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2022-05-07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加工贸易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借助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转移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对新疆发展加工贸易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新疆发展加工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内在需要和良好外部机遇,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篇1:

重庆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分析及启示

一、重庆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发展分析

重庆地处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加工贸易起步晚、规模小、发展慢。但是近年来,重庆加工贸易发展迅猛,“十一五”期间加工贸易额累计达39.8亿美元,加工贸易总额和进出口增幅均列全国第一。2012年,重庆市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分别为173.1亿、153.6亿和19.5亿美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1.5倍、1.5倍和1.6倍。其中,仅12月当月,重庆市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就分别达到20亿、17.7亿和2.3亿美元,发展速度之迅速有目共睹。

(一)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分析

2006—2010年,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平缓, 2009年的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甚至有些下降。但2011年,重庆市的加工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11年,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1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口总额为7.45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61.67亿美元,这几乎是2010年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2倍和5倍。

同时,重庆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也在波动中上升。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的提高,可反映出加工贸易生产结构水平的提升以及加工方盈利的增加,是加工贸易良性发展的表现,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正效应。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在2008年和2010年加工贸易增值系数有所起伏,但重庆市加工贸易增值系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到2011年,加工贸易增值系数迅速增长到8.28,是2010年的2.7倍,是之前最高年份2009年的1.9倍。

总之,重庆市的加工贸易不仅在量上迅速增长,而且在质上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重庆市加工贸易的发展是良性、可持续的,并且加工贸易的生产结构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加工贸易配件的本国化水平在不断提升。

(二)重庆加工贸易企业性质及其进出口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在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口金额为64725.62万美元,占重庆市加工贸易总进口额的86.90%,这比2006年上升了约16个百分点。此外,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出口金额为587835.70万美元,占重庆市加工贸易总出口额的95.31%,相比于2006年上升了约26个百分点。

不同于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短短5年内的下降幅度非常明显。虽然在2011年,国有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都有了小幅度的增加,但是其在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却在大幅度缩小。

与国有企业相比,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在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虽然很小,与2006年相比,其比重却在逐渐提升。2011年,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口金额是2006年加工贸易进口额的15倍,在重庆市加工贸易总进口额中的份额上升到9.61%,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国有企业在加工贸易上的发展速度;同时,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金额为16703.45万美元,增长了约32倍,占重庆市加工贸易总出口额的2.71%。

总之,从加工贸易企业的性质来看,外商投资企业是重庆加工贸易的主导企业;与此同时,与国有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份额不断下降相比,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在缓慢发展,并逐渐取得了一席之地。

(三)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重庆市近来年的加工贸易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蓄电池、零部件等,而对纯原材料的进口越来越少,这反映出重庆加工贸易近年来以电子产业,特别是笔记本电脑作为核心产业,不再只是纯粹的简单再加工。同样地,在出口方面,重庆市近两年来加工贸易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以机电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要加工贸易出口商品。例如,2010年,便携式数字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出口额为2.8亿美元,占重庆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3.7%,而2011年,其出口额上升到约50.4亿美元,几乎占重庆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1.68%。

从以上分析可知,重庆加工贸易基本上以劳动密集型新产品为主,相比于之前的简单组装和初加工无疑是一种进步,而如何从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则是重庆加工贸易今后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二、重庆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优势

(一)便利的交通物流优势

目前,重庆市一共建立了3条国际物流通道。第一条是长江黄金水道。重庆港是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万吨级船队可常年到达重庆。目前全国60%的货运量、重庆95%的外贸货运量通过长江运输。第二条是被誉为“新丝绸之路”的“渝新欧”7国铁路联运专列,只要15天左右就可以到达德国杜伊斯堡,比江海联运省时24天。此外,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快速通关第二阶段,上海、重庆试点已正式启动。第三条是南向出海大通道。首先,渝深铁海联运连接北部港湾和东盟各国;其次,公铁联运经云南进缅甸通印度洋和中东地区。此外,还有“空运串飞”。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航空枢纽,目前已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15条,并设有保税油库为国际货运航班提供免费加油服务。

(二)环境宽松的政策优势

重庆市是全国政策最优惠的地区,集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内陆保税港区政策、三峡库区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政策为一体。其中,切实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给重庆市的加工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3号文件”赋予重庆13项“黄金定位”和22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其中要求把重庆建设成为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3号文件”政策执行到2020年的“含金量”在8000亿元以上。为此,提前布局和启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要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和外贸1000亿美元的目标,催生了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内在动力。

