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方法的分析

2022-12-25

前言:预制装配式建筑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代表性产物。然而传统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由于缺少建筑精美性和环境关系处理方面的考虑, 外形较为粗糙, 主要为满足一些特殊建筑功能而使用。随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完善, 在先进技术和材料的支持下, 预制装配式建筑引入精细化建筑思想, 可以更加全面的满足客户对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因此, 有必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精细化设计进行研究, 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更好发展。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构件在工厂完成加工制造, 并运输到现场按照设计连接方式拼装组成的建筑产品。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日本欧美国家又被称为工业化建筑, 其设计和生产过程具有显著的工业化特点[1]。从目前的建筑工程应用情况来看, 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砌块建筑, 具体包括实心砌块建筑、空心砌块建筑等, 建筑高度一般在3~5层, 生产工艺和施工技术简单, 造价低廉, 但工业化程度较低; (2) 大板建筑, 具体包括外墙板、楼板、屋面板等, 其建筑空间利用率和防震性能较好, 但对造型和布局设计有较高限制; (3) 模块建筑, 包括整体模块式、板材模块式、核心体模块式、骨架模块式等, 工程化程度较高, 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方式使建筑呈现丰富的立面形式; (4) 框架轻板建筑, 建筑结构设计较为合理, 有利于减轻建筑自重, 内部分割较为灵活, 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 其设计关键是构件节点连接方式; (5) 升板/升层建筑, 属于板柱结构体系, 在施工方法上有所不同, 可以减少高空作业, 加快施工速度。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优势: (1) 设计多样化; (2) 功能现代化; (3) 制造工厂化; (4) 施工装配化; (5) 时间最优化; (6) 建筑可持续化。因此, 积极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发展, 有利于提高建筑设计和建设水平, 缩短建设工期, 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策略

(一) 预制构件设计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 预制构件是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整体设计效果有重要影响, 通过采取精细化设计方法, 可以使预制构件同时具备功能性和美观性, 体现建筑设计风格特点。预制构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外围护构件、单元模块、遮阳构件和预制楼梯设计等[2]。比如在外维护结构中, 采用玻璃幕墙将建筑围护和装饰功能相互融合, 使门窗与玻璃幕墙无缝衔接, 并利用保温隔热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性。单元模块可以根据建筑设计要求, 选择半预制式、全预制式或集装箱建筑。预制楼梯则分为木质楼梯、金属楼梯、玻璃楼梯等, 分别具有不同的设计风格。遮阳构件设计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遮阳构件材料和设计形式, 获得虚实交互、凹凸有致的空间层次感, 体现建筑的动态变化。

(二) 功能空间设计

功能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 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强调功能空间设计与建筑平面布局、外观造型设计的统一性, 在满足客户居住功能需求的同时, 提高建筑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和美观性。在此方面, 精细化设计方法和作用如表1所示。

(三) 环境适应性设计

在现代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 越来越注重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应融入绿色设计理念, 提高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 同时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比如内蒙古莲花酒店位于严酷的沙漠环境中, 建筑设计受自然环境限制较高, 通过采用沙盒结构体系, 以工程定制轻钢龙骨体系作为建筑内外墙体, 并综合考虑建筑采光和通风需求, 设计建筑形式, 使建筑与外部环境及景观融为一体, 可以让客人充分体验独特的沙漠情调。在建筑环境资源利用方面, 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转换装置和雨水收集装置, 提高建筑的环境资源利用率, 满足绿色设计要求。

结束语:综上所述,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 通过采用精细化设计理念和方法, 可以提高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使功能性设计与美观性设计有机结合, 提高建筑的空间丰富度, 体现建筑风格特点。通过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融入空间可变性、模块组合和绿色设计理念, 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居住者和不同性质建筑的功能性能设计需求,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摘要: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快速发展下, 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能够实现建筑功能的高度集成。本文将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精细化设计进行研究, 首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介绍, 在此基础上, 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精细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精细化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康鹏.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7.

[2] 齐宝库, 王丹, 白庶, 靳林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 2016, 37 (05) :28-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闭合性胸部创伤的临床论文下一篇:“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