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观点,分析梳理了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篇: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解析

摘 要: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现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社会、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困境 提高就业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音乐教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最终目标,以向社会输送合格师资为主要职能。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职业的选择相对集中,就业的方向相对单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视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据最新统计表明,全国现有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72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院系或艺术专业,且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艺术师范专业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在此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寻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有效地引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就业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已毕业的2009届和2010届学生为例,毕业学生共计11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1人。以下为毕业生基本统计资料。

表一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从表一可以看出,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比较稳定,但签约率呈下降趋势,这基本上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相吻合。前些年,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教师职业,并且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而近两年,本科学历毕业生已经基本上进不了高校就业,甚至进入中小学校就业都比较难。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也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与现实。

表二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表三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统计

表二表明,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被迫做出更多的分流,专业对口的职业选择比例在下降,不能进入教师行业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具体而言,116名毕业生的总就业率是92.24%,其中12.93%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幼儿教育工作,18.10%从事各种音乐、舞蹈培训工作,6.9%选择继续学习来缓解就业压力,16.38%进入企事业单位,23.28%选择自主创业,14.66%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如大学生村官、公务员、社会工作者等),从统计结果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向社会培养合格师资的职能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表三是对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离职、薪资方面。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越高,体现出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得到的市场价值实现越高;离职率低,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说明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薪资的高低,也反映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在市场价值中的高低。表中显示,我院的专业对口率呈平稳发展趋势,近两年平均专业对口率为71.53%,与74%的省音乐教育专业对口率较为接近,这也表明我院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虽然略有成效,但我注意到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长期存在“重专业训练,轻理论学习”的观念,并且在说课、试讲能力和面试技巧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是专业对口率平稳不走高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解析

社会舆论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音乐类专业扩招政策降低了大学的门槛。尤其是音乐教育专业填报的“高烧不退”,虽然增加了全民教育普及率,提高了人民综合素质,但在发烫的“艺考热”背后,严重的就业难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来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总量的阶段性猛增,的确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自然增长形成了一定冲击,总量性的矛盾有所表现,但这并非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根源。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学校乃至大学生自身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一)扩大招生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

一边是轰轰烈烈的扩招,一边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门路狭窄是大家一致的观点,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不受重视,音乐老师趋于饱和的现状使毕业生们忧心忡忡。在目前应试教育气息浓郁的氛围中,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块鸡肋,除少数重点中小学比较重视音乐教育外,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做做样子,一个学校有个两三名音乐老师足以应付全校的音乐课。在这种大气候下学校提供招聘音乐老师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是与高校培养符合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合格师资这一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目前高校教育体制僵化、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教学技能不足,仅仅会一两项音乐表演技能,与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三)毕业生择业设想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目前导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就业不难、择业难”的局面。许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培养其艺术素养,买器材、请老师,参加各类等级考试,投入比一般学生要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可以说,音乐生除了学校正常科目的学习外,学生和家长在时间和金钱上都付出了更多。所以,在找个专业对口单位很难的情况下,“有业不就”的现象就较突出了。

三、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在当前这种就业困境大环境下,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知己知彼的能力和正确择业的观念。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格局。绝大部分毕业生一方面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使得用人单位连连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对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往往只看重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前要引导他们明确目标,平和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要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另外,毕业生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值,只要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只要是能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都可以尝试考虑。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开阔就业视野,“先就业,后择业”。一些“非学校不进,非教师不当”、“只考公办学校,不进民办学校”的陈旧观念只会让自己陷入就业迷局,错失良机。

(二)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因为中小学校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比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逊色许多。

为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必须教育学生摒弃专业上的“主项”意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之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精通一种音乐技巧,掌握多种音乐技能,并且拥有既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学校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一专”,即专长钢琴、声乐或器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得毕业生能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出“新”,开设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要适当打破专业界限实现“通才”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就业导向作用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相对单一、教条化,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认为是短期培训,无须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宣传和求职择业的方法技巧指导等功能。高校应建立和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热心为毕业生服务的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大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力度,完善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系,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帮助毕业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陈超

第二篇: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述评

【摘要】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观点,分析梳理了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其学术能力进行自我测评和验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是取得学位的必要条件。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为将来考研、求职、留学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力储备。当前,对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成果颇多,大都表现在对课程现状和形式存在的问题的揭示与研究等方面,很多学者将其作为重要关注点,成为了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价值和意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综合类院校的二本和各种民办性质独立二级学院下设的音乐院系。

一、国内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现状

鉴于毕业论文在高校本科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众多学者针对目前国内高校音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学生和管理等多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均是众多学者在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思考与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要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在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应区别独立音乐学院进行改革

