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产业结构论文

2022-05-0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区级产业结构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事关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从动物防疫机构设立、动物疫病防控设施配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动物防疫体系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蔡甸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区级产业结构论文 篇1:

朝阳建设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综合实力强,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高。“十一五”期间,朝阳区坚持高端化、国际化、集群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原则,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创意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行业及产业环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重点聚焦内容原创和投资交易两个高端环节,重点推进传媒文化、广告会展、设计创意、旅游休闲、古玩及艺术品交易、文艺演出等主导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2011年1-10月实现区级财政收入61.04亿元,同比增长40.55%,占全区区级财政收入的26.21%,比重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形成区级财政收入将超过7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日益凸现。

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组数字足以证明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朝阳区共有文化创意注册企业近40000家,年均新增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2100家,是2005年的2.3倍。2010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收入接近1500亿元,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速达到21%,2011年1-8月实现收入约1100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利润48.4亿元。按实现收入排序,在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中,朝阳区4个行业在全市16个区县中排名第一,2个行业排名第二,3个行业排名第三,呈现出各产业行业多元、均衡、优质发展的特点,引领着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丰春秋指出,朝阳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也逐步优化,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突出。近几年,通过实施产业梯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传媒、设计服务等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主动调整其他辅助服务业等创意度低、附加值低的产业,文化传媒业已成为朝阳区的第一梯次主导产业,2010年实现收入、资产、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分别占到全区文创产业的51.5%、44.2%、60.7%、53.1%,其中广告业实现收入占全国的1/8。近年来新媒体产业发展迅猛,数字广播、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移动新媒体等行业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成为文创产业的新增长点。

由于朝阳区的国际化特色鲜明,朝阳区的文创产业投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据统计,国际各类文创企业100强中有25家入驻朝阳,占全市45家的56%,朝阳区已成为国际百强文创企业的重要聚集区。此外,包括BBC、VOA、美联社、路透社等在内的全市90%的外国驻京传媒机构也落户朝阳。

不仅是国际传媒机构集聚朝阳,丰春秋指出,近年来朝阳区也确立了通过集聚区建设带动文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目前朝阳区共有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等8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14个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30个重点产业基地,居全市之首。更重要的是,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已成为全国首个年产值过千亿元的传媒文化产业功能区,带动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移动谷、北京艺术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吸引了包括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文化创意企业总部落户朝阳区。

搭建八大公共服务平台

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朝阳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促进、环境服务、管理规范”作用,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需求和产业整体发展特征,有重点、有针对性、分步骤地搭建八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区域文创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丰春秋介绍说,通过搭建投促、工商、税务、文化等部门为主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实行重点园区现场办公和重大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朝阳区一站式服务窗口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建成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引进中国音像著作权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入驻,国内首个“版权保险箱”及亚洲最大的音乐数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出台《朝阳区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若干措施》等专项政策,构建起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体系健全的综合性知识产业保护服务体系,搭建起了国家级版权保护和交易平台;通过政府出资建设朝阳影视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古玩及艺术品鉴定修复、信息服务等技术服务平台,朝阳区逐步探索形成了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财政资金适当补贴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模式;通过银企对接、小额贷款试点、设立银行专营机构、鼓励企业上市等措施,搭建政府服务文创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建设CBD传媒孵化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三间房动漫孵化器等项目,朝阳区形成了中小文创企业、专业文创人才的孵化平台和服务体系;通过成立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CBD传媒商会等中介组织,整合国家级及市级文化资源,搭建起了服务文创企业的专业化中介服务平台;通过健全营销网络,策划组织“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等品牌活动,参与“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专业大型推介活动,朝阳区搭建起了整体宣传推介文创产业的统一平台;通过发挥驻区中央、北京市文化单位、机构、名人等作用,搭建不同门类、不同形式的内容创作服务平台,重点引入了首都原创影视剧本基地等组织。

建设“一区三中心”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朝阳区确立了“十二五”期间“一区三中心”的文化繁荣发展思路。“一区”即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三中心”即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功能支撑的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中国国际版权投资交易中心、中国国际文化展示交流中心。“‘三中心’是功能意义上而非简单的物理空间,未来几年内,朝阳区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实现这一功能布局。”丰春秋说。

