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课堂探究单

2022-11-28

第一篇:植树问题课堂探究单

俞正强《植树问题》课堂实录

植树问题

发布者:俞正强 发布时间:2015-10-30 16:03:22 阅读(115) 评论(2)

俞正强《植树问题》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看黑板上:20米,平均每5米分一段,共分几段?会做的请举手。(生举手示意。)

师:放下。(目光注视其中一位)你不会做。你为什么不会做? 生:我会做。 师:那你做。 生:20除以5。

师:20除以5等于几?(边问边板书)请问为什么要用除法来做?(继续追问回答的学生)

生:因为是“平均每5米一段”。 师:(引导)因为是一件什么事情啊?

师生共答:是一件平均分的事情。所以用除法。 师:你既然会做,为什么不举手? 生:来不及举手。

师:来不及举手,因为大家举得太快了。(随机抽问一位学生)你什么时候会做这道题? 生:三年级。

师:(换一种说法)去年。(继续抽问其他学生)你呢? 生:二年级。 师:(换一种说法)前年。(回头追问去年会做的那位学生)你为什么迟一年啊?(追问前年会做的那位学生)你为什么比他快一年啊?

生:我妈妈先教我的。

师:(继续追问去年会做的那位学生)你妈妈为什么不教你啊? 生:我妈妈不会。

师:同学们,这一道题我们三年级就会了,用20除以5等于4。为什么用除法呢?因为它是一个什么事情啊? 生:平均分。

师:好。再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第二道题目,我来给大家读一读:20米路,每5米栽一棵树,共栽几棵树?会的请举手。

师:(巡视一阵,问一位学生)你是来不及还是不举手?你确认一下。

师:大家都举手,都会做了。要不大家把做法写脑子里好不好?我请一个小姑娘回答,你们请看看她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 生:这应该是除的。20除以5等于4.

师:(板书)20÷5=4(棵)小朋友,有不同意见吗? 师抽一个小组逐个询问,大家都同意。

师:就一个不同意。请你说说,你为什么不同意啊?

生:因为这个(指第一个问题)没有必要栽一棵树,但我第一段(指第二个问题)必须要先栽一棵树,然后再栽一棵树,所以要加一棵树。 师:一共要种几棵树啊? 生:5棵树。

师:(略做停顿,然后抽问学生)你听得懂吗? 生:听得懂。 师:懂在哪里? 生答不出。

师:他说一共5棵树。我们明明算出来是4棵,可他却说5棵。(抽问其他学生)你懂吗?

生:就是从第0米开始就要先种1棵。

师:(画出线段示意图,在0米处画1棵树。抽问其他学生)你现在支持4棵还是5棵?

生:5棵。因为0米上面也要种一棵。

师:0米也要种1棵。第2棵在哪里?第3棵呢?第4棵呢?第5棵呢?

师:到底几棵?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这么多的小朋友,只有一个小朋友做对,(师边说边走到说5棵的学生处)为什么这么多人说4棵,你偏偏要说5棵呢?

生:因为我以前看过一本书,那里面就说是分成5棵的。 师:你们都没看过吗? 生:没有。

师:真的没有还是假的没有? 生:真的没有。 师:你们这里有没有小朋友上过课外的奥数班? 生:因为还没有学到那里。

师:好,不问大家了。同学们,几棵树? 生:5棵。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道题目,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里?

生:第一个要平均分,而第二个在前面那里也要种上一棵树。 师:你们谁自认为能回答得比她好一点? 生:一个是问种几棵树,一个是问分几段的。

师:(边说边板书)这是几段的,这是几棵的。同学们,几段和几棵,有不一样吗?

生:有。棵是以“一个”为单位的,而段是“两个”中间的为一段。 师:同学们,我们平均分是一段一段分的,但是种树的时候是种在哪里的?是种在一个个哪里的? 生:点。(师随机板书) 师:种树是种在哪里的? 生:点上。

师:“点”和“段”有什么不一样啊?种是种在“点”上的,咱们平均分是分出“段”来的。那么,一段有几个点啊? 生:两个。

师:两段有几个点啊? 生:三个。

师:三段有几个点啊? 生:四个。

师:四段有几个点啊? 生:五个。

师:请问,点和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答不出。

师:没关系还是有关系?点多还是段多? 生:点多。

师:怎么个多法?

