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2023-04-15

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摘要: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基于这一现实,文章结合目前市场行情,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分析,并结合SWOT分析方法,分析出中小企业具有机制上、创新时效、企业文化与空间和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存在融资困难、信息渠道不畅、经营成本较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结合中小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制定了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小而专,小而精”战略、拾遗补缺战略、特色经营战略、大企业的配套企业战略、高新技术战、联营战略等战略规划。

关键词:中小企业; SWOT分析法;战略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不仅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改善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却因为战略问题而延缓了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对外竞争力。解决这些问题,难的不是战略意识的培养,而是企业如何制定既量力而行又对现实有所突破的发展战略。目前,业界流行的是采用SWOT(即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企业规模还偏小,资本相对短缺和过多的人口,使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改革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分不开。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启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产力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小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长期活跃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天然的联系,是繁荣市场、搞活流通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敏捷,经营方式机动灵活,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沟通与融合,加快了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

的改革步伐。同时还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开展,为经济结构的战略住调整提供了运作条件。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晋查结果,到2001年年底,全国共有企业法人单位302.6万个(不计2377万个体工商户),其中1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99.4%;在全国134.46万个(2002年数)工业企业法人中,按新中小企业标准,大型企业1588个,中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数99.8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佰的50%,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枝术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国全部税收的43%;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5.2%任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SWOT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优势(S)

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具有如下优势:

1.机制上的优势。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简单、运营机制灵活,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调整经营策略。同时,企业的建立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沉没成本较少,进人或退出市场也相对容易。而且企业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信息沟通快,管理成本较低。

2.创新时效上的优势。中小企业的竞争激烈,市场约束力强,因此,中小企业有很强的创新动力。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一般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个人的创新意识能很快被付诸实际,加快了新产品、新工艺、新营销策略等创新思想的转化。

3.企业文化上的优势。中小企业规模小、人数少、管理层次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机会经常沟通感情,有利于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打造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氛围。

4.空间和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市场空间层次的丰富性可以为中小企业战略定位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在产品定位上,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具有劳动力密集和廉价的优势。

(二)中小企业的劣势。

1.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由于势单力薄,往往资金不足,需借助融资来发展企业。但由于自身资产的担保能力有限,社会上也无相应的担保机构,向银行贷款十分不易。在融资方式上,中小企业很少能够采用发行债券和融资券的方式募集资金,更谈不上发行股票上市融资。

2.信息渠道不畅。我国社会中介机构发展尚不成熟,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市场、技术、人才、资源等信息都得独自搜集。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力、体制等原因导致信息不全面、不及时。

3.经营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往往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难以获得好的规模效益。因而,与同行业生产同一产品的大企业相比,经营成本较高。

4.整体素质不高。中小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和方法,家族式的管理占主导地位,管理方法落后;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弱;受资金实力的限制,生产设备落后,效率低下。

(三)中小企业的机会

1.政策法规的支持。由于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政府为了鼓励其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制定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信息技术的支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改变了中小企业同大企业相比在信息获取能力上的劣势,也为其扩大产品销售提供了新渠道,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先销售渠道单

一、销售网络狭小的缺陷。

3.市场空间的扩大,随着消费者收入提高,他们满足消费偏好的欲望增强,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无疑扩大了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中国加入WTO,也为中小企业利用国外市场、国外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此外,中小企业以传统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又正好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形成互补。

4.二板市场带来了融资环境的改善。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保证差,难以从银行获得正常贷款,更难于进行直接融资,往往资金缺乏。二板市场的建立将使中小企业解决筹资难的问题。

(四)中小企业面临的威胁(T)

1.外部交易成本过高。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与外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由此导致的外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外部环境不确定等都使中小企业在进行外部市场交易时导致成本过高,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管理体制多头。体制不顺使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众多,出台政策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使中小企业错失发展的机会。

3.市场竞争不公。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国家对大企业在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此外,由于市场无序,而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易于被假冒,打假工作也牵制了中小企业相当大的精力。

4.竞争加剧。消费结构的变化, 使以中低档商品生产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新兴行业的进入门槛过高又使过多的中小企业聚集在一些相似行业, 造成过度竞争。

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的SWOT分析,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在于不断完善市场制度,提高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孵化器功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同时,企业也应注重自身核心能力的培育,即对内部资源和能力合理分析,确定最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价值活动;其次,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专业化分工的价值链体系,以“卫星企业”、“业务外包”、“虚拟经济”或“中小企业群聚区”等方式使企业在整个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占居有利地位;再次, 在与外部合作时,不断的吸收和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的量的积累上达到质的飞跃,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小而专,小而精”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 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

