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交通产业发展大会

2023-03-18

第一篇:全省交通产业发展大会

交通厅长在全省交通系统行政执法队伍整顿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才开了全省高规格的交通工作会不久,在全省交通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交通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样一个紧张的时候,厅党组决定在彭州召开全省交通系统执法整顿动员大会。这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厅党组反复在思考,在我们这个系统应该怎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的要求,又快又好的发展。中央要求又快又好的发展,既是要求要持续发展,要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安全地发展,健康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地发展,健康地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好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观,目前我们正在掀起交通建设的三个新高潮,它意味着快速发展,是在建设领域加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出的问题是管理上的放松。因此,安全地发展,健康地发展成为厅党组这段时间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开这么一个高规格的大会,是因为从彭州、什邡事件反映的问题来看,厅党组认为这不是一个局部的、个别的问题,从我们这段时间陆续收到的信息和省委、省政府转给我们的批件提出的要求,综合的看在健康发展这方面,厅党组认为行业不正之风有所抬头,而行业不正之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执法动机不良,执法行为不规范,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这种事发展在哪一个地方是偶然的,哪一个地方当典型是偶然的。既然是带有一定普遍性、共通性的问题,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全省范围内采取大的动作进行系统地治理,绝不能就事论事,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下不为例。刚才晓坤同志通报了彭州市出管所、什邡市运管处违规执法的案例,敬聪同志传达了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彭州市出管所、什邡市运管部门在打击无证经营车辆的执法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给行业带来了羞耻。学忠书记、中伟省长专门就此类事件给各市、州的书记、市州长写了一封公开信,对一些地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大力弘扬亲民为民之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举一反三,对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诈群众,乱收费、乱罚款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能姑息手软,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4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李崇禧同志率队亲自到省交通厅现场办公,对交通系统规范执法行为作了重要指示,要求交通厅要抓典型,促规范,举一反三,对全省交通系统进行一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教育。厅党组决定在全省交通系统开展一次规范执法的整顿活动,目的是进一步端正执法人员的执法思想、执法动机,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核心是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执法责任感,切实做到执法为民,依法行政。

充分认识规范交通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规范交通执法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新的执政理念。这些新理念的提出,使交通管理工作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主要体现在:社会公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越来越强了,我们的管理对象越来越广泛了,管理手段越来越多元化了,领导和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越来越强了。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对过去的一些习惯做法和传统观念,进行全面的重新审视,用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来统领我们的工作。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首先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长期习惯了,管理意识太强,什么都要管。在新的形势下,管理和服务,服务应放在首位,管理的过程也是服务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讲,最重要的是爱憎分明,管理对象如果是一般的群众,一定要想到怎么通过管理去为管理对象服务,而不是想到我怎么用管理的手段去收拾他。这个就是一个立场问题,就是个人的素质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那就容易凭借手中的权力,对那些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差、对我们的政策规定又不太了解的一般群众施以重罚。这是一个思想问题,是我们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是执法理念问题,是思想问题和素质问题导致了执法动机不良,再加上执法的手段不规范,就会出问题,就会犯错误。在我们交通大发展的时候,越是大发展,我们就越要重视管理,越是要加强管理,就越是要抓执法规范。我们行业几十年的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不少。在大抓发展时最容易出现的是放松管理,在狠抓管理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是不规范的运作,不规范的执法。有同志跟我讲,狠抓执法时,我们执法队伍中就有一些素质比较低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以权谋私,就容易出问题。一出问题,又放松对执法的要求,管理上又出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执法,是在这两个前提下,我们整顿的是不良动机的执法,整顿的是不规范的执法,这二者是不矛盾的,是相同的。越是要加快发展就越是要加强管理,越是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就越是要防止和反对唯利执法。

(二)要从坚持以人为本,为交通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的高度来认识规范交通执法的重要性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交通发展大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要掀起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和内河水运建设三大高潮。面对如此的大好形势,我们的交通管理和交通执法工作要紧紧围绕交通发展的大局做好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交通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交通新形象。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为了人民是交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交通管理和交通执法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执法为民的基本理念,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交通发展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运输经营者要为货主和旅客服务,行业管理部门要为客货运输经营者服务。交通部门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身的利益。没有道路使用者,没有运输市场的参与者,就没有交通行业。我们应该切实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保护公众利益而不是本部门、本单位利益作为决策和处理问题的基础,绝不做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正当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护,作为所有交通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作为评判交通整体服务质量的最高标准。各级交通部门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审视交通工作,全面分析,认真反思,以切实增强改善交通环境、塑造交通形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要正视当前交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从作负责任政府和部门的高度来认识规范交通执法的紧迫性

