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发展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内旅游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新冠疫情是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对中国旅游业冲击最大的一次行业危机。面对此次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全球性灾害,找准未来旅游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是当前国内旅游业整体提升转型的关键。本文就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实际影响分析入手,对国内旅游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对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预判。

国内旅游发展论文 篇1:

新冠疫情下国内旅游发展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 要:新冠疫情是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对中国旅游业最大的一次冲击。面对此次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全球性灾害,找准未来旅游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是当前国内旅游业整体提升转型的关键。首先从政策、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再对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新冠疫情对旅游业产生的实际影响,并据此从政府、企业和行业整体三个层面为疫情下旅游业的提质增速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冠疫情;國内旅游;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应对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在疫情期间,全国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处于停滞状态。旅游活动因具有异地性,需要从常住地流动到旅游目的地,而这种人员流动会带来巨大的传播风险,所以在疫情爆发之初,全国的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演艺、餐饮业、住宿业等旅游相关产业基本都处于停业状态。党中央对疫情高度重视,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支援疫区,积极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疫措施,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在疫情得到稳定控制之际,各行各业逐步实现复工复产,国家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到2020年7月14日,文旅部宣布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经历长达半年多的停业之后,旅游行业开始复苏。但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防控风险依然存在,跨境旅游依然无法开展。新冠疫情是一件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疫情影响下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政策层面。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对各行业的发展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本身的综合性使其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受波及的影响较广泛。我国疫情防控得当,旅游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复工复产较晚,在文旅部宣布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但出入境旅游暂不恢复。景区要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方式,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同时,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放松,要落实责任主体。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时,也要坚持常态防控,控制团队规模,常备防护用品,加强防疫宣传。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境外零星病例持续输入,旅游活动的密集性使得防疫工作必不可少,能有效保证旅游活动有序开展,但也对旅游业恢复有一定限制。

2.经济层面。在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前期旅游业几乎停摆,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有极强的就业带动能力,在暂停营业期间,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处于失业状态,在其他行业陆续复工复产之际,一些失业人员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在放开跨地区旅游之后,旅游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地为助推旅游业复工复产,发放旅游优惠券,开展景区免费游等活动,如湖北省推出的“惠游湖北”、山西的“千万福利,惠游晋中”、陕西的“惠游陕西”等,航空公司推出一系列“随心飞”“快乐飞”等优惠套餐,这些举措有效刺激旅游消费。在中秋国庆双节前夕,为适应游客游览需求,将景区可承载容量调整为75%。全国A级景区超过1.2万家,直接或间接吸纳就业人数多达300万。在第三季度,我国A级景区的接待游客人数已接近去年同期的七成,部分景区已达同期水平。旅游度假区在7、8月份全部恢复开放,其接待人数已达到去年同期的九成。

3.社会层面。疫情期间,为严控疫情传播,各地都采取封闭管理措施,人们大多数时候只能待在家中,无法外出活动,长期积累的旅游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旅游活动是在非惯常环境中开展,体验他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或许会带来更多的愉悦,得到身心放松。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有了他们的奋不顾身地救死扶伤才得以早日实现疫情有效控制。在此期间,医护人员们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同时还从事着高强度的工作,拼命挽救每一个人的生命,缓解身心疲惫是他们迫切的需求。之后,一些景区推出针对防疫医护人员的免费出游活动,得到高度赞赏。疫情使得人们的消费观也有一定转变。大部分行业在疫情期间无法正常运作,部分企业倒闭,人们的工作收入不稳定或是无收入来源,生活中的多项开支使得人们消费更加理性而谨慎,注重储蓄,以应对无法预料的风险。这促使旅游业在供给侧进行产品升级,以更精准满足游客需求。

4.技术层面。在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不论是学校的网络授课,工作上的远程会议,或是学术或行业研讨,都很快适应了网络环境,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同时,国家倡导促进健身和旅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虽然各地旅游活动均被叫停,但为满足人民的游览参观需求,各省的博物馆纷纷将展览搬到网上,推出线上主题展、数字全景展、文物数字展等展览活动,给人们呈现视觉盛宴,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风采,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逛遍各地博物馆。近年来,多媒体展示技术如实时人景合成、三维动态成像、全息影像、VR、AR等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有着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博物馆的科技含量,一些易损文物也可借此得以长久保存。当实体博物馆实现网络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虚拟数字博物馆也将出现。而此前,受技术限制,网络有延迟,对VR全景展览视觉会有不适感,而随着5G技术逐步商用,网络速度大幅度提高,人们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生动直观地进行景区实景游览。