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这就是中小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精”战略。采用这种战略对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二是随着需求多样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大企业也普遍欢迎这些专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以精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拾遗补缺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应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种空隙,凭借自己快速灵活的优势,一举进入空隙的市场努力取得成功。采用这种战略是中小企业能充分发挥它的灵活性,企业“钻进空隙”后,进退自如,进可以扩大空隙,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退可以在别的企业随后进入空隙时,迅速撤离,寻求新的空隙。例如1981年国际上正流行魔方,我国某企业用一个月时间研制成功后,立即投入生产并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当销路逐渐扩大,生产魔方的企业也日益增多时,他们认识到魔方不会长期流行,市场也不会很大,因此立即停止生产,半年后,当大量魔方充斥市场,许多生产魔方的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时,该企业早己转产。采用这种战略的中小企业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就应该考虑实施战略转移,以便能够保持长远的经营优势,摆脱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被动局面。

(三)特色经营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规模小,一般不能够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但中小企业经营的范围窄,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能够通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中达到以奇制胜的效果。中小企业正确处理经营特色与成本的关系必须考虑下面三个因素。(1)企业的经营能力。即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住自己的经营特色。(2)成本差距。在与其他企业相比成本差距比较大时,买主往往会放弃特色而重视价格。(3)市场的发展状况。一般来说,当产品达到成熟阶段,消费者对特色产品的兴趣会降低从而转向低价的标准产品。

(四)大企业的配套企业战略

在合作竞争的大环境下,大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单一,具有较大的依附性,独立生存能力弱,故可与大企业结成某种稳定的协作关系,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这样,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方向较为单

一、明确,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产品的销售渠道也相对稳定。并可使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作为大企业的配套企业,中小企业所追求的是与大企业稳定的关系和尽可能多的收益。与大企业稳定的关系源于企业稳定而优质的产品质量,及时、准确的交货等因素。集中化战略使企业将全部资源用于特定配件这一专门市场,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稳定与大企业的关系。同时,为了大自己的利润空间,中小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单个企业的讨价还价,很可能砸了自己的饭碗。因而,作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间可以形成一定的联盟,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扩大利润空间,达到“多赢”效果。

(五)高新技术战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技术和产品更新速度加快,许多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开发产品方面速度要不断加快。大企业一般都是从事大批量生产的,设备齐全、复杂,建设周期长,要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需求相当困难;而中小企业的灵活经营机制,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由于规模小,组织简单,决策快,转产的成本低,可以为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创新,为市场提供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

(六)联营战略

中小企业实力弱,技术水平差,难以形成大企业的规模优势,但可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联合起来,实施联营战略。通过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求得生存与发展。从形式上讲,联营有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松散型的联营指众多中小企业间由于多年的合作形成一种信誉和信任,且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通过专业化合作组成了一个无形的大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得以提高。但这种合作仅限于生产协作或专业化分工,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基本不合作,而紧密型的联营是指除生产协作外,还进行资源、人力和销售方面的联合,如相互持股、联合销售等。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要加快、加强自身的创新发展,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挣脱企业发展的瓶颈,拓展新空间,就必须充分研究自身能力和比较优势,善于发现行业战略的空缺点,在不同于大企业的战略定位之外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这样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兴旺.对企业战略决策中SWOT模型的改进———结合前景假设对SWOT模型的量化运用

[J].商业研究, 2001(5):100-102.

[2]潘培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J].理论学刊, 2001(6): 79-80.

[3]严淑宁.基于 SWOT 分析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04.

[4]俞建国.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2.

[5]周艳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的SWOT 分析.2004(13).

[6]金正庆.我国中小企业采用 SWOT分析法的适应性研究.2007(1).