彭州、什邡事件虽然发生在运管系统,却暴露出我们整个交通系统在交通执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交通管理和交通执法仍然是交通工作的薄弱环节,还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各级交通部门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深刻检查。目前交通管理和交通系统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交通执法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或者存在不良执法动机。彭州、什邡违规执法事件暴露出一些交通执法机构的人员执法目的不明确、信念不坚定,其实质是以执法的名义谋取小团体甚至个人的私利,在执法过程中有明显趋利行为,以罚代法;所谓举报人是以获取奖金为目的,坑害百姓,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极为恶劣。

二是交通执法机构设置不规范,人浮于事。交通管理存在路政、运政、稽征和航务海事等多支执法队伍,这是由于自身工作性质和历史原因形成的。要完全改变这种状况,实现交通综合执法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就是在这几支队伍中仍然存在设置不规范、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机制不灵的问题。有的地方违反规定随意增设交通执法机构和增加编制;有的地方把交通执法机构当成了分流人员、安置亲属的“自留地”,执法队伍的素质自然难以得到保障。这次彭州出管所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非常典型。根据省纪委的调查,彭州市出租车管理所就是彭州市编委会违反规定随意增设的一个机构,彭州市编委会在批准设立出管所时未按规定召开编委会集体研究,对出管所的职能也未予界定,造成彭州出管所与彭州交管所机构重叠、职能不清。而且省人事厅和省编办还认定是因人设事,违规设置机构。什邡运管处借聘的临时人员多达22人。

三是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纪律不严。自1995年以来,我们在全省交通系统实行了交通行政执法“五统一”,2003年又实施了交通文明执法“六不准”,对加大交通行政执法力度,树立交通执法的统一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交通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够高,纪律不严的状况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有的人员执法风纪风貌较差,着装不整,执法语言不文明,甚至于出现酒后着装执法、打骂行政相对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交通执法队伍在社会上的形象。近年来,由于交通执法机构的领导和人员变动相对频繁,加之公路治超、整顿道路运输市场、“费改税”等原因,各地又聘用大量的协助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执法队伍的教育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以开展交通执法队伍整顿为重点,切实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

(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交通执法人员思想作风大整顿

厅党组决定从现在开始用4个月时间在全省交通执法队伍中开展思想作风、执法纪律的大整顿。要以“三个代表”思想和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提高交通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为重点,以解决执法动机不良、执法行为不规范为核心,开展执法人员思想大整顿。

思想作风整顿的主要内容是:

1、各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对交通执法人员和干部职工中开展为人民服务和 “八荣八耻”的专题教育。开展怎样从执法的角度为群众服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大讨论。通过学习教育和讨论使各级干部和执法人员进一步深刻认识地方保护主义、趋利行为、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悖的,是腐蚀干部和执法队伍的思想根源,是削弱和破坏党与人民血肉联系的大敌,必须在我们这个行业执法人员中彻底铲除。交通执法人员必须增强群众观念,必须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实行都要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2、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各级交通部门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干部职工和执法人员进行敬业爱岗、秉公执法、克已奉公、舍己为人等时代道德精神教育,开展为谁服务,为谁奉献的专题讨论。结合交通部最近推出的向陈刚毅同志学习的活动,通过教育,使干部和执法人员真正懂得乱施处罚、循私枉法、随意执法是违法行为,是侵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从而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3、狠抓法纪教育。各级交通部门应组织干部和执法人员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知识,要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教育,而且我们要求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展执法案例分析、执法文书制作现场交流和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和知识竞赛活动,要使干部和执法人员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二)严格资格认证,加强培训教育

今年要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的要求要换发全省交通执法证件,省厅要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做好换证的培训、考试工作。对执法人员换证考试要逗硬,对执法证件的管理要严格,凡未参加培训或资格考试不合格人员一律不得申办行政执法证件。今后新进的交通执法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且一律要通过执法资格考试才能办理交通执法证件。对截止2005年底达不到大专以上文化(三州除外)的执法人员要按照部省的要求取消其执法资格,不得再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对各市州交通执法机构聘用的协助执法人员立即进行清理,严格把握质量,控制数量,同时强化教育,强化管理,对原有的协助执法人员中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清退。总之在整顿过程中要坚决杜绝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参与执法的现象。

