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分析影响目前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心理进行远程在线心理辅导。关键词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技术1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职业中专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对高校学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的思考,立足于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教育的研究,通过诠释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分析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现状和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家校教育观念、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加强对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教育,帮助农林学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树立价值自信,明确职业目标,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最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农林高校;心理健康;适应性教育

高校學生适应性教育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系统性工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影响着学生在人生道路中的思想成长和个人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近年来,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对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针对农林高校学生特点,帮助农林学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树立价值自信,明确职业目标,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最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性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协调,是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知、情、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保持主客观世界的统一,由此发展起来的健康的人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情绪。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发展成熟,但在心理上正处于青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健康不论对社会发展还是个人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适应性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调控自我,敢于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对于农林高校而言,贫困学生群体作为心理适应性教育对象的一个重要分支,比重往往高于其他高校,其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以及学习观等都会受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从而更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困扰。因此,对于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教育问题应该从积极因素考虑,除了在物质上给予扶持,更应在心理上给予关怀和指导。

二、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生活适应

大学生活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的变化,使从小到大凡事都依赖父母的学生不得不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以宿舍为单位的生活圈也不得不让学生及时地调整和适应舍友之间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对生活不适应使学生产生焦虑,甚至影响了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二)人际适应

大学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大学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独生子女众多的高校环境下,学生往往由于自身性格的不足或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主动地或被动地脱离集体,从而在人际关系上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习适应

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管理方式、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其学科和专业的各门课程广博而深奥,这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始出现学习动机不当,学习目标模糊;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学习内容缺乏专业性等现象。

(四)自我适应

在全新的环境下,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竞争,很多学生缺乏对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学校培养目标和自身成长目标上的角色认识,在自我约束、对金钱和时间的管理方面缺乏合理地规划。农林高校学生往往还存在对专业、对学校不自信,甚至排斥的心理,使学生难以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许多学生基于媒体时代的沟通方式,淡化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人际关系,一些学生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导致学业危机,面临留级或退学。市场经济下的利益要求与高校道德教育的矛盾促使急功近利的心态滋长,部分学生一味追求自我享乐,忽视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环境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缺乏广阔的社会视野和必要的社会认知,导致单一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长期以来,高校没有认识到不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从而忽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特别对可能或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给予的关注和指导不够。

(三)家庭环境

家庭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在培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肩负着教导知识、培养品格、规范行为、引导其独立生存的使命,但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习惯养成,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四)自身因素

未经世事的大学生常常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斗争中,由于自我评价的盲目导致实际落差的产生,心理素质的脆弱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加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差,容易使他们在思索自身发展、他人评价以及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时,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情感体验,甚至产生心理危机和过激行为。

四、加强农林高校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性教育的途径探索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政教师和政工干部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既在学生学习和学生管理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又在学生生活方面关怀学生,尽快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适应性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应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的发展前景、学习的科学方法、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鼓励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找到学习的目标。

(二)转变家校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教育方面,不断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将真正具有心理咨询工作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人士吸收到心理咨询教师队伍中,并制定长期、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每年一次的心理普查,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平时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和独立生活,将学生心理适应性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授课、讲座、座谈、心理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层次化和专业化,针对常见的心理适应性问题,运用简单、生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中地训练和辅导。

在家庭教育方面,高校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机制,有助于帮助双方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保持协调一致,当学生遇到心理适应性问题,双方能够及时给予有效地疏导;父母要改变专制或溺爱的教育方式,注重与孩子之间平等、民主的交流,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其及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其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自主判断的能力;父母为孩子提供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孩子在家庭成员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

创建优美舒适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生活和集体生活中。同时,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加深刻地、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弥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以外的空虚和单调,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成才的动机,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结构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

高校应为广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能力拓展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积极倡导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锻炼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环境的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從而更好地、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通过参加无偿服务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学习校园里和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促使他们的自身社会价值得以实现,能够在奉献和接触中得到被需要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红,姚玉红,程莉.低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统计大学为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2]杨超,罗维维,袁方舟.国内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作者:李洁

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基于网络技术的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 在分析影响目前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心理进行远程在线心理辅导。

