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2023-01-14

大胆改革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提倡立体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技能的展示空间, 诱导学生的新奇、怀疑和求知欲及好胜心理,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兴趣学习, 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

1 夯实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任课教师在充分理解并组织教材的基础上, 对学习内容按教学目标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讲清讲透。例题应由浅入深, 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 并将本课程的知识动态适时融入相应的章节, 配以一定的声音和图片, 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对难度较大的章节及内容, 如:二维数组、双重循环、函数调用、参数传递等, 可利用Flash设计成不同的动画课件, 以形象表述程序的运行动态, 加深学生对程序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作出相应预习, 使教与学紧密配合。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 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 使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开发学生立体思维、求异思维。用以趣引思、以用引思、以疑引思的方法去引发和诱导学生的兴趣、新奇、怀疑和求知欲以及好胜心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行为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相互独立的关系, 而是平等的、民主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 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当然还要有集中, 在下课前教师要对本节课所学习讨论的内容做集中性总结与澄清, 以正确引导学生, 完善学习内容。

2 直观改变认识——实践课的教学

教师在上机课前,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设计的要求、任务和目的以及应该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教师应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6~8个难易不同的设计题目, 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 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 逐渐养成不断求知和探索的习惯。教师应善于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与技能技巧两部分。基础知识部分, 内容要严谨, 逻辑性强, 层次清楚。如:语句定义、语法结构、程序的层次等;技能技巧部分, 要善于引导学生,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如: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筛选、模块语句的选择、编程技巧、调试技巧等。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给出相应的提示, 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编程的方法, 并总结编程技巧,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 确切地说, 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要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教师既要为学生的“发现”开辟捷径, 又要在繁杂的问题中留有足够的“岔道”供学生选择, 使实验课将感性的理论知识上升为解决实际问题基本能力。

3 考核手段更新——考试方法的教学

理论考核加大主观题的分量,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考核内容;实验考核采用风险测试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对学生施以阶段考核, 既能验收学生的学习情况, 又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平时阶段性考核可利用临下课前的5~1 0分钟进行, 事先可将试题按教学内容的比重作好设计, 以提问或抢答等方式完成, 并实行平时考核记分制度, 及时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较难的或回答不全面的问题, 教师可作总结性指导。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结业考试方法是:理论考试以国家二级考试为模式, 注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加大主观题的分量。以选择、程序填空、阅读程序、程序改错为主体,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答卷, 满分为5 0分。

技能考试在实验中完成, 意在强化平时技能训练, 减轻学生期末考试负担, 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贯穿整个学期。其做法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采用风险测试, 用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实验前, 教师按试题的难易程度将试题分为1分、2分、3分三个不同的档次, 学生可量体裁衣, 根据自身的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机独立完成自选题目的程序设计与调试, 若得到预期的结果, 可得相应题目的满分。否则, 得0分。累计考核分数, 作为期末技能考核成绩。

4 充足知识储备——课程设计的教学

丰富多彩的设计题目,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技能的综合能力的展示空间。

课程设计既能检测学生的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 又可使学生得到书写设计论文的锻炼, 为毕业设计和缩短就业试用期打好基础。

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 提出不同的设计课题, 按课程设计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题目, 包括考试系统设计、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程序的设计 (如:接口电路的设计) 等几个方面, 并鼓励学生自选题目。

综上所述,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 不仅是后续课的基础、职业能力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基础, 打好这一基础, 是学生将来能否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的关键, 这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保证。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是社会岗位的要求, 也是适应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摘要:计算机专业基础课, 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 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枯燥性,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既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处于不得不学的消极状态。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居参.细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2]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的课程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2) :34.

[3] 张岩松.论高职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 2003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刍议小学科学课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下一篇:内镜微创治疗4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