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版权问题综述论文

2022-04-17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学位版权问题综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知识管理;机构知识库;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概念模型摘要:文章研究的主旨是利用文献概念分析方法分析以往与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相关的研究,从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视角,创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概念模型。

学位版权问题综述论文 篇1: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数字图书馆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其次阐述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之后分析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尝试对前文提出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建设现状 对策分析

一、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数字图书馆概念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数字图书馆”一词,是从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过来的,它的准确定义应该是“超大规模的、分布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是以数字形式存贮和处理信息的电子存取服务,即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影像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进行收集、规范性加工,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1]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信息储存空间小且不易损坏

传统图书馆配备有纸质资源,而数字图书馆是把纸质资源通过扫描等方式数字化,再上传到数字图书馆主页中,相对于纸质资料占地很小。传统图书馆都会面临一个重要问题,纸质资料多次借阅后就会产生磨损,所以为了避免这一难题,一些特色馆藏或者珍贵的纸质文献、古籍,普通读者是几乎看不到的。数字图书馆的诞生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2.信息查阅检索方便

在过去,图书资料的查阅都要经过很多程序,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整个流程烦琐而不便。而数字图书馆都配备实时检索系统,读者通过在检索框里输入一些关键词,就可以得到相关信息的答案,既方便快捷又准确。

3.随时随地获得信息

传统型图书馆所有纸质资料固定在借阅室里,读者想要查阅文献或书籍就要去实体图书馆,整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读者只要登录数字图书馆主页,就可以查询到纸质资料的数字化资源,不同的数字图书馆资源丰富多样,又可以同時浏览,大大提升了读者查阅的效率。[3]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包括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项目。[2]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一)资源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可以说是最全面、最前沿、最具有代表性的。

1.图书资源库

图书资源库不但有中文图书资源库,如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民国图书数据库,还有大量外文数据库,如South Asia Archive、Emerald E-book series、Kluwerlaw online 法律在线数据库等。

2.期刊数据库

期刊数据库也包括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中文期刊包括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等。外文期刊包括亚洲及欧洲商业合集、国际安全与反恐参考资源中心等。

3.报纸

中文报纸包括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申报》、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等。

外文报纸包括日本编年史周报、《真理报》等。

4.论文数据库

中文论文数据库包含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外文数据库包括PQDT学位论文全文库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等。

5.古籍

古籍包括数字古籍、赵城金藏、法藏敦煌遗书、云南图书馆古籍、宋人文集等。

6.音乐

包括宝成多媒体外语学习平台、天方有声数字图书馆、音视频数字化资源库、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等。

7.多媒体

多媒体视频方面包括微学习空间、视频课多媒体光盘管理系统、文津讲坛在线讲座视频库,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建筑等各领域。

8.缩微阅览室

(二)服务

我国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科研参考、企业咨询、少儿天地、学科服务、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服务。

1.少儿天地

包括少儿书刊推荐阅读、少儿作品在线展览、视频讲座、少儿才艺展示等服务。

2.科研参考

包括科技查询、论文收引、检索证明、馆际互借、科技咨询、社科咨询、文献提供、翻译等服务。

3.新媒体服务

包括移动图书馆、可视图书馆、无线局域网、触摸屏服务。

4.企业资讯

面向国家重点教育、科研、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展各种信息咨询服务,积极为各行业、各领域用户提供信息监测、整理、分析和评估的专业参考咨询服务。

5.视障服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国家图书馆共同建立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

6.学科服务

推荐学科相关刊物、相关机构,建立专业学术网站、学术会议信息、网上最新资源资料库,为读者实时查询。

(三)技术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基础技术支持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计算机技术

跨平台检索技术、元数据技术、智能检索代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通信技术。

2.网络技术

WiFi技术、主动式网络、蓝牙技术、网格技术。

3.数字信息技术

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检索、信息服务。

4.新兴技术

区块链技术、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这些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先进。

例如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图书馆根据每个用户的搜索记录和浏览痕迹等,后续向用户提供不同用户的特定的个性化需求的信息。[4]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数字化图书馆馆藏的古籍善本,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纯软件方式在家里翻阅这些古籍善本,还可以走进虚拟图书馆,走到古籍书库,从收藏古籍文献的书柜里,取出一册古籍线装书,打开书函仔细阅读。[5]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建立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掌握信息环境的变化,预测目标群体动态需求,提高对信息服务的掌控能力。[6]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不足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新型、长期、庞大的工程。这个工程不但耗费时间长,而且耗费资金大。更重要的是,资金的投入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不断地供给。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和行政事业费,国家投资的金额是不足的,行政事业费也仅能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不足依然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人才缺失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日益更新,这对图书馆员本身的职能要求会更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图书馆员无法适应数字图书馆工作,现有的大部分图書馆人员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没有创新引领作用,仅对目前的建设现状给予服务,这并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三)版权保护问题

