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语文诗词欣赏,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词,丰富其知识,更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智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古诗词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探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期提升语文诗词教学效果。

第一篇:诗词教学论文范文

“诗词热”视角下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

随着近几年传统文化的复兴,我国逐步掀起一波“诗词热”,这无疑是宣传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由此,在这一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逐渐成了近几年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备受人们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何紧握这一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古诗词朗读学习热潮,结合小学生们的性格、心理特征,科学开展后续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就成了现阶段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诗词热”视角下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这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实际的课程开展环节,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便是源自小学生接受能力的不足。受小学生语文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对古诗词中很多极度简洁、概括的语句理解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了实际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的效果;其次,便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长时间单一的朗读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们的“消极”情绪,影响实际朗读教学的效果。

二、“诗词热”视角下开展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的举措

(一)反复多次诵读,解决学生诵读困难

在“诗词热”视角下,如果想要实现对小学生古诗词朗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顺畅地朗读是实现朗读目标的基础,所以,在未来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环节,教师就应在朗读前对诗词的内容进行解析、捋顺,帮助学生们在了解的前提下进行朗读,并通过多次诵读以实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课程的开展环节,教师就应在开展朗读教學前针对这首诗中涉及的字音、字义、情感内涵等为学生们进行阐述,从而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反复的朗读,继而实现诗词背诵的目标,同时解决以往小学教学环节中学生诵读难的问题,实现预期的古诗词朗读教学效果。

(二)科学营造场景,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地营造朗读的场景也能实现朗读能力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对话、问答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与古诗词相适配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后续的朗读学习,同时实现读悟结合的目标。比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出塞》课程的开展环节,教师首先可以在课程开展前,针对这一古诗内容为学生们搜集一些背景资料,将这背景资料以“课前小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提升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理解这一古诗内容奠定基础;而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在王昌龄的笔下,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对这一古诗内容进行朗读,为学生们营造出作者笔下的爱国、忧民情怀,以此实现朗读教学的目标。

(三)渗透现代技术,开展多样情景朗读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技术在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中也为古诗词朗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合理地在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于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沉浸在古诗词的朗读过程中去,从而获得更好的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程的开展环节,通过对这一古诗内容、主题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一古诗中蕴含了苏轼对于西湖美景的描述,彰显了诗人对于杭州美景的欣赏之情。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着眼于这一情感和景色的描述,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现代化的方式为学生们营造与古诗词情境相适配的情景模式,让学生们在朗读的同时接受场景、环境的熏陶,置身处地地感受诗人所描述的画面,以此实现提升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提升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诗词热”的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逐渐成了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未来的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着眼于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入手,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朗读学习氛围,以此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沉浸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去,同时实现预期的朗读教学目标。

作者:谈志霞

第二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词,丰富其知识,更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智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古诗词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探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期提升语文诗词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情境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灌输与审美教育,对于诗词欣赏中所能实现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几乎很少涉及。从新时期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来看,创造力与想象力恰恰正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诗词作为最优美的语言,其本身语言简炼,富有想象力与情感,一诗一画境比比皆是。初中生要真正学会欣赏诗词,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想其意境、悟其诗情的目的。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不仅讲究平平仄仄,更是可以直接唱出来了的歌,同时,古诗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因此,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开启想象之门、创造之旅的重要开始,课堂设计的好,学生热情高涨,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下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从而实现以趣入境知诗意的目标。

一、读诗也读史

很多古诗词,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要真正知其意境,非读懂它所包含的历史知识不可。而一些流传很广的经典诗词,往往会因为诗词本身的惊艳,使人们忽略其背后的历史人文知识,人们也仅就诗读诗,结果是难以知其意境。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遇到这种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诗词,一定要读诗也读史,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具备真正读懂诗的基础。如曹操诗不多,却才情惊艳。官渡之战后的一首《观沧海》,让人看到了一代枭雄广阔的胸怀和雄心,定鼎许都后的一首《龟虽寿》,让人看到了一代枭雄的慷慨悲壮。学生如果不懂这段历史,可能很难理解这其中为何有这么大变化。苏轼的“唯有泪千行”,让人看到一代文豪对亡妻渗入骨髓的思念,这在三妻四妾的北宋让人感觉有点不真实,但如果了解到苏轼与王氏的爱情故事以及在写下这首词前后苏轼官场的不如意,生活的不安定,可能就不会这么想。语文诗词教学,坚持读诗也读史,无疑将使学生更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怀与所思所想,对诗词的欣赏也会更上一层楼。

