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族音乐论文

2022-05-07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民族音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音乐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产物,汇集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它包括多种艺术形式,如民族歌曲、乐器、歌曲和舞蹈、说唱艺术和戏剧音乐。如果能学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运用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还可以拓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渠道,獲得双赢局面。

学校民族音乐论文 篇1:

学校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即兴歌舞表演形式的创新发展和思考

摘要: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底蕴凝聚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琳琅满目的民族文化里,音乐文化尤为绚丽夺目,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教育也因此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现如今学校的音乐教学还有很大一部分依然处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这种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素质教育观内容的要求,面对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学校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即兴歌舞表演形式的教学创新,对音乐人才培养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即兴歌舞表演  表现力  传承和发展

学生在学唱歌曲中掌握相关的基本乐理知识和培养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忽略了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自20世纪以来,我国引进学习了不少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其中,影响较深的有德国奥尔夫体系和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等,达尔克罗兹体系中出现的“体态律动”“动作即兴”等词语给予了我国音乐教育学者们丰富的教学灵感。将“唱歌”和“舞蹈”以及“表演”这几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让学生通过大脑和心灵去感受音乐的同时,以即兴的方式在既定的要求下用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不是纯粹地用嘴巴歌唱,这种身与心共同体悟音乐的形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艺术潜质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对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来说,在外来音乐等文化的影响下,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创新的教学模式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共同守护民族文化这一国家宝藏。

一、民族音乐教育

(一)民族音乐

1.含义

《中国大百科辞典》中提到民族音乐的定义——“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逐渐丰富起来的带有本民族特点的音乐文化统称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有着历史悠久而厚重、内涵丰富而深刻的特点,它既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各个民族独有的文化个性,艺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大地之中,在世界这个百花齐放的文艺花坛上独树一帜。

2.分类

民族音乐还分为传统音乐和创作音乐,传统音乐是指在清代之前创作的音乐,包括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等四个类别。创作音乐指的是由我国近现代的音乐家们所创作的作品。一般来说,相比起传统音乐,近现代的音乐创作作品更被大众所接受,这些歌曲旋律悦耳动听、朗朗上口,歌词表达的意境更为直接、明显,因而在现如今的音乐课堂上,出现更多还是创作音乐类型的歌曲,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人音版)的音乐教材第9册(五年级上册)中的《赶圩归来阿哩哩》《红梅赞》,第11册(六年级上册)中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爱你,塞北的雪》以及初中音乐课中的《歌唱祖国》《北京的金上山》等歌曲,这些都是被纳入音乐教材中典型的近现代创作民族歌曲,当然,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传统音乐的作品也有少数会以欣赏歌曲的形式出现在中学的音乐教材上,这些歌曲的旋律节奏些许复杂,不易掌握和接受,歌词的内涵较为深刻,不易理解,教学内容一般以赏析課为主,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歌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较少出现。但不管是传统民族音乐还是创作民族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一直都得到国家和音乐教育学家们的肯定和重视。

(二)教育现状

1.教材使用现状

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的内容上也明确要求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中国民歌1-2首。通过查阅各地使用的音乐教材发现,民歌在教材选用的音乐类型当中占着很大比重,在每一册每一章节都有出现,从教材章节的细致分类也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湘艺版)出版的音乐教材中,列举其中一部分:

三年级上册:新疆好《新疆是个好地方》

三年级下册:草原上《我是草原小骑手》

四年级上册:藏族《我的家乡日喀则》、对花《沂蒙山小调》

四年级下册:蒙族《牧歌》、江南小曲《茉莉花》

五年级上册:西部放歌《黄河船夫曲》

五年级下册:天山风情《掀起你的盖头来》

六年级上册:西南音韵《太阳出来喜洋洋》

六年级下册:红土地民歌《浏阳河》、粤桂民歌《落水天》《旱天雷》

可见,在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音乐教材编写中,民族音乐根据中国地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进行详细分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不同民族音乐的同时,全方位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同样是湖南省的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出版的音乐教材,其中的每一册都设定了名为“五十六朵花”这一章节,章节中歌曲的设置也是让学生学习我国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还有类似于“绿水江南”“西部风情”等章节,都在教材编写的细节中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