当今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版权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图书馆利用他人的数字信息产品以及将他人作品转化为数字作品时涉及的版权问题;二是数字图书馆自身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图书馆自身开发的一些数字化信息产品,如数字图书馆域名、数据库、网页等。[7]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对策

(一)广开门路找资金

由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分国家投资和行政事业费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的资金投入都不足以支撑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所以,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应一味地靠国家拨款,还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筹措资金,例如对外宣传寻求合作或者找一些个人和企业赞助,加上技术专业人士的全力参与,共同建设数字图书馆。

(二)优先数字化特色馆藏并虚拟化

特色馆藏是指其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们通常所指的特色馆藏主要是指收藏文献的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环境特色等。高校图书馆在确立学科特色馆藏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域、重点学科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形成的文献资源收藏优势。而且目前没有建设对其专门的特色资源数字化虚拟展示厅,建议在数字图书馆中增设一个特色资源展示厅,主要包括当地历史研究资料,重点学科资源整合的一个资源展示,一方面可减少对原始特色文献的损害,另一方面,也利于该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首先要明确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这一特点使其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所以一定要注意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其次要有法律层面的辅助,数字图书馆管理者应该熟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避免侵权行为,应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专题教育。最后,要重视用现代技术,它可以为数字图书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8]

(四)提升馆员技能素质

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只有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使图书馆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重视专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图书馆员面对的不再是对馆藏文献单纯的数字化管理,而要将网上更多的多媒体信息进行技术处理,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进行全球交流与共享。[9]作为数字图书馆管理者,除了有管理能力,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组织培训来提高员工整体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

五、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就是把图书馆的资源变成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服务变成了随时随地的服务,所有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都将成为数字图书馆的载体。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必须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且不断改善用户服务,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这才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秀梅.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解决方案[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

[2]赵晶.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前景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0(7):31-32.

[3]王军伟.关于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

[4]陈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J].交流园地,2019(4):234-235.

[5]陆颖隽.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

[6]朱昊.人工智能时代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学刊,2018(12):113-114.

[7]李更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3):44-45.

[8]徐传舰.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其保护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4):154-155.

[9]南英子.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对策[J].情报科学,2001(12):1259.

(作者简介:张艳,女,硕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图书馆;钱昆<通讯作者>,女,博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献学与阅读文化、信息服务)

(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张艳 钱昆

学位版权问题综述论文 篇2:

以知识管理视角创建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概念模型

关键词:知识管理;机构知识库;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概念模型

摘要:文章研究的主旨是利用文献概念分析方法分析以往与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相关的研究,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视角,创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概念模型。OAIR(Open Acces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概念模型强调三个变量:人员协作、流程和技术功能。整合这些包含很多元素的变量,能帮助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捕捉他们自有的学术研究,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此外,集成的宗旨是促进知识共享,丰富知识内容和加强全球获取。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又称机构信息库、成果数据库、机构库、机构典藏库等,是收集、存放由某个或多个学术机构(例如大学、研究所、图书馆、博物馆等)创造的,可供机构内外用户共享的学术文献的数据库。自从首个机构知识库在美国建立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机构知识库发展迅猛,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服务。在机构知识库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外一些机构已开始意识到知识管理对机构知识库服务的促进作用,并进行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尝试。然而,大多数的机构知识库还是单一的提供功能服务,知识管理视角的概念还比较肤浅,所以,增强知识管理在机构知识库服务中的作用很有必要,能使之有效地将现有机构知识库的信息服务提升到知识服务层面,从而真正体现出机构知识库为科研和教学等服务的功能[1]。

1知识管理(KM)和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OAIR)

1998年,著名知识管理专家达文波特教授定义知识管理为着眼于促进组织目标的组织机构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管理的知识包括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的显示知识和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隱式知识。管理包括所有的流程与识别、共享和创造知识,这就要求具有创建和维护知识存储库的系统,培养和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组织学习。在知识管理方面成功的组织将知识视为资产,以此开发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支撑知识创造和分享。2002年,Ahmed提出以知识管理作为组织过程部署、信息处理技术、组织策略和文化,增强了对人类知识的管理、利用以及学习,并造福于企业。