(三)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

重庆的劳动力平均工资仅为东部的60%左右;平均地价仅是东部的33%左右;水、电、气价格仅为东部的60%—70%:油电煤运生产要素成本是东部的50%—60%;铁海联运及航空货运物流成本基本与沿海持平;金融体系健全,融资成本全国最低。此外,要素成本低廉。重庆的大工业用电、天然气成本均比较低,110KV用电及天然气分别低于上海的20%和41%。此外,重庆的人力资源成本也比较低,2012年,重庆市最低工资水平(取较高值)是1050元/月,较上海低40%,较福建低14%。

(四)齐备的开放平台

重庆的两江新区是继上海的浦东新区和天津的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新区,它将建成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此外,重庆还设有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我国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功能的保税港区,带动着辐射以重庆主城为中心的、半径500公里、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的中西部地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面积约为10.03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集保税、出口加工和口岸功能为一身的综合保税区。

三、几点启示

(一)承接加工贸易转移时要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特征相似,重庆加工贸易企业的主体也是以外资企业为主,这意味着重庆发展加工贸易的主体基础还不够坚实。一旦重庆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有所变化,外资企业势必又会寻求其他更适宜发展的地区或国家。因此,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升不同性质企业的比重,特别要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结构合理化,避免外资独大,鼓励其他类型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

(二)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要因地制宜,创造更多的行业

从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发展来看,重庆注重发展电子产业,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工业的基础,如汽车等。但是,总的来看,其发展仅是跟随电子产业的发展,而实际上研发环节并没有真正“引进来”,企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并不多见。从重庆海关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可以发现,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重庆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产品,对应地,进口产品也是以集成电路、蓄电池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机电类为主。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应夯实加工贸易发展的基础,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加工贸易企业不能集中在某一类如机电类或IT类行业,而是要因地制宜,创造更多的行业,避免因某一行业不景气导致加工贸易发展出现大起大落。

(三)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劳动力结构合理化是稳定加工贸易企业的基础,加工贸易转移选择重庆会着重考虑重庆的劳动力成本,这就需要有大量的一线劳动工人可以满足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需要。理论和实践均表明,人力资源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进而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要靠人的素质提高。因此,政府应在企业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方面给予指导与资金支持,社会组织、研发机构和高校也可与企业联合培训,形成就业、培训的良性机制,培育一支业务精良的技术工人队伍。

(四)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应立足自身,降低物流的约束力

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受到约束较多的是物流问题。尽管重庆采取各种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的货物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及其他国家,这将使物流通道变得狭窄。此外,受各种因素影响,能源价格逐渐升高,势必影响物流成本。这一切都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不利因素。因此,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应立足自身,降低物流的制约力。首先,中西部地区要努力扩大当地加工贸易企业内采的比重。其次,要扩大内销的比重。因此,从市场需求看,加工贸易企业可从单一外贸型向内外贸一体型转变,即按照内外需的市场导向进行加工贸易,其产品即可满足外需,又可合法转内销,使企业真正以市场需求调节产品的内外贸走向。这将有赖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

(五)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应注重培养自主品牌

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进而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定要认真总结东部沿海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教训,切实认识到培养自有品牌的重要性,避免走东部沿海的老路。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之初,加工贸易异军突起,对当地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东部沿海经济水平的总体进步,优惠政策的丧失和劳动力成本高企使加工贸易逐渐丧失了在东部沿海的发展优势。而加工贸易多属于制造业,销售市场基础薄弱,未形成自主品牌,难以形成溢价能力以对冲高企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在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时,政府要注重对企业在自主品牌上予以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注:除非特别标注外,本文数据来源均根据此次调研中重庆提供资料或数据整理而得。

(本文系201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的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王迎新研究员)

(王迎新,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源,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

作者:王迎新 李媛

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篇2:

贸易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转移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对新疆发展加工贸易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新疆发展加工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内在需要和良好外部机遇,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加工贸易 要素禀赋 产业内贸易 新疆

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5103.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52.7%。从1996年到2006年加工贸易已连续十一年占据我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外贸的主力军,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疆的加工贸易发展十分缓慢,与广东、深圳、福建等地相比严重滞后,新疆加工贸易额偏低,多年来,加工贸易占新疆进出口总额不到10%,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对此,新疆应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培育发展以新疆为基地,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市场的加工工业。

