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音乐课堂改革

2022-09-1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尊重个体的不同发展, 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 只有师生课堂角色得以转变, 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实现其深远的意义。

一、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 由重结果先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中一个突出的教学弊端,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而是让学生去重点背读“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 放在揭示知识形式的规律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感受与鉴赏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地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给学生, 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 经过自己亲身体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 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 记得上学期我上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课时, 欣赏前我提问:“欣赏这首音乐时, 你们的脑海中产生了画面吗?音乐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当让人心旷神怡, 优美的音乐欣赏完后, 学生说:“在一望无际的、美丽的大草原上,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 远远走来一群人、随风飘来一阵阵轻柔、悦耳的驼铃声、马蹄声。”我又对学生说:“听得非常好!请你们根据所听到的音乐、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很快, 学生描绘出了几十幅风格各异的美丽的图画。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的脑和手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在教学中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了鉴赏音乐的知识。在教学中, 还应多多鼓励学生们对所听音乐, 具有自己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 由空洞说教向生动形象转变

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实践的兴趣, 产生学习的动力, 让听觉和视觉有机的结合。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给学生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时, 就把《智斗》的录像片段先播放给学生们欣赏, 一下子就把现代京剧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 在了解了剧情、以及观察了现代京剧在唱腔、脸谱、服饰上具有什么特点后, 再让学生们思考现代京剧的故事情节表现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等等, 把这一系列的特点抓住。上第二节课时, 我们即将要欣赏的是传统京剧曲目, 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认识了解传统京剧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及他们的脸谱、角色、服饰等等特点, 再给学生们讲诉将要欣赏的传统京剧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剧情……然后再播放传统京剧, 包公演唱的《斩美案》、穆桂英演唱的《我不挂帅谁挂帅》, 欣赏完两首曲目后, 让学生们思考: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有没有区别?有哪些区别?学生们很快就找出了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区别是:唱腔、脸谱、服饰不相同, 故事发生的年代也不相同, 宋代——现代。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比较教学活动, 使学生们在欣赏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同时, 又很快找出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所以说,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 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它的作用是过去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它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 忽略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以人为本, 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因此教学的重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习发展方向转变。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只为了追求一张文凭, 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 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 回顾20世纪学校教育所走过的历程, 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充分相信学习的能力, 学习自身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就是将教师从传统、单一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把机会交给学生, 当学生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 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感受、碰撞。尤其是当这个挑战来自同学, 而不是来自老师, 碰撞就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如我在上初一的音乐时, 有一堂课题是《阳春三月》要求用人声模仿自然界、生活中很多的声音来表现美丽、万物复苏的春天。学生共分三大组, 前二组有的学生模仿:鸟鸣、春雨、小鸡、小鸭、以及牛的声音;轮到第三组学生时, 他们所想到的很多种声音, 都已经被前二组的同学模仿了, 这是, 一男生“呜、呜、呜”的叫了几声, 同学们问他这是什么声音?男生答:“猩猩”, 又说:“春天来了, 猩猩很高兴, 它也在用“呜”的叫声迎接着春天的来临!”。当时这样的回答让我和在场的其他学生们感到非常诧异, 但一想, 这样回答得也正确又很富有新意, 于是我和其他同学们都报以他热烈的掌声。所以说:创造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必要手段,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鼓励学生“动起来”, 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习围绕老师转。这是以教定学, 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 学生习惯被动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的消失。

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 这一教学理念始终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在上欣赏课的时候, 我常常根据不同情绪的乐曲让学生自主动起来, 如欢快活泼的乐曲会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节奏性很强的乐曲, 我会让学生们用指头敲击课桌边来感受节奏, 等等这一系列简单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既丰富活跃了课堂,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成为主人。让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合感情, 在音乐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美的愉悦同时又受到情感的陶治, 从而达到以音乐育人, 以音乐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