要建立交通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采取分行业、分层次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要建立分类培训、定期培训制度,厅将安排一定专门的培训经费,并选择有条件的交通执法人员培训基地做好培训工作。各市州交通主管部门也要抓紧开展这项工作。

(三)理顺执法体制,严控机构编制

要按照中央及省的统一部署,按照综合执法的原则和思路,进一步改革、调整和理顺交通行政执法体制,交通综合执法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势所趋。

要充分发挥厅直属各局在行业指导上的作用,加强交通各行业执法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控制基层交通执法人员膨胀过快、过滥的问题,根据交通部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由厅公路局按管理公路里程、厅运管局按营运车辆和运输市场范围、厅航务局按水上安全管理要求和船舶数量分别提出全省各市州、县各行业交通执法队伍的控制编制数,由省交通厅与省编办共同下发文件,对现有交通执法人员按控制编制数进行审核,多余人员一律清退。各地不得在现有的四个交通执法机构(即路政、运政、航务海事、稽征)之外另设和新增交通执法机构和增加人员编制。

今年要利用省政府换发行政执法证的机会对现有交通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控编数进行清理,超编人员一律不得办理交通行政执法证,不得着交通执法服装,各市州交通局(委)要严格把关。在下一步“费改税”实施过程中,应按控编数核报交通执法人员经费,并努力争取将交通执法机构列入行政执法机构序列。

(四)强化执法监督,创新监督机制

一是要明确监督责任。各市、州、县(区)人民政府,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隶属关系切实履行好对所属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执法监督责任,同时上级交通部门也要履行好对下级交通部门的行业指导和监督责任;二是要改进监督方式。要接受来自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媒体、群众的全方位监督,要从日常业务工作、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执法“五统一”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多方面加强对所属交通执法队伍的监督检查。各级负有执法监督责任的交通行政领导要采用明查暗访的方式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当前我们希望与会的同志像我们厅党组成员一样,结合交通安全检查,对交通系统的不规范执法行为进行检查,要抓典型。我们厅党组成员要换车牌,下到基层,明查暗访。希望你们也要下去明查暗访,边整顿,边处理,在整顿过程中顶风违纪的,加重处理。通过正面典型引路,反面典型警示来推动我们的工作;三是要从严查处各种执法违规违纪行为,我们的执法监督检查不能只停留在业务指导上,要加强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绝不护短,从严查处;四是要完善投诉举报制度。省厅将进一步完善全省交通执法举报、投诉体系,并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也应建立健全交通执法举报、投诉体系,并向社会公布,报省交通厅备案,与省厅联动运行。各级交通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群众的举报、投诉和来信来访,不能推诿。

(五)落实经费保障,杜绝执法趋利行为

为了进一步规范交通执法行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保证交通执法队伍的经费。交通执法工作经费应纳入预算管理。各市州要在养路费地方分成中明确一定的数额作为各级公路路政机构的执法经费,特别是要落实县一级路政管理机构的经费;在运管费中明确一定比例作为各级道路运政机构的执法经费;各级交通航务海事机构要抓紧将执法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开支,这个省政府已经发了文件,杜绝“一手抓安全,一手找饭钱”的尴尬局面。我们上下都下个决心,执法人员要吃公家饭才行,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行业不正之风就只会屡禁不止,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省厅要下决心,各地也要下决心,解决好执法人员的吃饭问题。高速公路已实现交通综合执法,要不断探索完善,充实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树立交通综合执法的良好形象。

同时严格实行罚款与收缴分离的制度,严禁以罚代管,靠罚款养人。这个事情在大会上正式宣布,在全省交通行业内部不允许收支不分离。罚款与收缴必须是两条线,要从上到下进行清理,凡是没有按规定实行收缴分离的,要取消执法资格。这个要作为一个硬性规定,一定要落实。

