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

2022-04-16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继续教育事业新局面

各位来宾、协会理事、同志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年会,首先,让我向多年来对继续教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并做出重要贡献的陶西平理事长、各位理事和在座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年会是我市继续教育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年会,刚才,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主任分别以“对当前继续教育转型的理性思考”、“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形势”为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深刻论述了继续教育在实践中的发展与提高。他们的报告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继续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稍后陶西平理事长还就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作重要讲话,我相信这届年会确定以“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创新”为主题,必将有益于我们认清形势,开创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今天我们以论坛的形式就“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创新”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交流与探讨,目的就是想通过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的关系,使我们认清继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和改革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为做好200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继续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下面,我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就继续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继续教育工作

2003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北京继续教育协会首届学术年会。一年多来,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几件大事。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决策,并作出了部署。三是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三个决定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三者的贯彻落实,归根到底靠人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实施人才战略,做好新时期的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方针,是思想基础。当前,大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是人事人才工作的重点,而这个重点正是我们继续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使继续教育工作适应新的‘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创新继续教育各项工作,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丰富,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客观地评估和分析当前继续教育工作的形势。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未有过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环境,要使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我们既要看到继续教育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又要看到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继续教育工作的全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解决继续教育发展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更新发展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以建设新北京、承办新奥运为契机,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引向深入,贯穿到继续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科学的发展观为我们继续教育事业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思想基础,它要求我们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理念全面审视和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实现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首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这个中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目前,首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战略目标,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努力在各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把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认识,把继续教育任务纳入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去规划和开拓,要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我市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明确一个主题——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进行一切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更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特别是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这是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把握住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这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一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二要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培养人才。三要加强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一个推进点——加大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完善继续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继续教育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继续教育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继续教育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要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岗位工作需要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努力实现继续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工作必须突出一个重点——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相一致,继续教育工作也必须协调发展,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这是全市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我们要把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全局重点,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人才素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要将各级各类人才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实现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这次学术年会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一件工作、一项事业、一条战线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工作、事业、战线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兼顾、统筹相关的各方,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达到快速、高效和健康发展的目的。当前,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工作在不同单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继续教育的机制建设滞后的问题;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适应新时期所需要的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创新等。这些重要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实践总结,为解决和处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对于我们搞好继续教育工作,促进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融合在思想里,落实在行动上,贯穿于继续教育工作全过程。

(一)突出时代特征,加强人才培训,推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发展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广泛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在全面提高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捉高专业技术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学习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能力、推动科技进步的创造能力。一是针对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继续开展公共课教学活动。二是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专业科目培训的规范化,做好行业规范化教学工作。三是着眼于首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结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通过境内外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特别是具有国内——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构筑高素质专业技术骨干梯队。四是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岗位需求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需要,开展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促进个人、组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通过参观、考察、研讨、交流、论坛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管理培训,加大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继续教育宏观管理模式,实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实现继续教育机制创新,这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保证。

——完善继续教育宏观管理模式。根据《北京市“十五”时期人才事业发展规划嘶提出的“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全市继续教育宏观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北京继续教育网来指导全市培训工作,面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发布有关通知,建立教育培训师资库,通报相关教育培训信息,交流成功经验等,扩大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关注或关心继续教育的各阶层人士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与指导的方式,推进教育培训宏观管理模式的变革。

——实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面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形势,落实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任务和目标,关键是抓机制建设。要结合实际,建立统一规划、分级实施、政策支持、经费保障、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实现这一机制,主要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首先,将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任务相结合,逐步完善统分结合、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运行有序的培训管理机制。其次,将组织培训计划与岗位需要、个人需求相结合,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选择机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第三,要积极探索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举社会之力,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以形成教育培训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第四,要创新培训方式,逐步实现能力本位培训,建立人才培训方法的优化机制。第五,完善和改进继续教育执法监督检查方法和评选表彰工作,使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建立继续教育的动力机制。

(三)统筹兼顾,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国家人事部关于继续教育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启动《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法规制度。研究制定《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组织管理办法》,同时根据工作发展需求,研究制定《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聘任挂钩管理办法》。三是将继续教育工作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探索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做好服务的新模式,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多种所有制单位人才协调发展。四是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加大境外培训力度,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促进人才素质全面发展。五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智力支持,按照国家人事部启动的东西部人才对口培训工程方案,继续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六是充分发挥北京继续教育协会网络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配合全市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继续教育的宣传、组织、推动和服务工作。

各位来宾、协会理事、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是我们教育界的重要职责,也是时代赋予我们首都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北京在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在首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孙振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2:

浅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摘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它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简单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3、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七大报告精辟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反映了这一思想和要求。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求的发展,既要快速发展,也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实现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过去一个较长时期,我们一直把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主要方针。现在则要求发展的质量、效益与速度相协调,好与快的统一,好中求快,坚持把发展的质量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发展。把“好”放在快之前,这不是简单的顺序的调整,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意义重大。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发展的速度和结构相协调,速度和质量效益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而,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切入点和实现途径的创新。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总揽全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全面统筹,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它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体现了发展本质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式的统一、发展要求与发展方法的统一;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提供措施保障,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有力的保障。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之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真正把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首先,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统领、贯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主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其次,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再次,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同时还要结合实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3、从作风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真理,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4、要建立起一整套保证科学发展观得到落实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快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认真考虑各项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观念,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努力形成促使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总之,只要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又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也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

作者:申春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而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加强国防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大国往往是同军事强国融为一体的。我们至今引为自豪的“汉唐盛世”,都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较为强大的时期。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兴起,尽管有着诸多复杂因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它们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其超强的综合国力,不但是有超强的经济实力,也包括超强的军事实力,是以超强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和支撑的。