生:一段线两个,两段线三个,三段线四个„„ 师:那么点比段多几? 生:多1.

师:在平均分的除法里面,点比线多1,而植树是正好植在什么地方的? 生:点上。

师:对了,要植在点上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段上加1。(补充板书)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走到看书学会的学生身边询问)你那时候看书有没有看出这些东西来啊? 生:说到了讲解的说法,但是没有这种。 师:同学们,植树是植在什么上面的? 生:点上。

师:好,请你想想看,还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做在点上的? (继续启发)除了植树人,把树种在点上的,你看看,还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做在平均分的点上的? 生举手寥寥无几。

师:那么我们种树再来种一下,好不好?

师:现在这段路有多少米长啊?我如果改成100米呢?小朋友,几棵?

生:51棵。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100除以5再加1. 师:对不对? 生:错。

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这段路是200米呢? 生:200除以5加1.

师:我短一点。50米呢?小朋友。 生:11棵。

师:不管换成多少远,一样吗?

师: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去:除了植树人把树种在点上的,我们还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做在点上的? 生:比如我们现在下面的专家老师,他们的桌子上每隔一分米就放一个水杯。

生:工人打地基。 师:还有吗? 生:种花的那个。

生:那边的地砖,每隔1厘米放一块砖。

师:每个1厘米放一块砖,每个一点摆一盏大灯。一眼看去都是植树问题是不是?

师:不错,他看到了砖,看到了灯,那些都在点上的,都相当于植树。

生:路灯。 师:还有没有? 生:有。房子。 生:缝衣服。 师:缝扣子。 生:花瓶。 生:竹子。

生:超市里放的货架。

师: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她的爸爸设计高速公路,每隔十几千米设一个服务区。服务区是不是在点上啊?你有没有比我好一点的例子弄个出来?

师:要不要讨论一下?好,你们讨论一下,我等你们,开始!快点! 师:(等待两分钟后)这么多想出来啦!(抽生回答) 生:车站。

生:网吧里的电脑。 生:公路上面的红绿灯。 生:柱子。

师:柱子。没错。我再给你们来一个,你们肯定想不到的。美国选总统,100年。每5年选一个奥巴马,我这个例子怎么样?评价一下。奥巴马是树吗? 生:不是树,是人。

师:那一个一个人站着,每5年一个总统,每5年一个总统,像不像这些树? 生:像。

师:像不像这些杯啊?像不像这些桩啊? 生:像。

师:动脑子啊!奥巴马是树啊!有什么感想? 生:没有。

师:你居然没感想?你有感想吗?举个例子,谁能再举个例子?让自己的脑子变得与众不同。 生:绳子每隔5厘米打一个结。 生:厕所的每个间隔有一个班。

师:(惊讶)一个班就搞一个厕所啦?你哪个学校的? 生低声说了句话。 师:(兴奋)哦!同学们,她的意思我听懂了!太厉害了!她的意思是说每隔一节课就上一次厕所。她这个“上”是不是在点上的? 生:是。

师:那课是什么?上是什么?好,时间关系,我们不往下说了。以后你要说要趁早好不好?

师:还有一个最普通的。你们谁是三好学生?一个学期一张奖状,一个学期一张奖状,老师把奖状发在什么地方的? 生:发在点上。

师:同学们,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书上学的是平均分,到了生活中去就变成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要研究平均分当中的“点”的。 师:同学们,现在又来了。生活中的种树很复杂的。大家知道了20米路要领几棵树去啊? 生:5棵。

师:好!唐将远这位小朋友领了5棵树,跑啊跑啊跑啊,到了20米的路,一看,哎呀呀,发生什么问题了?(师在线段示意图的一头贴上房子示意图) 生:有房子挡住种树了。

师:种树的一个点被房子占去了。唐将远小朋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生:换一个地方。

生:不管那个房子,种在房子旁边。 师:同学们,每隔5米种一棵,他把树背过去,看到那个地方有房子,他怎么样就可以了? 生:拆房子。

师:是拆房子容易还是什么容易啊? 生:拆房子。 生:种房子。

师:一个嘛种房子,一个嘛拆房子,我被你们气死了。每隔5米种一棵,他把树背过去,看到那个地方有房子,他怎么样就可以了?只要这个地方要不要种了啦?只要在5米外一棵一棵种,(师在黑板上贴出植树的图。)种了几棵?带回来几棵? 师:你是带回来一棵还是拆房子? 生:带回来1棵。

