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2022-04-2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沿革和招生现状,凝练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从空间地缘分布、时间发展趋势和行业就业特色的角度,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

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篇1:

加强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构建“建筑化”和“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摘要】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为指导,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房地产业发展对高职土建大类专业英语的要求,揭示了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如何强化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筑化”和“北部湾化”的途径:大学英语部分“北部湾化”,土建大类专业英语部分,“土建专业课英语化”、“文献化”、“图示化”、“案例化”、“学术化”、“口语化”。

【关键词】强化 土建 英语 建筑化 北部湾化 公共 模式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教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JGA43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提出,要以南宁市为依托,建设辐射作用大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区域。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80~300万人;北海市要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00~120万人;钦州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防城港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50~60万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北部湾经济区要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吹响了建设城市、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的进军号。

潮涌北部湾,土建大发展。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加工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功能的逐步实现和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住房、工商业用房需求量激增,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大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地促经济保民生的支柱产业。北部湾畔风生水起,建筑房地产热火朝天。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日日夜夜不停息地轰鸣着建设交响乐;整个北部湾经济区也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建筑公司和房地产公司纷纷登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南宁市就有100多家建筑公司,著名的有14家。在上述如此众多的推手推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持续火爆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南宁市,成绩尤佳,成为排头兵,起到了龙头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09年1月至6月,南宁市商品房登记销售面积就达到了367.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21%;成交金额166.81亿元,同比增长64.89%。2009年上半年南宁市房地产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约为1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105亿元的11%;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上升到2009年上半年的4.18%,拉动了北部湾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北部湾地区土建大类高职教育的发展。

在北部湾地区的24所高职院校中,就有19所高职院校不同数量、不同规模地开设了土建大类的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16个专业,占北部湾地区全部高职院校的79﹪。建筑工程系是各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系,所设专业最多、招生最多、在校生最多,平均数为1000多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北部湾经济区建筑工程系的在校生有近20000人,毕业生也有20000多人。仅广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系办学以来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万多名毕业生。随着国家和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该系培养的建筑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一、城市建设和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对高职土建大类专业英语的要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房地产的蓬勃兴起,加上北部湾各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规模发展,要求北部湾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学。第一方面,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欣欣向荣,随着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蒸蒸日上,建筑专业国际化,从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楼宇智能化工程、物业管理等方面,都越来越多地引进外国资料,介绍和吸收外国先进理念和技术,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技术员、建筑工、装修工等土建大类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都必须懂专业和英语,看得懂英文资料、图纸,可以根据外文资料和图纸进行设计、施工。第二方面,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建筑公司的壮大,建筑业务跨国化。一些大的建筑公司,特别是国有建筑公司,把业务做到国外,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参加建筑业在全球的竞争,使建筑业成为跨国性业务,这也要求土建大类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要懂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以适应建筑业务跨国化的需要。

本课题组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100多家土建大类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验证。据调查,大型土建大类企业明确表示:“从高职院招聘的毕业生,全部要到一线施工现场。对有英语专长的学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这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和这些人才他们日后晋升,包括学历和职称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中小土建大类企业也纷纷表示:“考虑到企业未来对外业务的发展,急需既有技术,又懂英语的毕业生”,“招来以后当然希望他们综合素质强,什么都懂一点,起码能看懂英文的资料、图纸和进口机械的使用说明书”。

本课题组对毕业生最需要具备的英语技能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型土建大类公司希望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强,能够全面综合发展,适应派出国外工作;中型土建大类公司则希望毕业生的听说能力突出,能适应在国内与外国建筑专家打交道,小型企业则希望毕业生阅读能力好,能在本公司看懂外文资料、图纸,指导建筑和装修等。如果非要选择一项的话,绝大多数土建大类公司都认为阅读能力最重要。在给高职院校土建大类大学英语教学提建议时,大中小土建大类公司都一致认为,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要围绕该专业的目标岗位群的技能需求来开设,要突出职业性或职业针对性。90%以上的土建大类公司希望学校加强大学英语课程的土建专业性。

