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2022-04-1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下,探析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1:

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提升方案的思考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现状以及环境问题进行阐述,其次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真实状况以及处理方案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企业会计信息化真实状况以及处理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审计;外部审计

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改革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上已经由手工会计朝着会计信息化的方向迈进,通常情况下,大多數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析,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现状以及环境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现状

现阶段,因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时,普遍存在轻“软”重“硬”现象,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重视硬件设施的采购,但是缺少对软件设施的开放和应用。其次,注重会计信息化构建,但是忽略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和管理。使得硬件设备的自身功能和价值无法得到全面发挥。最后,没有给予人员培训高度注重,大多是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这给企业会计信息化构建以及发展带来了阻碍。当前,一些企业依然采用原始的会计记录方式,或者仅仅表现为进行财务软件简单化电子处理来落实会计管理工作,受到成本以及人力资源约制因素影响比较大,诸多会计信息无法得到全面体现,信息流畅不顺畅,信息资源不能达到共享的效果,导致诸多财务管理问题出现,给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审计实践工作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问题总结

结合内部外部审计工作实践,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实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工作未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无战略设想和长远实施远景,普遍存在未明确阶段性目标,在各类财务软件间选择摇摆,频繁切换启动系统等现象;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提升,是一个变革的项目,会涉及组织架构、人员、企业制度、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的变革,企业大范围存在明显的认知不足;最后,审计工作发现的企业薄弱的重要流程节点,未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工作中引起重视并进行有效系统设置,存在供应链信息化操作流程缺乏规范化、标准化,不及时、不一致的信息最终导致无法实现整个企业的有效沟通。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探究力度,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制定对应的内部审计标准和程序,借鉴外部审计力量,完善信息资料的共享环境,有效实施企业会计信息化。

(三)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观察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环境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提升发展更为迫切,大力提升企业管理层级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定期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管理理念的改革,树立信息化理念,让其深刻意识到会计信息化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化已经成为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领导人员也应该给予会计信息化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在内部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部门,由企业领导人员亲自挂帅,由有关职责部门的领导人员以及技术骨干一同参与。会计信息化管理部门担负的主要职责在于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制,定期开展会计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会计信息化体系运营进行即时监管。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真实状况以及处理方案

(一)会计信息化实施的程序问题

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程序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相关的安全机制的制定有待加强。会计信息化体系作为企业信息化体系中一个子体系,站在管理层级来说,会计信息化体系核心内容在于管理。但是,当前大多数财务软件主要把核算当作主体,没有把会计职责中管理内容进行全面发挥。所以,软件仅仅借助现代化技术,而无法和管理标准进行融合,进而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由此可知,软件实施的应用开发应该从企业客观角度入手,和企业管理标准进行结合,进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第二,软件功能存在单一性。我国大多数企业应用财务软件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专用软件,另一种是通用软件。针对同一个部门来说,因为采购人员一味的注重企业部门工作的需求,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入手,使得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不匹配,其他部门无法借助网络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进而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因此,需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实施前的咨询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质量问题

导致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因素有两点,第一,缺少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对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存在误区。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只是将会计信息化当作原始会计处理的新型方式,会计信息化启动运行由于实施方案过于粗放,未切实考虑会计核算处理方式的固化、标准化,最终影响信息化应用成效。第二,会计信息化专业人员比较少。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时,缺少会计信息化理念以及技术融合人员。针对这种人才方面的匮乏,导致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受到约制。并且,会计信息化有关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给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带来了阻碍。

三、从审计角度看企业会计信息化提升策略

(一)寻找具备丰富经验并可靠的实施伙伴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一项长效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会涉及企业内控流程重造等关键环节,企业不能单纯从财务软件的强大配置功能思考,忽略目标实现的效率差,为了保证实施效果,企业应该寻找具丰富经验并可靠的实施伙伴,而且最好选择已成功实施企业所属行业类似同行成功案例的服务商。此外,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涉及财务、经营、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寻找合适的外部实施伙伴可以包括:软件提供商技术服务人员、外部专业审计人员、行业专业咨询管理专家。相信,充分的专业准备能提升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员的自我培养思维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很重要,更需要企业足够的耐心和远见。软件提供商技术服务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初级实施阶段起到了必要的临时引导作用,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需要思考培养持续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特点的属于自已的、固定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员。系统员可通过三种途径培养:具备计算机技术知识的财务人员,内部计算机专业人员通过财务知识专业塑造,录用外部财务软件服务商技术服务人员。结合企业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保障企业信息化工作全面落实。

(三)标准化、文本化的操作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提升,营运信息的即时性将有效提高,经营成果的反映将更加及时,为有效发挥信息化带来的迅捷,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规范设计会计核算手册、制定财务软件操作手册,实现工作岗位操作的标准化、文本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会计工作也开始朝着信息化趋势进步。随着信息化形式的产生,不管是在会计方式,还是在会计范畴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经济环境作用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趁着新的社会发展势头,让企业会计信息化提升至新的高度,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中慧. 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4,(04):148+152.