二、新冠疫情下国内旅游发展的特点

1.旅游业的脆弱性。旅游行业具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较为缺乏,这些可能对给其带来直接的、严重的影响,这体现旅游行业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应对能力较弱。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景区依靠的是游客,景区的特色资源无法随游客而移动,而且一些自然类景区的特色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损毁,但很难恢复如初。若景区无法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便很难为其创造效益,这就是旅游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脆弱的地方。在人们的以往认知里,旅游行业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但如今,地方投资建设景区往往投资较大,尤其是若以星级标准创建的景区或酒店,其初始投资不菲,建成后的创收阶段,若景区客流量或酒店入住率达不到预期水平,其前期投入可能需要较长的回收期。在疫情期间,不论是景区、旅行社还是酒店,没有游客便难以为继,这充分体现了旅游业的脆弱性,或许旅游业从实践上回归“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的灵活模式[2]。

2.旅游业的多功能性。对政府而言,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能有效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交通、演艺等,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内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从2015年的42.4%上升到2019年的47.4%,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疫情导致部分人失去工作,旅游业对就业市场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政府的压力。对消费者而言,疫情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旅游動机,旅游业的服务性质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如休闲、保健、娱乐、购物等;对企业自身而言,各地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扶持企业发展,推出的优惠活动对消费者有较大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给旅游业带来了生机,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提质升级,给游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旅游业的依赖性。旅游业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政府、开发商、旅游地居民、旅游者等参与主体的依赖,以及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依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如乡村旅游的发展,依靠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和旅游扶贫政策,各地具有资源条件的乡村依靠政策的扶持进行厕所革命,大幅度改善村貌,美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当然,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投入,投资者愿意加入进来,同时还需要乡村中的村民支持当地的旅游开发,参与其中。当乡村旅游景区建成,对游客开放,只有充足的客流量才能保证景区顺利运营下去。不论什么类型的景区,开发之初的资源调研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旅游规划的依据。资源禀赋越高,其旅游地生命周期越长。在开放跨省旅游之际,不论是政府、企业、从业人员或是旅游者都对旅游行业的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4.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3]。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是首要原则,其次还要注重实现三大效益。在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注重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旅游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资源环境上,还体现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4]。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增长最快,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新冠疫情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扶持旅游行业发展,加快实现复工复产,助力恢复国内经济,以文旅部和财政部为首的国家部门纷纷出台旅游支持、恢复政策。文旅部出台的《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中提出对已缴纳保证金并领取经营许可的旅行社,暂退缴纳保证金的80%。在税收方面,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包括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困难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全国31省市均发布旅游业扶持政策,主要涉及投资建设、金融支持、缓交税费等多方面支持,部分地区如安徽、海南、浙江、广东、四川等直接对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产业给予财政补贴。

2.推动经济提质升级。2019年国内游客为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为57 251亿元,同比增长11.7%,而国际旅游收入为1 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受疫情影响,以及入境旅游的管控,本年度的旅游经济发展较难恢复到上年度总体水平。但我国国内市场庞大,在出境旅游发展受限的情形下,国内游成为人们的唯一选择。此次,湖北省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省政府发起“惠游湖北”的优惠活动,2020年8月8日—12月31日,省内所有A级景区,游客可预约免费游玩,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5],可见国内旅游需求旺盛。旅游行业推出各种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旅游产业供给品质。国家提倡发展夜经济,景区规划设计夜游项目,提高游客景区游览时长。

3.转变旅游消费特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预测调研报告》可知,此次疫情使得人们的旅游心理、旅游行为、旅游方式、旅游偏好、消费习惯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疫情使得很多人取消出游计划,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人们出游情绪逐渐高涨。时间、预算、风险等对人们的旅游出行计划影响较大,预计可用闲暇时间较2019年有所减少。出游的最大风险为卫生安全风险,其次为旅游体验质量下降风险。疫情后,人们出游的首要动机是亲近自然、感受山水,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低收入群体的旅游动机。在旅游选择偏好上,对卫生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包括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全过程的卫生安全体验。旅游目的地选择上,自然观光类最受欢迎,对民俗风情类和健康疗养类的关注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出游方式上,火车和动车依旧为首选,短途旅行以自驾居多,选择火车、动车和飞机出行的比率有明显提升。旅游消费支出最多的是在住宿方面,其次为餐饮和交通,疫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餐饮卫生,其支出意愿变强。