[7]张玉福.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2006(4).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本文针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如资金管理不严、财务控制薄弱、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人员素质不高、信息管理观念和手段落后、企业融资困难等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状原因对策目标优化模式

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

1.1 财务管理模式僵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典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这种权度严重失衡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领导者知识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对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与了解的情况下,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失灵、会计信息失真。

1.2 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3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这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1.4 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

1.5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2 原因分析

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2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3 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3 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3.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①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②树立财务风险观念。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③树立现金流观念。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3 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并切实贯彻执行。

3.4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3.5 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 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模式

根据现代财务管理行为理论,财务管理行为划分为动机形成、行为实施和结果检验三个阶段,与此相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也应从行为动机、行为实施、行为约束及行为结果检验等几方面来架构。

4.1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观念新型化优化的财务管理行为是建立在优化的理财观念基础上的。树立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理财观念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企业要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新的观念体系,确立以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等相应关系为核心,以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价值等市场价值体系为主导,以人本化理财、资本多元化理财及风险管理理财为基础的新型的财务行为理财观念。

4.2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目标科学化实现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目标科学化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行为能否优化的一项重要前提。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目标的选择既要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特殊的社会定位,也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总的来说,应确立以保证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的财务行为目标驱动机制。

4.3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方法现代化中小企业财务行为方法现代化既是确定中小企业财务行为流程的基本依据,也是提高中小企业财务行为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小企业财务行为方法现代化要以“零基预算”等先进管理方法为主导,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财务理论应用为基础的现代财务行为管理办法体系。

4.4 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制度系统化建立健全各项规范财务行为的规章制度,利用制度对中小企业个人或组织的各种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主要包括:①建立财务行为主体监督制度。

②建立财务行为激励与约束制度。应构建以制度约束为保障,以责、权、利相互制衡约束为基础的内外结合、刚柔相济的财务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杜绝和防范财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③建立与完善财务行为内部控制制度。应建立以内部管理控制、财务控制和审计控制为核心的制度控制体系,以经济责任制度、追究责任制度、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为关键控制点的具有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的财务行为内部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徐荣华,吴国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5

[3]吴海滨.试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式[J].江苏商论.2005.

[4]梁彤缨,陈广东.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2003.

第三篇: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黑体二号居中)(空一行)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由于我国的现行体制和历史原因,对中小企业存在的现状问题及长远发展战略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规划部署。通过对政府的政策简单分析和中小存在环境分析出发,从创新及发展战略等方面简略地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规划 经营战略(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用宋体5号)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复兴和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正文小标题用三号黑体) 我国中小企业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多品种、小批量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业;中小企业在西部分布比重偏低,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激励较强,技术创新的产出率较高,产值比重不断提高,推动再就业方面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并且是改革的先导力量等特点和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尤其是现行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许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较弱,受市场政策冲击影响大;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及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素质低等。

(一)地区差异正在显现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越快,欠发达地区则相对滞后。

1、产业结构布局上,专业化分工越细,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度越高,地区经济越有活力,容易形成小企业群。

2、企业人员主要来源上,发达地区通过行政方式指派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欠发达地区,分别为38.65%和77.02%。

3、研发部门的设置上,发达地区略高于欠发达地区。

4、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比较低,企业的技术创新处于起步阶段。

第 1 页 共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5、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技术创新的成效上,发达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6、产业的构成上,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大、比例高,欠发达地区则相对较弱。

经过比较分析,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干预小,政府支持力度大,而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干预较多。

(二)企业自主程度比较

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改革力度大,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较欠发达地区比重低。据调查显示,国有企业比重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是16.71%和41.91%。

(三)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而欠发达地区则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正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利用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对技术创新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第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第二,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源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第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动态过程;第四,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目的是向市场提供实现价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永恒的主题。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第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第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参与同行业或同类市场竞争的实质和法宝;第三,技术创新是延长中小企业寿命的灵丹妙药;第四,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改善供给的源泉。

针对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提高认识,制定相应的对策或措施,具体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

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人们把对加强大企业同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来的观念应予以转变,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领域中有巨大作用,排挤和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会造成市场缺乏竞争,企业缺乏活力等不良后果。随着中国入世,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为迫切,有必

第 2 页 共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

这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来阐述: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把技术创新正式纳入法制轨道,以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和职责,政企分开,加快中小企业统一管理机构的设立,确立统一政策体系的制度。如美国1953年建立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再次,应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最后,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国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港等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

(三)加快中小企业制度创新

首先,为了加快技术创新,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加强管理和设计创新模式,努力塑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其次,应该大力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最后,中小企业应该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外生型”的技术创新模式。

(四)多渠道开拓资金来源

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融资渠道,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国务院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方向发展。目前,这项首期额度为10亿元的政府专项基金已经启动。除此之外,还应有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一,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两极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

第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国家对省、地和市(县)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可以通过社会集资,发行股票等形式集资组建。