研究发现,当前综合类大学的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与教学大纲期望的“学术”要求差距很大,尤其是地方综合院校对音乐专业与普通文理科的特点不明确或者不重视,导致音乐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文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使用统一标准,从而使音乐专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因压力和能力等多种原因难以顺利完成,为了毕业只好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也就越来越严重。当前,便利的网络使作假过程极其简单,采用复制、粘贴、抄袭甚至购买毕业论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对此,有学者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学者李彦认为,音乐专业生源文化素养先天不如普通文理学生,再加上教学过程后天缺失,缺乏重视、师资不足、资料不足、时间冲突等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地方综合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存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校教学管理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问题的制定与实施;学者沈艳芳认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当前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要求和应用型性原则不断修订我们的培养目标。由于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根据音乐专业的特点考核方式必须相应作出调整,毕业论文不应再被当作对音乐专业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依据;学者李翔认为各高校在深化其他教学环节改革的大背景下,实际上对音表专业毕业论文并未给予多大的重视,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已成非常严重,改革现有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模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综合类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要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形式予以完成

学者孙曼以本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音乐会替代论文写作,结合撰写音乐会设计报告、舞台实践体会、舞台编导创意、文学脚本设计、学习总结,通过加强相关社会艺术团体和兄弟院校艺术专业师生交流合作等多种方式,在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学者华敏、潘健、潘原钏运用多重模式的设计,经过两届毕业班改革试点的实践探索,其研究成果对于优化毕业生在艺术实践等专业研究能力方面体现出有价值的客观性与专业性特征;学者蔡远鸿通过毕业论文模块、研究创新模块及小组研究等方式,将音乐专业学生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论文的前期阶段性成果作为提升写作素养的重要路径,以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调研作为田野调查的的主要方式,以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作为最终研究成果,也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专业学生专业方向不同,如果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训练方式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也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但所有学生都做这样类型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又过于单一化了。

(三)采用多种方式改进和加强音乐专业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写作能力普遍比较欠缺,《音乐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讲述音乐论文写作方法的课程,包括音乐论文的类型与分类、音乐文献及检索、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等内容,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论文的质量和格式规范有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音乐论文写作》课程授课质量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对此,学者张宁认为开设并上好“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等一些应对的策略,可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学者庞毅认为高校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研究程序不规范、多低水平的重复、毕业论文设计不合理、研究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需要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从兴趣点和培养目标出发,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题目,大力推行导师负责制,有效提升学生论文写作质量;学者杨朝忠从选题的“取”与“舍”、题目的大与小、题目的新与旧、论文结构、实地调研和文字表述等方面,学生要通过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虚心听取指导教师意见,细心收集相关资料,脚踏实地进行调研,认真构思论文写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分析

重“技术”轻“理论”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技能课的学习和实践,而对于音乐专业开设的其他理论课程或重视不足或缺乏兴趣。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化基础问题。音乐专业考生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其他文理学科学生,且差距不小。由于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造成了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在理论素养方面的先天不足;其次,音乐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造成教学过程中缺乏提升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有效机制。在进入大学之后,按照专业学习的要求,基本上侧重的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文化基础薄弱的先天性不足状况没有得到针对性的改善和提升。

中国的普通高等音乐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独立的音乐学院,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二是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如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三是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办学层次较高的一本院校音乐院系。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二是办学层次偏低的二本院校音乐院系,如德州学院、豫章师范学院、黄淮学院等;三是各种民办性质独立二级学院下设的音乐院系。鉴于以上三类院校培养方式和目标的不同,就造成其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具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管理特点。

(一)独立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特点

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共计11所。这类学院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有效的类型,工作程序明确具体,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基本形成了较为严谨的管理范式。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特点

主要包括山东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这类学院采用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的管理模式,工作程序相对明确,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并且非常注意学生论文的宣传。

(三)综合类高校音乐院系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特点

这类高校有三种情况:一是传统的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各省市的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二是各省市的综合类大学及地方院校,如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临沂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德州学院、泰山学院、滨州学院等。三是各种民办性质高校中的音乐院系。地方综合院校种的音乐院系一般采用同其他文科专业的统一要求,不針对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把音乐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文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统一管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存在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沿袭旧制,不加变通;管理权和责任下放等问题。当然,并不是说独立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没有问题,只是由于这类院校由于管理目标比较明确和一致,管理模式和方法相对统一,因此出现的问题也具有单一性特征。而综合院校中的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管理虽然也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学科专业的差异性造成了实际操作运行环节的混乱和不实。