四、疫情后旅游业提质增速的主要应对策略

1.政策主导策略。旅游业是受此次疫情冲击最直接、范围最广、时间长的行业,但这种影响不会一直持续,恢复经济的首要目标是促进消费,疫情期间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受抑制,在疫情后这些需求得到有效释放[6]。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以刺激消费需求为核心,建议以弹性休假、发放消费券、升级服务标准等为重点,降低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构建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性支持。引导游客出境旅游需求向国内转移,针对不同群体,降低门槛,精细施政,助力重点旅游目的地景区的提档升级。同时,引导景区做好旅游规划,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旅游统计数据去泡沫,实事求是地反映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调整旅游供给体系的建设思路,以“+旅游”的方式推动旅游供给体系构建。政府在疫情防控得当之后,应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务[2]。

2.企业主体策略。在疫情期间,旅游相关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应关注政府部门推出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依靠政府力量激活自身发展潜能。在全面分析发展基础条件,优势与劣势,客观分析疫情带来的机遇,以及面临的外部威胁,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案。实时洞悉游客需求动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趋势,推出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健身旅游、研学旅游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提高供给质量。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提高供给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对员工做好产品、服务、营销、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同时,构建“科技+旅游”的发展格局,让科技為文旅赋能,探索文旅企业和文旅项目智慧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在线营销等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强化防疫信任,降低消费门槛,以创新的方式升级优化游客体验。

3.行业协同策略。旅游业中各产业间关联性较强,要加强行业协同发展,与交通、住宿、餐饮、保险、金融、零售等领域多加沟通。创建完善对话机制,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同时,游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特点,应进行精准调研,对发展趋势做出研判,更好指导行业的发展。对于行业存在的合同纠纷、游客投诉、人员流失等问题,建立系统的处理预案,进行科学引导,维持行业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旅游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各行业协同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机制至关重要,统筹各方力量,整体上全流程实施风险管理策略,提高游客的卫生安全水平,提升行业抗危机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春涛.为了人民我们不惜一切代价[N].人民日报,2020-09-18.

[2]  保继刚.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境内外旅游业影响研判与疫后产业发展思考[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20,(1):11-15.

[3]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J].地学前缘,1996,(1):1-9.

[4]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0-02-29.

[5]  程曼诗.袍泽之情永存荆山楚水间[N].湖北日报,2020-08-14.

[6]  明庆忠,赵建平.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20,(3):124-131.

[责任编辑 晓 群]

收稿日期:2020-09-07

作者简介:赵亮(1975-),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规划、旅游策划研究。

作者:赵亮

国内旅游发展论文 篇2:

新冠疫情下国内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新冠疫情是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对中国旅游业冲击最大的一次行业危机。面对此次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全球性灾害,找准未来旅游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是当前国内旅游业整体提升转型的关键。本文就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实际影响分析入手,对国内旅游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对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预判。

关键词:新冠疫情;景点免费游;内循环经济

1 新冠疫情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作为我国新型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三五”期间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推动区域振兴发展的新动力和扶贫开发的新战场。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每年平均增长13.8%,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5.0%,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的服务人员达5430万之多,旅游扶贫惠及城市和乡村人口4375万左右。

自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保守估计全年将会减少三分之一的旅游消费总量。全国据不完全统计,有近13.7%的旅游企业宣布破产和注销,全国保守估计旅游失业人口占行业总数达27.4%。但随着湖北率先推出A级景区免费游和内循环经济的加快推动,复苏迹象明显。截至2020年9月10日,我国共有三个省的多个地市推出A级景區免费游的政策,各地尤其是湖北知名景区出现门票预约告罄,天天爆满的现象。

2 新冠疫情下国内旅游发展的特点

2.1 旅游发展总量持续增长和国民旅游意识进一步增强

现在的旅游发展总量和2003年非典期间不是一个级别,是近百倍的差距,而且随着内循环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依赖,总量近期还会持续增长。现在中国人的出游意识大大改观,年出游次数由2003年2.7次上升到2019年15.6次,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封闭心理,以及原先每年的过亿的出境旅游总量国内消化,都会刺激今年人均出游次数的增加。