2.课堂现状

教材是教育的方向,尽管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对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重视跃然纸上,但仍有许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的音乐教师也没有真正地按照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授课教学,反而根据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喜好选择想要学唱的歌曲。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今天,科技和网络飞速发展,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所谓的流行音乐随着时代潮流趋势大大占据了当下音乐市场的主流,课堂中的音乐类型逐步时尚化、年轻化,音乐教学也逐渐偏向娱乐性,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也随之淡然,这无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应被时代盲目牵引,民族音乐教育应当借助时代更新的力量,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二、即兴歌舞表演

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在事先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当前的情景和感受,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临时发挥、表演,这样的即兴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核一个人的某种专业能力是否强硬,也能够为艺术的创作带来无限可能性,它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是创新的源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歌舞之邦,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流传千年,尤其是在我国民族气息浓郁的地区,歌舞已经成为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歌舞的形式也在课堂中广泛使用。在我们音乐课堂当中,表演是教师通过教学的示范带动学生在演唱状态、肢体动作、神态仪表上表现音乐的形式。

将以上三种形式结合的即兴歌舞表演形式融入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当中,包含了音乐、舞蹈、舞台表演等专业方面的多项知识和技能,它不同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简单的歌曲学习,也不同于一般音乐课堂中规范的歌伴舞或是情景表演,将即兴融入其中,就是对歌舞表演最大的挑战,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一个新的考验,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不断开阔其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即兴歌舞表演为音乐教育的前景带来了许多未知的美好和宝贵的艺术财富。

三、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即兴歌舞表演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的前提条件

音乐教学中融入即兴歌舞表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符合我国现阶段教学任务中提到的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创新的教学带来创新的课堂和教学成果,当然这也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重视理念创新

首先要提升基础教育的重视度,学校只有重视艺术教育,意识到美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实施的音乐课程。其次是学校民族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和要求的完善度,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项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每一节音乐课,是值得音乐教师们终身思考的问题。

2.重视课程设置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融入即兴歌舞表演的创新教学,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又关乎着学生是否能主动学习,因此课程创新设置尤为重要。音乐课堂如果仅仅是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机械化地进行语言讲解,会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审美和体验感上有所缺失,尤其是中学阶段的音乐课,教师的课程设置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就会导致音乐课最后变成自习课,甚至被其他学科的课程所代替。创新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课程创新,谈何发展教育?

3.重视学生为本

新课程中提到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是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另一项要求,学校里每一位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修养和潜在的能力都不相同,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个性,但这些学生都是可发展的人才,都有机会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迸发出无限能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即兴歌舞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在音乐课堂中尽情发挥各自天马行空的想象,用各自的身体大胆地表现出来,这也能够给予教师新的教学灵感,师生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赋予课堂新的生命,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形态。