师:对啦!因为这一头被房子挡住了,只种了四棵,这一头就不种了。(师板书“只种一头”)要减1。5根减掉1根变成几根? 师:好!刘培煌小朋友也背了5棵树去种树,也是20米路,结果一看,比小唐还要严重,两端都有房子。你怎么办? 生:在中间种树。

师:在中间种树,种几棵? 生:种3棵。

师:小朋友,他这个方法聪明不聪明?两头不种,带回几棵? 生:两棵。

师:带回两棵,就减几棵? 生:两棵。

师:减1等于几棵?减2等于几棵? 生:4棵。3棵。(师补充板书)

师:同学们,简单不简单?那么除了种树之外,还有什么情况会出现也是一头不种的?什么情况会出现两头不种的?你举个例子。 生:当全部种上房子之后。

师:全部种上房子之后,那就全部不要种了。

生:建休息站的时候,发现一头被山挡住了,所以就只建了四个休息站。

师;他把种树变成休息站了,房子变成山了,好的!很好!还有谁要说的?

生:造电线杆的时候,那边没有人,就可以不造电线杆。 生:路被拆了的时候。

师:路被拆了?路都好拆的?(换一位回答) 生:放羊的时候,有个地方站了个人。

师:哦,放羊的时候。你那个树变成羊了,房子变成人了。好的。 生:刚才我举例杯子的事情,然后有一个专家缺席了,杯子就可以少放一个了。

师:好,同学们,例子很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上午上四节课,每节课下课都要放一首音乐。放几首音乐够了? 生:3个。 生:4个。 生:5个。

师:3个的、4个的、5个的都各有道理。5个的是想要都放一下,是不是?4个的,就是几头不种?3个的,就是几头不种了? 师:大家希望我们放音乐的专家,是两头种,还是一头不种,还是两头不种好? 生:两头不种。 生:只种一头。

师:好,小朋友,这一个模型跟刚才的那位一节课上一次厕所的模型是怎样的?对,一样的。所以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记牢,在我们眼里,树、杯、桩、总统、音乐,一样不一样的?都在平均分的什么上啊? 生:“点”上。 师:点比段怎样? 生:多1。

师:平均分是分出什么来的? 生:段。

师:而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常把东西放哪里的? 生:点。

师:点和段之间有如此„„? 生:关系。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下来,你有没有什么话跟我们交流? 生:有一些情况两头都要,有些情况只要一头,有些情况两头都不用。

生:种树问题和段不一样的。有时候会有一端不种,有时候会有两端全不种。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来的,(指平均分的问题,板书“学”),用是用到哪里的?(指植树问题,板书“用”)用和学之间有差别吗?有的,学以致用。

师:好!我们知道段数比点数多1了,我们学会这种方法了,可是这个小唐,这个小刘背着树去种时又生了什么?又会碰到一个具体的情况。所以,每次去用,我们都要用什么?用脑子,多思考,对不对? 师:下课!

第二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解答

18、如何选聘小组长?

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每组可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代位组织本组成员学习活动。

针对科目较多的学段(如初中),在设置正副组长的同时,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来共同分担各学科的学习组织任务。

19、怎样培养小组长?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项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再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首先培养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20、成立学习小组的原则是什么?

成立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

“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2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和小组群学。

同质互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并用双色笔标记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异质帮学: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和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群学: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22、如何建设小组文化?

为了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目标等项内容。

第一,为小组起一个响亮名字和口号,确定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设计一个组徽,将这种价值追求用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在组内的活动时或各种用品中采用.

第三,全组同学共同商议,选出组训、组旗、组歌,在每天的特殊时刻或重大活动、重大仪式时,吟诵组训、唱出组歌、树起组旗,从精神层面反复强化小组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

第四,制定并严格执行组纪组规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五,把组训、组徽、组歌、组旗等以醒目的标语、展牌或图片,精心设计并张贴、悬挂于班内,形成浓厚的教室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浸润于这种氛围之中,实现行为标准、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内化,实现以文化人的小组文化建设的目的。

23、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什么?

