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管理策略论文

2022-04-24

小编精心整理了《社区医院管理策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探讨了运用疾病管理策略开展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通过构建慢性病管理指导网络,组建可持续发展的慢性病管理队伍并进行系统培训,集成社区慢性病防治干预技术及医疗卫生保健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社区慢性病信息系统、实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社区慢性病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实现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医院管理策略论文 篇1:

社区医院响应公共卫生危机的四维机制研究

摘 要:正视社区医院在化解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重新构建或强化社区医院响应公共卫生危机的信息收集机制、风险阻断机制、压力分解机制和方案下沉机制,有助于从源头上化解各种公共卫生难题与挑战。

关键词:社区医院;公共卫生危机;四维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适应了我国国情,其极强的生命力也给人们带来了震撼感[1]。尤其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社区医院作为前沿阵地,如何在短时间内有序、有效和安全地开展突发医疗救治及疫情上报工作,正是控制疫情的焦点和难点[2]。但整体而言,我国多数社区医院在响应公共卫生危机上的准备工作略显不足,不仅使得许多应对的工作规划和部署不科学,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不当浪费,而且还极易使社区医院深陷公共卫生危机旋涡,最终影响到社区医院的正常运转。结合我国社区医院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成功经验和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可以发现,及时构建社区医院响应公共卫生危机的四维机制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需要尽快完善信息收集机制,及时整合上传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并借助风险阻断机制来封闭公共卫生危机的传播路径;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构建压力分解机制和方案下沉机制,以切实有效地回应公共卫生危机的化解诉求。

一、信息收集机制:整合上传公共卫生危机信息

实践证明,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能否掌握尽可能全面的危机信息,不仅关系到医疗部门的行动及时性,而且也影响着应对举措的针对性。实际上,公共卫生危机的萌发、传播和扩散往往会经历一定阶段,而不同阶段中的各种危机信息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这便需要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快速做好信息甄别和判断工作,并及时将危机信息上传到上级医疗管理部门。而在此过程中,社区医院作为应对各种疾病和病患的“最后一公里”,理应在信息收集方面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结合社区医院所处的信息传播位置以及国内外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经验来看,社区医院理应及时构建或完善信息收集机制,既要主动积极地整合相关的疾病信息和可能引发危机的重要信息,也要做好信息上传工作,支持上级医疗部门强有力地应对公共卫生危机。

1.社区医院应该积极收集和整合相关的疾病信息,并尽力做好信息的科学分类和整理工作。社区医院不仅面对着最为庞大的病患群体,而且还直接接触各种疾病,但当前各种突发疾病和传染病的传播更加隐蔽,危害性也不断增大,这些都严重挑战到社区医院的应对能力。再加上,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升相对较为缓慢,这也使得社区医院在应对各种传染病和突发疾病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为此,能否及时甄别和整合相关信息,就自然成了社区医院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首先,为了从源头上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社区医院应该建立信息收集机制,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和及时出台有效的信息收集办法,也要为信息收集提供充足的支持。其次,社区医院也应基于自身情况为信息收集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团队,这样既能保证信息收集工作的稳定性,也能便于同上级医疗机构进行顺利沟通与交流。

2.社区医院需要高度重视所收集信息的上传工作,以便帮助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的各种信息。社区医院处于应对疾病的第一线,必然会接触到各种具有风险性的疾病信息,能否引起足够重视以及能否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往往关系到能否从源头上阻断公共卫生危机。社区医院所构建的信息收集机制,其根本目的正在于实现疾病信息或公共卫生危机信息的有效传播。也就是说,只有最终切实有效地上传各类信息,才算真正发挥了这项机制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医院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手段,力争做到各类疾病信息和危机信息的及时上载,向上级医疗部门通报和告知各种有用的信息[3]。