关键词 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技术

1 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职业中专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大量实践调查,笔者将影响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总结为两点。

学习问题

1)学生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和技能实践相脱节,相当一部分知识是为规定的就业而准备的。从职业中专学生就业的实际状况来看,所学理论知识和将来就业从事的工种相适应的只有35%左右,和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相适应的约占35%。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无用、学不来、学不会,从而讨厌学习。

2)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高度统一,没有弹性。期中、期末测试是以理论课的成绩为主要依据,技能考核没有完整而系统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业的促进和学生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这就造成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很快就会演变成各种品质道德问题。

3)学习成绩和学生将来的就业没有多大关系。职业中专最终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从业教育,对合格的学生发给资格证,进而安排就业;学得好的可以就业,学习不行的也可以就业。这样造成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育方法不当。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因材施教,而是一把尺子量、一个水平过。学习好的觉得不过瘾,学习差的感到听不来,久而久之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问题

1)师生关系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其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是对其心理健康的引导。尤其是职业中专学生,其年龄及知识能力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在为人处事中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其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与心灵导师。在与成绩较差、表现较差的学生相处时,不能一味地指出其缺点,还要注意对其人格的尊重与心灵的感化,通过教师的关心与热情感化学生,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增强。

2)学生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刚进入职业中专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最重要、最关键是能够融入同学队伍当中。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一方面有助于化解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同学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然而由于一些职业中专不合理的年级分配及班级调换,造成学生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

3)与父母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健康、和睦的家庭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浪漫、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朗性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这样的家庭只占极少数,更多的是专制式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孩子没有自主权,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是心理健康,当孩子的成绩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时,甚至有些父母会对孩子实施暴力,导致孩子产生孤僻、专横和反社会的性格。

2 网络技术在解决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应用

调查显示,现在中专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十分普遍。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网络远程在线教育的优势,以及中专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远程在线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为能够有效解决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从他们关心和密切接触的事物入手,而上网是目前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最常见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远程在线教育系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增加在线解答等内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心理辅导。

设计心理咨询系统,开通网络信箱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建立适合于中专低年级学生的网络心理咨询系统,并开通网络信箱,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信箱来寻求解决办法。实践表明,心理信箱可以让学生将平时难以表达的心理问题大胆地表达出来。同时,这种匿名而又不直接面对面的形式,能够掩盖学生内心的羞涩与焦虑,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心态。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与心理咨询师的直接接触,避免了他们在心理上的又一次创伤;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从网络中汲取更多有益的东西。

增加网络心理辅导系统中青春期心理辅导内容 根据职业中专学生年龄及思维特征去探究其心理与生理发育情况,通过计算机网络相关功能,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系统,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让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身心发育特征,建立正常的異性关系,有效地控制青春期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的产生。

3 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改革职业中专教育评价体系 对于职业中专的教育评价来说,学生文化基础差,教学质量与学生职业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优劣及教学质量高低的情况,而是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避免学生因为成绩差而出现厌学、考试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积极召开行之有效的家长会 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到校时间短,环境的变化,对家乡及父母的思念与日俱增。即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和教师沟通、家长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校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方法,对稳定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切实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面对不同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的学生时,教师不能通过体罚或人格歧视等方式伤害学生的尊严,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融洽关系,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总之,学习、人际关系是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职业中专的实际出发,并结合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心理进行远程在线心理辅导,保障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守潮.试论西部县域职业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2015(12):127.

[2]宋秀春,林卫华,班梦姣.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51.

[3]魏芳,司丽,谢修香,孟春燕.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职教通讯,2011(8):66-67.

[4]唐英.网络环境下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天津电大学报,2012(1):69-72.