①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同质对学和异质帮扶,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学生自学、互学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③发现收集整理问题,为小组展示作准备。

24、怎样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 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25、小组展示时如何避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对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引导、矫正。比如,对于“胆怯者”,教师要“推一推”,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自我中心的“狂妄者”,教师要适当“压一压”,让他静心听,乐意听;对于不合群的“游离者”,教师要“拉一拉”,让他有事做,要做事;对于随大流的“盲从者”,教师要“追一追”,“逼迫”他们思考;对于合作学习成绩优异的小组,要及时加以表扬,强化合作意识和技能;对于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的小组,要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使学生合作学习

走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6、你是怎样进行小组评价的?

①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评价细则给予量化。并在下课前宣布最佳小组和当堂明星。②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班长处,值日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上午课前10分钟总结点评;③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整理数据后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这样一个月下来,四周的数据汇总后,对每个小组排名进行奖罚。

27、小组建设细节打磨需要做哪些工作?

①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②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③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④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⑤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⑥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⑦建设小组文化。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⑧同一个班内各学科教师要求尽量统一,及时评价和鼓励,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28、合作学习时如何处理学困生不参与合作的问题?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学困生的自卑感和压抑感、让他们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展现自我、打开胸怀。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远期目标很重要,近期目标更重要,帮助他们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源于成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订上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29、如何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习惯?

定期培训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学习、引领示范、检查督促的作用,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组织角色分配,建立连带机制: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因此,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立每位成员的角色,并明确责任。比如:主

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公正员--负责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纪律状况;联络员--负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30、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怎么办?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

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思考。

第三篇:“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例析

渭南高级中学 石克礼

(714000渭南市高新区,电话18992319099)

[引言] 近年来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整个教育界已获得共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那么,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指向的学科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课堂教学应积极渗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给予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研究、分析。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应该是创新,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培养。

[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想,也要求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本着力图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宗旨,我尝试采用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探究学习——创设情境——质疑讨论——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主题与内容]

一、探究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感知教材,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

1 课堂探究学习不同与一般的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学生初步熟悉一下课文,为教师讲读课文做准备,而且都在课外进行。探究学习的目的不在为教师讲课做准备,而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大致读懂课文,以待质疑讨论阶段的进一步深究。

探究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第一步,体现出超前性原则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而新课改则提倡“边学边教,学在教前”,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对于教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学习使学与教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

二、创设情境: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是作者心灵的产物,情感的结晶。因此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获得知识,教师就必须根据文本特点,创设一种体验的情境,营造一种鉴赏的氛围,从而引领学生进入“状态”,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作品,与作者或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憎同怒,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之自觉地、忘我地投身于探究和创造,与作者和教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强调情境的作用,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或巧妙幽默的导语,或图文兼美的投影,或绘声绘色的演绎故事,或声情并茂的赋诗歌咏,或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或借用多媒体等,融形、声、情、理与一炉,营造一种人人跃跃欲试、个个奋勇争先的语文实践氛围。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思想大碰撞,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情境性特征。

三、质疑讨论:这是一堂语文课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和辩论。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进行适时的讨论,讨论首先要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走动,甚至可以大声向其他同学质询,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合作,勇于发言。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 2 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积极思考,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及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

四、总结感悟: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索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课堂讨论结束时应适时地进行即席归纳,可以由师生双方合作完成。联系实际,对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回顾,延伸拓展,以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通过总结,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拓宽知识面,获得更新更深的知识,使学生从被动吸收发展成为主动探究。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表现出能动性特征。

五、练习巩固: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练习是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用于实践的训练,不仅要起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要知识迁移,用知识去说明或解决新的问题。因此,一节新课上完了,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靠船下篙,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亲身实践,收获在每一节课,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课堂例案] [课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学生探究学习]

一、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 3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范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

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4 孟子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又分析君与民的相互关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孟子称赞周初古公亶父带着他的妻子姜氏到岐山之下。并说:“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

三、本文学习的知识点

1、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无”—“毋”,“颁”—“斑”;“涂”—“途”

2、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3、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于”、“王”,“以”“食”“之”。

4、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

[创设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2.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学法指导]

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解决办法:

1.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2.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学习情景设计]

1.导入新课

(1)学生复述课文。

(2)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介绍作者、作品。

3.文章梳理问答。

(1)本文中心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新会的不平等。

(2)试概括本文的结构

[参考答案]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据此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四、总结、扩展

综至全篇,段落分明,层次井然,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做为每一部分的画龙点睛之笔,既标明三个部分的联系,又将每段议论的要点点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质疑讨论]

讨论题:

为什么说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辨的气势磅礴?