为规范交通执法“五统一”,加强厅对各市州的执法监督,厅初步决定今后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专项用于规范交通执法管理和对执法队伍装备的补助。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也应相应安排配套资金为基层交通执法机构配备必要的执法专用车辆、办案工具和通信手段。要创新执法手段和执法方法,将计算机和网络更多地引入交通执法,对交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实施计算机程序管理,配置实施执法公示和执法监督的必要的多媒体触摸屏、大屏幕显示屏等等。比如宜宾市就拿出了800万资金对全市的收费站实行了远程监控。人盯人是靠不住的,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加强监督管理。各地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逐步地实施。

要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规范交通执法队伍的行为。按交通部的要求,今年要完成全省19个部一类治超检测站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系统,其余的二类检测站有条件的也可以积极行动,全省其他固定执法管理站点也要逐步推行远程信息监控系统,这次,我们崇禧书记明确提出了要求,我们全省的78个治超固定检测站都要安装计算机远程信息监控系统,提高交通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的监督,从而全面提高交通执法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六)严明执法风纪,树立文明形象

交通执法队伍没有严明的纪律是肯定要出问题,一定要按军队、警察的要求进行管理,必须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决不能我行我素,更不能肆意枉为,必须甘当公仆,克尽职守,决不能唯我独尊,盛气凌人;必须克勤克俭,艰苦朴素,决不能大手大脚,奢侈浪费;必须模范守法,廉洁奉公,决不能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各级交通执法单位都要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都要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形成制度。要整顿着装风纪,规范文明用语。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那么从全省的角度,省厅对交通文明执法六不准进行丰富和完善,决定实施“八禁止”、“八不准”。八禁止是禁止酒后执法;禁止粗暴执法;禁止单人执法;禁止无证执法;禁止越权执法;禁止随意执法;禁止趋利执法;禁止谋私执法。八不准是执法主体不合法不准处罚;执法人员着便装不准处罚;执法程序不合法不准处罚;执法文书不规范不准处罚;认定事实不准确不准处罚;罚款收据不规范不准处罚;适用法规不正确不准处罚;罚缴收支不分离不准处罚。厅将进一步完善对“八禁止”、“八不准”的投诉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违纪处分规定。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厅的要求每年应利用执法证件年审或执法培训的时间对交通执法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军训,培养举止文明、纪律严明、吃苦耐劳的好作风,树立交通执法队伍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三、开展规范交通执法整顿的工作步骤安排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厅直属各局、各市州交通局充分重视这次整顿工作,会后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做好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并对整顿工作加强领导;各单位要认真制定整顿方案,作好动员部署。希望我们各交通局(委)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主持动员。各单位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动配合,各部门互相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制定计划,严密组织

1、学习清理阶段:(4月25日一5月底)各地、各单位应采取边学习边清理的方法,根据今天会议的要求,结合行风建设、治理公路“三乱”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本地区、本单位交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清理检查,要注意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对查出来的问题要归类整理,制定完善整改措施;自身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一级交通部门报告,直至报厅研究解决。省厅及厅直属各局要不定期到各地明查暗访。各市州交通局(委)更要加强检查督促。

2、整改自纠阶段:(6月1日一7月底)对前一阶段查找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要通过整顿提高交通执法人员水平,提升交通执法形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民意测验,确保达到整顿的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8月1日一8月底)

各单位要根据整顿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报厅,并对整顿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作法进行规范,使其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厅将对各地的整改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三)严格掌握政策。整顿的目的是整掉不正之风,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良好的交通执法形象。对绝大多数有过错误行为的同志应立足于教育,对个别有十分突出的、严重问题的同志要实事求地、客观公正地处理。任何人不得利用整顿过程打击报复陷害同志,对这种歪风邪气也要严肃处理。尤其是诬陷和乱告状的,要认真查处。

同志们,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在最近召开的全省交通工作会上,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四川交通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肩上的任务十分繁重,责任十分重大,使命也十分光荣,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强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规范交通执法行为,为四川交通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谢谢大家!

