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课程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应用写作课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内容摘要:文章从“課程思政”教育的背景入手,提出了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分别从课程的特点、文体知识、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其实现融合的有效路径。

第一篇:应用写作课程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当下,“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要教学原则,因此,思政教育开始引起教师的广泛重视。在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深入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我国职业类教育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为此,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意义以及具体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课程思政

引言: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研究方向之一,为了突出课程思政教学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的具体作用,相关教师必须提高思想认知,让学生辩证的看待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本领,从而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思政教育融入的必要与可行性

(一)高职推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必要性

1.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也成为当下的热门专业之一。在我国高职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已经融入到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之内,同时也有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还增设了社会培训课程,一些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也与高职院校展开合作,开发专业的客户管理系统,这无疑也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是在不断优化的,而这也体现出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当中的重大比重。

2.市场功利化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借助互联网技术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而这其中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则会给高职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一定的阻碍,市场的功利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正确意识到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設者的培养保驾护航。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可行性

1.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正向价值理念

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渗透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职学生本身仍处于校园发展阶段,但未来的培养政策是对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时,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帮助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利用互联网拓展视野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抛弃互联网的糟粕信息,让学生自行进行有效的筛选,获得有用的信息或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思政教育也要结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等,可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的国情,树立相应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有效地减少新兴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分功利的思想,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学术化。

3.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的最重要理念是思维辩证法思想。现阶段,学生身处于互联网大环境中,每天都能接受到许许多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如若缺少是非分辨能力,便无法抵挡住各种诱惑。高职学生还没有离开社会,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某些方面的危险,所以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每年新闻上,很多学生为了购买奢侈品或电子产品而成为“裸贷”或“校园贷”的受害者,也有人沉迷于赌博游戏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给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打击,更是伤害到了自己,因此在正确指导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帮助学生辩证地对待问题,拒绝来历不明的诱惑,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不必要的悲剧。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目标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障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不仅要进行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且要结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是非能力,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积极融入社会生产过程。因为高职院校主要根据企业特定岗位的需要培养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也从实践的角度教授学生特定的技术、工艺等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迅速完成工作要求。针对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全面贯彻“教育”的理念,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相应的课程,实行素质教育和技术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教学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想指导,促进学生将计算机应用相关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指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课堂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探索新的教育途径。不仅实现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目标,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以专业技术引领自己的价值方向,有效发挥知识的作用,这种组合式教育模式在教育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方式

(一)在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规范的同时,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工艺和实践能力,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于高职学生他们没有进入社会,但是同时对社会感到好奇,因此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接受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导致价值观念扭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将两者完美结合,实现计算机应用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赢。

(二)将思政教育作为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常态内容

就高职教育而言,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育的协调,保证课程内容的长期有效实施,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实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与学生的生命发展、学习和未来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融入计算机应用课程师范教育,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与师范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保证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嵌入思政教育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除了在思想教育中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外,还可以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理论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应用过程逐步联系到课堂上,从物质主义的角度理解课程之间的共性。注重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整合各种教学模式,高职教師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模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理论教育逐步完善。

(四)从教材入手,融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与思政教育

为了更好地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高职计算机教师应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做好计算机应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衔接与整合,以发挥共同效力。相关部门要设置教材,在教材中进行细致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程序课程的过程中也能提升思辨修养,培养思辨能力,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起到帮助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在高职学校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高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需要正确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积极挖掘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方法,从而在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自身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红杰,缪春琼,张况.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9(19):3.

[2]许慧.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探索及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5):2.

[3]李增福.课程思政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2021(2020-4):181-182.

[4]董婕,杨霞.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

[5]李永,刘晓敏.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032(023):82-84..

作者:周芳

第二篇:高职应用写作课程育人的路径探析

内容摘要:文章从“課程思政”教育的背景入手,提出了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分别从课程的特点、文体知识、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其实现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应用写作 育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总源头。

自此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2018年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及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就“立德树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给各类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各高校围绕 “课程思政”的育人途径纷纷开展了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虽说应用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学风现状不容乐观,作业与老师的期待相去甚远,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作业网上抄、补考重修面大等现象存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有利于教师认真进行学情分析,如,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基础能力、心理特点等。通过学情分析,因材施教,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提高应用写作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育德能力。习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2]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应用写作中许多文体有较强的政策性,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发文机关的行文意图,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政理论水平。而当前应用写作教师专业素质虽高,但缺少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知识,对党史和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甚至是偏差等现象。为此,应用写作“课程思政”的改革能有效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程特点和功能,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课程教学中,以积极的心态传播正能量,促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步提高。

