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市场需求角度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2022-09-10

从1999年我国开始逐步扩大高校招生人数, 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精英化就业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大众化就业。进入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各类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和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中最为的迫切需要。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 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从各地人才市场信息显示, 一方面最近几年全国各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岗位数持平, 而高校毕业生数量每年增长为5%~15%。另一方面, 新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以及中西部企业提供的岗位招人难。那么究竟原因随着我国产业的日益细分化、专业化和多元化趋势, 导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 使社会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毕业生考试得高分, 却没有学会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 也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从毕业生就业市场看, 用人单位感到学校培养的一些学生缺少实践经验, 学到的知识与市场发展不接轨, 毕业生上岗前至少要培训半年到一年才能用, 增加了企业培训成本。而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和技能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又好高骛远不愿意到基层岗位工作和锻炼。

1 市场需要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是现代企业人才呈现职业化特征。现化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化”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标准。职业员工就是了解公司的目标, 明确自己的职责, 能够自觉自愿全身心投入工作,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业绩的员工。只有职业员工才能实现一个公司的持续长久发展。二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既有着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 又有着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 走上工作岗位后, 既能即时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 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三是具有创新精神。企业需要毕业生动手能力强, 善于解决问题, 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潜力和能力, 又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面, 将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将技术推广, 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造。

2 培养市场需求的创新人才途径

2.1 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互动, 实行“订单培养”, 学校也充分发挥了自身教育资源优势, 根据企业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经过企业的实习和培养, 便可达到“招之即来, 来之能用”的目的。

(1) 搭建实践平台, 锻炼毕业生动手能力。学校与企业联手为毕业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一是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的产学研合作, 搭建实践平台, 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二是与企业共同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2) 将企业的研发与教学计划相结合, 毕业生可以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 也可以将毕业 (设计) 论文与企业的研发相结合,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企业, 熟悉企业的生产一线, 在进入企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 (3) 聘任双师型教师, 抓好“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 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一是聘请专家和技术人才到校授课。二是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 积极为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条件, 从而不断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机和稳定的师资队伍。

2.2 建立“人才与市场同行”理念, 让人才培养与市场建立无缝对接

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成为人才培养的指针。是正确处理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关系重要因素, 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毕业生,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完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要统筹规划, 优化配置, 要按功能设置实验室, 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现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的实现实验室开放管理。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管理, 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2) 以学生发展为本, 拓宽办学思路, 强化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使培养模式多元化。如举办“学生学术节”, 利用学生学年度的某个月份进行学术交流,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 使学术活动贴近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二是加强、扩展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可以适当与国外高校建立“2+2”、“3+1”等模式的国际合作班, 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知识的同时, 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能适应国际化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3 通过市场营销观念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

(1) 高校是一个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机构, 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将越来越高, 所以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性, 学校的专业设置不但要研究社会的当前需要, 还要研究社会的未来需求和潜在需求, 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像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密切联系就业市场需要开展教育和指导, 高等教育的结构安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相适应, 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才就业渠道的畅通。 (2) 树立就业营销观念, 做好营销策划工作。学校要树立教育市场营销观念, 就业指导部门如同企业一样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 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要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以促进就业工作。同时做好毕业生就业营销策划工作, 全方位开展就业“促销”活动。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要针对每届毕业生制定出具体工作计划。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 要结合本校的战略规划、品牌特色和就业市场预测等情况, 确定传播途径、范围和频率。比如, 可以结合“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等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高校的办学特色、毕业生优势等;也可以发挥“关系营销”的优势, 每年确定具体的时间表, 走出校门, 深入企业, 宣传学校品牌优势, 沟通“供需”双方感情, 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特色以及历届毕业生工作表现, 掌握第一手的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学校的发展战略, 制定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摘要:文章从分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入手, 从市场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市场需求与高校教育相对接的角度, 探讨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下一篇: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