二、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却不能适应蓬勃兴起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上述要求,不能适应持续扩大的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发展的要求,严重拖了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后腿,满足不了建筑市场目前和未来的需要,忽视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偏离了高职院校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和“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基本目标,忘记了能够检验和准确评价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好坏、教学水平高低、有资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的是土建大类专业用人单位,是人力资源市场,是当前的建筑房地产形势,因此,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这是刻不容缓的时代和社会历史使命。事实上,目前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具体存在下列三方面问题,影响着土建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北部湾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北部湾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本身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英语代替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偏离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土建大类专业工作的能力。教育部也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设公共英语(大学英语),第二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分别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EGP)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ESP)。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都是三年制或3-1,即两年在校上课,1年校外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即便如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与4年制的本科院校又有区别,强调总课时的50﹪是理论课,另50﹪是实训课,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时间短(仅有1年至1年半)、课时少(每周2节),根本无法保证像本科院校那样可以明确分两个阶段进行大学英教学(1、2年级)和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学(3、4年级),只好取消第二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只进行第一阶段的公共英语(大学英语)教学,造成了一个尴尬后果:对高职土建大类专业学生来说,大学英语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强,如隔靴挠痒,不着实际;如此大学英语,使人欲学不成,欲罢不忍,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其次,片面追求英语过级,冲击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引发了考试作弊之风,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向。虽然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把“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目的。由于政府部门、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英语过级证书的不正确定位,使英语过级考试被扭曲,变了味,变成了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于是出现了过级成绩与学生奖学金、评优、入党挂钩,甚至与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挂钩、与教师教学水平和奖励挂钩等现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也深受其害。教育行政部门极度重视这些过级考试,直接组织,派员巡视,拨款建标准化考场;各高职院校也纷纷硬性规定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过级考试,上下默契,心照不宣。这种盲目的英语考级,带来了如下负面影响:一是冲击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学校为了英语过级考试,不惜凋整课程安排;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提高学生过级考试成绩为目标,为了让学生多过级,挤掉部分原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选用或编写等级考试资料,增加等级辅导课程,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个月,做过级训练、过级冲刺。二是引发考试作弊风。有些学生整天死记硬背也通不过,迫于压力,只得铤而走险,考场作弊或雇人代考,于是,年年都有严重程度不同的作弊。三是重蹈应试教育错误,偏离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向。高职院校要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是要通过20多门功课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训加上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才能达到,并不是靠一两场过级考试就可以判定的。事实上,即使过了英语4、6级甚至8级考试,还是不懂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仍然不能胜任该专业工作。这就是典型的“捡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绝非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再次,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由于高职院校的增多、招生指标增多、高中、初中在校生人数的减少,广西高职上线分数一年比一年低,上线总分才200来分左右。各民办高职院校还得降分录取,通常降到190多分甚至更低,英语的成绩就更加差了。至于那些不开英语的中专学校、中职学校、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其英语基础就更加不用提了。例如,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2011年高职生高考录取线为190多分,2012年高职生高考录取线下降为120多分。如此之低的总分,英语科的成绩就更加低了。而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分院录取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比起其他分院录取的学生来,还要低得多。最低的才几分。本课题组对北部湾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70﹪的学生英语基础很差,有的甚至连单词的重音都不会读,更加听写不出来;上课听不懂教师用英语讲课,更谈不上用英语思维,英语学习力不从心;20﹪的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但读写能力提高较慢,想提高,达不到理想成绩;10﹪的学生成绩较好,但学的不是专业英语,学非所用,学习积极性受挫伤。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是英语底子薄,基础差,想学好,又无从下手,心理压力大,花费时间、精力多而收效却小,变成了“杨白劳”。在20多门功课中,大学英语是学生“挂科”人数最多、令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公共课。

三、强化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大学英语“建筑化”和“北部湾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蓬勃兴起,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持续发展,土建大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众多和在校生庞大数量和超大规模,都给北部湾地区的高职教育带上了浓厚的专业特色和地区特色,即北部湾地区高职教育几乎“建筑化”和“北部湾化”,几乎变成了“土建大类专业教育”或“北部湾造城教育”,通俗言之,几乎就是建房子、装房子、卖房子、造大城市特色的高职教育。从理论上说,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教育“建筑化”和“北部湾化”的需要,强化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建立北部湾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从实践上说,北部湾建筑房地产发展对高职土建大类专业英语要求和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把强化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提上了议事日程变成了要刻不容缓地办好的事情。要服从和服务于北部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北部湾高职教育特色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要按如下方面“建筑化”和“北部湾化”!

