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2023-01-23

“阅读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课型, 大家都知道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但一直以来, 在我们的意识中, 就是以文章作为载体, 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 达到“传道授业”的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 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1 了解重点、明确目的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语文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断章取义”式的讲解与传授, 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新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提高大语文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语文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2 提高能力和培养技巧

2.1 培养学生寻找文段主题句的技巧:

根据段落主句在段中现和隐位置的不同分析, 1、段落主句在段首, 其它各句都是对它主句阐释;2是段落主句在段未, 先用诸句阐释再得出主句;3是段落主句在中腰, 前诸句都是对主句阐释;4是段落无主句, 段内各句意义同等重要, 主句需读者自行提炼。

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对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培育, 尤其是归纳推理能力卓有成效。

2.2 引导学生研究句间, 段间的逻辑联系

“除阅读单句所需要的技巧外, 连贯的论述还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技巧。如同一个逐词阅读的学生最后不能理解全句的意思一样, 逐句阅读也不可能理解全段, 因为他没有领悟到句子之间的关系。”教学生研究句段间逻辑关系, 而后指导他们衍生出无限的变化来。

2.3 反复朗读, 促进理解

语文阅读材料的深层底蕴不可能在抄写生字词, 抄写段落大意, 抄写中心思想中得到把握, 只有朗读才能唤醒其间沉睡着的意蕴和情感, 只有以朗读为基础, 才会有理解力质的飞跃。就讲授《最后一次讲演》为例, 单纯地分析它们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毫无用处, 而在反复的朗读中, 会自然地再现闻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流露, 闪光的泪花, 悲愤的感情和有力的手势。

理解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以理解为前提条件, 才能谈阅读思维的综合和整体培育。教师最终的任务是除了能让学生巩固和表达阅读内容外, 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或表达出自己的个人观点。

3 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承担的最基本的任务, 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来解决交际中“说得巧”的问题, 而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来利用已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 为达到这个目标, 我的语文阅读课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轻描淡写, 勾勒文本

阅读的初级阶段是了解把握文本的文字意义, 即了解把握文本的表层结构一: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扫除文字上的障碍。二:要求学生把握文本叙述或描述的内容。三:要求学生能三言两语概括文本要点。概括能力的训练必须培养学生抓大体祛细节, 抓主要祛次要, 从整体出发, 摆脱细微末节的缠绕的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概能力的培养是这一阶段阅读训练的目标。

3.2 注意细节, 突现文本

探究性精读是文章的重点环节, 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通过阅读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活跃课堂气氛, 愉悦学生的心情,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 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 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 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 主要不是靠参考书, 而是靠读, 那么, 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 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 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 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 将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3.3 画龙点睛, 超越文本

我们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升华——学生的感悟。感悟是一种阅读的超越, 是读者主体意识的扩张。读者从文本中获得的不仅是对传统意义 (他人的确认意义) 或作者意图的解读, 而且是对文本辨析、评判或是对文本潜在意义的不断发掘。辨析、评判或是发掘能力的培养是阅读的超越。

在教学中, 完成了重点段落的精读之后, 可以指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 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 感悟文本中人物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如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还可以继续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 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让学生自由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阅读的民主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体阅读意识, 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 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的理解是保证, 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加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探求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技巧,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纯著.教育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 彭聃龄著.语言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3] 竺益平著.阅读的超越[M].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2,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措施下一篇:农村职高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