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仅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校园不断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篇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明确指出了网络文化建设的主旨思想和目标,无疑也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依循。当前,伴随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价值观等的影响日益增大,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文章以对黑龙江省5所主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现状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网络文化; 建设; 对策

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加快了网络走进高校的步伐,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开始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其主旨思想就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大学生是使用校园网络的主要群体,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校园网络及文化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文化”是文化动态衍生性的表现和结果,是文化运动“量”的积累和文化发展“质”的突破。教育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化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执行主体,利用网络结构、硬件和软件等网络客体来创造、获取、传播信息的包含主体价值意愿的主客体及中介三方的关系谱系,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是社会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理性文化与感性文化的策源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1]“校园文化”是文化在校园范围内的传播、变迁、使用和创造,它以师生为作用主体,以与校园生活相关的信息为主要作用内容的校园文化生活本身以及行为规范、价值引导、活动形式等综合要素。

高校学生是一个能够极速领悟时代精神的群体,他们最先掌握最先进的成就,获悉最前沿的成果,关注最热点的问题。骆郁廷认为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新形态,是文化交流的新载体,是大学德育的新渠道,是学生发展的新平台,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新拓展。[2]

结合网络文化、校园文化、高校学生的特点,同时考虑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含义即以高校师生为主体,通过对网络的使用来获取信息、传播知识,实现对高校校园实务管理和对学生生活管理的一种高水平的文化传播形式,目前网络文化已经日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形式。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第34次报告”,对于截至2014年6月份的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和发展做了详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3]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这其中又以在校学生为主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调查了解哈尔滨市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课题组于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间,以哈尔滨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为主,发出1650份问卷,回收1629份,有效问卷1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1%。

1.大学生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状况的态度

第一,在对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状况的满意程度调查中,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很一般,20.4%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当前的管理状况,13.8%的人对当前网络文化的管理状况比较满意,13.4%的人对于目前的管理情况说不清楚。这一现象说明对于现行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提高。

第二,在被问到“如果建立一个学生、教师、领导三者合一的交流平台,你是否感兴趣?”时,45.6%的人表示会非常感兴趣,38.6%的人表示一般,10.2%的人表示无所谓,5.6%的人表示不在乎。这一调查说明近半数的学生对于“三合一平台”的建设充满兴趣,也说明高校学生十分希望能有一个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领导直接互动的平台。

第三,在调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否应该落实到学院甚至班级时,57.4%的人选择应该这样,23.2%的人认为没有这样的必要,还有12.2%的人选择无所谓、对个人无影响,7.2%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知道。数据表明更多的高校大学生认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需要落实到学院甚至班级,这样才能建设出更切实际、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校园网络文化。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课题组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基本上处于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解决。

(1)高校网络文化的引导能力有待提升 伴随高校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校园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等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课题组在调查校园网络对于个人的生活学习是否带来帮助和影响时,39.2%的学生选择偶尔会带来影响,24.8%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23.4%的学生选择说不清,12.6%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这说明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问及“您觉得当今大学生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注程度”时,6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关注度远远不够,26.8%的人认为比较关注,5%的人认为从不关注,3.2%的人认为非常关注。调查数据表明当今大学生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注程度依然不够,也说明校园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以上调查结果说明,高校对网络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不够,在主动提升网络文化引导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因此需要提升高校网络文化的引导能力。

(2)高校网络文化的监管机制不完善 当前,由于高校网络文化的监管机制还没有形成,部分高校网络文化资源缺乏整体统筹,各环节、各部门协作工作还有待完善。课题组在调查“您觉得本校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注程度”中,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关注度还不够,20%的人表示从未听说过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15%的人认为学校关注了但是没有具体的有效措施,15%的人觉得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网络文化,并且积极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调查数据说明学校对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力量没有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还需要继续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工作的建设力度。在调查“不当的使用网络会加重哪些问题?”时,41.2%的人认为会加重自由的悖论,27.4%的人觉得会加重发展的悖论,16.8%的人觉得会加重独立的悖论,还有14.6%的人选择自信的悖论。综合分析来看,更多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当使用网络会加重自由的悖论。因此,为了预防网络行为失范在大学生中的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网络文化的监管机制。