第二篇: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栗战书赵克志讲话 王富玉主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把 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高速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到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

●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

金黔在线讯 10月26日,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副省长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刘晓凯、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会议。

栗战书强调,要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我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上

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第二,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

一、

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一、

二、三产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第三,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现在我省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栗战书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我省工业发展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等四个突出问题,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因此,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结构、布局、动力等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的生态主导型工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造成遗憾。

栗战书强调,要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解决交通、用地、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改进为企业的服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要素支撑。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

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挫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赵克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新形势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和总体要求,我省工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坚持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两个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膨胀总量,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到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赵克志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着力点。围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要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膨胀工业总量的前提,加快工业项目库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拓宽投资渠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二是要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我省现有机械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把发挥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精深加工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切实拓宽产业幅。三是要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东西合作,实现工业经济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和集约发展。四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不断提高我省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六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赵克志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共同使命,要调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执行力。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加强学习研究,做抓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考核;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王富玉要求,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缩小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工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措施,

把工业经济发展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谋划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要真抓实干,做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空论”,在真抓实干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创新经验、求得实效。要强化服务,各级领导机关要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服务理念,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州、地)、县党委、政府(行署)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业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部分中央驻黔单位,部分企业、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三篇: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建军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西宁按照“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设旅游强省”总要求,把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成立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旺季服务保障指挥部,统筹指挥调度,组建西宁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统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突出项目带动,旅游业量质并升,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总人数五年年均增长和,占全省总量的以上。

着眼全域,找准旅游发展定位。在继承“生活之城、幸福之城”丰富内涵基础上,立足打造青海全域大旅游格局“第一站”,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路子,出台《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名城、建设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建成青藏高原特色旅游服务基地的发展目标。

做强品牌,全力打造自驾游联盟。牢牢把握自驾游新兴休闲旅游消费趋势,依托西宁区位优势,发起成立由全国个城市家自驾游组织参与的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自驾游高峰论坛、自驾车联盟年会,为自驾游爱好者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品牌影响逐渐扩大。截至目前,共接待自驾游团队近个,自驾车余万台(次),自驾游客万人(次)。

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结合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打造西纳川休闲农业、窎沟片区农俗文化等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建成汇丰景园、边麻沟、乡趣卡阳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持续推进旅游与农林、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近郊依城、远郊靠景、沿路沿河、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夯实基础,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推进“畅通西宁”工程,交通衔接更加便捷顺畅。加快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相继建成座旅游集散中心和处信息咨询中心。索菲特等品牌连锁酒店入驻,住宿品质明显提升。打造了力盟商业街、唐道等特色街区,建成中华枸杞养生苑、城南民族风情园等特色旅游购物场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今天会议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建军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推动“五四战略”,忠实践行“两个绝对”,找准位置、扛起责任,把旅游业作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全域、全季、全时旅游,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奋力推进西宁旅游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是立足国际旅游名城目标追求,持续做强西部自驾游品牌。准确把握西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地位,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等级特色景区。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城市公厕、乡村厕所档次。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扎实开展“放心厨房”创建,推动餐饮卫生状况分类定级挂牌公示全覆盖。倡导“友好交通”,坚持旅游车辆优先,保障外地车辆无障碍通行。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推动“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向三县延伸,营造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推进文明旅游,涵养好的民风,让山美水美人更美。

四是发挥旅游富民示范效应,丰富提升旅游新业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发挥乡趣卡阳、边麻沟等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突出“一带一品牌”,做足做深山水民俗文章,围绕生态农业观光、种养体验,打造景阳等现代设施农业旅游示范带;深入挖掘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加快建设鲁沙尔等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带;适应户外运动、休闲度假需求,开发拉脊山等健身休闲旅游示范带,提高农家乐标准,做精民宿重点村落,做大“乡村旅馆”品牌。探索“文化旅游博览”新模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锲而不舍申办园博会,办好藏毯展、自驾游装备展等会展活动,高质量举办青海特色地方小吃大赛。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培育陈家滩等特色旅游商品产业园、温泉康养度假区等新业态。

第四篇:克志同志在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完整)

在全省产业园区(开发区)

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赵 克 志

(2011年11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是省委、省政府首次以产业园区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是继今年5月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成功召开后围绕项目建设召开的第二次高规格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成绩,深入分析研判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推动产业园区发展尽快取得大突破,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落实主基调、实施主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几天来,我们一起现场观摩了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的12个产业园区,实地感受了三个市州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相信大家都看有所思、听有所悟。和大家一样,我也是边看边想,边思考、边与一些同志进行交流,总的感受是“四有”:一是有干劲。三个