(二)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即兴歌舞表演的课堂实践

民族音乐教学中融入即兴歌舞表演,前提就是需要教师的示范,老师必须能歌善舞、能说会演,要从教唱歌、教跳舞、教音乐理论等固有学科思维的习惯里摆脱出来,学生才能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教学的要求和目的,一堂音乐课合格与否就取决于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学习一首歌曲,先由教师对这首歌曲进行基本的介绍和简单的歌舞教学,例如学习民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在了解关于新疆的歌曲背景以及学习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之后,可以教一些类似晃头移颈、拍掌响指、绕腕、垫步等新疆特有的基础舞蹈动作,完成这些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歌词和律动,在嘴巴歌唱的同时用形体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歌词的理解,例如这首歌歌词中掀起盖头的动作,弯月亮似的眉毛、红苹果似的脸蛋的形态,都可以在演唱时用肢体动作即兴表演出来,还可以根据这首歌曲轻快的节奏律动,利用沙铃、小鼓等简单的击打乐器,边唱歌边用乐器随着音乐的节拍律动,结合前面所学的新疆舞蹈动作轻轻敲击手掌、肩膀、大腿小腿等身体部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个人、集体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全方位地开动头脑和手脚,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从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将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结合其中,例如,歌词唱到月亮、苹果等事物的时候,提问学生能否列举带有以上词语的流行歌曲,比如《小苹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从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在民族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为了保证课堂的秩序和安全性,歌舞表演这种形式一般情况下是让学生在各自原地的座位上站起将凳子放置桌底下或者几位同学到讲台展示是较为合理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音乐课安排在无桌椅的多媒体教室上课最合适不过。音乐课堂上以即兴歌舞表演呈现的方式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有趣的课堂需要师生的相互配合,尽情开发教师和学生的大脑和身体,利用所能使用的乐器和道具,激发无限的创意,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四、结语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地方,教师是传播载体,学生是接受知识传播的群体,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融入即兴歌舞表演这一形式,无论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还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都将提升一个新的层次,并且将在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传扬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让学生能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觉接受、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能力和意识,从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守护优秀文化的同时摒弃不利于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事物,将屬于我们自己的艺术财富收入囊中,并将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创新和发展下去,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义务和责任,音乐的魅力和音乐教育的意义也就在这里进一步地彰显和发光。

参考文献:

[1]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8.

[2]韩彦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阈下的民歌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卫晓琼.让歌和舞的艺术走进音乐教育[J].天津教育,2008(12):50.

作者:翁兆宏

学校民族音乐论文 篇2:

学校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即兴歌舞表演形式的创新发展和思考

摘要:音乐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产物,汇集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它包括多种艺术形式,如民族歌曲、乐器、歌曲和舞蹈、说唱艺术和戏剧音乐。如果能学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运用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还可以拓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渠道,獲得双赢局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问题,因为它符合新的文化权力战略,响应了国家关于在促进文化特性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权力方面建立文化信任以及从根本上改进和改进文化权力的呼吁

关键词:学校民族;音乐教育;歌舞表演

引言

使学生能够在歌曲学习中获得音乐和音乐美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的教学任务。自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引进了一些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系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德国的orf系统和瑞士的dalcronos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物理节奏和即兴演奏给我们的音乐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歌唱、舞蹈和表演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大脑和心灵感受音乐,同时按照既定要求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而不仅仅是嘴上唱歌,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活力和学生的参与度,而且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在外国音乐等文化的影响下,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消失,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共同保护民族文化,国宝。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中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的现状

(一)多元化音乐盛行,冲击民族音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深度普及,音乐早已突破了国界,形形色色的音乐充斥在大学生的身边。以流行音乐为例,由于其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而迅速发展起来。流行音乐偶像备受当代大学生的追捧,高校校园音乐文化也多以流行音乐为主。反观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大学生对其认知程度较低,甚至很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一无所知。这对民族音乐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高校已经开设了各种民族音乐相关的课程,但受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加之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没有太大的兴趣,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次了解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不同,需要掌握大量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文化,大部分学生因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次了解和系统认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所以在歌曲练习、乐理学习上都会显得吃力。这就给教师和音乐教学带来了困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系统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民族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现如今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中,民族音乐教学实践存在的重要问题便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在大部分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依旧通过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此种授课方式学生参与度低,师生课堂互动少,以至于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看法,教师也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很多时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辅助材料,自身无法有效地将音乐情境和情感表达出来,学生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好和魅力。

二、即兴歌舞表演

在音乐课中,学生可以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应教师的要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临时玩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一个人的某种专业能力是否苛刻,并提供无限的艺术创作机会。它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达,也是创新的源泉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歌舞国家,其艺术形式传播了数千年,特别是在国家气氛浓厚的地区,舞蹈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泛用于教育在我们的音乐课中,表演是教师通过教学示范引导学生表达关于歌唱状态、身体动作和精神状态乐器的音乐。将这三种形式的即兴和舞蹈融入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等专业领域的许多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传统音乐和舞蹈教学模式中简单的歌曲学习,也不同于它能够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潜力,不断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未完成的歌舞表演为未来的音乐教育带来了许多未知、美丽和宝贵的艺术财富。