据介绍,为推进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朝阳区将实施五大战略,努力实现五大突破。“五大战略”即高端化发展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功能提升战略、人才支撑战略。并以此为指引,进一步加强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五大突破,即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产业整体创新和发展水平取得新突破,文化产业政策和管理机制取得新突破,文化内容生产和组织模式取得新突破,文化展示交流和传播手段创新取得新突破。

丰春秋表示,通过“一区三中心”的建设,朝阳区将重点形成四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除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这个全国首个千亿级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之外,还有大山子艺术及设计产业功能区、奥运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潘家园古玩及艺术品交易产业功能区,以此集中推进一批园区性、综合性、平台性、功能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借助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预计“十二五”末期,朝阳区文创产业企业数将超过5000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将超过5000家;年收入超过3000亿元;吸引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力争达到20%;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区级收入占全区区级收入的比重超过30%,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总量的比重达到30%。

作者:赵方忠

区级产业结构论文 篇2:

蔡甸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探讨

摘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事关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从动物防疫机构设立、动物疫病防控设施配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动物防疫体系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蔡甸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质量监管;蔡甸区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事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做好蔡甸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我们深入各街乡(开发区),走访了许多养殖业主、屠宰企业、畜禽交易点和无害化处理中心,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蔡甸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了深入调查,并进行了认真探讨和思考。

1  蔡甸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1.1  动物防疫机构健全,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区级动物防疫机构主要由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与渔业渔政管理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及区畜禽屠宰经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区级动物防疫机构主要负责畜牧兽医、牲畜屠宰、蜂产品行业管理。负责拟定、实施畜牧兽医、牲畜屠宰、蜂产品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拟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疫计划、应急预案和技术措施;拟定并组织实施畜牧业技术措施和标准化生产;指导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畜牧兽医建设项目并組织实施;依法开展种畜禽、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兽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和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的审核报批工作;承担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对重大动物疫病、突发动物疫情的综合防治及紧急处置、组织扑灭疫情工作;负责动物疫情的报告和防控监督;指导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管理工作;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管理;指导畜牧业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牵头负责农业血防工作;负责畜牧兽医统计工作;负责畜牧兽医相关学会、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区人民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打击、取缔私屠滥宰,对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督办;负责指导牲畜屠宰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负责牲畜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指导“放心肉”工程顺利实施;负责区牲畜屠宰经营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承担区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工作。现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中正式编制28人,临时人员7人;正式编制人员50岁以上17人,45~50岁6人,30~40岁5人;副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3人,中级技术职称2人,助理技术职称3人。

13个街乡(开发区)设立有11个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和11个街(乡)动物卫生监督分所。11个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共有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的畜牧兽医人员78人,其中综改人员17人,劳动招工人员42人,临时人员15人,返聘人员4人; 50岁以上人员28人,40~50岁人员25人,20~40岁人员25人;有副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人,中级技术职称5人,助理技术职称31人。

1.2  动物疫病防控设施齐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大幅提升

1.2.1  区级兽医实验室建设达标,具备多项疫病检测能力  区兽医实验室隶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3月6日再次通过湖北省兽医实验室考核,获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书。主要负责全区境内动物疫病的实验室监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已具备开展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鸡新城疫、禽流感等多种常见病毒性动物疫病的免疫学检测及布鲁氏菌病、结核杆菌、日本血吸虫病等多种常见细菌性、寄生虫疫病的免疫学、病原学检测的能力,并建立了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室。实验室建筑面积306 m2,设有更衣室、档案室、接样室、解剖室、流行病学调查室、病原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样品保存室等功能室。微生物实验区(包括病原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解剖室、洗涤消毒室、样品保存室等)与普通办公区建有隔离屏障,各主要功能室配备有相应的实验台柜,安装了洗手池、紫外线灯及洗眼、防火、应急灯等基础防护和消毒设施。实验室拥有高压灭菌器等仪器设备70台套,有利于免疫抗体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开展。目前实验室人员有5名,其中副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1人;大学本科2人、专科3人,为实验室正常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1.2.2  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设施设备运转正常  全区有独立的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区政府“以钱养事”经费确保全区11个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运转正常。全区11个街乡(开发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区、街(乡)、防疫员三级冷链体系完善,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恒(低)温冷库2个,冰柜4台,疫苗冷藏车1台,11个街(乡)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有冰柜(箱),防疫员有保温箱,同时建立了保温箱保管制度;冷库和冰柜(箱)常年正常运行,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有运行监管情况记录。