一、加工贸易的分类

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运到境外销售,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加工费的贸易方式。国际上一般将加工贸易分为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四种方式,其中来料加工和装配业务又称对外加工装配,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料,二是产品出口。但这两个过程中原料运进和成品运出均未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它们不是两笔交易,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对外加工装配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加工方只能赚取加工费。由于这种贸易方式风险小,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目前在我国开展得比较广泛,但创汇率较低。而进料加工中,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是两笔不同的交易,原料供应者和成品购买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贸易方式比对外加工装配风险大,但创汇率高,是我国加工贸易未来发展的方向。协作生产是指一方提供部分配件或主要部件,而由另一方利用本国生产的其他配件组装成一件产品出口。商标可用加工方的也可用对方的,由双方协商确定。所供配件的价款可在货款中扣除。协作生产的产品一般规定由对方销售全部或一部分,也可规定由第三方销售。

二、贸易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

1、要素禀赋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贸易双方在要素禀赋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双方在生产不同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出口自己丰富要素的产品(成本较低),两国通过产品的贸易交换实现收益。在一般贸易中商品的流动是单方向,通过不同商品的交换体现要素禀赋理论,而加工贸易中是一个商品的往返流动,是通过一个商品的不同加工环节体现要素禀赋的,同样符合要素禀赋理论实质。新疆可以充分利用新疆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支持沿海内地企业积极参与新疆出口加工区建设,发展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市场的进料非对口的加工贸易和利用新疆境内石油化工的优势加工能力,借助中亚及周边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培育发展以新疆为基地的“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利用纺织、轻工、机电等产业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积极鼓励企业到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石油等行业的技术优势等为新疆发展各类加工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新疆加工贸易,新疆的加工贸易发展将成为未来新疆外贸发展的重点。

2、产业转移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不同,各国家或区域间在产业结构方面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因技术水平高低而形成不同的产业梯度。随着国家或本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的需要,产业呈现出从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某些劳动密集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低成本产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产业转移为新疆提供了参与国内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机遇。新疆应充分利用沿边沿桥开放的地缘、口岸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资本、产业、技术、管理和人才聚集新疆,鼓励和支持东部有实力的大企业与新疆企业合作,发展国内层次的加工贸易即异地加工贸易,产品既可以从新疆运回东部,也可以在新疆本地消费,另外与之毗邻的八个国家共近10多亿人口的辐射市场更是潜力巨大。这是一种两地优势互补、以实现成本最低化的合作模式。因此,新疆今后在发展国内异地加工贸易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跨国公司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不断实施,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国优势资源,通过产品生产环节在国际间的调整,将产品通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各个阶段上分工生产,一件产品整个生产过程要在多个国家进行流动才能完成,跨国公司在国际间的内部贸易越来越具有加工贸易特征。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扩展,我国东部劳动成本提高,新疆应积极地吸引国外的企业来疆投资建厂,发展加工贸易,融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另外,应鼓励新疆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毗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周边国家在石油化工、轻工机电、日用消费品以及农产品方面比较薄弱,而新疆在石油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等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比较优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新疆有实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投资办厂,通过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设备、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因此,新疆既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理论发展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内向型加工贸易,也可以发展外向型的境外加工贸易。

4、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产业内产品在贸易伙伴之间同时发生输入和输出的活动。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与垂直两种类型,垂直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贸易表现为产品差异性特点。水平产业内贸易是同一种产品在生产流程之间的分工,表现为产品制造上下加工环节的贸易,由此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是产业内贸易一种重要形式。生产环节分工的产业内贸易主要基于贸易双方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差异,新疆在资金、石油加工、纺织、机电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而中亚及周边国家在石油、矿产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双方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良好条件,新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周边国家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境外加工、协作生产等各种类型的加工贸易,促进新疆外贸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本文从四方面分析了新疆发展加工贸易的合理性,从总体来看,新疆的加工贸易与全国特别是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很大。但新疆由于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东部产业战略转移等良好的发展条件,新疆与周边国家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境外加工等各类加工贸易具有很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李昱: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冷思考[J].浙江经济,2004(7).

[2] 欧阳薇、郭向明:产业区域转移与江西中部崛起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3] 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 郭建宏: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 张燕生: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J].宏观经济研究,2004(2).