二、重意不重形

诗词短不过二十余字,多不过百字,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要学生背诵诗词不难,难的是学生如何欣赏诗词以及学习过程中,如何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应该坚持重意不重形,不以学生会背诵为目的,而是要实现学生入境知诗意。诗词多数语言极为简炼,短短数十字,就为我们色勒了一幅画境,让人尤如身在画中。如马致远一首《天净沙秋思》,用最直白的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为人们描绘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内心深处的思与愁,可谓绝唱。同样的,李白的《将近酒》、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李商隐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杜牧的“多少楼台烟雨中”都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能够从字面入意境,去欣赏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画卷。当然,在重意不重形的诗词教学中,要结合中国传统人文特点,为学生讲授古诗词常用的意境用词。如用“月”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斜阳”“夕阳”表达愁绪万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杨柳”表达不愿离去的难舍之情——杨柳依依江水平;用“笛”“箫”来表达相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过去千年间,这些常用物品的使用方法,已在众多诗人的诗词中得到印证。教会学生通过这些带些明显含义的词语来迅速了解作者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归纳意象,快速打开想象之门,增强学生通过知诗意而带来的学习效果。

三、唱画诗强于读诗

唱画诗,是指对古诗要唱,要通过诗词意境自己想象一幅画。一方面,中国古代诗词对押韵、平仄的讲究是有道理的,它不仅仅是今天我们读诗所感觉到的富有韵律感,而是实实在在需要唱出来的。诗歌诗歌,诗者,歌也。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都是可以唱之极为优美的。当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做到将诗唱出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初中诗词教学中借助音乐实现教学效果的倍增。如辛弃疾的名篇《破阵子》,写军营,写爱国志士的梦想抱负,苍凉却又激情万丈。可以在讲授时辅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用跌宕起伏、节奏强烈的旋律,为《破阵子》的教授做好铺垫,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走进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走进作者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忠信世界。再比如,在唐代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边塞诗,同样可以辅以初唐到盛唐影响力巨大的《秦王破阵乐》进行音乐教学,将学生带入宏大的战争场面和军士们的内心世界,继而加深对边塞诗的共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诗词画出来。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最具有代表性。无论是“山泉石上流”,还是“云深不知处”,都让人很容易想象其画面。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诗时,可以让学生一句诗画出一幅画,用画笔展现作者所表达的美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想象力,更可以通过学生自我的创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感受诗歌之美。

诗词之美,只有进入其中才能感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要从诗词出发,又不限于诗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以趣入境,进而知诗意,懂得欣赏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严锐.情境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

[2]程亚林,徐党英.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3]王芳.试探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2).

作者:王术井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本文在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基础上,紧紧抓住小学古诗词的特点,从教材分析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以落脚点,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统地、多层次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美的文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1 要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1 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2 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1.3 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2 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3 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4 课堂开放,学科融合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课前课后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鉴赏介绍、相关作品等资料的收集、交流;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就诗的表现方式来说。诗显示出整体艺术,所以在诗的领域里,其他各门艺术的表现方式也用得上。”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诗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如《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可以通过读地图了解京口、瓜洲及钟山的地理位置,从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如学习者是六年级学生,还可启发学生联系常识课上学到的有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知识,感受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与离别家乡的依恋交织于胸的复杂情感。而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可多样,有的朗诵,有的吟唱,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小品,有的将诗写成书法作品……

5 跳出教材,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例如本次的专题研讨中,四年级的古诗《江雪》的学习中,杨老师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六年级的沈老师以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两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6 要改革评价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古诗文教学,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语文教师古诗文素养提高、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古诗文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①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文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②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③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古诗文,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④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例:同是写春天的几首诗,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从陆游、杜甫的几首感怀时事的诗,看陆游或杜甫的爱国情感等。)使评价更具综合性。笔试形式也可进行创新改进,如看图写诗,据文写诗等,而且应鼓励不同答案。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 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 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 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 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 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 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 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作者:高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业经营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政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