2.2 旅游消费主体发生变化

现在国内游客主体不再是2003年的以“50后”和“60后”为主,根据去哪儿网和驴妈妈网等旅游OTA对2019年游客大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1979年以后出生的游客占国内游客总数的73%,女性游客占61%,家庭游客占53%(亲子游),71%的出行由年龄在25-45岁的女性决定,75%的消费是“80后”和“90后”完成,其消费指数是“70后”的1.7倍,“60后”的3.2倍。旅游已经进入不是谁有钱谁旅游的时代,而是跟谁出游到哪出游的时代,“80后”和“90后”旅游意识更强。

2.3 出游目的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亲子游、度假游、周边休闲游成为主流,已经慢慢开始取代以往的观光游、景点游,出游目的出现质的变化。游客越来越青睐主题IP文旅项目,从最近湖北免费游各主要文旅IP景区预约火爆可以明显看出。

综上所述,从长期来看,旅游已经逐渐成为民众的刚需,且不会因为新冠疫情冲击而改变。

3 新冠疫情下国内文旅发展的趋势

3.1 国内文旅产业将进一步爆发,持续5-10年以上

从国家大力提倡夜游经济到新冠疫情下的地摊经济,再到内循环发展模式,可以预见文旅产业是现阶段保民生促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随着全球化新冠疫情的发展现状和中国所处经济环境变化,都会持续推动国内文旅产业迅猛发展。

3.2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从目前国内旅游发展的特点来看,国内旅游景区和文旅项目已经开始明显出现两极分化,优质景区景点和文旅项目更加火爆,品质较差和毫无特色的无人问津。这就从产业内部激发变革和提档升级的动力,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旅游品质已是行业内普遍共识。

3.3 文旅产业新业态和创意IP项目将不断出现

随着“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国内游的主力军,作为享受改革开放幸福生活的新一代,也是受到国内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一代,必然对旅游品质和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将促使国内文旅产业从量变开始向质变进一步转化,各种文旅新业态和创意IP项目将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2]申军波,徐彤,陆明明,等.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应对策略与后疫情时期发展趋势[J].宏观经济管理,2020,(08):55-60.

[3]周磊.要开门迎客,更要宾至如归[N].湖北日报,2020-08-12(08).

[4]邹蕴涵.国内国际双循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必然选择[J].经济,2020,(09):28-31.

[5]疫情观察:中国酒店及旅游行业复苏展望报告2020年[A].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0年第3期)[C].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20:41.

[6]杨翠红,陈锡康.SARS对我国消费的影响程度分析[J].管理评论,2003,(04):13-17+63.

[7]艾丹.这份邀约是爱与信心的表达[N].湖北日报,2020-08-11(05).

[8]程实,钱智俊,高欣弘.新基建:数字经济时代畅通“双循环”的关键[N].第一财经日报,2020-09-02(A11).

[9]翟燕霞,石培华,陆明明.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与振兴路径[J/OL].开放导报,1-9[2020-09-16].https://doi.org/10.19625/j.cnki.cn44-1338/f.20200623.001.

[10]钱建农.后疫情时代的文旅变局[J].旅游学刊,2020,35(08):3-5.

作者:赵亮

国内旅游发展论文 篇3:

国内旅游业发展状况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旅游业的主要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以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多种检验,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产业  国内旅游消费支出  人均收入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了以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新阶段。1999年的国庆“黄金周”标志着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起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消费支出是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居民收入的增多;二是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这一点大多数学者都能达成共识。但是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对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对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因素分析主要是套用国外的理论,缺乏结合我国国情和居民实际情况的研究;其二,对国内旅游影响因素的评价以定性为主,缺少使用数学模型对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的评估研究。因此,本文将根据近些年的数据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它能衡量旅游消费所需外界环境的完善程度;GDP指标越高,相应的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公共基础设施越完善,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国民的富裕程度愈高,人民的精神需求层次愈高,消费观念愈强。经济的增长对消费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类似旅游业这样的高端文化消费。因此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影响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见下页表1,单位:亿元)。

2.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观,收入相对宽裕的居民,才可能在解决衣食温饱之后进行旅游消费,城市和乡村的居民消费观也有所不同,此处综合考虑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能更客观地反映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国内消费总支出的影响(见下页表1,单位:元) 。