以上论述通过对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现状及不同类别专业论文特点的梳理与分析,认为当前我国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存在很大的问题,与我们预想的目标与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问题,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开题、规范化等方面的落实与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严格把控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环节,包括选题和开题两个阶段,前者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兼备的论文题目;后者是通过成立专门的专家评审小组对所有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筛选或修改的环节。开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二是选择对本专业知识领域有价值的题目,比如提出新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或者旧说新证、学说综合等具有一定新意的题目。这个阶段是管理部门的审核把关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细致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学生顺利开题,为下一步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进一步加强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教学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的提升方面,而学生理论素养和思维的建立机制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方面做的工作不够到位。这也体现了大部分高校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比较松散、要求不严格。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常规管理机构,虽然也都有一些管理方面的制度,但是由于论文过程管理工作不细致,造成制度形同虚设、教师学生应付公事的现状。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系统与科学细致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与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R].教体艺(2004)12号.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4)14号.

[3]刘宇统.不同类型音乐院(系)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特点解析[J].戏剧之家,2014(12).

[4]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EB/OL].2012-6-21.

[5]胡小东.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存与废试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

[6]于琦.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方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6(7).

作者简介:段文(1969—),德州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作者:段文

第三篇:毕业论文“致谢”折射大学教育之痛

近来,一篇题为《一个大学生论文答辩后的致谢词》的帖子开始在网上流传,经网友修改附会,又衍生出许多新版本。这让人联想起去年有新闻报道说我国有多少硕士论文缺少谢辞云云。

大学四年,最后的作业就是毕业论文,这不仅衡量学生的学术专业水平,某种程度上还考察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本科生论文水平的质量高低或许和个人能力水平有关,可论文谢辞的写作并无一定之规,也比论文正文写作的难度小很多,基本上是个人意志的自由书写,可为什么论文谢辞屡遭“毒手”,不是被忽略就是被“恶搞”,抑或是索性“借用”别人的谢辞,甚至发展出“谢辞写作模版”,换上人名地名就敷衍成了一篇新谢辞呢?

事实上,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是站在前辈研究者肩膀上的产物。前人的论述、讨论、争辩都给我们启发,是我们脚下的灯。所以论文谢辞并非可有可无的虚文假礼,而是记录论文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和向前辈学人以及曾经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的致敬。在西方,谢辞更是不可缺少的论文一环,西方学者习惯把“致谢”放在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开头,开宗明义地表达感恩之情。

不写谢辞或“恶搞”谢辞的做法不仅与学术规范精神背道而驰,其中折射出来的学生道德感、感恩意识的薄弱和学校论文管理体制的混乱更让人心寒。如那份帖子所言“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们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感谢负责答辩的老师。在我也不明白所写为何物的情况下,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都知道写得什么吗?知道;参考文献都看了么?看了—后便让我通过了答辩”。也许这份谢辞更像是一个寓言,对陷入形式主义泥沼的论文和答辩进行了嘲讽。

众所周知,本科生论文质量水平不高,坊间对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该不该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尚需要教育专家的进一步论证,不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但如果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个主要理由是论文质量不高,多有抄袭的话,那校方理应承担起失察失职的过失,岂能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或者干脆说要取消了论文完全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呢?正如有的网友表示“我的论文看的人不会超过5个”。“开始写论文了,我的指导老师总共就和我见过一次面,说了两句话,我该感谢他什么呢”。部分论文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的不负责任和马虎态度的确很难让学生肃然起敬。

一般而言,论文的答辩和审阅环节和论文写作环节同样重要,答辩和审阅环节是对论文的进一步修改完善,也是“刷人”最多的环节,国外学校十分重视论文答辩,答辩小组会对学生“轮番轰炸”,对论文中的一点点小错误也抓住不放,每年在这个环节上因表现不佳,答非所问而被取消授予学位的学生大有人在。而在我国部分高校,这两个环节基本上是走走过场,答辩如同叙家常,侃大山,完全丧失了答辩应起的作用。这种例行公事般的态度又怎么能使学生对老师充满感激呢?所以在谢辞里学生也只能例行公事般地对老师敷衍上几句,谈不上有什么真心实意的谢意。

学生们道德责任感淡薄和感恩意识差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大学生们认为他人无论对自己提供了直接帮助还是间接帮助,总之有太多的“理所应当”,是义务的,又何必要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呢?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倾向是,学生们热衷在谢辞里对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大唱赞歌,据说这样能确保论文安全通过,这是上一届学生对后辈学弟学妹们口耳相传的小秘密,“厚黑学”的运用终于无所不及,这更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

作者:羽 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高级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