[参考答案]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作品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在第3段中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

7 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结感悟]

1、对孟子“仁政’内容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集中在文章的第3部分,即第3—5自然段。这里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总之,孟子以为解决“民不加多”的状况,就要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

2、理解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的意思。(选自《孟子·尽心下》)

[参考答案]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

[训练巩固]

1.背诵全文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附答案)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读shuò,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读cù,密)

(1)百发百中

(发射)

(2)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

(派遣)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打开)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直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仅)

(3)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

(1)非我也,兵也

(兵器)

(2)穷兵黩武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4)草木皆兵

(兵士) 胜

(1)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3.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是何异于„„

9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1.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阐述

孟子

答疑:

2.使“民加多”的措施

结论——保民而王

[结语] 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极为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体验式、探究式学习。

第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默默聆受的听讲,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独霸讲堂,控制着一切,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应大力倡导体验式、探究式学习。

第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质疑问难,深入分析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因而,体验、探究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问题探究”式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

10 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较佳途径。

第四,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在教师组织、引导和示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较好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并不断探索、积累、总结,教学效果初步显现。

第四篇:问题、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浅析

元素化合物部分进行探究式的教学

在元素化合物部分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较多,以前认为探究式教学不适合于概念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更完整、更系统、更深刻地掌握概念。对概念教学的研究,过多关注教师的教,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而对如何创设外部条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概念的研究不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获得了概念知识,但没有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领会概念的内核。实际上有些来自于实验或通过实验有助认识的化学概念,可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来获取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学习后认识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概念,而基于探究的化学概念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兴趣,促成学生对概念实质的理解,同时,也能在学习过程体会探究的意义,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第五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it,

show me and I will may not remember it ,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it.

Benjamin Franklin

什么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特别提示

带给学生快乐比掌握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没有快乐就没有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的发展.

“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 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对英语学习的需要。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英语教师所应承担的使命与责任。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 生快乐高效地行走在英语的课堂上,开启知识提升、能力飞跃和人文素养成长的天地之窗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是指以问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育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开放包容、健康快乐、善于交流的人格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快乐高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英语歌曲、场景模拟、英语故事、童谣、视频、游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英语学习的实时情景和动感场景,从而感受异国文化和现代英语文化,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起快乐高效、注重人格塑造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型研究

一树春风千万枝,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快乐高效的课堂春风。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大胆对课型进行调整,细分为听说课、精读课、泛读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五个课型均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快乐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同时又萌发新的问题,实现新一轮的探索与学习。其中听说课和精读课是两个主流课型,其教学流程有四个共同的环节如下:

一、英语听说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听说结合, 句型操练

小组合作,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小组评价,延伸拓展

二、英语精读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把握线索,复述课文 学会写作,拓展提升 两课型共有环节: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本环节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复习和预习并重,养成及时复习和按时预习的好习惯。每天我们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次为学生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复习作业一般以识记单词、短语、句型和巩固语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题目为主。

预习作业则是给学生一定的预习范围,指导学生按照“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即:一圈,二译,三划,四查,五理,六思。

其操作要领为:

1、阅读课本,圈出不会的单词、短语。

2、翻译文本,划出不会的句子。

3、查阅生词表、工具书,听录音,自主学习不会的单词和短语。

4、梳理知识点,找出重、难点,思考并生成指导课堂学习的问题。

作业有布置有检查并能及时反馈才能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课堂的第一教学环节设置为“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复习巩固的检查方式要根据课型有选择性的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抢答比赛、猜词游戏或者直接听写等形式,变换方式来检查学生对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目的在于每天给学生一个老师要检查的信号,牵动学生课后复习,养成识记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的习惯。

2、采用复述、背诵、表演文本内容等形式,定期抽查学生对句型对话和3a课文的背诵与理解。目的在于牵动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学生的会话和写作两方面的语言输出能力。

3、口语训练。结合单元学习话题,定期给学生明确的口语训练任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则是在课堂上拿出2-3分钟的时间,针对预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通过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编写适当的题目让学生课堂上做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单编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写出单词和短语:找学生完全能够自学学会的5-10个单词或短语列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重点解决词汇问题,培养学生的词汇自学能力。