作者:王平中

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论绘本在培智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绘本里有着非常奇妙而深邃的世界,其中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包括百科知识、天文地理、植物动物、人文艺术等,是培智儿童的启蒙读物,不仅能够让培智儿童学到一些知识,更好地认知世界,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人和事,而且能够促进培智儿童更好地学会调控情绪,培养培智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培智儿童的专注力,提高培智儿童的语言能力等,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选择广泛的绘本题材,选择具有创意的多样绘本,根据培智儿童心理特征,选择一些心理导向性强的绘本,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培智儿童;绘本;心理健康

绘本是有图画和文本的儿童書籍,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对于培智儿童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可以使用绘本教学。本文主要针对绘本在培智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结合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构建绘本教育系统

对于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培智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内涵,包含有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认知、个人情感、意志品质、个性发展、人际交往等,培智儿童良好的心理表现为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谐发展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对于认知,主要是发展培智儿童的观察、记忆、想象等能力;对于情绪情感,主要是引导培智儿童正确认识情绪与表达情绪,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对于意志品质,主要是发展培智儿童的自控能力、抗打击与抗挫折能力;对于个性发展,主要是让培智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对于人际交往,主要是培养培智儿童的与人沟通、与同伴相处、与人交往等相关能力。

二、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选择对应的合适绘本

培智儿童教师根据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选择对应的合适绘本,构建培智儿童绘本教育系统之后,可以根据培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运用相关合适绘本进行相关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培智儿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教育方式,运用相关合适绘本,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很多培智儿童在刚入校时或者疫情之后入校时,会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哭闹起来,不愿意上学和参与各项活动,这主要是忽然远离父母产生的分离焦虑的心理,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选择《妈妈心,妈妈树》的绘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先展示和带领培智儿童读绘本的内容,再让培智儿童自主阅读绘本内容,之后让培智儿童说一说其中都讲了一些什么内容,再让培智儿童进行分角色表演,从而让培智儿童转移注意力、消除焦虑感,让他们认识到爸爸妈妈还是爱自己的,从而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培智儿童在遇到一点小事时会生气,比如小伙伴不小心撞到自己了、小伙伴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脚、不经意间损坏自己的东西了等。对于这种容易生气的心理,教师可以引入《生气汤》绘本,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帮助儿童疏导情绪的绘本,组织培智儿童玩绘本中富有想象力的游戏,帮助培智儿童化解不良情绪,形成宽容之心。

三、让培智儿童家长积极地参与其中,实现家校共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培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是培智儿童教师的任务,还应该发挥培智儿童家长的作用,让培智儿童家长积极地参与其中,实现家校共育,从而提高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培智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先通过电话与微信等,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培智儿童家长利用绘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与家长一起交流绘本阅读教育的体会,让家长认识到绘本教育对于培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例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师就可以让培智儿童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做亲子活动,让培智儿童在阅读中学会说“爸爸妈妈我爱你”等,同时家长也应该对孩子说“宝贝我也爱你啊”等,从而让培智儿童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让培智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亲情,不仅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进行感恩教育,促进培智儿童个人情感的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根据培智儿童年龄相关主要特点,运用科学教学方式

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选择和应用绘本教学,还应该根据培智儿童年龄相关主要特点,运用科学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培智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培智儿童的主要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运用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趣味性游戏、创设多样性活动等科学教学方式,引导培智儿童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让培智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书的封面,展示蒲公英种子、针尾草种子、椰子种子等,并提出问题:种子是如何旅行的呢?种子可能去哪些地方旅行?种子会在哪个地方停下来?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培智儿童思考,从而带领培智儿童阅读绘本,通过阅读可以得知种子可以在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高高的房顶上,一些种子乘着风飞向四方,一些则随着吃掉它们的动物长途跋涉,种子在哪里停下来,就会在哪里长出新的植物,从而让培智儿童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教师可以让培智儿童在翻页之前想象一下下面会发生什么,以此培养培智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智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方式,比如对于《谁藏起来了》《小黑鱼》《班班的梦》等绘本,教师就可以创设对应的游戏,指导培智儿童积极地参与其中,培养培智儿童良好的情感、意志品质,促进培智儿童个性发展等。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培智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结合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先构建绘本教育的主要系统,之后可以根据培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运用相关合适绘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后结合培智儿童的年龄特点运用科学教学方式教育,并根据培智儿童心理健康实际需要,发挥培智儿童家长作用,实现家校共育,更好提高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梁丽媚.浅谈如何运用绘本进行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教育(职教),2020(09).

[2]蒲云霞.体验为主下低年级培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绘本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1).

作者:农雅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风险管理的金融投资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与财富管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