第一、调整英语教学大纲,把单纯的通用英语教学(EGP)变成“通用或基础英语融合专业或行业英语”(EGP+ESP/SBE)教学,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土建类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一体化。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并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都必须修专业英语,有余力的学生,除修读专业英语外,还可以选修高级英语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北部湾高职院校由于教学时间不够,都只采用通用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而放弃了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学,造成挂一漏万,失去了最主要、最精华、最特色的东西,使学生学用不一,专业不对口,用不上,学不进;也有个别高职院校,直接教授专业英语,放弃大学英语,结果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不了,无法用,因此,这两方面都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时间紧,任务重,要用本科院校一半的时间(1至2年)学本科院校4年学的东西,当然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两个阶段、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教学大纲,要压缩公共英语教学大纲内容,把最基本、最主要、最精髓的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内容强化到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中去,一个大纲两个内容,一门课程两个专业,实现土建专业和必需的公共英语有机结合或无缝对接,解决学生“学什么”的方向问题,解决学生“厌学”和“怕学”问题,实现北部湾大学英语教学“建筑化”和“北部湾化”。

第二、撤出全国英语过级统考,改硬性规定学生参加过级考试制度为学生自愿参加过级的制度,解放学生,还外语教学一个宽松的环境,还素质教育的本来面目。早在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该决定还号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要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都要认识中央和国务院这个决定的意义,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淡化和理性认识过级证书的作用,不要把过级率、过级成绩或过级证书同考核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挂钩;用人单位和社会不要不分专业地、盲目地把招聘员工同过级成绩和过级证书挂钩;学校当局也不要把这些东西跟学生的毕业生证、学位、奖助学金、评优、入党入团挂钩,不要规定和组织学生考级;过级考试要由学校当局行为、教育部来组织的政府行为改为学生自由参加的个人行为和某个社会部门组织的民间行为。硬性规定和组织学生参加过级考试,这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是学用分离,喧宾夺主,干扰学生的专业学习,违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和学习资源,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和阴影,成为压在学生头上的大山,严重地紧张了学习气氛,毒化了学习环境,使英语学习更加困难。要及早打倒B级、4级、6级,解放学生,撤出英语过级考试,把硬性规定改为弹性,把必考改为选考,让那些有学力、有专业需要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参加,无意此方面的学生可以不参加,给学生减负减压,心理松绑,让英语教学环境宽松、和谐,把应试教育变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

第三、根据新的教学大纲,选取或编写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北部湾大学英语教材,构建有北部湾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有效指导北部湾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发展,服务于北部湾地区的火热的建筑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北部湾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教材要既包含少数大学英语内容,又包括大部分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内容,两方面内容有机结合;既照顾基础差的学生,由浅入深向专业过渡,又突出专业性、目的性、实用性和北部湾地区英语教学特性,推动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发展,推动北部湾地区建筑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发展,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选取或编写的教材,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强化大学英语的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使其“建筑化”、“北部湾化”。

一是在大学英语部分“北部湾化”。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介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介绍南宁、钦州、北海、防城这4个北部湾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建筑等特点和这些城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介绍南宁、钦州、北海、防城这4个北部湾城市的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形势、对当地GDP的拉动和各自的特点;介绍南宁、钦州、北海、防城这4个城市主要的或著名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市政建设部门或公司,它们的发展史、规模、企业文化、对北部湾建筑房地产业、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贡献,在业务上的专业要求和专业英语要求,联系方式,等等。