基于以上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在实现知识管理时有以下重要的方面:①知识管理的管理者必须了解存在两种类型的知识,即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②只要与组织的目标和利益相关,这两种类型的知识就是资产。③必须有一个系统来促进知识共享以及维护知识存储库。④知识管理实践的中心是利用人类知识和学习。⑤组织需要在作为支持知识共享的工具——技术的帮助下创建过程、策略和文化背景。

Mc Inerney and Koenig建议知识管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期阶段,知识管理主要是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技术被视为一个有价值的工具来完成组织内信息和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的这一阶段,很多组织机构为实现组织知识共享的目标,通过实现新技术部署知识管理实践。在知识管理第二阶段,出现了两个关键问题——知识管理的人类和文化维度,不考虑组织的人类和文化方面,知识管理实施将会失败,单靠技术不能完全解决组织内的知识分享问题,第二阶段的标志性短语是“实践社区”。最后一个阶段的标志性短语是“内容管理和分类”,它强调组织中知识管理系统内容安排和结构的重要性,易于访问和方便知识分享,当用户无法检索其中存储的内容时,知识管理系统不工作。当强调为了组织中知识分享和人们之间的交流而没有忽视文化维度实现这个目标的技术时,知识管理就趋于成熟了。为了知识分享目的,技术、人文维度、实践社区、内容管理和分类等概念,在组织中构建知识管理是不容忽视的[2]。

显而易见,作为便于分享知识的工具,知识存储库是知识管理实现的一部分。机构知识库与知识存储库工作机理相同,即获取对组织有价值的可编码或者显式知识。在商业环境中,知识资产以经验教训、最佳实践、专利等形式被捕捉;在高等教育中,知识以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未发表的报告、会议论文等形式被获取。这些都将管理和存储在数据库中,确保知识保护和易于分享。Mc Cord认为机构知识库是高等教育中知识管理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明显表征;Branin表明在学术环境机构通过建立机构知识库实施知识管理,以便管理由大学社区成员创造的范围广泛的学术数字作品。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旨在获得更多读者查看和分享其学术内容,也被认为是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中的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被看成是在学术环境机构中的一种知识管理主动。

2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优点

专业学者的智力劳动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业务,这种工作大多数被记录在研究论文或材料中用于教和学。大学是一个知识在学习、教导、研究和社区服务等不间断的学术生活活动中被密集创造、产生和分享的地方。很多大学开始意识到知识作为知识资产,需要通过建立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被保存和分享到其社区甚至是公众中。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优点如下:①提供一个单一的综合集成系统。在高等教育中发展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原因是对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来说,很难知晓其拥有的整个学术成果。有研究提及与欧美研究机构相比,台湾地区或其他亚洲国家的问题是其较低的学术影响力。首先,对于学术信息没有一个单一的综合集成系统,并在机构内传播。研究成果通常存在于不同的信息系统中,使潜在用户难以搜索、浏览和访问这些分散的信息。其次,服务支持性不佳,仅仅提供元数据或者摘要而不是全文。最后,没有系统的方法用数字格式存储机构的学术产出,如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因此,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提供了一个单一的综合集成系统,便于轻松访问和知识分享[3]。②传播智力劳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全球范围的读者能够访问学术成果,其他的学者可以利用和引证从而创造新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的全文获取,对于提高引用次数和提升机构声誉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不断上涨的期刊价格、预算削减、版权持有者意识的增强、对研究循环速度的日益不满以及通过传统出版方式学术成果排他性访问都促使实施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

李情,易建芳,项峻求,毛华兵,钱晓芳:以知识管理视角创建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概念模型*3国内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现状

我国的机构知识库建设起步较晚,根据著名的开放存取知识库目录网站Open DOAR(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提供的数据显示,如图1所示,截止到2016年3月,Open DOAR收录的机构知识库总数为2,578个,然而我国大陆地区机构知识库总数仅为40个,台湾地区有58个,香港地区有3个。网站统计显示我国排名第一的厦门大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在全球范围排名321位,不管是从机构知识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还是服务的水平来看,发展程度都不及港台地区,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同时,国内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区域发展水平严重失衡,缺乏完善的体系和政策支持,宣传推广和技术保障方面还需向港台地区及国外先进机构知识库学习;提供的服务资源类型有限,不能满足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创新性学习的需要。大部分的机构知识库收藏的资源类型主要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等,图像、多媒体等复合数字资源则收集得较少;我国机构知识库使用的软件平台种类及功能单一,且本地化程度低,软件平台的类型决定机构知识库存储对象的种类、存储对象的互动性、安全性以及提供服务的多种能力等[4-6]。总之,我国机构知识库处在发展初期,建设水平亟待提升。

