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差异法律文化论文提纲

2022-09-21

论文题目:清前期广州涉外刑案所见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研究

摘要: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粤海关,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自此,大批西方商人涌入广州,外国人大都聚居于此。随着贸易不断扩大,外国人的逐渐增多,中外之间的往来与沟通也越加频繁。同时,纠纷也随之发生,其中不乏刑事案件。根据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的不同,涉外刑事案件主要可以分为外国人对外国人的犯罪、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犯罪以及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犯罪。而据现有史料记载,清政府在处理不同类型案件中与外国人发生了很多冲突,尤其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犯罪及外国人之间的犯罪案件。冲突的发生是综合原因导致的,而中西间巨大的法律文化差异则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清朝前期涉外刑事案件,分析比较中西法律文化冲突。通过对鸦片战争前涉外刑事案件的梳理,中西法律文化间的碰撞主要表现在权大于法与法大于权、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重实体轻程序与程序、实体并重三个方面。权大于法与法大于权是中西在权力和法律关系上的差异,传统中国在人治的模式下,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统治者一人独裁,掌握立法权,法律只是维护其专制统治的工具。清朝前期,在皇帝的人治之下,确立了处理外国人杀害中国人案件应适用的原则。依据该原则,外国人依法应享有的上诉权和秋审权利被剥夺,同时定罪量刑时应适用而不适用过失和正当防卫的免责条件。此外,外国人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依清律属地管辖的原则,应由清政府处理。但其从未行驶管辖权,皇帝甚至以谕令形式明确不干涉原则。而西方则主张法大于权,“王在法下”,应依法定罪量刑,法律至上。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是中西在法的本位上的冲突。中国的集体本位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有着完全不同的渊源与内涵,集体本位的法律文化孕育了连带责任,其被适用于清朝前期涉外刑案的处理中。其次集体本位在本质上也是义务本位,在华外国人的权利相对于义务微乎其微,尤其是自由权利受到了严格限制。而西方的个人本位则主张个人责任及个人权利,这就引发了两者间的碰撞。重实体轻程序与实体、程序并重是中西在诉讼法律上的冲突,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缘于中外间不同的价值取向,即无讼与正义。传统中国对无讼的追求在价值层面上促使轻程序传统的形成,诉讼法律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西方所追求的是正义,认为只有法律才是实现正义的唯一途径,将程序与实体置于同等地位,因而诉讼法律发展完备。所以西方人主张案件必须经过正当法律程序的审判,当事人应享有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而在涉外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很多案件并没有经过公正的诉讼程序即定罪处罚,同时被告人辩护权缺失。此外,因诉讼法律缺乏约束力,司法官员贪污腐败盛行,尤其在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犯罪案件中,外国人屡遭勒索,这都与西方的程序正义相悖。

关键词:清朝前期;涉外刑事案件;冲突;法律文化

学科专业:法律史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权大于法与法大于权

(一) 权大于法

(二) 法大于权

(三) 权大于法与法大于权的冲突

二、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

(一) 集体本位

(二) 个人本位

(三) 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冲突

三、重实体轻程序与实体、程序并重

(一) 重实体轻程序

(二) 实体、程序并重

(三) 重实体轻程序与实体、程序并重的冲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木经济论文提纲下一篇:2ASK调制通信系统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