(3)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高校网络文化平台是通过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进行的网络文化活动的载体和舞台。课题组在对高校校园网络发展应优先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中,49.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提高校园网络的网速,25.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丰富网络文化传播形式,18.8%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增加网络终端覆盖面,仅有6.2%的人选择应加强网络安全。数据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提高网速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网络文化的传播形式及网络终端覆盖面也是高校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在调查网络原创视频对于学习的影响时,44.8%的学生表示网络教程视频有利于对有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33.6%的学生认为视频良莠不齐,影响学生的判断辨别能力,12.6%的学生认为网络原创视频的上传门槛低,有利于激发学生拍摄视频的兴趣,也有9%的学生说不清楚。数据表明网络原创视频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也对网络视频的多样化表示一定程度的担忧。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部分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在网络特色、内容设置、监督管理以及信息交互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是网站没有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特点设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引导功能效果不佳,致使网站访问率低,宣传教育效果和影响有限,因此需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增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调查将网络文化教育制度化的意义时,51%的人认为这将有长远的意义,23%的人认为具有规范意义,6.2%的人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可见将网络文化教育制度化对于高校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规划。在调查最有效的加强网络文明的途径时,31.6%的人认为应该加强法律法规,25%的人认为应该利用舆论的引导作用,23%的人觉得个人的良知启迪作用更大,20.4%的人选择政策监管。数据表明,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高校大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认为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力的相对居多。在调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时,43.6%的人认为开放性是最优先的原则,27.2%的人认为育人性才是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有15.4%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性是应该优先坚持的原则,13.8%的人认为方向性才是最重要的原则。数据表明,广大学生希望校园网络能够成为一个开放性的领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生活。针对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比较落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增强的局面,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最终使大学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师生精神文化活动的新空间以及校园文化和服务的新平台。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营造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全新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为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规定其发展的基本方向,大力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丰富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净化和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唱响网上主旋律。这样才能澄清观念,更好地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体目标,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有效地赋予网络文化以社会主义精神价值、道德支撑与思想内涵。

2.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为主导,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其主旨思想就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对先进文化的传播及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巨大的导向作用,问卷调查显示有68.8%的学生认为健康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应该具有导向性,这足以说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优质文化的传播对大学生品行培养具有重要的育人导向作用。大学生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成果的学习和领悟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思想认识和对某些问题独到的认知体会,并逐渐转化成为指导其实践行为的核心观念,对其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在调查学生的什么观念受网络影响最大时,有46.6%的学生认为交友观最受网络引导,28.6%的学生认为学习观受网络影响较大,17%的学生觉得个人的金钱观受网络影响较大,也有7.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婚姻观受网络影响较大。可见,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导向功能,唱响高校校园网络优秀文化的主旋律。要进一步加强校园主题网站建设,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学生的新平台。

3.以规范校园网络活动为前提,构建高校网络伦理道德体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力,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形成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堡垒。必须统筹规划高校网络建设,全方位满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网络需求和供给服务。要启动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打造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在高校网络道德建设中,对大学生加强必要的网络知识教育,通过教育系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微博、微信等多种传播手段,加大对“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的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广大师生对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提高大学生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针对师生特点,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引导广大师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同时,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和失范行为,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对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从而培养网络伦理道德。

4.以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为切入点,完善高校网络监管机制

校园网是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发挥着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要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有吸引力的、有说服力的、有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网站,构建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学校要加大对校园网的检查监督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调机制。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去年12月“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成立”会议上讲话指出,加强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推动高校综合改革的有益探索,各高校要坚持正确导向、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提高唱响网上主旋律的质量和水平,努力营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良好网络舆论氛围。杜玉波强调,要使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要把网建好,启动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计划,掌握高校网络教育宣传主动权。二是要把网用好,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拓展载体,实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工作机制建设,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掌握高校网络教育宣传话语权。三是要把网管好,加强教育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内容建设,壮大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研究制定网上信息发布等规程,完善教育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把握时度效,做好网上宣传工作,掌握高校网络教育宣传管理权。[4]可以认为,这是对高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各高校应该认真进行贯彻和执行。

参考文献

[1] 陆岩.高校依托四大职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7.

[2] 骆郁廷.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4-5.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4] 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在京成立[EB/OL].http://news.univs.cn/2013/1212/1008897.shtml,2013-12-12.