二、风险阻断机制:封闭公共卫生危机传播路径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实质就在于阻断和化解由此引发的各种风险,而社区医院也正处于阻断风险的重要节点位置,甚至关系到能否在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的初期阶段就较为有效地封闭公共卫生危机传播路径。当前,随着网格化治理在我国的广泛应用,社区也自然变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治理单元,而社区医院直接为这一治理单元提供医疗服务,这也为阻断风险和封闭危机传播路径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在我国应对各种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浮现出了很多防控情况特别好的社区,充分说明了依靠社区可以从根源上阻断特殊疾病传播并阻止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而在封闭公共卫生危机传播路径的过程中,社区医院也需要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特别是,社区医院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阻断机制的构建工作,最大可能地實现公共卫生危机的预防和预警。

在公共卫生危机还未滋生和传播之前,社区医院需要做好风险预警和预判工作。一般而言,公共卫生危机往往会因突发性疾病等问题而引发,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可以预防和进行前期干预的。比如,如果社区医院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特殊性疾病,并做好应对工作和及时向上级医疗部门报告,尽力获取强有力的医疗服务支持,那么既会缩小这种疾病的影响范围,也能降低这种疾病所引发的多种风险。在此过程中,社区医院必须时刻树立风险预警认识,正确对待在日常治疗过程中的各项疾病,而绝不能忽视潜在性风险。此外,社区医院的管理者和管理部门也应正确认识社区医院在风险社会中所面对的各项挑战,正确有效地预判各种突发性疾病的重大危害,并努力防止其演变为公共卫生危机。

三、压力分解机制:缓解医疗卫生体系突发压力

我国整体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设想是希望通过推进社区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拓宽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利用率[4]。也就是说,社区医院的建设有助于大大缓解医疗卫生体系的各种压力。而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借助社区医院来适度分解压力,也能够大大化解医疗卫生体系所遭遇的各种突发压力。如西方发达国家都拥有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和一流的社区医院,借助这种制度和体系,无形中形成了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网格,是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原始健康记录的质量保证、发现疫情的一线哨站、危机应对的基本堡垒[5]。因而,在我国社区医院建设改革以及化解公共卫生危机的进程中,理应高度重视压力分解机制的构建工作。

1.社区医院需要正确认识其应分解公共卫生危机压力的重要价值作用。作为服务大多数人口的社区医院,不仅处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最前线,而且其行为也关系到能否阻断危机传播风险以及从源头上化解医疗压力。一方面,通过社区医院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能够大幅度降低特殊疾病的传播范围,进而降低医疗服务机构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借助社区医院的有效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正确认识公共卫生危机,也有助于强化化解公共卫生危机的群众基础,有助于消解群众恐慌,进而有效分解医疗服务体系的各种工作压力。

2.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社区医院也要高度集中所拥有的一切医疗卫生资源,为基层化解公共卫生危机提供最坚实的支撑。一般而言,社区医院承担着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工作,这使得其所拥有的医疗人员和服务都较为分散,这种现状不利于集中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因此,在处置特殊疾病和化解公共卫生危机时,社区医院需要有意识地集中各种资源,通过形成“拳头”来集中应对危机。与此同时,通过集中多数医疗人员也能够高效征集处置公共卫生危机的各种建议,凭借多数人的智慧来共同破除危机。此外,通过社区医院的有效行动,也能够大大提升民众共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信心。

四、方案下沉机制:应用公共卫生危机化解策略

社区医院除了发挥上传信息、阻断风险和分解医疗压力等作用外,还要成为强有力的“行动者”。在化解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社区医院的积极行动也直接关系到各项化解策略的最终效力。为此,社区医院需要及时构建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方案的下沉机制,既要正确认识各项化解策略,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也要及时推进对化解策略的创新探索,提升公共卫生危机化解策略的实际效能。

1.社区医院需要正确有效地使用上级医疗部门提供的各项化解策略。一般而言,上级医疗部门具有较为强大的医疗服务资源,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因此,社区医院需要重视和清楚认识各种有效的公共卫生危机化解策略,尤其需要注重在策略应用过程中“不变形”“不虚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社区医院认识不到位和行动不积极,不仅错失了化解公共卫生危机的有利时机,而且也无法真正发挥各项化解策略的有效作用。

2.社区医院也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既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化解策略进行有效创新。由于上级医疗部门制定的危机化解策略往往是从宏观全局出发的,虽然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但难免会与社区的应对举措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而社区医院作为应用危机化解策略的具体行动者,不仅要正确认识现有公共卫生危机化解策略与社区实际情况之间的不协调之处,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变通”,也就是进行更加切合社区需求的创新工作。此外,借助社区对化解策略的高效创新,既能降低社区及社区医院应用化解策略的应对压力,还能大幅度提高其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薛佳.关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2):105-106.