1.3  严格动物防疫管理,依法依规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1.3.1  养殖环节防疫管理  农村散养畜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新增填笼补栏畜禽每月补防,由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程序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由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管,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1.3.2  动物诊疗管理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由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严格执行有关动物诊疗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器械,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诊疗废弃物处置及诊疗记录等工作。

1.3.3  屠宰厂管理   区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全区6个生猪屠宰场的日常监管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做好各屠宰厂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办理和屠宰检疫工作,杜绝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1.3.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监管  全区在侏儒山街建有一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其依法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常年派驻官方兽医监管,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做好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

1.4  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2017年,蔡甸区成功创建了省級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8年至今,蔡甸区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一是制定了2018年动物卫生监督实施方案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计划表。二是抓好投入品监管工作。与全区畜牧兽医行业相关企业、个人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396份,明确了企业为畜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三是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018年共采集、送检各类样品325份,合格率100%。四是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管。仅2018年,全区共完成动物产地检疫10.4万头,生猪屠宰检疫5.4万头,发放动物检疫合格证明30 600份,发放畜禽标识11.5万个。屠宰检疫、产地检疫、电子出证率均为100%。五是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共处理病死生猪3.9万头,家禽1.6万羽,羊68只,宠物54只。

2  蔡甸区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畜牧兽医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机构改革,区原有畜牧兽医体系被打破,动物防疫能力被削弱,人员偏少,经费偏紧,工作偏软。而新的体系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畜牧兽医人员编制不足,使得区原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承担的管理职能大多要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使得有关工作不能满足新时代新要求,难以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2.2  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力度弱,专业知识有待更新

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在编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畜牧兽医系统自2008年招聘3名大学生以后,近10年没有引进新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加上机构改革造成原有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分流,畜牧兽医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得不一人多岗,且现有技术人员相关待遇不能落实,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待遇偏低,影响其工作水平提高,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现代化与高标准建设。

2.3  执法监管面广,执法人员及经费不足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监管的环节多、范围大,饲料兽药抽检经费及其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3  蔡甸区动物防疫工作的建议与探讨

3.1  健全防疫体系

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强化领导,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实行“区长、镇(乡)长、村长”和“局长、站长、防疫员”双重防疫责任制,将防疫网络延伸到养殖户、养殖小区,建立起群防群治网络,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有人管、禽畜疫病能防可控的防疫目标责任体系。

要进一步理顺畜牧兽医系统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执法队伍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全区动物防疫工作转型和职业化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采取优惠政策择优录取业务过硬的人员和本、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动物防疫、检疫第一线,全面提升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每年吸纳一定比例的畜牧兽医专业应届毕业生,用3~5年时间彻底改变目前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局面,建设“一懂二爱”的畜牧兽医队伍。加强现有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动物防疫工作理念,逐步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切实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改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3.2  确保动物防疫经费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要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物价上升指数和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财政预算。区财政应增加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年度预算,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执法设备,落实好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重点解决好基层兽医站防控工作经费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务报酬,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3.3  广泛宣传发动

随着近年来动物疫情的发生与流行,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欧洲各国对畜产品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国内一些大城市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严防有害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需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克服“重养轻防”的思想,要充分调动全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动物防疫法》《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以法律保防疫,以防疫促发展,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组成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把动物防疫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3.4  强化综合防控

动物防疫工作需要贯穿于整个动物饲养、经营过程的始终。因此,要切实抓好免疫关、检疫关、调运关、扑疫关、消毒关,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执行外来动物及其产品的查验和运载车辆的消毒制度。加强对动物所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监管,加大药物残留和违禁药物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抗生素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保证上市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中小型养殖户的监管,督促指导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消毒程序,抓好封闭饲养、程序免疫、定期监测、严格消毒工作,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抓好免疫抗体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档案及疫苗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为评价免疫效果和疫情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启建 刘仁亮 刘进倩