四、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即兴歌舞表演的创新发展

(一)注重培养具备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种子教师

高等教育机构是教师的摇篮。提高民间音乐课程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比例是重要和紧迫的,重点是培养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种子音乐教师,遵循甜瓜和豆类文化理念,培养一批具有民族文化信心和文化意识的种子音乐教师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六所高等教育机构应率先在国立师范大学发挥模范领导作用,首先将加强国家音乐和文化扫盲的补充特别方案纳入研究生培训方案,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毕业后,经过培训的师生像种子一样散落在中国土地上,辐射导致更多的青少年和学生。

(二)强调概念创新

第一,重点必须放在基础教育上,学校只有重视艺术教育并认识到美容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实施音乐课程。二是提高学校民族音乐教学大纲的标准和要求音乐教学大纲的第一个基本思想是通过强调音乐美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确保学生喜欢每门音乐课是音乐教师一生都要考虑的问题。

(三)充分体现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主流地位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生要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从而努力担起为国家和民族发扬特色音乐的责任,坚定民族音乐思想,提升自身民族音乐素养。针对高校校园里流行音乐占据主流地位的问题,高校可在校园内积极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以抵御外来音乐对于我国大学生音乐思想的冲击。例如,高校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成长于不同的民族环境之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各民族学生聚集在一起,充分发挥其自身能力,在校园内努力宣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将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感染更多的学生,让学生们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逐渐热爱民族音乐,让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队伍壮大起来。

结束语

学校是文化的传播场所,教师是传播媒介,学生是知识传播的接受团体,将民间音乐以即兴歌舞表演的形式结合起来,无论是教师的技能还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都将创造一个新的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民族音乐时有意识地接受和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建立对民族文化的信心,保存优秀文化,同时摒弃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将是我们自己的艺术财富,并将被传播、创新这也是我们中国儿童的共同义务和责任,在这方面音乐的魅力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和启迪。

参考文献

[1]何佳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03):35-36.

[2]李桂梅.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青春岁月,2019(03):41.

[3]邓椰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艺术品鉴,2018(36):193-194.

[4]李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探讨[J].艺术评鉴,2018(23):116-117+133.

[5]路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探究[C]//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1101-1102.

作者:赵伟博 马玉婷 朱慧心

学校民族音乐论文 篇3:

浅析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离不开民族音乐文化,而民族音乐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紧密相连,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同样不能缺少学校音乐教育这个媒介。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了民族音乐文化定义和其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使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结合更加紧密,为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

音乐是一种情感语言,是情感表达的工具,音乐能感染人,也能影响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而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最宝贵的文化之一,在如今的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各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很重要的,也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离不开学校,所以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便成了各个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的使命。

一、民族音乐文化定义

民族音乐,从狭义上讲,是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因为地域和生活习惯的种种不同,所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且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音乐。而从广义上,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家经过实地的考察,合理地分析所创作的音乐。

民族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密不可分,中国在发展的长流中,人们因为生活在地方,有不同的生活条件与习惯,根据这些因素,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比如回族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丰富具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并且有着显著的地域与文化特色,体现了每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传承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音乐的浓缩与升华,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的生活状况,风俗和文化等。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我国文化是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的,借助媒介传播与发展。这些艺术形式都以独特的形式传播并传承着中国文化。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参与度极高,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

现如今,学校以何种形式的音乐学习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资源,是各个学校乃至教育界的重要话题,也是音乐教育界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世界逐渐一体化,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许多国家为了能够走在世界的前端,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的软实力,而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在努力的将本国的音乐文化推向全世界,以此来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因此,学校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最好的场所,那么学校就应该更加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将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可是目前,我国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还只是流于表面,学校的音乐教材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体现不够清晰,也没有非常的系统性的教材,去传授民族音乐文化,教师与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也是比较片面,很难真正的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也使得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民族音乐逐渐被人们忽视,所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要依靠学校音乐教育来实现。