[2]  刘依凌,何勤,甘泉,高健,李文清,宋明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间社区医院管理举措[J].中国疗养医学,2020,(4):363-364.

[3]  郑华.加强社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5):247-248.

[4]  陳少贤.国外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经验与启示[J].人民论坛,2020,(Z1):142-145.

[5]  刘利群,宁艳阳.社区医院: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J].中国卫生,2019,(5):32-35.

作者:叶天响

社区医院管理策略论文 篇2:

城市社区常见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了运用疾病管理策略开展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通过构建慢性病管理指导网络,组建可持续发展的慢性病管理队伍并进行系统培训,集成社区慢性病防治干预技术及医疗卫生保健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社区慢性病信息系统、实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社区慢性病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实现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双向转诊

慢性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费用“四高”及知晓率、就诊率、控制率“三低”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对有限、可利用的卫生资源造戚了持久的消耗。大量研究表明,控制慢性病的最有救方法是开展社区防治。因此,迫切需要运用疾病管理策略,探索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高质量的慢性病管理指导网络:强化社区医院和区域性诊疗中心(如三甲医院慢性病专科)相互曲作,提高慢性病管理教育水平,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以及优化利用有限医疗资源的目的。

1、城市社区慢性痛管理指导网络的建立

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指导网络包括三个部分。即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行为方式干预和慢性病的监测、治疗和随访(见图1)。

1.1 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慢性病老年人中希望获得有关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占大多数。研究显示,慢性病老年人能够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得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比例高于市、区医疗机构以及中医医院,但是此比例仍比较低。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开展以下活动,加大对慢性病等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中慢性病防治信息的知晓率。(1)社区健康教育培训班。培训班建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师资依托区域性诊疗中心的医疗、护理、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专家团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等。(2)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编制宣传手册、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居民在休闲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众多健康知识,提升了社区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卫生意识;通过医护人员进社区等面对面交流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咨询及基本医疗照护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与群体保健能力。(3)利用互联网和短信平台发布社区健康教育相关信息。社区人群可以自由地访问社区健康教育网站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可以在线向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咨询。短信平台可以定期向社区人群发布有关义诊、健康教育活动及健康资讯;同时社区人群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咨询健康相关问题以及反馈疾病指标、心理状况等。

1.2 行为方式干预 按照疾病管理的理念,针对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展饮食、运动、营养、心理、控烟等行为干预。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技术、生活质量评估技术、心理评估技术、动机培训技术、运动评估技术等,开展多阶段、多环节和多层面的服务和干预,保证患者得到系统的、连续的、个体化的服务。

1.3 慢性病的监测、治疗和随访 (1)监测和评估。完善社区人群的健康档案,开展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等。(2)患者的诊疗管理。包括制定各种慢性病的社区诊疗流程和防治技术指南,按照规范进行慢性患者的诊疗管理,指导慢性病患者合理应用药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3)患者的自我管理。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着重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自信心,即自我效能;通过行为改善和情绪控制,最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例如采用中国高血压联盟推荐的计算机管理个体化小剂量规范化治疗方案,同时,辅以低脂、低钠、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情绪、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预防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及肾脏损害。(4)患者的随访管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随访计划,采用方便快捷的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跟踪了解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情况。

2、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队伍的建立

2.1 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队伍的组成 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队伍是实行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关键。这支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专业队伍;三级医院或附属医院等区域性诊疗中心的医疗、护理、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专家团队;和经过培训、掌握一定自我管理技能、愿意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志愿者。前者是主体,专家团队是依托,志愿者为补充。