区级产业结构论文 篇3:

开启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征程

组织部门面对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吉林市丰满区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深入研究探索组织工作的新观念、新措施,推动组织工作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开启了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征程。

一、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思想政治建设的精神新高地

组织部门要把政治建设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组织工作的最高遵循,切实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引导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传习所阵地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尊崇党章、学习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好民主生活会,刀尖向内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二是继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坚持“支部为主、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过程在严、方法在活、成效在实”的原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研究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讲党课制度,把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长白山先锋—e支部”等平台开展学习教育,确保学出效果、做出实效。三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区级领导带头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通过设计好载体、搭建好平台、创新好形式把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抓实。

二、突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能力新提升

要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战略部署,关键在于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信仰、有纪律、有担当、有能力的干部队伍,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一是提升干部队伍政治意识,抓好集中性理论教育。把政治过硬作为干部高素质的第一要求。组织开展全区乡局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分批次赴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打造专业队伍、树立专业精神”载体活动,培养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成为本职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加大对信访、招商和艰苦复杂环境选派干部挂职工作投入,推广后备干部“三同”实践锻炼,给年轻干部“墩墩苗”,进一步磨炼干部、培养干部,着力培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好梯队”。二是突出日常性管理,构建高质高效常态化监管模式。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制定《关于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和《区委组织部干部日常联系区管班子和干部制度》,形成多项互补的制度体系。完善政绩考核实施办法,着重对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依法行政等专项性考核,加大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拓展延伸考核等补充性方法的使用力度,着力推进考核方式的转变。三是强化综合分析研判,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以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配备构成、工作状态、实绩表现和发展方向等为基础依据,按照类别、行业等进行划分,综合运用信息收集、量化分析、定期研判等方式,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政治表现、整体合力、功能发挥、运行状况以及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人岗相适、潜力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判,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优化班子配备、选准用好干部和储备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依据。

三、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全面开启社区服务“志愿领航”工程。继续推进“幸福社区”建设,以全区统一联动、服务双方受益、建立三支队伍、落实四项清单“一二三四”工作法为主线,充分总结现有基层党组织小红帽志愿服务、党员十分钟服务圈、爱心大联盟等特色志愿活动经验,进一步整合域内企事业单位、高校、部队等社会各界服务资源,通过组建不同服务类别、不同服务形式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多元化、个性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之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二是着力推进村集体经济“提质调优”工程。坚持以创建“五好一满意”党组织和农村“星级评定”工作为抓手,在全面深入开展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资金和区级匹配资金的统筹使用,重点向收入稳定、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但还需继续扶持的部分村集体项目进行倾向性扶持。同时,以优化村集体产业结构、提升引领致富功能,全面推进“支部+党员+群众”“集体+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产业项目发展方式,在保证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带动村民群众增收致富。三是探索推动非公党建“互融发展”工程。按照“提组建、强基础、促规范,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总体思路,对东杰科技、赫基科技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和新玛特、欧亚综合体等商圈集群,采取行业协会统建、区域联建的方式,突出解决因没有党员或党员发展不畅而不能建立党组织,影响组建率的瓶颈问题。

四、突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推动人才服务发展收获新成果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探索突破限制人才流动的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束缚,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是以制度为保障,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树立“大人才观”,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人才工作机制,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党委对人才述职评议机制,定期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和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从严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二是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吸引高层次人才。通过项目技术合作、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引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需的国内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的管理人才。继续与吉林农大、九站农科院开展合作,通过“柔性人才”方式引进符合我区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的人才。探索驻区企业与北华大学等驻区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与企业在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对接,实现共赢。三是以服务为宗旨,发挥本地人才作用。加大培育服务商旅宜居新城区和东北旅游度假名胜区建设的人才投入力度,建立起一支有技術、有思路、有干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丰满区第七批拔尖人才和第五批乡土人才为基础,组建人才服务团,积极发挥城市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培养一批能力强、留得住、发挥作用好的本地人才。进一步整合全区人才资源,为基层开展联合式服务。采取人才定点帮扶的方式,解决基层在法律、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实现人才作用发挥全覆盖。(作者系中共吉林市丰满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作者:张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医理论美学论文下一篇:艺术市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