台倒闭。洗钱风险,项目管理者、出资者及平台建立者都可能通过该筹资平台清洗非法所得。

(三)第三方支付

1、目标设定。除了广泛普及的互联网支付,第三方支付还覆盖线上线下和移动互联网,成为综合支付工具,积累了大量资金及客户采购、支付、结算的完整信息,其目标为利用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2、风险识别及评估。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主要风险如下:洗钱风险,互联网支付机构提供了建立匿名账户的资金划转平台,从而掩饰了资金来源,为洗钱的暗箱操纵提供了温床;操作风险,传统的银行转账模式仅依靠银行接口及金融专网,第三方支付模式下,客户交易信息传输及支付处理需要通过互联网,带来系统中断和失败的可能;信息安全风险,智能手机的大规模使用及数据收集的简易性使用户隐私信息容易泄露;金融冲击风险,行业危机和经济波动会影响客户交易情况,从而影响支付机构的生存,加速金融机构的经营恶化。

(四)货币基金

1、目标设定。作为聚集闲散资金、投资目标风险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由于具有储蓄特征,能够保证本金安全,普及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信用度,其目标是保证客户的投资收益。

2、风险识别及评估。货币基金存在的主要风险为流动性风险。以余额宝为主流的货币基金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协议期较长的银行协议存款,由于过度倚重该存款,会导致资金集中度较高,不利于风险的分散,按日向客户发放收益的形式和较长的协议周期组合更容易引发流动性挤兑风险。货币基金的流动性保障来源于利率管制的套利获利及银行协议存款的政策优惠,如果考虑到两者的竞争关系,一旦这些红利消失,收益将无法持续稳定。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应对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法律政策。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法律法规制度方面几乎空白。政府应该对原有的法律加以改进,同时积极参与制定新的适用政策。将互联网金融准入制度放宽能够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促进金融模式的创新,从而给该产业发展带来正面影响,但政策过于宽松可能会导致某些业态向非法集资等方向演变,因此政策制定时需要把握好度,拟定合适的标准。

(二)加强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监管力度。国内监管方式可以参考相对成熟的其他国家。英国设立了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对支付服务、消费信贷业务进行监管;美国的支付机构监管具有监管机构多,监管准入制度严,监管内容细致明确的特点;欧盟在依赖既有法律进行监督的同时,实行审慎监管战略,审查企业信息技术本身及其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应纳入第三方审查机构,该机构人员应对企业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分析合理性及算法安全性进行审核,使其达到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同时政府设立准入制度,按特定程序考核后授予执业资格。市场监管则应实现自动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效率和监管力度。

(三)健全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体系。规模较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常利用自有平台的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封闭系统的信用评级和风控模型。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无法自己挖掘贷款客户的数据,可以通过征信机构获得重复借贷查询、不良用户信息查询、信用等级查询等多样化服务。企业应避免传统银行事后问责、处理危机的落后机制,形成事先调查、事中控制的风控流程,对于大企业而言,更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更新频率高、数据样本大、信息类型丰富的特点,建立高效的信用评估模型和实时追踪系统,保障资金的安全性。

(四)加强民众互联网隐私安全意识。政府方面,成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引导民众利用该机构处理金融纠纷,其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向投资者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投资平台方面,应明确向各种声明其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性,包括收益的不确定性等。消费者在利用P2P、众筹等平台进行投资时,也应利用各种保密安全工具和手段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谨防在未经验证的平台上输入身份证号、密码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从而给不法分子盗取资料的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 何飞,张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数据驱动与模式衍变[J].财经科学,2016,06:12-22.

[2] 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3-9+16.

[3] 付舒涵,夏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6,18:49-50.

[4] 李勇、许荣.大数据金融[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曾译萱

第三篇:供电企业“互联网+”营销大数据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试图更好的利用这一技术的优势,结合行业的经营业务范围,通过电子信息的技术平台来探索企业的新发展路径。通过数据化、信息化等操作手段的普及,能够更好的将电力营销普查工作与互联网技术更好进行结合,实现营销的大数据管理目的。在本文中,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的探索和研究的互联网背景下供电企业营销大数据的具体管理途径,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供电企业;互联网+;营销大数据;管理分析

在以往的供电企业数据分析过程中,受到技术力量和人员工作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相关数据的整合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进一步的加强营销信息管理,规范各营销网点的业务操作流程,强化信息采集的控制应用水平。近些年,电力企业不断的探索将互联网+与相关营销的信息进行二次的整合和提升,进而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互联网+”营销大数据的建立原则