2.2 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队伍的培训 针对目前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利用率不高的现状,依托三级医院区域性诊疗中心,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1)定期组织社区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进行进修,参与三级医疗和教学查房、跟随专家出诊、参与科室病例讨论等形式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和技术。(2)遴选相关学科专家、教授定期向社区医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评选出优秀师资,逐步建立一支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师资队伍,促进社区卫生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3)通过建立医院、社区通畅的卫生信息服务网络,开发以医生工作站为主体、具有社区慢性病服务管理系统,并通过与三级医院、附属医院等区域性诊疗中心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考核等功能。

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志愿者和社区人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承担主要培训职能,通过对社区居民、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等开展健康教育和培训,既有助于加强医患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有利于社区专业卫生服务人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

3、社区慢性病防治支持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3.1 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支持环境的建立 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应用使得社区慢性病管理更加便捷、灵活、互动与高效。从而提升了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开发医院、社区融合在一起的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实现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和连续性。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医生工作站的实际操作应用为需求的医疗应用软件开发;(2)能够记录社区常规医疗工作同时带动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管理等工作的社区医生工作站;(3)当病情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时,能使首诊社区医生实施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的网络;(4)能保证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信息数据共享的数字医疗网络;(5)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生的培训和教育。

基于此,我们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集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病历书写、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n,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e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远程心电图管理、用药指导及审核系统、电子病历浏览功能、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功能于一体、相互兼容、紧密联系的社区慢性疾病管理软件,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实时和有效利用。

3.2 城市社区慢性病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做好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有效实现社区卫生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功能效益的最大化是重点,建立区域性诊疗中心(三级医院和附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和互动是重要途径。

(1)应明确区域性诊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大医院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是:①明确社区转诊人群的诊断,制订治疗方案;②通过建立医院、社区之间互动的信息网络,共享社区管理的稳定期患者的随访信息;③承担重症(Ⅲ级)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④负责社区全科医生的防治知识技能培训,提供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规范统一教材;⑤协助社区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定期督导社区健康教育的过程。社区的主要职责是:①将疑诊患者转至大医院以明确诊断;②按照指南规范治疗,监测、管理、随访稳定期患者;③开展患者的教育管理;④通过网络或书面资料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并督促治疗方案的连续有效执行。

(2)制定规范的各种慢性疾病的双向转诊指标和转诊流程,形成科学的双向转诊、互动。

(3)将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与双向转诊有机结合,建立点对点的双向转诊,保证病源的稳定,尽可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基层医院的疑难重症患者,由“龙头”医院负责会诊、协作治疗,必要时向上转诊;同时区域性诊疗中心的“龙头”医院,对下级转诊的慢性患者和治疗恢复期的患者,要及时转回下级医院进行接续治疗。区域性诊疗中心通过双向转诊这种“互动”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医院和科室病床周转率,而且能建立相对固定的病源网络,扩大医院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这种“互动”,能较好地保证服务质量和规避医疗风险。患者在这种“互动”中得到的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和照顾,同时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3 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实现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长效运行,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管理规划、评价机制是其重要保障。慢病管理的评价应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慢病管理的特点、过程、效果等全貌。城市社区慢性病防治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保证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持续性发展,必须以居民健康需求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指标,慢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实行短期指标和中长期指标相结合,可以观察慢病综合防治覆盖人群、群众参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情况、人群基本健康知识水平、相关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社区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慢病综合防治对社区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等。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社区慢病管理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经常性的监督、教育、评价和考核,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4、体会与建议

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慢性病管理能否落实到位,取得较大成效,必须建立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以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依托,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作指导的服务模式。在制定我国慢性病特别是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策略中,必须以“疾病管理”为指导,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制订技术服务路径和方法,优化慢性疾病防治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效益评价模式。

4.1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及社会参与 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是一项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工程,为此,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全民动员。应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与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借助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同时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先导,加速创建健康城市的步伐,实现卫生服务体系中居民、卫生服务机构、政府的三赢局面。最终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综合医院协助确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与评价,规范常见慢性病防治工作,建立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体系。并将社区慢性病防治技术集成,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地,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依托,街道办事处和卫生主管部门为支持后盾,专家组为指导的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