(三)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载体

学校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可如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多半依靠音乐团体的表演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音乐团体毕竟传播的范围有限,而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是需要这样的载体。但是国家却一直没有重视学校的音乐教育。那么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不断增多,学校便承载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结合,只有将学校合理地利用起来,才能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动力。加强学校音乐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全面系统的去培养他们,并且研究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带给我们民族精神。

三、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没有构建传承环境

学校目前还没有构建良好的传承环境,并且相关部门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够。学校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度十分欠缺,也没有意识性地去引导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二)学校没有健全的音乐教育体系

中国学校对于音乐教育都是不够重视,中国学校的音乐教育有着长期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这样就会是学生形成一种抵触西方音乐教育的心理,并且导致了中国音乐教育至今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教育体系。

(三)缺少优秀教材,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缺少系统的教材是阻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学校多半采用自编的教材去教授学生,其教材缺乏系统、规范和科学的研究,无法科学地教授学生民族音乐理论,更加无法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在学校课程设置上,也是十分单一,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划。

(四)民族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

学校中,民族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这是阻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民族音乐传承最重要的就是靠教师来引导,可是,如今的民族音乐教师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面太过局限,使得在上课中,无法将民族音乐的精华传授给学生,这也使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

(五)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没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负担。现如今,在中国的教育中,音乐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如果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没有更好的去吸引学生,那么就更加谈不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了。

(六)缺乏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我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可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就缺乏了利用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四、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一)在学校中构建良好传承环境

在学校中,建立良好的环境,才能够利于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那么建立良好的传承环境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应该多多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比如讲座、比赛、演出等等,以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给学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并且良好的引导学生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将学生包围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中,并且让学生自觉自发的担负起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二)建立健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中国音乐教育为了适应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应该建立适应于全球发展的教育体系,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要想建立这样的音乐教育体系,就要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相结合,多与西方音乐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借鉴、融合。还需要将美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种学科内容融入到音乐教育体系中去,形成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

因此,在建立健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目前的学校音乐教学改革进行深化,将音乐教育体系建立在完整的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基础之上,并对其系统化、完整化。而且需要重新完善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的设置,按照中国的国情和民族音乐的特征去建立健全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慢慢去摆脱对于西方技术理论的依赖,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更加稳固。

(三)完善和优化民族音乐教材及课程设置

优秀的教材对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会影响到该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教材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好传承。我国应该重视对于民族音乐教材的开发,丰富地方民族音乐教材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编写当地经典民族音乐的教材,比如新疆地区的木卡姆,使其体现传播当地音乐文化的目的,进而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第二,根据我国优秀的音乐家所研发的理论成果来编写教材。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与内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也需要有计划的去设置一些民族音乐课程,比如中国民族音乐学基础等。从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知识结构体系。

(四)加强师资力量培育

教师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力量,其实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最关键的部分。而教师则也承担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担。因此,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则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学校应当组织一支拥有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音乐教师应当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师不仅要有足够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有高技能的演唱技巧,并且在授课时,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还能有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之所以说加强师资力量培育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是因为它不仅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还能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兴趣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还能够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使学校更快发展。学校是传承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最主要的基地之一,所以课堂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需要采取多变的教育方式,利用现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给课堂带来许多的活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六)突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突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是加快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有一个重要途径,民间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如今民间保留了大量的优秀的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如果将其加大传播力度,则是让人们了解,理解各族音乐文化的有一个途径。因此,学校也应当突出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让学生对于当地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这样使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音乐的惊人魅力。

五、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是永恒的,是中国人应当去了解,去感受的文化,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我们应该去尽力完成的使命,因为它承载着中国民族五千的历史,也是加强国家软实力的有力支撑。学校音乐教育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密不可分,学校承担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积极的去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将会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步,它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光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

[2]管成锋,栗珍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1,(11).

[3]张薇.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中弘扬与传承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1).

[4]范立志.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2005,(06).

[5]刘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探析[J].民族学校教育研究,2011,(06).

[6]白布和.探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田[J].中国民族博览.2015,(05).

作者:王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明代园林艺术论文下一篇:道德意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