2、英译汉:列出2-3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英译汉,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注意理解文本,能够做到预习时重点明确,难点了然于胸。

二、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这是我们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在预习检测结束后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生成小组课堂学习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将个人问题放到小组的“问题口袋”中,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由学科长引领着去解决。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都会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讲和参与课堂。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后,老师再用知识树的形式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及要求,以便于更积极、主动地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才是最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时可以采用知识树的形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堂小结结束后,进行课堂学习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命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学什么,练什么,围绕学习重点设置5分钟左右的测试题目,学生完成后,老师给出答案,小组内交换批改,对所学知识做到堂清,对测试结果做出及时评价。

四、小组评价,拓展延伸

达标检测结束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节课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汇总,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然后分层次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开放式的作业实践性很强,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做,操作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从中汲取很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做到分层次教学。

听说课主要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悟新知: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利用图片、实物、视频或其他情境教学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目的是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接受新的语言信息,学会新单词和句型,完成语言知识的输入。

2. 听说结合,句型操练:学生理解新单词和句型后,教师结合课本,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听说任务,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对本节课的句型进行反复操练,直到练熟为止。

3. 小组合作,拓展提升: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熟练掌握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survey and report 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题目设置和编排上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小组内展开讨论,实现小组合作形式下的真实语境交流。学生在调查采访时将搜集到语言信息记录在老师为其设置的表格中,采访结束后依据表格信息,进行信息整理与汇报训练,从而提升口头表达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课主要教学环节

1.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设置相关的读前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并能自然导入新课。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此环节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设置1-2个阅读任务,旨在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对于较短的课文可以围绕文章中心,给学生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或速读课文,通过回答问题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如果是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速读课文一遍,并为文章划分出合适的段落,为下步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3.细读课文,理解文本: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文章细节,采用判断正误、选择、表格填空等形式,由易到难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细读课文2-3遍,并在问题的引领下,彻底理解文本。学生在细读课文时可采用自读、小组读、齐读和跟录音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老师在检查每项细读任务的完成情况时要善于使用How do you know?和Why?等问句来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全班学生理解文本细节。

4.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学生理解文本后,在学科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项目,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困惑,确立重点,找出难点,生成问题,为参与课堂大讨论做好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引领全班进行大讨论,解疑答难,梳理知识,板书重点,解决难点。

5.把握线索,复述课文:根据文章的题材和写作线索,为学生提供关键词,然后引领学生在关键词的提示下进一步理解文本和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学会写作,拓展提升:引领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线索和写作思路,提供类似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仿照课文,小组合作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英语泛读课教学流程

Before-reading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方法引领,明确目标 While-reding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after-reading 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四、英语复习课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知识梳理,整体构建

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盘点收获,拓展延伸

四 ,复习课主要教学环节

1. 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2. 知识梳理,整体建构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 3. 典题引导,点拨深化(题型要紧扣中考样题)

1.结合课本知识,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4.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测试题最好分层,保底不封顶)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三学生要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的难度,既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盘点收获,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要分层)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要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建议对学优生提高要求,综合题的练习要放在平时。

反思万类霜天竞自由,“问题导学 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激荡起课堂的无限活力

1.让课堂开满问题之花

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中,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疑难的问题,经过教师点拨,课堂成了师生交往、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绿洲。 2.小组活动鲜活的课堂

小组活动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以小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自主,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这三步的反复运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目标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3.先教后学,以学定教

三维目标的出示与课堂融为一体,知识树的构建,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领会。教师开始向“研究型”转变,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4、实现了课堂对学生的关注

由于课堂的目标围绕学生构建,课堂的运转以学生为核心,因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主人翁的喜悦与责任,主动学习、敢于质疑,成为课堂的灿烂风景,善于合作、互帮互助成为课堂的靓丽色彩,同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仅在于学会语言,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蕴含在英语学习背后的现代气息与时代文化,激发了他们探索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热情,让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5、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 高效课堂要求

教师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环境的营造者、动力的激励者

传统课堂教师是“单口相声”,“高效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传统课堂上课教师揪着学生的头发“硬拔”,高效课堂是给了学生一把“梯子”;传统课堂上课对老师“嗓子”要求高,高效课堂对“脑袋”要求高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让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成就感。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

----- 苏霍姆林斯基

“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 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曹俊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下一篇:综合组教研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