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情意的激发

2022-09-12

作为学生, 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 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指导学生写作更是一大难点, 也是一大重点。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 都感触颇多, 甚是担忧。不必说学生作文中的别字有多少, 不必说学生作文中的病句有多少, 也不必说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有多糟糕, 单就情感方面就令人乏味, 如同嚼蜡一样。很是缺乏真情实感, 缺乏人情味!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有情有意的文章呢?

我认为中学生写作文, 实际上是对过去生活场景的再现, 是对过去一种情感的再次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反思。因此, 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设计的场景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因素, 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情境的创设

俗话说:“英雄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处。”人的才智需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更需要适时的环境。正如你如果没有见到大海, 怎能知道什么是广阔?如果没有攀登高山, 怎能知道什么是险峻?如果没有走进森林, 怎能知道什么是深邃?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 所以写作时就需要教师为其提供接触生活的机会, 提供生活的场景, 从而才有真实的感触。任何一件事, 经历者都无法事先有情感准备, 那可是短暂一闪, 瞬间即逝的呀, 而中学生再现那份情感的时候, 教师要善于捕捉并挖掘学生瞬间的人生感悟, 引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视、品味那份真情, 才能写出有情感的文章。我在上作文课时, 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 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 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 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 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 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 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情感的表达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 学生写作中一方面是情感单薄, 但更重要的是不知如何表露自己的心声, 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可以从语言上进行训练, 人的思想动态大多数状况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描述、思考的基础上完成感情的表达, 也可以运用肢体训练。在学生写作中, 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人物如同木偶一样, 机械缺乏灵性。其实这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关。人与人接触交流, 时间很短, 所以很难有深刻的印象, 更何况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生活体验, 这就要告诉学生:想象和联想是写作成功的两大翅膀。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让学生配合自己的动作、手势、身体姿态来体现心理的变化。

三、情感的升华

中学生的情感由于生活阅历的原因, 还是比较稚嫩的, 大多数学生的感情流露也是比较直白的。我们要求学生的写作虽然来源于生活, 但力求高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情感的涌动。生活中不缺乏海誓山盟, 也不缺乏轰轰烈烈的表白, 但更需要的是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还可以通过典型环境描写来体现情感的升华, 如“一缕淡淡的茶香沁入我的心田, 使我顿觉清爽。端起茶杯喝一口, 浑身被一股暖流所包围, 不知什么时候, 月已上梢头, 皎洁的月光铺满大地, 使我的心也宁静了许多。”这是一篇学生写作的结尾, 柔和的月光映照着母爱的纯洁淡淡的茶香正如亲情沁入心田。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才具有典型性, 典型人物的思想感情才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 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培养。只要用心, 在每个学生的心田都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四、在作文命题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必须在命题前充分考虑好, 命什么题, 题目如何出现, 怎样才能使学生见题生情, 产生兴趣, 动情深思, 深思入境, 使同学们写出好的文章, 这是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

上课铃响了, 我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 师生行礼后, 我就说:“同学们, 今天我们又要做作文了, 题目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九个字,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并用了一个长长的破折号, 就停了笔, 站在讲台上默不作声。这时全班44个同学的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盯着我, 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一会儿, 胆大性急的就说:“张老师, 是什么好消息啊?”其他同学也跟着说了起来, 场面确是热闹。 (这样就收到了见题生情的效果, 同学们被这半个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用双手一摆说:“不要问, 你们想, 你们猜, 不叫你们回答, 不准有一点声音。”这时教室里又安静下来了。过了约5分钟, 我就说:“你们说吧。”顿时44只手一齐举了起来。回答的结果是围绕“好消息”, 如:远足、去森林公园、看电影、举行什么活动、下午不要上课等。 (这样由见题生情··动情生思··深思入境) 我回转身, 故意慢慢地在黑板上破折号后写了四个字:“下午上课”。当我把字写完, 只听得大家都说:“啊哟!下午上课, 这算什么好消息!老师真会骗人。”这就象火上浇了油, 学生就爆发了逆反心理的激情。 (情不自禁地形成情感变化的最高点) 然而这种情感还要把它引导过来, 为完成写作任务服务。所以我就笑嘻嘻地说:“同学们, 我不是骗你们。我之所以要出这样一个题目, 而且要这样出, 其目的是要你们抓住此时情景写好一篇以心理活动为主, 还要结合写好静态和动态的文章。针对这个要求, 我们来共同讨论, 这篇文章应该怎样写。” (最终思情, 专心写作)

我问道:“从时间上来说, 该从哪里写到哪里?”同学们都抢着说:“从上课写到题目写完为止。” (只有10多分钟) “那么心理活动的描写应抓住哪几个方面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基本上和我的想法一致。我就在黑板上板书:

1、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是怎样讲的?教室里是怎样一种情景?

2、老师叫你们想时, 你想的是什么?

3、看着老师写“下午上课”四个字, 你心情如何?教室里又是怎样?大家是怎样讲的?

这次命题尝试基本上是成功的, 而且指导的时间也不多, 比以往任何一篇指导的时间都少 (实质是出现题目和指导相结合, 题目出现完, 指导也就结束了) , 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 主要是能联系学生具体情况, 理解他们的心理, 激发调动他们的情感, 诱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使他们有话可写。

综上所述, 从开始命题到题目全部出现, 学生情感变化的过程是:见题生情—动情生思—深思入境—情感急变—最终思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院校合作模式的背景研究——以四川建院“鲁班工坊”项目为例下一篇: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