图1全球范围内各国机构知识库所占比例及增长趋势

4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概念模型

在商业领域,创建组织存储知识主要关注于技术本身,Petrides and Nguyen强调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从商业领域的弊端中学习应该强调人员、流程和技术的相互作用从而分享知识。在组织机构努力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时,人员、流程和技术三者作为一个持久动态的整体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因为拥有知识、管理政策、优先权和流程从而支持知识分享的是人员而不是技术,所以人员被认为是交互的主角。在高等教育中创建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4.1人员协作

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实践中,协作是基本属性。很多研究表明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实施需要图书馆员、技术人员、全体教员和领导者等不同职业之间的协作从而达到目标。众所周知,对知识进行组织便于轻松访问,图书馆员是专业的,但是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需要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识别和扩充机构知识库的知识内容。技术人员的专业是提供技术维护和确保长期保存,提供界面友好的软件和提高全球访问;教员专攻教学、研究、提供社区服务以及创造学术成果;领导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为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合法和道德支持。只有不同的职业之间协同合作,同时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机构知识库才能获得成功。

4.2机构知识库流程

4.2.1搜索分散于校园中潜在的知识资产。图书馆员有责任明确识别分散在校园中的数字或者印刷形式的知识资源,他们必须主动地搜索发现存在于校园内部或者外部的潜在知识资产。以下是高校图书馆员为搜索知识资源时展开的几个活动例子:识别和联系已经出版学术著作的教员,要求教员完成出版物列表和全文文件;搜寻校园中的杰出作者或者退休教员获取学术贡献;访问学校附属网站,辨别学术或技术报告;寻找预发布的研究报告,积极浏览互联网、在线数据库和开放的电子资源识别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尚未包括的教员论文。

4.2.2发展知识补充策略。知识补充是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内容创建过程中的一大挑战,绝大部分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内容有望从教职员工中得到。许多研究显示当教职员工了解了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益处,他们更倾向于分享他们的学术著作到机构知识庫中。机构知识库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Mark and Shearer明确了在收集教员学术作品方面的策略:①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社会化。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服务的益处即社会化需要通过不同的资源(出版、在线、个人)正式或者非正式地进行。②存储服务。教职员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他们的论文著作,图书馆员将检查其版权问题,输入文档的元数据,并发布在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中。③自动知识获取。有些机构知识库能够通过收集材料本身自动获取知识,例如:高校图书馆员发现大多数作者已经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他们的作品,系统从互联网上收获来自本校或本部门的教职员工的著作。④强制性政策。强制性要求校园社区内成员必须提交他们的学术作品,这一策略有助于丰富机构知识库的知识内容,它赋予高校图书馆员在收集教师学术作品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4.2.3组织数字文档。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必须系统化数字格式以确保以下的数字文档质量控制:①名称规范控制。出版他们的著作时,责任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他们的名字,对于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系统,有必要执行名称规范控制保证一致性。②版本控制。能够区分不同版本的文档——不管是印前还是印后版本,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③版权控制:版权问题是发展良好的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一大挑战,教职员工和研究者通常无法贡献他们的科研产出到机构知识库系统中,因为他们与传统的期刊系统关系密切,版权归属于出版社。在此,针对教员对版权问题的疑虑,图书馆员应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机构知识库团队需要寻求版权许可。

4.3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技术功能

利用技术适应用户的需求,激励用户参与和向机构知识库提供他们的学术著作,机构知识库社会化的益处是用户必须依靠技术工具。如若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促进了自行典藏,那么机构知识库团队需要确保用户友好的页面提交的可用性。另外一个刺激教职员工作者贡献他们的论著的方法是利用统计数据。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需要技术的支持保证系统与其他典藏库工作的互操作性。图2为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的概念模型。

图2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概念模型

5结语

笔者所提出的概念模型还没有正式测试,它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国内环境下基于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机构知识库发展的经验和实施,从而建立一个更加精确的模型。开发获取机构知识库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动表现,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组织、传播高校社区内的本地内容,而且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可见性。我国机构知识库的总数在世界范围内来说处于较低水平,亟待提高,但是也存在知识资源的巨大潜力,需要关注组织,促进访问和知识共享。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是学者学术著作和研究的另外一种交流,其概念模型说明了人员、机构进程和技术功能需要协调一致工作,确保捕捉当地知识内容的集成系统的顺利运行,有助于向全球用户分享这些知识。希望学者之间学术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良好发展,为高等教育和学者提供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郎庆华.基于知识管理的机构知识库服务体系构建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9):

64-67,114.