[2]杨敏,邹薇. 关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水平的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4,(35):53-54.

[3]王英.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J]. 中国集体经济,2012,(07):167-168.

[4]宋晓明.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 企业导报,2013,(18):64-65.

作者简介:

赵逸飞,湖州冠民会计师事务所。

作者:赵逸飞

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2:

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下,探析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事业单位 会计控制 影响 对策

一、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会计理论实务相结合的产物,其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强大的信息搜集、信息汇总、信息储存以及数据计算等功能。另外,会计信息化还与网络技术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汇总和处理,其还利用了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及时性、动态性等特点,将事业单位的各项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体。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在提高了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会计信息化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扩大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范围

会计信息化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以往封闭式的系统环境,呈现出分散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自身,还扩大到事业单位之间、单位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在网络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人员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因此会计控制的范围也要从原有的会计人员向事业单位内部全体人员扩展。另外,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控制部门的组织架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单位要新增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部门和岗位,组织架构的变化也扩大了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范围。

(二)增加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难度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在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难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由以往的手工完成向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化转变,这使得会计控制的重点由以往对会计账簿的审核以及财务人员的控制转向了对会计财务数据的审查、对财务信息的输出控制以及对信息系统和程序的控制等。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由对人的控制转向了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可共享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了,单位面临着信息系统故障、信息安全漏洞等控制难题。

(三)使得我国会计控制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使得单位会计部门的内部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中必须新增会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数据管理人员以及数据分析人员等,单位的会计岗位也由原有的会计核算岗位向信息数据录入、凭证复合记账等岗位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职能由原有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另外,网络平台的应用,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数据能够被各个部门的人员共享,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数据泄密等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四)提升了我国事业单位舞弊控制的难度

在传统的会计条件下,很少有人能够不留痕迹地进行造假和舞弊,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其成为了可能,这让事业单位控制舞弊的难度大大增加了。由于储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能够被篡改并做到不留痕迹,并且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存储高度集中,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数据进行浏览、复制、伪造甚至销毁。在这种背景下,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舞弊和造假等行为造成的危害和后果比手工系统下更大,因此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给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工作比较简单,导致很多会计人员不思上进、故步自封,对会计的发展和变化毫不知情,难以胜任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工作。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精通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对IT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熟练应用,方能够完成单位的会计控制工作。例如,某些事业单位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会计责任考核、成本费用控制等工作全面地纳入进会计信息系统中,这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优秀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导致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缺乏人才保障。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技能,还要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着较为娴熟的应用。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非常快,很多会计信息化系统在短短的几年内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对于单位财会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力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很多事业单位没有重视对财会人员的持续培训和早教育,导致其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更新,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应用推广之后,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不再适用,很多新的会计岗位随之出现,给单位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很好地适应这一转变,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漏洞百出。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基础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领导和员工不重视,规章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例如,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实施严格的权限限制制度,导致出现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的情况;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岗位设置方面比较混乱,导致权责不清晰,工作无法开展。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单位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需要,事业单位需要在财务部门中新增会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数据管理人员以及数据分析人员等,单位的会计岗位也由原有的会计核算岗位向信息数据录入、凭证复合记账等岗位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职能由原有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次,会计信息化伴随着网络平台的应用,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给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事业单位的很多信息数据能够被各个部门人员共享,甚至外部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企业的信息数据,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数据泄密等风险。

四、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

事业单位一定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给会计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从组织架构、理念培养等方面为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事业单位要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对会计部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会计部门要新增信息系统控制岗位,专门负责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以及升级等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单位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理念,从而使得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会计控制的进程中去,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覆盖,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端,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每个员工都成为会计控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对会计控制工作开展的意义,积极参与到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中去。