[责任编辑:庞 达]

作者:赵继颖 孙立军 许静波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篇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仅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校园不断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 负面效应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的普及率达到91.5%,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达到3395万人。由此可以看到,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育人环境建设的成效。

党中央和教育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关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提出要以创新精神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本文在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高校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载体。由此产生了校园网络文化,它集中体现和反映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现代学校区别于传统学校的重要特征。

1.校园网络文化体现学校文化特色

一个成功的校园网的建设从其信息发布功能模块的设置、自动化办公系统应用功能的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师生及家校交流平台的建立到这一系列功能的实际应用,都充分展示着充满活力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教风、学风,以此来引领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彰显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风貌。同时,高校校园网络作为展示学校工作的窗口,也是高校评估的一个观察点。

2.校园网络文化推动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校园网的建立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操作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在网络环境下,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为文本、图像、视频、电视等提供了快捷可靠的平台,使教的方法与学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团活动、学术研讨、专题报告和讲座可以生动地再现于网络媒体,学校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选择地观看,提高学生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的能力。

(3)在网络环境下,广大师生利用网络主动同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校园文化同社会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真空地带,丰富了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资源生产能力。

3.校园网络文化实现管理现代化

教育面向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校园网络是高校办公室管理现代化的载体和手段,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办公室实行网络化管理是高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校园网络办公集管理、控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摆脱了长期以来基于纸质的传统办公方式,逐步实现向依托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数据的无纸化办公的根本性转变,真正体现办公室工作的方便、快捷、高效。利用校园局域网,高校办公室可以实现全校网上文件传递、信息发布和通知公告等综合信息服务,可以实现高校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系统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可以使参谋、协调、服务等办公室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收集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意见,集思广益,便于学校领导和本部门科学决策。

4.校园网络文化促进信息沟通

校园网作为高校的信息源,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内外信息的沟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师生和社会通过网络可直接获取校党政和职能部门的办学思想、政策、规章制度、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招生就业等,同时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校方和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听取师生和社会反映的信息,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和社会的需求。

(2)院系与院系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交流、互补、交叉、融合、共享,使学科调整、专业改革、模式创新达到最优化。

(3)师生能及时、高效地了解社会信息、校园信息,以及在校园BBS上研讨师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资源,达到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的最优化,达到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就业的最优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点击名师和品牌课程,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知识获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引导、点拔、启发、释疑、解惑、传道授业。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

网络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存在值得警惕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1)网络误导高校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单纯的硬件设备并不能算作校园网,网络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软件来实现,软件建设就是校园网络的核心内容。然而许多高校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偏软件,忽视培训的严重倾向。有的学校认为配置越高越好,热衷于购买新高档机,盲目追求潮流,致使购买设备使用率不高,成了显示办学条件的陈列品。因此使校园网以及基础设施应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闲置或浪费。

(2)网络混乱了大学生的思想。由于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宽、接触面更广、接触的观点更多,在理解信息方面他们也更加主动,不会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这样一来,教育者在学生传播、接受信息中的权威地位被打破了,学生自我判断是非标准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再加上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和冲突更加直接、更加激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容易。

(3)网络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的“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对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22%的被调查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19.6%的中学生在别人的诱惑下,上网聊过一些两性话题;对登录色情网站或浏览黄色内容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显示,8%的学生是因色情网站泛滥,一不小心就点击进去了;5.6%是出于好奇;不清楚原因的比例为5.5%;为了满足欲望的比例为2.3%;为了获取有关性知识的比例为1.8%。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年龄差距并不大,因此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对大学生上网情况作出大致相当的推断。调查还显示,有14.3%的学生曾在网上玩过具有暴力倾向的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网上黄毒泛滥,以及带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的泛滥,严重污染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急骤下降、精神萎糜颓废、甚至精神分裂失常等,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4)网络影响了高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科研。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无心上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严重的勒令退学;有部分师生在科研中出现严重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正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所说,“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只有遵守这个游戏规则,网络文化才会焕发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校园网络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有效管理,才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减少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建设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强调思想性、艺术性、积极性、教育性和指导性,学校就必须建立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中既有懂网络技术的专家,又有思想教育上的专家;既有校领导,又有教师;既有学生干部,又有普通学生。

一方面,这支队伍要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进而营造健康的绿色绿色校园网络文化。

另一方面,这支队伍通过BBS、心理咨询或设立信箱,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网民的信息解读能力,引导大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健康上网。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建设,主要需要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资源库建设和培训四个方面来进行。