[2]夏萍.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构建[J].现代情报,2010(5):41-42,52.

[3]李大玲,柯平.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机构知识库激励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0):98-101.

[4]陈美华,刘文云,刘昊,等.国内外机构知识库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9):55-59,63.

[5]王亚杰.国内知识库模型研究综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4):19-23.

[6]冯磊.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2):106-108.

(编校:崔萌)第36卷第8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年8月

作者:李情 易建芳 项峻求 毛华兵 钱晓芳

学位版权问题综述论文 篇3: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几点感想

摘要文章主要以若干高校图书馆开发建设的数字资源为基础和范例论述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意义、总结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取得的成果的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笔者对未来若干年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数字化工作 特色馆藏

数字化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实践的积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已取得相当的成绩,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意义

1.1 突破时空界限,充分满足读者需求

传统图书馆限制了读者使用资源的时间和场所,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读者的不便,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工作后,资源突破传统馆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服务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读者只要拥有一台能够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并获得一定权限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样一来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并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以CADAL项目为例,CADAL(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即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项目,)是中美两国计算机科学家共同发起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其目标是建设面向教育和科研的百万册图书规模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数字资源支持,推动图书数字化资源的共享。①只要拥有一定权限,读者就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使用CADAL中收入的馆藏资源。以往读者必须在开放时间内到图书馆查找使用所需资源,现在却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突破了时空界限,充分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1.2 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主要成果是为用户提供了类型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类数据库、学科导航、学位论文、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资源、随书光盘等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还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数字资源的整合。以CADAL项目为例,其数字资源包括中文数字资源和英文数字资源,其中,中文数字资源又主要包括现代中文图书、学位论文、古籍、民国资源和多媒体资源等;其门户包括了搜索引擎、信息导航、个性化主动图书馆等,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CADAL项目还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项目,其资源丰富多样,数据标准统一规范。这些成果满足了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1.3 更好地实现资源共知共建共享,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

许多高校图书馆除了进行本馆的数字化建设,还进行合作建设、联盟建设,实现了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等。

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跨越地域,突破传统馆藏限制,真正实现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及图书馆服务质量和资源效益。同时,一些资源(例如数据库)可以联合购买,从而节省成本,实现互利共赢,资源共建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1.4 培养读者信息意识,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数字资源具有信息海量且多元化的特点,拥有了数字资源并不代表能够获得所需信息,相反,可能会造成数字信息过量和数字信息孤岛问题。要迅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信息素质。

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也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重要的一部分。例如,教予读者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术及分析评价、筛选组织信息的知识。又如,对学生进行专业数据库的培训,使其能够通过专业数据库获得所需信息,辅助专业学习、促进学术研究。

1.5 有利于保存馆藏文献,②尤其有利于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遗产③

传统纸质文献容易破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旧变色,对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可以减少纸质文献的使用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对馆藏文献数字化加工、格式等方面进行控制,可以保证数字图像色彩、文字格式统一。已经变旧褪色的纸质文献,经过数字化加工,拥有数字化形式的保存和备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很多高校图书馆拥有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古籍。由于古籍纸张陈旧,版本破损情况普遍,因此,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还原古籍原貌,有利于古籍的保存和利用。

使用传统馆藏的古籍资源,一般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有的学校的古籍文献资源只对研究生和教师开放,导致古籍读者群有限。但是,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后,只要拥有权限的用户都可以使用数字化的古籍资源,扩大了读者群,提高了古籍的利用率,弘扬了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解决了因使用造成的古籍破损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化服务,如多途径检索,全文检索等。同时,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丰富了古籍资源的虚拟馆藏。

北京大学图书馆制作的古文献资源库,实现了馆藏古文献的数字化上网,并且有专门的系列元数据标准配套施行。CADAL项目中包括了专门的古籍资源,并有专门配套的一系列标准支持。

1.6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对促进图书馆学的研究与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图书馆学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理论成果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丰富了图书馆学学科内容,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2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几点看法

2.1 已取得的成绩

(1 )通过对若干高校图书馆的调研发现,基本上都拥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特色馆藏、学科导航等数字化资源,其中一些还提供了数字化特色服务。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跨库检索系统中的引文服务,该服务根据篇名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引证文献、相关研究机构、相关研究作者等服务,揭示资源之间深层次的关系。高校图书馆的这些数字化工作一直注重与高校学科需求相统一,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