(二)健全我国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

会计信息化给事业单位带来了新的内控风险,单位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内部会计控制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中存在缺陷而导致的潜在风险;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信息系统损毁等带来了信息丢失风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等。针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控风险,事业单位要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做好风险控制工作。首先,内部控制部门要建立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严格地控制,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进行检查,对重要的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其次,内部控制部门要引入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和管理,防止出现信息外泄或者被黑客攻击,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三)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更加重要。信息化系统在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会计人员徇私舞弊创造了新的条件,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避免发生人为的信息数据泄露等情况;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熟练地掌握,从而能够适应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另外,会计信息系统往往将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全面地纳入进来,这要求会计人员还要掌握相关的金融、管理、法律、财政、税收等知识,这需要会计人员在平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强化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完善重点应该放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上,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采取措施,完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单位要加强对交易授权的控制。交易授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都是真实可靠的,并且符合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强操作与监控分离控制。操作和监控分离控制能够实现信息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分离出操作和监控两个部分,在每一笔业务操作的同时进行多方备份,会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会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系统中,方便监控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另外,还要加强网络会计完全控制。要对事业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严格防止病毒攻击和非法入侵等行为,要对重要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加密和备份,防止因为网络故障给单位带来的泄密风险。

(五)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引入具有审计、财务、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定期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审计,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合理进行审查;对信息系统中数据与书面资源是否一致进行审查;要定期对数据保存的方式是否安全和合法进行审查,防止出现历史数据被非法修改的情况;还要定期对信息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确保系统不存在漏洞和风险。

五、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事业单位需要加以重视。事业单位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给内部控制的范围、重点、难度以及人员素质等带来的影响,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汇总和处理,其还利用了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及时性、动态性等特点,将事业单位的各项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体。通过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健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等措施,更好地应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控制工作。最后,作者提出了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的对策——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强化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以及健全我国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栾甫贵.关于网络会计制度基本理论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

[2]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09).

[3]张超,郝善勇.英美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监管体制梳理与借鉴[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

[4]景俊琦,冯岩淑.国外非营利组织机构会计制度及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5]孙萍.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

[6]王志伟.合同结构与会计信息——一项会计准则的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7]毛闯.试论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

[8]曾浩,许俊霞.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给的契约理论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

[9]李长青,王琴.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相关性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

作者:李琴

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3:

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舞弊

摘要:首先,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舞弊的概况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传统会计舞弊的途径及危害,据此总结我国会计信息化下舞弊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加以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治理对策,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舞弊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偷窃等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1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产生的原因

1.1 应用软件自身缺陷

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化软件供应商,SAP、Oracle等进口软件以及金蝶、用友等国产软件,数量繁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用户只能根据软件供应商演示与叙述对软件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难以对软件的质量有一个全面的检验,这就导致这些软件的质量水平并不一致。部分软件不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的规范》要求,质量得不到保证,利用信息化软件舞弊也就成为了可能,例如,一些软件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 安全性与保密性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部分软件的数据库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打开修改,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更有一些供应商为了提高销售量,在软件中设计了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情况都给了舞弊者可乘之机。

部分企业自己研发信息化软件,由于保密措施不够以及专业化不强等原因,开发出的软件出现了加密措施不强、权限混乱、操作复杂、数据易丢失等漏洞,这些软件缺陷也成为了信息化环境下舞弊出现的原因。

1.2 财务人员素质不符合信息化需求

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对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和道德修养要求。在我国企业中,有部分财务人员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要,导致了舞弊的发生。

作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已经不仅仅是财务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现代网络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知识。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有些财务人员由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现代网络知识不足,对财务软件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核算流程的要求。比如许多在手工会计时期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在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感觉很难适应,部分年长的财务工作者甚至需要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这就给他在新环境下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外一些信息化知识不够全面、扎实的财务人员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解决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舞弊行为,更不能在使用或者维护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上报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漏洞,这些情况都留下了隐患,可能对个人甚至整个企业造成损失。

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在信息化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企业对于该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外部监督都需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完善,而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财务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烈程度,成为是否进行舞弊、是否主动揭露舞弊的关键因素。一些财务人员害怕揭露舞弊行为后遭受打击报复而放弃坚持会计原则;一些用心不良的财务人员乘机钻空谋取私利;还有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利用会计软件的漏洞等,进行舞弊;更严重的是部分企业领导、财务负责人在利益面前不能保持清醒,为了一己之私,对于舞弊情况不及时进行处理,放任舞弊甚至是自己直接利用漏洞谋取利益,进行舞弊。