1 市州都是在真干、实干、快干、大干,干部群众、投资企业和项目业主的劲头和精气神都很足。“五加二”、“白加黑”、“三班倒”等在很多园区已成常态。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二是有亮点。12个园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特别是安顺夏云、黔西南郑鲁万、六盘水红桥等产业园区,能做到那样的程度,非常不容易。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短短9个月时间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别达23.7亿元和12.3亿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三是有差距。自己跟自己比,进步很大。但如果按高标准要求,特别是与外地园区相比,这些园区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层次、经济总量、核心竞争力,还是设施配套、要素聚集、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等都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四是有希望。三个市州的产业园区尽管离高标准、高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方向对路、思路对头、措施对劲、势头很好,已经顺利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产业园区发展这条路子走下去,“两加一推”大有希望。

刚才,省经信委、省商务厅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富玉同志作了很好的点评。一会,战书同志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什么是产业园区

这是发展产业园区必须厘清的重要概念。产业是社会分

2 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集合。园区是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一定土地范围,在此范围内专门设臵特定行业、特定产业、特定形态的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的区域。产业园区实质上就是产业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的形态。我国大规模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园区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小平同志访问新加坡,专门考察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随后,在小平同志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相继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接下来又设立了海南等经济特区。按照小平同志的产业布局思想和中央的一系列要求,各省区市陆续设立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其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大多已发展成为所在省区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产业园区必须放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认识和把握,产业园区不仅仅是指工业园区,还包括一产、三产等其他产业园区。正是基于此,省政府在去年11月下发的《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聚集区(主要指工业聚集区,也含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市(州、地)、县(市、区)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文化和动漫产业基地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产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产业园区的界定,当前有两大认识

3 问题必须予以澄清和纠正:一是认为发展产业园区只能搞工业。省委、省政府强调,工业园区是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摆在突出位臵、优先位臵来抓,通过发展工业带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发展,但从没有规定产业园区只能搞工业。对一些更适合搞现代物流、产成品市场、软件与服务外包的地方,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更能凸显当地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园区。同时,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可以有多个产业园,即园在区中,区设管理机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搞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还是其他产业园区,省里对各市、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的考核硬标准不能变,决不能因为某个地方不适合搞工业园区就放低考核标准,发展什么园区可以比选,但“两加一推”的考核要求不能变,不能给有放松发展念头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借口。二是认为产业园区内产业越多越全越好。有的地方认为,既然什么产业、什么园区都可以搞,就划定一个区域什么企业、什么产业都往里面装,搞得园区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没有形成主导产业、产业集群、产业配套、产业链条。这些问题要注意引导和解决。产业园区有准确定位,有特色,能形成产业集群,才会有竞争力和聚合力,才能实现大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搞产业园区

大力发展产业园区,是省委、省政府从贵州实际出发,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研究作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有四点考

4 虑:

首先,这是经济规律。国内外无数实践证明,产业园区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际看,发展产业园区已成为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美国硅谷工业园区年产值达400亿美元,每年可安排4万人就业,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高技术工业中心,硅谷的出现使美国得以继续领跑全球新经济。被称作“印度硅谷”的班加洛尔软件工业园使印度信息软件业异军突起,2009年印度IT产业产值达62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班加洛尔软件工业园。从国内看,发展产业园区越来越成为各省区市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都在60%以上。苏州工业园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经济总量。北京市海淀区在中关村产业集群的带动下,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四成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近50%。从省内看,产业园区正在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7%,同比增长27.3%,比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高6.4个百分点,为近20年来最快增速。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地区产业园区分别完成投资151.9亿元、110.6亿元和101.8亿元,分别占所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4.9%、24.2%和23.8%。因此,加快

5 发展产业园区,是我省顺应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加快破解发展速度慢这一首要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和迫切需要。