3.有利于改变教师“重技能、轻思政”的传统教学观,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有政策性、规范性的特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写作能力强的应用写作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重技能、轻思政”的专业教育模式下,高职应用写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很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课堂上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升,在开发人的写作潜能、增强人写作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全与价值引领等方面是不足的。因而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当前“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应用写作教师通过积极探索应用写作课与思政课共频共振的契合点,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将“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知识、技能、素质三者相得益彰,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应用写作教师“重技能、轻思政”的传统教学观。

二.应用写作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及融合的有效路径分析

课程思政的最佳途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思政元素潜移转化融入到教学中,因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也不同,切不可照搬。应用写作课程既有一般课程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充分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并从多方位、多渠道融入课程教学,最终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效果。

1.从课程的特点中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优良的工作作风。应用写作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书面交际工具。[3]作为书面沟通的写作与其它写作相比,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要求写作主体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品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既需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又需要了解行文单位的文化与意图。学生往往因对国家或学校的政策、文化了解甚少而难以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学校公布的相关制度、规划、方案、通知、通报、简报等文体为例,宣传当前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制度、文化、办学理念等,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如,笔者所在学校是以林业、园林、环保等专业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咬定青山不放松”“树木树人,知行合一”分别是学校的办学精神及校训。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及学校办学的特色,广泛宣传习近平的“两山”理论,并通过开展与“生态”为主题的写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通过这种“寓德于教”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宣传了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文化,也强化了写作主体主动提高写作理论修养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工作作风。

2.从文体知识中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应用写作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是实用性、规范性。每一个文体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写的,但每一个文体都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及功能,写法上也有相对规范的格式,因此,教师可从每一类文体的特点或功能中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如,公文类文体,格式上及程序上要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这体现出它的规范性和程序性;语言辞令间更应注重礼节,选择适合身份角色的语言,如上行文中“请示”的尾语常用“当否,请批复”“以上请求妥否,请批示”等商榷性惯用语,不能用“希望”“要求”等语气生硬、态度强横的语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礼节。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这些公文文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规则意识及礼仪规范意识。又如,经济契约类文书,其基本特点是合法、平等、自愿、公平、诚信,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知法守法、诚实守信,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弘扬民主法治观念。

3.從教学方法、手段上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用写作与文艺作品不同,它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有相对稳定的格式,语言要求简约,没有文学作品那种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修饰语,因此,应用写作课堂常常让学生感觉到单调、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精心选择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的例文融入课堂教学,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集视听一体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案例时不知不觉的思想得到了熏陶,心灵得到了净化。如在讲解“建议书”时,教师可先播放电视剧《秦始皇》中关于李斯向秦王呈奏折的片断,同时给学生讲解历史上关于李斯的《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告诉学生这篇优秀的古代公文与现在的“建议书”的关系,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历史知识、人物典故等教学案例,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建议书”的兴趣,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从中领悟“建议书”文体语言风格及写作立场。

4.从实践教学环节中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实践项目供学生训练。应用写作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多看、多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结合文体知识设计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与写作训练深度融合的写作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应用写作课“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如,在开展“调查报告”“专题活动策划”“宣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结合地方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及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到这些写作训练中,可先布置学生开展相关文化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相关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让布置他们为当地的某项文化活动做一次“专题活动策划”,并撰写一篇“新闻稿”。此举,不仅解决了应用写作类课程教学过于枯燥及“人文性”不足的问题,还能潜移默化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有民族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2]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5002_2.shtml#t1463549998915.2019-09-10.