作者:程云洁

加工贸易分析论文 篇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1990年以后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加工贸易进口额占我国进口额的比重也在30%以上,加工贸易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外贸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与加工贸易相对应的一般贸易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90%下降到40%左右并一直稳定在其附近。汇率作为外贸发展的价格纽带,对我加工贸易的发展必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以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汇率波动;加工贸易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17

1 文献综述

针对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国内学者对于加工贸易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特别是近年来开始关注的焦点在于怎样在机制、体制上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而很少有学者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加工贸易发展的关系。李建伟、余明是较早开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的,在2003年的研究中他们使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可以带来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的降低。胡均民(2006)利用了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与加工贸易出口的关系,指出人民币的升值能够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随后,杨晓林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在1985年到2004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于上海市不同贸易方式下出口额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出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对于加工贸易的阻碍作用要大于其对于一般贸易的阻碍作用。喻卫斌和苏国强(2006)以广东省为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针对1995年到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降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速度。李辉(2008)和吴玉兰(2008)也得出了人民币升值会阻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的结论。

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分析

本部分主要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资因素、国内技术水平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模型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2.1 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选取

加工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在迅猛增长。外资不仅丰富了我国各项发展资金,而且其所外溢的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外资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在模型中必须包含外资因素,我们以各年实际利用外资额来表示外资因素,单位为亿美元,以FDI来表示。

国内技术水平的进步也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一般来说,技术水平越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越高,越利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出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表示我国的技术水平。采用张军 等(2004)的估计方法对TFP进行估计:①本文以中国1985-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测算以197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本存量;②利用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和现有的劳动力数据,选择规模报酬不变模型,参考Fare等(1994)构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我国1995-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③使用Coelli(1996)给出的数据包络分析软件包Deap2.1软件,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指数,以MAL来表示。

贸易的发展还与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关,对外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可能对东道国的外贸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也必然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影响。以各年的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对外开放度,单位为%。数值越大,代表对外开放度越高,以OPEN来表示。

根据上述的分析及数据的选取,并考虑时滞因素,为了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发展的影响,建立以下模型:

PTRt=α+β1REEERt+β2FDIt-1+β3MALt-1+β4OPENt+ε1(1)

OTRt=α+β1REEERt+β2FDIt-1+β3MALt-1+β4OPENt+ε(2)

式(1)和式(2)中,PTRt代表t年的加工贸易额,OTRt表示i年的一般贸易额,数据均来自于各期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商务部网站。

2.2 协整分析

2.2.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判别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中的 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如果在序列无差分情况下,t 统计值小于临界值,则序列无单位根,是稳定的 I(0)序列;如果在序列无差分情况下不能拒绝检验,但在一阶差分情况下拒绝检验,则原序列是 I(1)序列;如果在序列无差分情况下和在一阶差分情况下均不能拒绝检验,但在二阶差分情况下拒绝检验,则原序列是I(2)序列。

我们采用 ADF 方法对变量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PTR、LOTR、LFDI、LTFP、LREER和OPEN变量的水平变量的ADF统计值都明显地大于临界值,说明它们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若应用于实证分析则很可能出现伪回归问题影响结果的可信度。把它们分别取一阶差分后进一步作检验,发现ADF统计值小于临界值,因此它们都是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2.2.2 协整检验

由于本部分实证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较多,因此我们采用Johansen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注:***、**分别表示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协整方程的滞后阶数均为1。

Johansen协整检验的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着两个协整方程。即表示在95%的概率范围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利用外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因素与我国的加工贸易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方程如下(括号内的为标准差):

LPTRt=0.154 555LFDIt-0.364 15REERt+71.441 24LFTPPt

(0.603 88) (-0.02 06) (5.566 88) (3)

+0.041 440OPENt+3.095 423

(0.004 27) (2.095 46)

由式(3)可以看出,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加工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长(贬值)1%,我国的加工贸易额增速降低0.364 15%。近年来进料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人民币贬值后造成我国的进口成本的增加,从而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利用外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因素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技术进步每增长1%,带动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71.441 24,进一步说明了技术因素在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巨大引力作用;其次为利用外资水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154 555,外资在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本和相对先进的技术,长期来看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度的扩大也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041 440。

2.2.3 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利用外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因素与我国的加工贸易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短期内无法得知这些变量偏离随机趋势时的调整速度是怎样的。为了研究因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下面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检验。

首先,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经过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式(4)显示,误差修正项系数ecmt-1的系数为-0.529 3,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上年的人民币汇率、技术进步、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度等变量的非均衡误差以0.529 3%的速度对本年度的加工贸易额做出修正。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每下降1%,加工贸易额减少0.078 70%以上,小于长期的影响系数(0.364 15),表示当变量变动时必须要经过若干期的调整才能达到协整方程显示的均衡水平。

2.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的相互影响,但是却并不足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下面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考察各个变量以及它们的滞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传导机制。如果变量之间能够产生相互影响则称它们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则它们之间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

作者:焦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林场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财政联网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