二是在土建大类专业英语部分,“土建专业课英语化”,“公共英语课土建化”。充分考虑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筑房地产特色、城市规划特色、区域的经济特色和北部湾高职院校实际(专业特色、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目标岗位群等)精选出适合土建大类行业的,诸如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16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其核心理论、基本技能的知识点,再根据目标岗位需求特征,进行英语语言加工,整合成具有行业特征的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材,突出土建大类的“专业性”、“行业性”,突出设计人员、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在设计室、在施工现场阅读英语资料、读图等的“技能性”、“操作性”、“实用性”,就像土建大类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把“建筑化”和“北部湾化”融合进北部湾大学英语,用作土建大类专业英语部分听说读写教学的素材,从而形成有土建大类特色、有北部湾特色的教学内容。

三是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文献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和信息一体化,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交流变成即使通讯,就像国际贸易专业一样,土建大类专业几乎变成“时代化”、“无国界”和“国际化”的专业,该大类专业人士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英文版的专业简讯、专业书报和专业电子资料。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英文文献对专业人士来说,是很重要的“情报”或“资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是专业人士关注本行业在国内外发展最新技术、最新成果、最新动向的有效途径。加强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文献资料导读教学也是大学英语“建筑化”和“北部湾化”必须的。否则就是闭门造车,南辕北辙。要选择建筑学相关研究方向的文字资料,如建筑设计、历史保护、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工程概预算)和前沿理论技术等,对建筑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介绍,使该环节同时具有文献导读的作用,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专业英语课堂上也能感受建筑业发展的脉搏,感觉到专业课和英语课完美融合,上英语课也是上专业课,是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要对土建大类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按照使用频率进行等级分类和整理,同时扩展建筑相关专业如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词汇,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加以使用和记忆。

四是土建大类专业英语要“图示化”、“案例化”、“学术化”、“口语化”。土建大类专业的第一个特点是图示化。建筑本身是用图示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如建筑基础知识方面的建筑识图,建筑设计方面的方案图、施工图、节点设计图等。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从设备到装修,都有大量附英文的设计图、施工图、平面图、立体图以及国内外各种风格、各种时代的参考图、文献照片、专业短片等,“看图说话”因此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交流方式,在教学上要强调建筑英文图示表达的训练;要选择这方面的一些经典设计图、资料图,教会学生英文读图识图、动手设计、指导施工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体会在专业领域内用英语如何表达,如设计作业图面的英语表达、跨国设计课程中的英语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土建大类专业和英语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提高综合技能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建大类专业的第二个特点是案例化。土建大类专业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其业务都是由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工地、一个个场景构成。要根据这个特点,教学内容要按此线索和框架去安排,并以真实的北部湾建筑工程、案例、工地、场景的具体资料为内容,进行经典案例教学;北部湾建筑房地产业真实的招标书、项目概况、基地分析、设计原则与目标、设计分析、设计方案、实施步骤、图纸表达等,也可以选作案例教学的细节内容。土建大类专业的第三个特点是学术化。土建大类是跨学科、跨国界的大类专业,国际化、时代化、学术化很强,每年都有建筑设计、装修风格和艺术等方面的国际学术研讨和评比之类的会议和活动,场面非常火爆。要选取这些经典的学术会议和活动,教学生用英语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实际能力。土建大类专业的第四个特点是口语化。土建大类专业从规划到论证,从设计到施工、从装修到验收,从企划到开发,基本上是集体作业、分组作业,很少单独作业的,因此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工程、一个个工地、一个个场景都是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步调一致,彼此合作,共同完成,绝对没有无需任何讨论交流的一个人的工程、一个人的工地。要把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图示化”、“案例化”、“学术化”的内容“场景化”、“讨论化”、“口语化”。北部湾建筑工地某个场景,将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之间就某个建筑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也直接选编进教材,使学生熟悉专业,提前进入角色。

四、结论

强化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建立大学英语与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社会和时代赋予北部湾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当局、用人单位、社会各阶层、在校师生都支持的工程。如何确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撤出全国英语过级考试,也需要各高职院校当局同意,选用或编写大学英语与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北部湾大学英语教材和进行试验对比、取得数据、确立模式,更需要有关教师的努力和有关学生的配合。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研究与之配套的土建大类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策略、学生成绩评估模式。除了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之外,还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的衍生问题,以丰富、推进和完善大学英语与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更多、更合格的土建大类专业毕业生,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成青苗. 影响语言学习策略使用因素分析(在线).2011.来源:http://www.qikan.com.cn/Article/senz/senz201114/senz201

11456.html.