(2) 高校之间注重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盟合作,注重馆际交流,不仅有利于读者使用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3) 各个高校图书馆都重视本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特色馆藏数据库不仅体现了馆藏特色,而且因其专业适用性、专业管理、使用方便,为读者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以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数据库为例,该库以南京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时期图书馆的馆藏为主收入馆藏民国图书两千多种,每本图书提供全文链接并制作了基本信息如题名、作者、日期等等,方便读者了解和使用资源。此外,南京大学图书馆还制作了南大人文库(该库收录了南京大学知名教授、学者出版的专著,提供这些图书的电子全文、检索途径)、馆藏民国期刊、中大金大文库等特色资源数据库。

2.2 存在的问题

2.2.1 重复建设问题

高校图书馆,往往根据本馆馆藏的需要和本校读者需求进行数字化建设,因此,很多图书馆数字资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为了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合作建设,当多个图书馆拥有相同馆藏时,只由一个馆来承担相同馆藏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成果由成员馆共享。

CADAL项目由多个成员馆合作建设,成果共享,为避免重复建设,该项目有专门的查重工作,开发了专门的数字资源查重系统。

2.2.2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

随着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数字资源数量呈几何级迅速增长,数字资源保存问题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图书馆学界也一直关注该问题,不断进行研究。

2.2.3 版权问题

数字化建设中资源的版权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如何妥善合理的解决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很多图书馆学学者和图书馆工作者研究的对象,也是图书馆数字化工作中应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一部分。

2.2.4 标准化与兼容问题

数字化建设采用多种技术,若没有统一的标准(即非标准化)就会造成数字资源之间不可兼容的问题,影响资源共建共享。标准化与兼容问题处理不好主要会导致两方面的弊端:一是影响数字资源的使用;二是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解决这个问题,加大了工作量,影响了工作效率。

因此,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标准化和兼容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CADAL项目管理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并且对项目成员馆进行专门的数字资源制作系统的培训,以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2.2.5 提供的服务存在局限性

主要体现在:很多数字资源和服务还未开发;所提供的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不具全面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图书馆员还没有完全实现角色转换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于观念、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局限性等等。

3 对未来若干年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想法

通过工作积累、学习他人数字化工作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其它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借鉴,笔者认为,未来若干年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3.1 继续进行特色馆藏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将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很多图书馆都藏有别具有特色的资源,其中一些甚至是非常珍贵稀少的,比如一些图书馆拥有古籍稿本、善本、孤本,这对一些古文献研究者来说非常有价值,但是,由于使用规定和权限以及保存等因素的限制,很多读者并不能够使用。如果通过数字化工作对这类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并实现特色馆藏资源的共享,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同时还可以丰富图书馆的虚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实现资源的价值,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3.2 充分开发非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

除了纸质文献,图书馆还藏有一些非书资料,比如随书光盘、缩微文献等等,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一方面更好地保存了非书资源,比如缩微文献容易老化而影响阅读,对其进行数字化建设,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重现和保存备份。另一方面,读者通过数字化的非书资料能够获取更丰富的相关资源,提高非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实现其价值。

3.3 多元化建设

数字化工作除了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外,还应该积极开展多元化建设。比如,开发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在人文库中添加相关学者的讲座录音资料,积极开发网络资源,提供便捷地检索方式,开发定制个性化服务等等。以丰富的资源和便捷多样的服务手段,充分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3.4 加强学术研究

图书馆员除了从事图书馆工作外,也应结(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62页)合实际工作进行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员应该对正在发展中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投入关注,进行研究,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3.5 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数字资源的丰富,如何有效便捷的利用数字资源,也是图书馆应该教予读者的。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帮助读者高效利用数字资源,提高数字资源馆藏的效益。

3.6 对数字图书馆工作进行评估

近年来,图书馆评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数字图书馆及其服务进行评估,可以了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注释

①陈海英,竺海康. 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项目综述.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②吴慰慈. 图书馆学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③黄如花. 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张桂荣. 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2]刘晓聪,郑晓惠. 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现代情报,2007(5).

[3]袁润.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的若干问题. 图书情报工作,2008(9).

[4]黄连庆,张彦民. 数字图书馆互动服务及其实现. 图书馆论坛,2008(10).

[5]郑建明. 数字文献资源的整合与服务——以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原型的个案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5).

[6]刘莹. 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2008(7).

作者:朱伟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养成教育合格医生培养论文下一篇:视觉符号平面广告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