第三,允许中小企业试点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最后,应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模式,创立二板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换。

(五)加快催生中小企业

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

1、对中小企业注册登记实行“无门槛制”;

2、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行政收费;

3、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催生中小企业的“温床”;

第 3 页 共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4、政府应完善政府职能,促进企业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之--发展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规划。可以从战略高度上来阐述发展规划:

(一)战略定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既要与中国目前国情相结合,又要与未来几十年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相连接。

(二)战略目标:应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我国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到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与之相适应,到2050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组织水平基本上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战略步骤:分三步走的整体设想:

第一步,到201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具有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相当协作能力的资本密集型小企业;

第二步,到203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间(包括与大企业)具有密切协作关系的技术密集型小企业;

第三步,到205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间不仅具备密切协作关系而且是高新技术密集型小企业。

(四)战略措施:第一阶段,应围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着手,使中小企业有一个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第二阶段,应围绕建立健全良好的、面向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手,使小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阶段,要围绕大力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培育大批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着手,使中小企业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以上是国家从战略层次上对我国中小企业作出的规划部署,还应从战术层次上的经营战略来配合国家的总体规划。

1、针对环境特点和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确定政策重点

首先,应围绕理清政府职能,为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应加强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第三,要指定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规划,引导小企业健康发展;第四,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

2、集中一点--“小而专、小而精”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可以促使小企业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精取胜,配合大企业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第 4 页 共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3、填空白--“钻空隙”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原则,占领空隙市场来获得成功。

4、与众不同--经营特色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采取该策略必须处理好经营特色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是战略成功的关键。

5、联合竞争战略

这是根据单个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可以是松散型联合,也可以是紧密型联合以增强竞争力。

6、承包经营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可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减少经营风险。

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问题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我们还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和制定更行之有效地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中小企业自身水平的措施,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技术创新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建国 《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2]周立群、谢思全 《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 [3]万兴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 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版 [4]吕国胜 《中小企业研究》 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小企业发展与政策研究》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6]刘东、杜占元 《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第 5 页 共 5 页

第四篇: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范文模版)

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

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复兴和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及发展战略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多品种、小批量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业;中小企业在西部分布比重偏低,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激励较强,技术创新的产出率较高,产值比重不断提高,推动再就业方面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并且是改革的先导力量等特点和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尤其是现行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许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较弱,受市场政策冲击影响大;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及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素质低等。

(一)地区差异正在显现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越快,欠发达地区则相对滞后。

1、产业结构布局上,专业化分工越细,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度越高,地区经济越有活力,容易形成小企业群。

2、企业人员主要来源上,发达地区通过行政方式指派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欠发达地区,分别为38.65%和77.02%。

3、研发部门的设置上,发达地区略高于欠发达地区。

4、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比较低,企业的技术创新处于起步阶段。

5、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技术创新的成效上,发达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6、产业的构成上,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大、比例高,欠发达地区则相对较弱。

经过比较分析,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干预小,政府支持力度大,而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中小企业干预较多。

(二)企业自主程度比较

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改革力度大,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较欠发达地区比重低。据调查显示,国有企业比重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是16.71%和41.91%。

(三)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而欠发达地区则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正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利用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对技术创新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第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第二,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源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第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动态过程;第四,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目的是向市场提供实现价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永恒的主题。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第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第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参与同行业或同类市场竞争的实质和法宝;第三,技术创新是延长中小企业寿命的灵丹妙药;第四,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改善供给的源泉。

针对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提高认识,制定相应的对策或措施,具体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

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人们把对加强大企业同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来的观念应予以转变,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领域中有巨大作用,排挤和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会造成市场缺乏竞争,企业缺乏活力等不良后果。随着中国入世,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为迫切,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

这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来阐述: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把技术创新正式纳入法制轨道,以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和职责,政企分开,加快中小企业统一管理机构的设立,确立统一政策体系的制度。如美国1953年建立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再次,应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最后,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

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国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港等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

(三)加快中小企业制度创新

首先,为了加快技术创新,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加强管理和设计创新模式,努力塑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其次,应该大力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最后,中小企业应该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外生型”的技术创新模式。

(四)多渠道开拓资金来源

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融资渠道,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国务院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方向发展。目前,这项首期额度为10亿元的政府专项基金已经启动。除此之外,还应有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一,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两极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第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国家对省、地和市(县)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可以通过社会集资,发行股票等形式集资组建。