[2]候耀先. 有效教学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1.

[3]胡娇. 教育与就业[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文君.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土木工程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2011(05).

[5]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6]张银成. 高职公共英语考试模式改革视野下的高职英语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12(02).

作者简介:

唐国卿(1962年5月-),男,瑶族,广西富川县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外语学院院长,本课题组组长。

作者:唐国卿

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篇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沿革和招生现状,凝练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从空间地缘分布、时间发展趋势和行业就业特色的角度,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招生;培养;就业

1005-2909(2012)03-0061-0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源于传统建筑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触、接纳与融合。1984年,当马克?吐温家乡哈特福德那座实现了办公、设备和通信自动化改造的旧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后,智能建筑[1-3]的概念开始在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大陆地区得以传播、认可和实施。智能化建筑是现代高科技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之一。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载体,同时需要自动控制、通讯、办公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为建筑服务的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的各种建筑设备;不仅需要各种IT硬件,而且需要对整个建筑设备系统进行优化管理的软件。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目前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已接近21世纪的世界水平,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技术设施在中国建筑物中都有应用。然而,中国智能建筑现状调查表明,智能化系统的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中国高校各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具备以上跨学科知识,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是阻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文章从历史沿革、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并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许多高校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了与智能建筑

相关的专业方向,以适应蓬勃发展的智能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1997年,哈尔滨建筑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牵头承接了建设部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楼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使众多高校联合起来,共同研究、探讨楼宇自动化相关课程

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以及系列化建设等问题。该项目通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宝贵经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0712S),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另外一个类似该专业的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710S)也于2003年招生。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28号)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合并为专业目录内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在专业(专业代码081004),在文章后面的内容中,如无特殊说明都将称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到2012年3月,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9所院校获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资格,另外4所暂时按照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名称继续招生。在现有43所招生院校中,包括江苏10所,上海、湖南、吉林、河南各3所,北京、广东、山东、安徽、陕西、河北、重庆各2所,浙江、天津、四川、江西、辽宁、广西、黑龙江各1所。除了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单独的教育体系外,全国仍有湖北、福建、内蒙古、山西、云南、新疆、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12个省(市、自治区)未实现该本科专业招生。从地缘分布看,招生院校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

针对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组织全国专家对培养规格和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探讨。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1]。培养的人才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4-6]。详细培养规格如图1所示。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

文章介绍的专业知识体系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不包括通识基础知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图2)涉及12个知识领域: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与控制、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应用技术、土木工程基础、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础、建筑节能技术。该12个知识领域包括56个知识单元,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5个(实线框),选修的知识单元31个(虚线框)。

在图2所示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专业知识培养只占总体培养规格体系的小部分,在实际课程安排中也是如此。以某校某年级培养计划为例,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占总学时47.0%,学科基础课程占23.9%,专业课程占8.6%,经济管理法律、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心理健康等通识教育课程占6.0%,留给选修的31个知识单元占总学时的14.5%。

按照总学时数控制在2 500学时以内计算,所有选修的知识单元约为360个学时,平均每个知识单元约11个学时。仔细分析这31个知识单元可以看出,在相应的学科领域每个知识单元对应的就是一门课程,按照每门选修课程平均32个学时计算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把握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拓宽就业范围,是教材编写、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主要有设计院、科研机构、智能化工程公司、信息监理公司、智能化工程预决算公司、政府节能机关和事业单位、节能量审计单位、合同能源管理单位、节能教育机构等[1-3]。由于涉及智能大厦、智能园区、智能路灯和市政管理、智能交通与停车场管理等各类型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预算、管理以及节能量的监测、评估和改造[7-9],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目前全国高校每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将近4 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该专业的就业需求人数达2万,很多网络、电子、计算机、自动化、通信专业的学生也进入了招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单位。与此同时,需求量最大的工程类企业往往有较明确的性别限制,女生就业侧重设计院、智能化工程预决算公司和机关事业单位。非省会地市及县级单位获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机会极少,技术水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一)经济与招生的地域不平衡