1.3 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尚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组织上的控制和账簿之间的控制来实现。在现今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是按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输入由会计人员操作之外,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加工、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会使得传统组织控制功能被削弱,同时会使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失去作用。所以,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约束和控制。

由于计算机以及信息化的应用对财务工作带来的改变,导致了以前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控制舞弊发生的需求。我国部分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未做实质性调整或者内控制度并不完善,导致信息化环境下舞弊行为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对于信息化实施过程的了解不够明确,准备不足。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认识不足,没能及时制定一套与新环境相适应的内控制度,导致财务系统存在漏洞,存在舞弊风险。二是系统操作与维护控制不足。财务人员对于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规范性的监督不够,在系统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财务岗位分工不明确,缺乏完善的授权制度,财务人员缺乏权限意识,出现责任无法找到责任人。对于系统维护的控制不足,企业不能及时进行系统维护或者系统维护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不强,对于信息化运行环境、信息化软件的不当维护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意外的错误处理,都会造成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一个存在漏洞的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长期被使用。三是财务流程控制无效。实行信息化后,一些传统的诸如审核原始单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核算、对账等各个财务流程均使用计算机和程序进行,在新的环境下,要实施一套全新的财务流程控制制度,来保证整个财务流程中内控充分有效,内控无效,就会引起像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不清、权限不明、操作不符合要求等等情况的发生,整个财务流程存在漏洞,却无法通过内控识别并加以控制,舞弊就成为了可能。四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不力,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由于其功能和性质成为了杜绝舞弊行为的最后一道屏障,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发现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控的不足可在审计识别后进行完善。由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及管理者的不作为,我国部分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环境过程中对会计数据、会计流程的内控审计力度不够,会计实施了信息化,而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相应的调整,导致了内控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另外,由于会计信息化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和运行方式,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部分审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在内部审计时不能发现舞弊的迹象,无法发现新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漏洞,无法对潜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内部控制的预防保护作用、评价鉴证作用就无法发挥,给整个系统的运行留下了隐患。由于以上原因,企业无法通过内部审计发现舞弊或者即使是发现舞弊,往往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五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与传统会计有了一定区别,具体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数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的保管,需要有一套适应新环境的制度,帐表的生成、数据的保存、会计数据存储介质的保存及备份及保密,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出现诸如会计数据归档不及时、不完整,资料丢失、泄密等情况,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1.4 外部监管松懈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迅猛,但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并不是很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会计信息化的专门法律,多数是用管理办法和基本规范来约束会计信息化工作。虽然《会计法》中对会计信息化的凭证生成、账簿登记及档案保管等作了规定,但多数是程序性的,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人们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舞弊行为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不法分子违法违规成本低,给他们以可乘之机,导致舞弊现象屡禁不止。另外,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外部主管部门对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相关主管部门仍然存在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以税务机关为例,只是利用现代化手段部分地实现了网上或远程报税,却没有启动远程监管或远程稽查,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警告。

2 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形式

2.1 改动输入的业务数据

操作人员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人为虚构、修改或者删除会计数据,以此来达到舞弊目的。由于不需要过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这类舞弊最简单、最常见。

2.2 篡改输出的文件、记录

与前一种手段相对,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财务文件输出时,通过非法修改、截留、销毁输出的文件、记录等手段,来制造虚假信息,达到个人目的。例如对输出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改。

2.3 非法改动应用程序

与前两种手法不同,这是一种高科技的舞弊手段,舞弊者直接对信息化应用程序进行非法改动,或者是利用职务之便,在维护程序的过程中,修改或删除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此来达到个人目的。

2.4 其他舞弊手段

信息化环境下,还有许多的舞弊手段,通常情况下,这些舞弊手段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不造成任何损害,且不留痕迹,作案时间和地点又不受限制,因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通过仿造、模拟验证信息以冒名顶替,通过黑客手段或者利用漏洞来盗取密码、磁卡非法进入等。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大加快,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但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存在着舞弊,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弄虚作假的现象。而会计舞弊的存在会造成企业管理人员判断和决策失误,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企业利益相关者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会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误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导致宏观调控失效,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造成重大的打击。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立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典型舞弊技术手段分析[J].上海企业,2009年,第4期:50.

[4]郭强.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0).

[5]王棣华.杜晋贤.浅析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2:51-52.

作者:黄媛媛 赵春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贷利率风险论文下一篇:国际金融危机传递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