第二,这是工业化载体。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的重大举措。工业化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载体和路径,我省又是山地省份,没有产业园区,工业化“化”不起来,招商项目落不了地,民营经济也发展不起来,增加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改善民生等都只能是一句空话。我省工业化滞后,主要是产业园区落后。发展产业园区是被发达地区成功实践反复证明的工业化必由之路。去年,广州、天津、大连、烟台、西安五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分别占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32.3%、26.2%、32.1%、23.8%和33.2%,基本上是三分天下或四分天下有其一,长沙、惠州、德阳、湛江、海南洋浦、大连长兴岛、漳州、东山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都在1倍以上,如果我省还不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上下功夫、用力气、求突破,工业化很难有大的起色。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同志率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到我省调研起草国务院支持我省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时专门指出,搞工业必须有载体,载体就是园区,园区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严格管理、滚动发展、务求实效,确保工业强省战略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发展。在发展产业园区这个问题上,必须旗臶鲜明、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6 第三,这是省情决定。从自然生存和要素发展条件看,我省最特殊的省情就是山多地少、平地更少。在这样的土地资源硬约束条件下谋发展,出路只能是大力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千方百计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而发展产业园区无疑是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最有效的现实路径。目前,我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土地平均投资强度仅为50万元/亩,而贵阳小孟工业园区达到了320万元/亩,东部地区一些工业园区更是高达近100万美元/亩。只要我省每一个园区的投资强度都能达到300万元/亩以上,将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缓解土地对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我省发展方式粗放集中表现在工业,而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工业园区。建工业园区,不仅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而且有利于优化资源配臵、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第四,这是开放平台。以开放促开发,充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是事关我省发展全局的根本性战略举措。产业园区是扩大开放的关键平台。企业到一个地方去投资,最看重的是能赚钱,追求利润最大化。赚钱靠什么?一靠投资成本控制,就是相关生产要素和产业要配套,产品生产出来后在质量上、价格上要有市场竞争力;二靠物流和市场,就是产品要出得去、能快捷地进入市场,而且加上物流成本后,仍有

7 市场竞争力;三靠良好规范的服务保障,就是企业生产的各个服务环节和配套政策都能跟得上。而能够比较好地满足这三方面要求的,只有产业园区。一位领导同志曾经这样总结江苏改革开放成功经验:三条最重要,一是昆山路子,二是园区经验,三是张家港精神。昆山路子说到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外来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将服务做到了极致;园区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园区,千方百计将园区经济做大做强做特做精,提升园区经济对整个经济的带动力和贡献率;张家港精神就是十六个字“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强调“弘扬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激励开拓者”的干事创业氛围。只要我们每一个产业园区都能切实做到上述“三靠”和“三条”,我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肯定能迅速打开新局面。

三、对当前产业园区发展怎么看

对今年以来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可用八个字来概括:“起步良好,差距不小”。“起步良好”主要表现为“六个逐步”:一是思想认识逐步统一。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全省上下在加快发展产业园区问题上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统一,执行更加坚决。这次观摩,在六盘水市就看到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这样的口号。二是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形成。省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

8 见》、《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省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下放审批权限,土地、环保等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制定了《贵州省省级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贵州省工业园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标准;进一步落实了投入政策,今年仅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就安排4.3亿元支持园区建设发展。三是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今年1-9月,全省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94亿元,同比增加1倍以上,其中3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培育区完成192亿元。四是园区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加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达502亿元和9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倍和3.3倍。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门成立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4个专业招商工作组,实行专业化对口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100强及省内大企业开展“招大引强”,成功引进20多个优强企业,项目总投资达174亿元。五是一些重点园区功能定位逐步清晰。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力帆骏马为龙头,重点发展载货汽车、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引进货箱设备、汽车灯具生产线、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配套项目,装备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六是园区发展带动作用逐步显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园区在建项目147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4亿元,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3.2%,占园区建设以来累计投

9 资的60%;入园企业1053个,新增从业人员近30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94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5.5亿元,同比增长43.8%。产业园区的加快发展,为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实现15%的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差距不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重点产业园区偏少,工业园区化程度低。目前,我省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32个,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左右,比广东、浙江等省低30多个百分点。二是园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少,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低。个别地方只是刚起步,对园区招商引资重视不够、力度不大、办法不多、效果不好,至今没有几个象样的项目。三是园区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关联度普遍较低。一些地方虽然形成了一定产业特色,但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没有形成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接的共生体,园区产业定位不明晰、主导产业不突出、缺少龙头支撑企业、企业关联度小、产业链不长、整体效益偏低。有的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弱,不具备基本的研发能力,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四是园区要素保障能力不强。融资方面,部分园区开发模式单一,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和上级补助,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园区建设会受到严