在早期的智能建筑领域中,工程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与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和暖通空调的有机共存技术,偏向供配电和照明的建筑电气则处于从属地位,其“智能”体现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环保、节能的理念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接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体系化教育,对实现智能建筑“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相互联系并全面优化,从而創造出并能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和有经济效益的环境”[1]的目标越来越重要了。

总体来说,各省(市、自治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院校数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图3给出了招生院校数与2011年万元GDP的对应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广东、浙江两省由于吸引人才能力较强,反而限制了其高校申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积极性。由于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抢夺人才的现象非常明显。与很多高新技术专业类似,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孔雀东南飞”趋势明显,这不符合国家的城镇化大趋势和产业转移政策。

招生与经济的两条曲线总体趋势相符,一方面说明专业分布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部分地区缺乏教育推动经济的长远意识。以建筑业提供基础设施来营造经济发展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专业培养的特殊性制约发展速度

由于有着强劲的就业需求与行业发展前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招生院校数发展趋势良好,图4分别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区该专业本科招生院校数和独立学院数在2006-2012年招生增长趋势。

从图4可见,融合社会力量办学的独立学院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这种发展并不能持续快速地增长。从图1的培养规格和图2的专业知识体系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础、建筑节能技术等领域的建筑特色非常明显,能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必须有较深厚的建筑背景。

在2007年教育部开始批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后,建筑类高校投入极大的热情,招生院校数增长率在30%以上(图5)。而随着传统建筑类高校的获批,这种增长率急剧下降,如图5(a)所示。随着独立学院加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申报力度,如图4(b)所示,总体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在2011年9月份的招生中得到了扼制。

从长远看,由于鲜明的行业特色和较广的知识体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太可能实现计算机、电子、通信、网络、自动化等信息类专业的普及,市场的缺口在若干年内仍然很大。

四、结语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专业方向发展成独立专业,到最近整合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而成为专业目录内专业,完成了华丽蜕变。初步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部委、指导小组、兄弟院校的共同不懈努力,努力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诞生和发展。

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人才的数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而该问题受限于地域经济不平衡和专业特殊性对招生院校数的限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通过指导小组的积极沟通和兄弟院校的有效交流,中西部地区院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认识将逐步深化,招生的地域不平衡问题会得以逐步解决。

专业的特殊性不但是一个限制招生的问题,更是培养体系逐渐完善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专业特色培养体系的完善过程,是整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教育领域共同努力,不断凝练、充实、修正、发展的过程。有效的专业特色培养体系,将极大地推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招生工作,培养出更多适应和促进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专业规范》编制组.高等学校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Z].2010.

[2]寿大云.中国高等学校智能建筑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9):117-119.

[3]程大章.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探索[J]. 低压电器, 2007(2):1-4.

[4]郭福雁,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23-26.

[5]何波,冯增喜,于军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43-45.

[6]王娜,王俭,段晨东.论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9(4):12-14.

[7]陈志新,周渡海,张少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8):83-85.

[8]范同顺,苏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性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9):73-76.

[9]陈黎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试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1-64.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WANG Xiaolong, FANG Qiansheng

(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Build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Anhui 230022, P. R. China)

(编辑 詹燕平)

作者:汪小龙 方潜生

智能化英语建筑电气论文 篇3:

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应用

摘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当前主流的操作应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也越发完善,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现阶段,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因此,本文就对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操作方法,希望为我国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分析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到信息化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在国际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应用,我国在这个领域上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了实际的应用成果,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对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的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工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術支撑。

1.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1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电气工程随着科技发展而衍生的学科,现阶段发展已经比较程度,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于电气自动化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设置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时候,要保证系统材质和生产工艺可以满足电气自动化发展需要,确保电气自动化可以正常运行,实现更高程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设计成品的质量和外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操作更为简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原理是连接不同的电子设备,每个电子设备都运行不同的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功能共享,这就要求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质量,如果其中一个设备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在电子设备的选择时,要对其进行重视。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微型计算机设备来控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其更加的人性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2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第一,智能化程度高,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体现在电气工程生产运行和结束阶段,在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生产的时候,只需要对各项设备进行数值设定,它们就可以自动运行,不需要人力参与,当设备生产达到预先设定的数值时,就会自动停止运行,给生产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除此之外,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生产自动化,简化了操作,使得系统更加人性化,为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第二,具有一定的普及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在社会的多个领域,无论是工业生产设备,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是建筑行业,都在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另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中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风险,规避生产的不利因素,解决工作中人力难以解决的难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效率更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普及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难度,减少人力的参与,降低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的概率,节约了资源和成本投入。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社会生产运行的有序性。