要想通过互联网家的技术来更好的帮助电力企业有效的整合营销的数据管理,就要遵循以下的几点原则:一是要对现场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普查和统计,将相关的信息技术系统数据进行统一提炼,以此确保后续数据的准确性;二是要在发现不相符数据信息时来进行改正和核验,对营销的MIS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等相关信息进行同步的联动,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三是以销营销普查发现的异常客户管理为基础和依据,对于疑似的违约用电情况进行追溯和跟踪,整个流程要进行闭环式的管理;四是要不断的收集和整合客户的各类信息,同时将信息上传至系统修正营销MIS中的客户数据,并做到及时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营销大数据信息管理的机构和分工

(一)组织机构

要进一步的加强营销基础信息的普查整合工作,完善人员的组织架构,建立相关党政领导为首的专题工作小组,同时将办公室与营销部相结合,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营销基础信息普查工作的效率以及总体工作安排。通过对信息普查工作的任务、进度推进、组织实施以及质量管理等多维度的管控,不断的分析问题、查摆问题、考核问题和整改问题,以此来实施整体的闭环式管理,强化信息普查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二)责任分工

另一方面,要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能分工。对于营销部来说,此项工作完成的一线人员,所以对于他们的管理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异常问题的处理方式,通过现场核实等方式来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性,一旦出现相关问题时,就要实时跟踪,明确任务,不断的管控处理的质量,并定时、定点地将工作完成情况及时的上报给工作领导小组;另一方面,对于各基层供电站的管理也要予以重视,加强对所用电营业基础信息的普查工作,加强主要负责人的指挥机制,不断的完善此项工作的进度质量和组织管理等,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对于所辖客户的检查、核实以及资料整合,对于用户的基本使用信息计费、信息供电合同等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定期的检查,制成相关的普查工作表,以便于收集工作的更好开展。同时,也要核对电线电路客户数据核对不同,高低、压图的走向以及技术参考数据等等;三是对基层所站的职责,对于这一部分的管理要不断的收集和整合客户的电子存档和表格,加强营销MIS的系统矫正和处理,对于相关问题和不完整数据的处理,要及时通知一线的人员进行重新的现场核验。

三、具体实施策略

(一)前期部署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召开动员会,以此不断的完善和制定相关的营业信息管理及整合制度。同时,要明确时间节点和完成进度,以此对营销部进行更好的审核,在审核后才能按照此前的工作计划开展相应的工作[1]。

(二)数据整理

在实施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而精,具体将客户的剂量信息基本信息护板信息变压器以及供电合同等基础材料制作成台账,并分类整合,完成相关营销基础信息的填写及客户设备的电子存档通过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与营销MIS系统进行对比和分类,如出现相应的问题,就要及时的按照流程进行上报,确保异常问题的处理率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抽查验收

同时,相关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整体的工作进度、工作方案以及时间节点等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按照此前制定的工作方针进行抽查并予以考核,确保工作开展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

四、实际效果验证

相关的基站锁要按照实际的使用要求来实行线路的营销管理,责任人制度将要求不同线路的负责人成为专職的组织机构相关的组长进行任务的统一安排和实施,负责人和台区负责人签订相关的任务责任书。以事切入,泄露单位来组织实施,不同台区负责人互相监督,保证普查和抽查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台区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内容,将基础信息采集,处理和统一的填写要求。做出统一的规范内容,同时按照设备台帐的内容进行更新上报及核对等方式的操作。通过开展相应的基础信息普查和抽查的工作,工作组能够更好地理清计量管理的现状以及相关的线路管理问题损耗问题,让线路的指标更加的科学规范,同时对不同千伏的电路设置文件夹和电子档案分别用来储存。电子资料和文字资料,以此来进行更好的信息管控,同时,要为派专人对影像资料进行统一的更新和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通过普查领导小组的建立,利用互联网的电子信息技术,将各基层站的管理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分类和整合,能够更好的确保现场营销信息普查台账与MIS系统进行数据的统一整合,进而更好的搭建营销互联网系统,以此将营销的基础数据进行共享和分析,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互联网+的大数据营销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唐悦.探索供电企业“互联网+”营销大数据管理的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5):134-136.

[2]曹恺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64-65.

[3]林曈.电力市场营销及电力优质服务在营销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21(1):118.

作者:李清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护士自考毕业论文下一篇:固定收益证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