4.2 应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筹资机制

4.2.1 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必要的经费投入。根据实际情况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和业务经费。

4.2.2 加强医疗保险对社区慢性病防治的支持 争取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开展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的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商业保险的进程,以作为筹资的补充手段。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按照不同人群需求积极探索特需有偿服务的有效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最基本、最普通的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同时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来推进慢性病疾病管理,这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由“诊疗中心”变为“健康管理中心”,与综合医院之间的关系也由“竞争”变为“互补”,既利于社区首诊制度开展,又利于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疾病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通过疾病管理不仅能把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好,还能帮助他们合理用药,减少医药开支,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困扰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作者:刘盈 张开金 汤仕忠 谢波

社区医院管理策略论文 篇3:

论社区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社区医院的职能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不以营利为目的。财务管理是社区医院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促进社区医院收费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基础,投入低的管理成本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增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指出了社区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区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管理在社区管理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社区内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政策性、专业性特征,对财务管理加以强化,不仅能够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效率提升,获取较高竞争实力,推动医院朝着低耗高效方向快速迈进,同时还是保证医院资金科学利用,发挥资金效益的关键。

一、社区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医院财务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油田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社区医院内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多元化经济下,培养一批素质高的财会人员对于社区医院内部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众所周知,社区医院属于非盈利的机构,导致财务管理处在偏离的位置上。并且,也没有安排专业、资质高的财务人员,特别是在社区医院的财务岗上,中、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十分匮乏。社区医院财务管理实践中,缺乏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严重削弱了工作质量及其效率,致使社区医院内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树立的运行。

2.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当前,社区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时依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下,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工均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忽视了财务管理给医院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财务管理的定位不清晰、职责分配不清楚、管理力度不够,不利于现代社区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培养全体职工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结合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按照资金流转速度与具体额度来明确医院的效益。

3.拨款不足,财政支持力度小。在社区医院中,其收入通常涵盖以下三种:财政拨款、医院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但是,纵观社区医院现状,其发展规模通常不大,看病的患者也不多,药品收入也随着零售差价的推行也递年减少,所以,仅凭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来加快油田社区医院的快速发展几乎不可能。而且,国家给予医院的财政补贴也不多,多数财政资金也无法准时有效的落到实处,最终阻碍了社区医院的前行步伐。

二、解决社区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社区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技能;首先,对社区医院在岗财务人员不断加强培训,鼓励财务人员扩大视野,扩大知识面,除了提高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学习其它相关知识,如:统计学、企业管理等;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会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工作中的财务软件,从而有效开展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工作,促进财务工作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培养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技能,还应积极主动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及纪律教育。实践工作中,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至关重要,必须有清晰的原则、有效监督、加快生产、准确预测,以推动财会工作有序运行。

2.完善社区医院财务管理机制。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对社区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社区医院要树立新的理财观念,构建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医院管理工作有序运行。首先,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资金利用率,保障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社区医院财务部门必须对预算资金的支出予以有效控制,不断强化财务记录与核对,提高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健全成本核算管理体制;社区医院发展过程中,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不仅能合理节约运行成本,而且還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制定相应的成本核算体系,以保证医院成本核算与报表有据可依。此外,构建资产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有部分社区医院存在资产流失、财务账目不清晰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医院缺乏合理的资产管理意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管理职责权限分配不清晰,最终导致医院资产出现了严重流失。所以,社区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

3.加强社区医院财政支持力度。首先,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医院发展科技创新;有条件的社区医院,可依照程序申请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评审确定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给相应的经费支持。其次,社区医院承担的社会职能给予补偿;当发生事故、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时,社区医院应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同级财政根据其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助。社区医院对医疗救助对象给予救治的,经审核给予相应补助。)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健全社区医院的财务管理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实际运营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好医院的财务活动,医院全员要积极配合协作,加快推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实现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增强财务管理效率,从而满足医院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适应于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加德.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2年09期

[2]赵晓云.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作者:王寿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石油企业预算管理论文下一篇:服务品牌创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