1.3 电气自动化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

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方式将其进行划分,即无反馈信息的单向控制对象的开环控制和有反馈信息的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系统中的控制设备和控制对象只能沿着预先设定的指令朝着同一个方向运行,操作简单,控制能力也强,但是抗干扰能力差,在运行过程中无法更改指令或者是接收新的指令,出现运行错误也不知道,准确度很低。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相反,闭环控制系统也是按照统一的方向进行运行,但是它可以及时反馈系统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和修改系统的运行情况,灵活性强,稳定性高,可以有效减少或者是消除运行错误,充分发挥控制系统的优势。因此闭环控制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

2.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方式

2.1集中式监控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运行中会涉及多个机械设备,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能力,就需要采用集中式监控模式,将所有设备进行合并监控,有效管控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监控模式适用性不强,只能应用在数量较少,运行维护快捷、操作简易、控制中心防护要求不严格的设备上。当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数量多,防护要求高,任务量大,就会降低主机原有的冗余,增加经济成本,影响主机速度,导致信息出现卡顿和延迟,影响系统运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增加设备环境内的安全风险。

2.2现场总线监控

现场总线监控指的是利用控制线的总线分别连接各个设备,然后将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传输到监视器,用户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采用这种监控方式,可以让数量繁多的隔离设备进行适当的缩减,减少电缆控制和设备维护工作量,节约成本,提高运行效率。除此之外,总线监控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更高的针对性,使其不同间隔中保留多元化的操作功能,可以全面发挥远程监控模式的优势,降低安全风险,增加系统整体操作控制的可靠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确保不同装置功能的独立性,然后利用网络进行连接,保证网络组态的灵活性,即便是某个设备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因此,现场总线监控系统会成为电气工程监控系统的主要手段。

2.3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操作方式主要是英语在小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这种监控方式可以对设备进行图形化控制,运行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成本低廉,电缆应用量和安装费用都较少,可以有效降低电气自动化系统使用成本。这种监控方式不能应用在大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果通讯量过大,设备数量过多,远程监控就会出现信息传输不及时的现象,但是在小规模的系统监控中还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3.1智能化技术应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可以及时处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有效延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可以提升设备的运行精度,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电气工程构建智能控制網络,实现控制系统的高精准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3.2分散测控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是通过分层管控的方式来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分层管控,在完成分层设计后,可以有效检测和控制设备的受热区域,并将设备的受热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在发生设备故障的时候,可以准确定位到相关区域,及时处理,有效缩短设备故障处理时间,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分散控制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监控整个发电流程,并获取相关的运行参数,并对其进行调整,合理分配设备数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有序运行。

3.3调速系统

调速系统可以及时调整设备的运行速度,尤其是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项技术实现了全面发展和有效创新,电器元件、控制设备的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新的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这就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整系统数值设定,在保证设备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加快生产,提升企业产能。

3.4保护发电机

发电机的安全和质量是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只有发电机正常运转,系统仪器才能进行有效的运转与调节控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发电机进行实时监控和良好的管控,消除系统内部弊端,合理规避故障风险。这就需要采用电气自动化系统来检测发电机运转的各项数据,及时了解发电机的运行情况,清除发电机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发电机的运转能力,延长发电机的使用寿命,确保机组的安全性能,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智能化、效率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用集中式监控、现场总线监控和远程监控三种操作方式来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运行故障,保障电气工程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楚力.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2,18(09):156-167.

[2]牟佳媛.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01):77-84.

[3]彭绍峰.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09):76-76.

作者:彭新宇 褚晓峰 赵凯 刘秀山 高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现状及改革趋向论文下一篇:高职商科专业经济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