第三,允许中小企业试点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最后,应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模式,创立二板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换。

(五)加快催生中小企业

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

1、对中小企业注册登记实行“无门槛制”;

2、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行政收费;

3、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催生中小企业的“温床”;

4、政府应完善政府职能,促进企业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之--发展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规划。可以从战略高度上来阐述发展规划:

(一)战略定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既要与中国目前国情相结合,又要与未来几十年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相连接。

(二)战略目标:应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我国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到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与之相适应,到2050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

水平,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组织水平基本上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战略步骤:分三步走的整体设想:

第一步,到201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具有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相当协作能力的资本密集型小企业;

第二步,到203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间(包括与大企业)具有密切协作关系的技术密集型小企业;

第三步,到2050年,相当部分小企业间不仅具备密切协作关系而且是高新技术密集型小企业。

(四)战略措施:第一阶段,应围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着手,使中小企业有一个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第二阶段,应围绕建立健全良好的、面向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手,使小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阶段,要围绕大力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培育大批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着手,使中小企业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以上是国家从战略层次上对我国中小企业作出的规划部署,还应从战术层次上的经营战略来配合国家的总体规划。

1、针对环境特点和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确定政策重点

首先,应围绕理清政府职能,为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应加强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第三,要指定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规划,引导小企业健康发展;第四,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

2、集中一点--“小而专、小而精”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可以促使小企业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精取胜,配合大企业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3、填空白--“钻空隙”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原则,占领空隙市场来获得成功。

4、与众不同--经营特色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采取该策略必须处理好经营特色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是战略成功的关键。

5、联合竞争战略

这是根据单个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可以是松散型联合,也可以是紧密型联合以增强竞

争力。

6、承包经营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可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减少经营风险。

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问题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我们还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和制定更行之有效地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中小企业自身水平的措施,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技术创新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特别是我们省份福建应该抓紧治疗中小企业存在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缺乏、融资困难、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四块“创伤”,并抓住机遇,制定出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引进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加大融资力度,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福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

【正文】

我国以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将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欧盟、美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都超过99%,是解决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

福建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为187359户,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福建GDP的50.5%,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企业数比重达99.5%;吸收从业人员303.00万人,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比重的88.6%。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在小型企业总量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占到77.7%,集体企业占20.1%,国有企业占1.4%,三资企业占0.6%;而在产值上,集体企业占51%,个体、私营企业占23.3%,国有和三资企业各占13.1%。小企业已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福建中小企业不仅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

来自省经贸委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6个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产值732.9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的82.7%;实现增加值2268.34亿元,同比增长25.8%,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9%。

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的主力军。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融资困难等内外部压力下,我省中小企业发扬闽商善拼会赢的精神,在变化中求生存,不断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努力创造新增长点。各级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就目前福建小企业的情况来看,至少有四处“创伤”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外伤”

东南部地区是福建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带,42%的小企业分布在这里,全省小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6%由这里产出。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东南部是中部的2.5倍,是西部的3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越快。调查显示,发达地区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中小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构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小企业的优势

行业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有关。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业、轻工业,其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其次,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长期以来国家的产业布局和区域政策有关。不发达地区化工、建材、冶金行业的比例高于发达地区。第三,中小企业的优势行业与行业的技术含量有关。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机械业、电子及仪表业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较不发达地区。

二、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高,是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内伤”

有关部门曾在福州科技园,晋江工业区等对2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约有

29%的企业认为人才问题严重,尤其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每万人中拥有的研究与开发人才不足3人,人才素质结果不合理,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年龄偏高,比例偏低,仅占总数的5.7%,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较为短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7.5%。

三、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硬伤”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小企业中有75%严重缺乏资金来源,约有67%的中小企业

把资金缺乏列为发展的首要困难。

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不多、而且分散在各地,大银行等大金融机构获取其经营和信用状况

的成本很高,因此,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全省2.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仅有5%-8%能获得银行贷款,且大部分是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即使想用间接融资,也因为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因此中小企业一般不依赖间接融资。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软伤”

管理部门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大多数企业在调查中表示企

业发展的软环境方面问题较为严重或很严重。

主要表现为,国家对技术创新的鼓励政策难以落实;政府管理部门太多,办事手续繁杂,

办事效率太低;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交易费用过高;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但单个的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因此对于社会化服务有着广泛的需求。