[3]王婕等.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

基金项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201416JG)的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作者:刘亲荣

第三篇:培养职业能力的“应用写作”课程改革

摘 要:本文针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培养职业能力,结合专业、结合企业、结合就业三结合课程改革方向,分别就实施分专业教学;开发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的项目课程;构建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评价体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能力 应用写作 课程改革

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根据职业需要及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岗位职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入教材和课程,设计、整合学生必备的知识、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突出应用功能,培养职业能力,保持教学内容的适时适需。但是,目前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应用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应用写作课作为公共基础课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写作课培养的写作能力应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中写作报告、合同、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的写作能力,保证教育产品的“适销对路”。就要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写作课教学目标相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应用写作课的教学内容没有结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现在的应用写作课过于强调独立性和系统性,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缺少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渗透,不便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达不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3)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做、学、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跳出瓶颈。

(4)应用写作课的考评体系与专业考评体系缺少融合。

评价体系单一、以闭卷脱离职业情境考试为主、评价指标不科学,终结性评价远远高于过程性评价。

(5)应用写作课程没有承担起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任务。

应用写作课与专业课的相关度并不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形式独立并行,没有相互渗透互促互补。

1 培养职业能力的“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要素分析研究

1.1 实施分专业教学,真正达到应用写作课与专业课的相互渗透

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应用写作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把真实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整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对现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细化教学内容,设立学习情境。由项目—任务—引出,并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由于面向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实施分专业教学,分专业教学即某名语文老师固定对应某几个专业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专业、了解企业,根据所教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制定相应的项目教学内容,确保学习单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展示的项目任务,

与专业对接,实现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与结合,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开发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的项目课程

在体现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应用写作课教学内容的构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获得,又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以专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开发出若干个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的应用写作项目课程。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业主办理入住手续为例说明。

入住手续包括前期准备、入住现场、入住后续等工作环节,可以开发的项目课程要将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内容渗透到应用写作的教学中。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使用到《入住工作计划安排表》《关于办理入住手续的通知》《致广大业主的慰问信》。《入住验房表》《业主家庭情况登记表》《装修申请表》《住宅使用说明书》《入住登记表》业主公约》《住户手册》《入住通知书》《业主证领用登记表》《消防安全责任书》《服务指南》《钥匙领用登记表》《住宅质量保证书》《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应用文写作知识,而验证、验房收楼、办理业主证、发放钥匙、交纳入住费用、签署《消防安全责任书》《业主公约》资料发放等,要求普通话、倾听、交谈、介绍、接待等口语表达技巧训练,体现了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特点。

1.3 对不同专业项目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创新

教学过程是实施职业教育课程的手段与方法,没有有效地教学过程设计与创新也很难实现结合专业、结合企业、结合就业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为此,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可以创建与职业过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过程,选择不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等进行合理设计,创设相应的职业情境。

第一,结合专业、企业采用现场教学。

请专业教师或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介绍工作流程,这一环节还可到企业参观或者观看录像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第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以办理入住手续为例: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准备办理入住所需的所有文件资料,并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前台接待员、业主、物业管理员等角色,并进行角色互换。

第三,以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了解专业,到图书馆或相关网站查询相关资料。

第四,实践演练(模拟演练法)

演练前,教师要进一步明确任务,采用普通话交流,注意礼貌礼节,然后根据角色进行实践演练,并进行互换。

第五,归纳分析点评

演练结束,教师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点进行点评,明确文体特点,讲解写作格式、要求、技巧。同时还要兼顾传授口语表达技巧。

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到绩效评价,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自我完成,实现了自主知识的构建,获得了职业能力。互动合作、结合专业、结合企业、结合就业三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

1.4 构建应用写作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评价体系

(1)加大运用应用写作知识解决职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的考核比重。

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应用写作课的考核内容要涉及职业工作任务,在专业课的考核中,也将涉及的应用写作课的技能与素质列入考核范围,这样才能实现运用应用写作知识与技能解决职业情境问题的目标。考核可以是口试、笔试、实践、训练等多样化形式,加大运用应用写作知识解决职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的考核分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考核比重。

(2)建立灵活多样的以职业能力为主的评价内容及方法。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能体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应包括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内容。把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协作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等能力与职业素养都归入到能力考评体系中,在过程性考核中建立小组考核档案,记录下在每个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情况并进行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各组上交的考核档案并结合教师本人的情况记录,对小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能够全面描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考核方案设计时,应纵观学生的情意目标,能力目标与认知目标,设计出若干个过程性考核指标,同时结合终结性实操考核进行考查,避免考核结果的片面性。

2 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用写作课的课程改革要践行“全面发展”与“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与职业岗位胜任能力,构建应用写作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模式,强调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写作课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不是消弱其独立性成为专业课的附庸,只有应用写作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刘朝华.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畅.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瓶颈及突破[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

作者:朱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汽车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应收账款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