(1)硬件建设方面。目前,我国一般高校的校园网络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大都实现了网络进办公室,进图书馆,进课堂,进宿舍。但还需要适当改进和完善。

(2)软件建设方面。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色情、暴力及颓废消极信息和思想充斥其间,西方文化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为此,高校应积极开发一些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宣传教育软件,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品位,宣扬中华优秀文化。

(3)资源库建设方面。要走引进与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第一是链接。将学校www服务器与Internet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第二是镜像。通过与Internet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建立全部或者部分镜像(如中国知网),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第三是自主建设。一方面,由学校教师把自己的教案和开发的课件存入资料库,另一方面,根据教学需要专门收集网站和市场上优秀的网络资源软件。资源建设中还应该考虑创建良好的资源搜索引擎,与师生的需求相适应,使建好的资源库发挥充分的作用。

(4)培训方面。①通过培训,教师们都掌握计算机及课堂教学平台的常规操作,熟练WORD排版、PPT幻灯片制作、EXCEL数据处理在内的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熟练ACDSee图片处理,PHOTOSHOP扣图技术、电脑录音、多媒体视频剪辑在内的多媒体素材处理,熟练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常用软件功能介绍、病毒的防治等计算机维护,熟练利用FrontPage、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个人网页。②向学生推荐文化学习网站,拓展课堂;向学生推荐综合性的精品网站,开扩视野;向学生推荐益智类游戏类,寓教于乐;向学生推荐心理健康的专题网站,促进学生心理健康。③设立了家长论坛等栏目。家长通过“家长论坛”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网上留言”互相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通过电子邮件反映各自的意见、建议和孩子在家的情况,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在管理上的不足,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促进家校共建。

参考文献:

[1]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网民特征结构.

[2]敬菊华,张珂.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变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米密,程新康.浅谈高校办公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4]衡均.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01,(7).

[5]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6]王邦虎. 校园文化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黄爱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

[8]肖雪花,朱原谅.浅议校园网络文化[J].现代情报,2002,(9).

[9]邵一江,黄雄英.浅析新形式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10]郭本升,王林,邢建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初探[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周 丹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论文 篇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与实现

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其中,不乏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化凭借便捷、高效等优势成为大学生接触并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其个人思想、价值理念等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如何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理念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高校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促进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理论诠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及校园网络的日臻成熟,高校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校园形态即信息化校园,这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也成为校园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载体,而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在相互碰撞中深度融合,由此衍生出有别于传统的校园文化形态,即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可理解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高校为载体,对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影响的文化环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校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学生在校园内生活及学习时务必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校园网络文化有着特殊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校园网络文化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呈现出较强的便捷性、虚拟性以及快速性等特征,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而这也是网络文化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主要原因。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内容

健康积极的高校网络文化能够全面融入高校的优良传统及办学宗旨等相关内容中,在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价值理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概括来讲,高校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点:

教育导向功能

作为教书育人的基本阵地,高校的特性直接决定了其网络文化务必要紧密围绕并积极服务于教育及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网络文化来讲,教育导向功能是其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能,该功能可理解为高校的师生在接触高校网络文化的过程中,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品行人格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继而对个人的言谈举止产生支配作用。

目前,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开展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拓展视野,但是也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与腐蚀,甚至会造成行为失职。所以,构建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有利于为高校建立起风气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继而增强校园内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文化水平、改善道德水准,自觉抵制网络文化造成的消极影响,促使网络文化的正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凝聚激励功能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成熟且日趋显现社会性的关键阶段,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新鲜事物过度沉迷甚至染上了网瘾,将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既影响社会关系的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凝聚激励功能。

所谓的凝聚激励功能主要指的是高校网络文化所涵盖的办学理念、行为规范等能够对教师及学生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师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提高师生工作及学习的热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正面影响师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并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高校发展及社会进步提供助力。

陶冶情操功能

陶冶情操主要指的是促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提升道德素养、改善思想意识、升华精神境界。高校网络文化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极富活力,为学生学习、娱乐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师生创建了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素养的精神环境,对师生全面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接入网络的人群即可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主体,既能够成为高校文化的享用者,也能够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者。高校网络文化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够向人们不断灌输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从而使人们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令人保持健康积极的状态。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师生的思想意识日趋积极,道德境界得到有效提升,心灵也能够得到净化,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传承创新功能