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国家的安全,必须把国防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第一,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大国出于意识形态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从来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始终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企图干扰和打断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9·11后,美国虽然调整了对华政策,但其长期战略并没有改变。第二,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异常复杂,不安全、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世界上二十五个较为强大的军队,有七个在我周边,特别是日本加快了由经济大国迈向军事强国的步伐;世界四大军火市场之一的东南亚有关国家,与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存有争端;朝鲜半岛局势的不可预测性明显增加;包括阿富汗在内的中亚、南亚局势较为复杂。第三,台湾当局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独”势力“以武拒统”已成为影响和威胁中国安全的最大隐患,而国际反华势力,又总是企图长期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第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全球范围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有在军事上保持强大的威慑力,国家面向世界谋求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要使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国防实力,不断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我们谋求“和平崛起”,是十分正确的战略选择,但“和平崛起”必须以强大的国防作后盾。

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保障的客观要求来讲,目前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水平同客观形势还不是很适应的。我军基本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抓得很紧,富有成效,但总的水平还不高,国防现代化完全靠买是不现实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又一轮‘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非拉国家的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转变为发达国家以信息化军事对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如果我们不去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那么我们在军事力量的发展上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就会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我们谋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正确选择。

二、国防建设能够牵引国家经济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

国防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经济,对民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只要把国防投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国防建设就会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4%的较高比例区间,但它的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却持续增长长达120个月。在美国,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火生产,就可以增加3.5万个就业岗位。

军事科技工业对推动民用高新技术的作用更为显著。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产生于军事领域,尔后再由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转移,推动民用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是一个规律。现在美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最关键的技术系统,几乎都是在军事需求带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核工业是在当年发展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下启动的,航天技术是在当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产业、信息产业是当年需要计算导弹轨迹而发展起来的,遍布世界的因特网也是美国国防部1993年耗资6亿美元用于“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才搞起来的。事实上,二战以后,美国每隔10年左右就推出一个以军带民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正是依靠这些军事高科技计划,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才能相继涌现,始终超前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至两代。据美国空间政策中心测算,截至20世纪末,与“星球大战”相关的7个产业,使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650亿美元。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共耗资240亿美元,但由此带动了整个航天产业的发展,所创造的产值高达2万亿美元,经济产出接近100倍。

我国国防建设也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和民用科技产业发展也形成了有力的推动。从“两弹一星”到“神州五号”,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国防科技工业的牵引。事实上,国防投入对一个国家产业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当年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就不会有今天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的并网发电;如果没有当时军工船舶制造业的投入,就不会有今天军工业船舶出口产值占全国船舶出口产值的70%以上的成就,就不会有我国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三位造船大国的地位;如果没有连续十几年在载人航天工程上18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就不会有现在高达1000亿元的产业拉动效应,也不会有为国际卫星市场发射27颗卫星的丰厚商业回报。目前,我国国防科技产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员从事民品的开发和生产,先后开发出几十大类、上万种民用产品,民品产值占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80%左右。可以说,我国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六大军工产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确立新的思路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于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对“协调发展”,确立新的认识、新的思路。

从战略地位上讲,就是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兼顾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前提下,又必须坚持“两头兼顾”的方针,就是把“富国”和“强国”的任务统筹兼顾。中国的富强之路,是一条独立自主之路,既不能仰仗某一个外部大国的保护伞,也不能以某一个联盟组织为靠山,而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国家富强的前途与国家安危的命运,紧紧地操在自己的手中。

从发展模式讲,就是要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兼容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军队建设必须同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应该相互兼容,相互促进”。一是要强化兼容的观念。必须明确“兼容发展”是最佳选择,彻底改变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状况,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切实走“相互兼容”、“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路子。二是要突出兼容的重点。要重视军地之间的人才兼容。不仅要完善动员制度,做到“寓才于民”,而且要依托国民教育,为军队培养人才。美国的生长军官,在以西点军校为代表的初级军官学校里培养的,只占新生军官总数的45%,而其他55%的大头,是在500多所地方大学设立的后备军官训练团培养出来的。要重视技术和产业的兼容。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要实行联合开发和相互转化,国防工业要同国家产业特别是新兴技术产业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国家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利条件,推进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前几年,军队和地方合建国家光缆工程,使军队的通信保障能力在几年时间里,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三是要建立兼容的体制和机制。国防工业应建立与民用工业兼容的体制,实现所有制结构、决策体系、信息和动力系统的创新。同时,要促进科技工业各构成要素、各运行环节的联结和运动,使它们在动态联系中相互渗透和融合。推进寓军于民的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江泽民提出,“要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在这“四个机制”中,竞争是核心,评价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激励是动力。四是要建立兼容的政策制度。在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国防的过程中,必须以政策制度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兼容与结合。比如,建立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双重论证制度。凡是国家级和地区性的重大建设工程,包括区域规划和城市建设等,从一开始勘察、设计、论证,到最后决策,都要坚持把经济效益和国防价值同时考虑,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安排,由国家经济部门和军事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的布局上,过去在大备战的年代,搞“三线”建设,搞“散”、“山”、“洞”,虽然加强了战备,但是对经济建设有负面影响。这些年,在大建设的过程中,国家的生产力与科技力,国家的财富与资源,又过于集中于沿海一线、沿边一线、沿江一线,这种“新三线”,又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把经济建设的“棋局”和未来军事斗争的“战局”统筹考虑。

(本文作者: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作者:赵可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德育教育手段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阶段语文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