3.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影响旅游人次,从而影响旅游收入,甚至是旅游市场,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2005年人口数量已达到13亿,因此巨大的人口规模是促进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本文收集到共20年的相关数据,见下表,包括1994—2013年的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人口数量(见下页表1,单位:万人)。

(二)模型的建立

1.设定模型。为了清晰地判断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及GDP的改变是否带来了旅游消费支出的变动,在此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我们选取如下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Y=α1+α2X1+α3X2+α4X3+u1(1)

其中,Y为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单位:亿元),X1为国内生产总值(一至四季度的累计值)(单位:亿元),X2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单位:元),X3为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2.估计参数。在设定模型的基础上用Eviews 7.0软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Y=-13010.11+0.0373X1-0.213155X2+0.110974X3(2)

SE=(10522.96)(0.027590)(0.540055)(0.097754)

T=(-1.236354)(1.351959)(-0.394692)(1.135242)

R2=0.991006,F=440.756,DW=1.934764

(三)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GDP每增长1亿元,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就会增长0.0373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每增加1元,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就会减少0.213155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人口每增长1万人,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就会增加0.110974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并不一致。

2.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由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得到:R2=0.991006, 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ɑ=0.05,在F分布表中可查F(3,12)=8.74<440.7561故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口数量对国内旅游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3)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ɑ=0.05,由分布表可得tα/2 (12) =(12)2.179,由表1可知模型中各变量对国内旅游消费支出有较弱的影响。

3.计量经济学检验。(1)自相关性检验。运用D.W统计量检验,建模过程中的基本假设之一是随机误差项不相关,表现为Cov(i,j)0,其中i、j=1,2,…,n。如果出现Cov(i,j)0,其中i、j=1,2,…,n,即对于不同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也就是出现了序列相关性。采用D.W检验法来检验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自相关性。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对样本量为16、三个解释变量的模型、0.05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dL=0.633,dU=1.446,模型中du<DW=1.934764<4-du,显然模型中无自相关。(2)异方差检验。运用怀特异方差性检验,结果p值都>0.0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多重共线性检验。运用klein判别法,X1,X2,X3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要修正多重共线性,修正后的模型为:

Y=-9306.085+0.026435X1+0.075634X3

(3)

SE=(4603.285)(0.001769)(0.037934)

T=(-2.021618)(14.94042)(1.993868)

R2=0.990890

X2去掉后,消除了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各项计量指标令人满意,而且从经济上是符合实际的。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受GDP,人口数量影响较为显著,我们确定为最终结果。(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增加0.026435亿元;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每增加1万人,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增加0.075634亿元。(2)统计检验。拟合优度:修复多重共线性后的可决系数为0.990890,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模型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显著,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化旅游企业改革,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资旅游业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旅游行业“十二五”规划、《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国家层面的旅游产业政策的带动下,更多地方性的旅游利好和优惠政策也不断出台,成为助推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催化剂。另外,我国大中型国有旅游企业与世界一流的国外旅游企业相比,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还落后很多,这一点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很不适应。因此,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实现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二)更深层次地挖掘国内旅游市场

现阶段国内旅游市场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的重要影响,跟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既定的人均收入水平下,政府应加强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提高,从而扩大消费支出。城市居民是旅游消费最主要的群体,因此,旅游业高增长将伴随着整个城市化进程。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这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另外,我国有着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尤其是政府在“三农”问题中实行增加农民收入等各项政策后,农民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国内旅游企业应该在保持城镇居民旅游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旅游项目来吸引其旅游消费。

(三)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要发展国内旅游业应首先发展国内的交通运输业,近年来,动车及高铁的建设,尤其是城市客运专线的开通,使居民的出行极为方便,旅游的辐射范围也随之拓展。未来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周期。同时,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极为关键,对其他旅游运输方式和其他旅游基础设施具有带动作用。许多景区地处穷乡僻壤当中,正是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设施跟不上从而影响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加快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设施意义重大。因此,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四)倡导红色旅游,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提高国人文化素质和爱国热情,建设和谐社会,很有必要。因此,由政府出资,免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旅游服务,并结合实际,完善各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从而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爱国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特别是美国把战略重心回归亚太地区的大环境下,很有必要通过红色旅游,迅速抓住时机,提高国民爱国意识,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高综合国力。Z

参考文献:

1.高铁梅,王金明,梁云芳,刘玉红著.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蔡丽君,女,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潍坊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器学习及优化理论。

作者:蔡丽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铁企业经济论文下一篇:服装设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