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2023-02-20

看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成功不成功, 主要就看他“引导”的成功不成功。常常见一个学生, 即便把语文课上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 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把语文学好。我们发现, 有些同学听课笔记做得很好, 很详细, 课后巩固也非常到位, 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都记住了, 但语文就是学不好。而那些平时喜欢读、喜欢写的学生语文程度常常比较高。因此, 看一个语文教师有没有本领, 判断一个语文教师是不是优秀, 就看他能不能让学生喜欢看书, 喜欢写文章, 能不能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和写的兴趣。我认为,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成功上好语文课,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问题教学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 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则从教师职责的角度明确规定了教师“解惑”的功能。

那么, 怎么才能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问题?途径有二:一是在钻研教材, 确确实实地吃透课文的前提下, 往往可以选择学生容易忽视的课文的细枝末节处入手, 如《项链》开头的第一句话“她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我就扣住“也是”二字询问学生其中的含义, 经过师生共同探究、讨论, “也是”一词背后美丽的女主人公身处清贫、向往虚荣不成, 无限委屈难耐之心理状态就清晰地为我们捕捉住了;二是教师要多读书, 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 打下扎实的文史哲功底, 从而具有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

问题教学还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前提下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质疑和教师提问适当互补。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问题的拥有者, 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教师是学习的点拨者、评价者和必要的补充者, 这也是问题教学的最大特点。有时学生质疑关注点较偏, 不足以体现教学重点, 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路, 扭回教学正轨。有一次执教《祝福》, 学生质疑全都是字词方面的, 而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巧妙手法和典型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的好素材, 解决完文字方面问题后, 我向学生提了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 (1) 比较三处有关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的不同,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 祥林嫂屡遭不幸, 走投无路, 最后在极度痛苦中悲惨死去的原因是什么? (3) 这篇小说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由于问题设计有层次、有深度, 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这一组发自教师的提问很好地弥补了学生提问的缺憾, 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实质上学生仍是问题的持有者。

2 重视造句训练,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 文学的主要工具和基本材料也是语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 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 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 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

语文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造句训练。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忽视造句训练, 其实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的, 所以, 我认为, 在高中语文中作适当的造句训练是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造句训练要形式多样, 常练常新, 给学生开辟创新思维的空间, 有时可从课文中挑出若干词语, 学生从中任选3个以上造句或写一段话;有时可引用诗词名句写话;有时可仿照某些常见的词语搭配形式造句;有时可用文言散文中的成语或名句造句;有时也可模拟例句, 写出新句……经常变换形式, 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拓宽思路, 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在许多情况下, 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水平的高低。现在,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语言也在发展。教师应该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注意给自己“充电”。比如, 一些新潮小说的语言运用充满了陌生化和反规范味道, 语言不仅是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 而且“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对象”。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

例1:《浴室》中说后生洗澡, “先从脱袜子做起, 再脱裤, 再脱衣, 果然势如破竹”。——“势如破竹”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政治、军事上的节节胜利, 现在却被拿来形容后生洗澡脱衣服, 令人哑然失笑。这是大词小用。 (参见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

例2:小村里的年来得不像城里的那么嚣张, 这里的年来得悄然而又简洁, 甚至显出浓浓的落寞。 (《信天游》, 载于《扬子晚报》) ——“嚣张”原指恶势力、邪气上涨、放肆, 这里指气氛浓、气势旺。

当然, 造句还跟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积累有关。所以应鼓励、指导学生多读、多听、多积累, 这是造句训练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3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

前些年的高考作文, 大多给出一定的材料或话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人生修养的理解或对某些哲理的思辨。这当然是一个进步。近两年, 高考作文内容以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 这是作文考试的又一个进步。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 在内容上让学生针对事关国家民族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和现状进行写作, 开拓这样一条作文思路是极有意义的。首先是拓展了高中学生作文内容的空间。“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古人为诗作文的优秀传统。倡导学“文中有我”, 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对的。但是文中的这个“我”却有“小我大我”之分。时下少男少女们的习作总显得脂粉气, 孩子气, 小家子气,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突不破这个“小我”的圈子。事关国家民族和国计民生的写作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 单就中央和各地方新闻媒体所披露的材料就足够学生有发不完的议论, 各地区每时每刻发生在人们眼皮子底下的事实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北京奥运会, 中国运动健将一举囊括51枚金牌, 位居第一;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每件大事发生后, 我都要在作文课上提供有关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对这些大事件从各个角度深入思考, 展开讨论, 学生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精辟见解。

现在教育界都在呼吁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 这当然是不错的。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应该只关心解决了多少问题, 更应该关心引出了多少问题, 引导得好的语文课,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真正解决了学生读和写的问题, 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效率高的语文课。

摘要: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善于引导学生, 要重视问题教学;重视造句训练,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现实。

关键词:问题教学,造句训练,社会现实

参考文献

[1] 和青年作家谈话, 论文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3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已建成轨道交通缓解客流拥挤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论文

热门文章

善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