传承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继承,二是延续。文化传承是高校不可推卸的一项重要职责。高校应保持发展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汲取社会文化影响,促进高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令其更具活力。作为校园文化的创作主体,大学生朝气蓬勃,敢于打破常规,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涵与新的形式。

作为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而延伸出的新产物,高校网络文化的根本宗旨在于服务社会及引领社会。高校网络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新教育力量,高校需要积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高校网络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使命,实现优秀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全面弘扬,而这也是高校网络文化所具有的一项重要功能。

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策略和方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为引领,积极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在建设优秀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务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唱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在多元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不断交锋的环境下,高校需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科学真理,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内心世界的净化,从而使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并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高校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博大精深且健康积极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借助优秀健康的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增强其民族性和高雅性以及纯洁性,促使网络文化的陶冶情操、凝聚激励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运用现代网络传媒,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网络传媒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功能日益完善,性能也更加可靠,对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高校在健全和升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促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资助平台。目前,有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能力发展、思想价值进行引导帮扶,为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成才成长,实现全面发展,专门建立了“一微一线,助困育心”资助育人平台,以“一微一线”为载体资助育人,成为学校一个特色校园文化。其中,“一微”是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知识,微信公众号具有很强的可移动性,让学生更方便接受信息。微信公众号的自动回复有一对一沟通互动的能力,更方便服务于学生,真正落实到为学生打造资助平台,建设一个有温度,走进学生心里的平台。“一线”则是在线高校学生资助,每位需要申请的学生可以在线上申请资助,填报信息。资助育人平台需线上实名,学生可以对照资助政策条件主动进行申请,自行填写自身生活条件和家庭状况。学生需表达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积极规划,辅导员与院系各级通过对学生的考量审视,在申请过程激励学生感恩,激励其努力学习以回报国家和社会。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规范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

作为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而延伸的新生事物,网络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内容,既有健康积极的内容,也存在腐朽落后的思想。在实践中,若缺乏制度的管制和引领,网络文化可能会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所以,各所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构建严谨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网络文化育人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网站建设备案制度、网络舆论监管制度等必要的规章制度。只有以制度的形式,对网站建设、网站舆论监管等进行严格规范的约束,才能够确保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进而使得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创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按块管理的”网络管理机制。在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监管及建设的过程中,高校需要通过技术、校纪校规等多种方式实现管理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自律与他律的高效统一,逐步形成学校监管、学生自律的良好网络秩序,为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发挥育人功能夯实重要基础。

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全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不仅是传播和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合,更是师生互动、信息沟通的主要平台。唯有先进健康的思想文化牢牢地占领校园网络,才能够形成与时俱进、健康卓越且育人功效突出的校园网络文化。而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所以,高校需要着力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为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可通过下述方法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

首先,高校需要加大新人引入力度,面向社会扩大招聘力度,提高招聘门槛,对应聘者严格把关,唯有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高、網络应用开发能力强的人才方可进入高校。杜绝任何形式的“关系应聘者”,从源头上保证人才质量,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引导学校教师深刻认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督促他们认真研究并合理组织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工作,积极致力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

此外,高校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在全面增强其法制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促进其娴熟灵活地掌握相关工作技能,积极发挥其在网络引导、信息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教师—学生骨干—普通学生”三位一体的建设队伍,促进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

综上所述,现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自身的育人功能和渗透力日益强大。而高校作为传道解惑、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应深刻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内师生的思想境界、价值意识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各种方式着力构建完善严谨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制度体系,为网络文化健康传播、规范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丰富和优化校园网络文化内涵,促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着力打造卓越出色的人才队伍,促进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工作稳步有效推进,以期在实现校园网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获得令人满意的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治鹏.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管理研究——评《高校网络文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271.

[2]吴云山,朱燕妹.网络文化冲击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云霄一中望安山文脉文化育人实践为例[J].高考,2021(12):131-132.

[3]齐乐,陈明,贾鑫.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98-99.

[4]张元.新时代高校“规训”式网络文化育人困境与协同教化机制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9(04):43-48.

[5]郭天笑,冯桂梅,徐卫东,张国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有机结合的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155-156.

[6]卞舒云.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路径探索[J].大学,2020(07):45-46.

【基金项目】2018年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一微一线,助困育心》(编号:(2018)167号)。

作者:冯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产业传播文化产业论文下一篇:医院财务核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