可以说,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和发挥有效作用。

(二)、如何治疗“创伤”?我们遵循国家政策走势,借鉴一些地区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

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四条可为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好,而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越差,越

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要以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引资嫁接为重点,在企业中实施改、转、租、卖、兼并、破产等措施,实施企业资产重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使国有企业从一些劣势企业和行业中退出,让位于个体私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要实施“专精”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中小型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

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时代发展已经使人才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

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管理工作中,要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形

成“成才、用才、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科学机制。

建议国家取消人才的户口制度和流动限制,取消人才档案的单位控制制度。同时设立中小

企业人才培训计划,由政府出资,在全国大范围地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对中小企业人员和有志于创业的人员进行免费教育和培训,普遍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这是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加大融资力度、对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力”

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融资支持以及开辟直接

融资渠道。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使之有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在当前全界风险投融资危机的情况下,政府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担保基金规模,为有条件的种子技术提供商业化机会。为了防止政府直接管理基金可能产生的腐败,应采取市场化手段,实现公司化经营。要尽快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以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加速风险投资的良性流动和扩张。应尽快修改《证券法》,增设中小企业上市条例,或单独建立中小企业上市法律法规,完善场外交易制度。要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为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省部分纺织企业改变结算方式,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如泉州企业与外商协商,由外商利用所在国的贷款购买泉州企业产品,贷款利息由泉州企业支付,付款方式改为泉州企业发货时外商即付款。我省中小企业还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莆田制鞋企业及时调整出口方向,扩大欧盟市场,大力培育拉美、中东、俄罗斯、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不少企业改变以往美元单一结算方式,积极与客户商量改用其他货币结算。

泉州市的民营企业则采用抱团出击的办法,通过规模优势和分工合作,集体“突围”。

不久前,包括七匹狼、海天、卡宾、盖奇在内的17家企业组建“福建省闽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集中5亿元以上的资金开拓新项目。制造业重地晋江着眼于品牌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互动,促进产业内部整合提升,一方面引导品牌企业走差异化竞争路子,加快从生产加工型向品牌导向型的转变,另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以品牌为纽带,细化社会分工、建立生产联盟和协作组织,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抱团”突围。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

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扶持政策。

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融资服务、开

拓市场、煤电油运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管理、用工管理、形成服务企业合力等7个方面推出36条具体措施,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应对挑战,支持它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健康发展;

福建银监局要求,省内各银行机构要重点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按照小企业信

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原则,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并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省财政在预算中新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金补助2500万元,补助总额达到6000

万元;

省工商局出台支持服务企业发展专项措施,从支持企业存续、支持企业创品牌、支持企业融资等方面,提出了15条措施;

福州海关出台十项措施,增强我省外向型经济活力,措施内容涉及通关服务、政策指导、业务支持、企业保护等方面;

福州、泉州、莆田、南平、三明等设区市也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矛盾突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关部门开拓思路,想方设法帮助企业筹集资金。

近日,我国首批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启动。在我省银行的努力争取下,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公司跻身首批6家企业之例。海源公司董事长李良光说,短期债券的发行,缓解了公司的流动资金压力。金融业人士认为,短期融资券的成功发行将为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工商部门指导企业开展动产抵押,盘活资金。今年头6月,全省工商系统共登记动产抵押1345份,主债权金额近1500亿元。通过这种方式,因无人担保拿不到银行贷款的明溪县盖洋牛角村水电站老板肖坤生,用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获得100万元贷款;大量收购受冰灾影响毛竹的浦城县利剑竹木制品厂获得贷款150万元,解决了毛竹收购后的资金紧张。我省工商部门还改革创新,与银行合作开展了商标质押贷款,一大批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把手中的无形资产换成了“真金白银”。

省经贸委积极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今年我省担保机构发展迅速,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了保障。截至2008年9月底,全省担保机构担保总额达230亿元,同比增长63%;在保余额为163.6亿元,同比增长46%。

此外,我省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创投资金的支持。截至目前,今年我省共有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支持金额达3072万元,获立项数和支持金额均比上年有所增长。省外经贸厅于2008年8月和9月两次组织国际创投资金海西项目对接会,包括红杉资本、高盛资本、住友商社、美林集团等国际著名PE基金公司与我省企业展开面对面交流。目前,已有70多家参加对接会的企业与投资基金进入实质性接洽,拟引入投资达10多亿美元。

一项项举措的不断实施,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五个责任主体责任清单下一篇: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