10 重影响,也会给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用地方面,省里对园区建设用地给予了全力倾斜,园区用地已占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用地指标的30%,但由于园区用地方式粗放,造成用地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省国土资源厅对全省15个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进行调查,其中9个投资强度在80万元/亩以下,不到外地园区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供水保障方面,一些地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较慢,随着园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矛盾逐步显现。电力供应方面,部分园区电力供应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不能满足园区企业用电需求。五是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园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组织管理功能不完备,管理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匮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协调,管理权限和职责不明晰,统计调度体系和考核制度有待完善。这些问题,是所有省区市在发展产业园区过程中已经历或正在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发展措施,大胆实践,敢于突破,采取切实的办法尽快加以解决,不断推动产业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

四、如何建好管好产业园区

总的考虑是:要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园区发展作为落实主基调、实施主战略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科技引领、体制创新、产业聚集、要素集成、土地集约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紧紧依托产业园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工业布局、

11 承接产业转移、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增长极核,加快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三化”同步的主阵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大窗口、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100个具有一定规模、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打造5个年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10个年工业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40个年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省重点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资1000亿元以上。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0亿元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0%。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路径。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结合我省基本省情,产业园区必须坚持做到“五个发展”。一是坚持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向产业园区集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成链条集群式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坚持特色发展。从各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出发,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突出主导产

12 业特色,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强综合统筹,防止重复建设。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加强省内外跨区域园区建设发展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运行模式。支持产业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形成技术创新集聚区。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经济园区的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四是坚持融合发展。加强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融合,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五是坚持集约发展。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二)选准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一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各产业园区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合理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避免产业园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努力实现产业园区的差异性错位发展。二是要突出产业重点。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毕节等城市要紧紧围绕黔中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一核四带多节点”的

13 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和重点发展产业,依托三线军工企业和其他大型企业的基础条件,集中力量发展与航空、航天、电子相关联的工业基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其他省级产业园区和市(州、地)所建园区,要结合自身特点,依托能源、冶金、有色、化工、机械制造、烟酒、食品、药品、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优势,围绕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优质轻工产品基地等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县级产业园区要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和产业聚集发展需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产业园区集中加快发展。三是要培育特色园区。要围绕区域特色优势、园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要素资源、加强项目协调、理顺利益分配关系等措施,大力培育具有贵州地域品牌特色的产业园区,并利用品牌园区的作用聚集更多相关企业,实现滚动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省矿产资源优势,坚持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的招商引资策略和“一矿区一主业”的思路,精心打造一批以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相关产业相配套的特色产业园区。对一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产业园区,要

14 有针对性地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建设特色品牌园区。四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园区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型、专业配套协作型、外地企业聚集型、综合循环利用型、科技创新型、出口加工贸易型、专业市场依托型等特色产业园区。

(三)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要加强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功能,提升产业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和人口容纳能力。当务之急是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力争通过两三年努力,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供排水、供电、道路、供气(热)、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市、县级产业园区实现“四通一平”(供排水、供电、道路、通讯和土地平整),基本建立起与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根据国家通用标准及行业要求,按照向山要地、梯次场平、多层建房的立体化土地利用模式,在产业园区内统一规划设计、大力和集中建设四至五层的标准厂房,出租或出让给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要大力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交通物流配送体系和专业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产业园区道路系统与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系统

15 的连接,降低园区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产业园区对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四)突出产业承接转移,大力开展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直接关系到产业园区发展的成败。去年12月以来,我省相继开展了面向央企招商、香港〃贵州投资贸易活动周、酒博会暨投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仅三项活动累计签约合同金额就达6000多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产业园区项目,要继续抓好跟踪落实,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达产率。今年12月,我省还将和全国工商联在贵阳共同举办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其中产业园区项目招商是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主动开展招商邀商,力争引进一批全国优强民营企业特别是500强企业到园区投资办厂,推动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要创新产业园区招商模式,招商与选商相结合,采取专业化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以商邀商等有效做法,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与产业园区自主相结合共同招商的格局。要主动与发达地区特别是对口帮扶城市对接,大力建设发展合作产业园区。要加快推进黔中新兴产业园区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合作共建以信息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为主导产业的黔中合作产业园。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和贵阳市、安顺市要大力支持黔中合作产业园规划、建设和发展, 16 推动其尽快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为黔中经济区加快崛起注入实实在在的内容。

(五)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千方百计为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加大财税和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立财政和金融机构。在产业园区内的财政收入,按税利分流和中央、地方分税的原则,属于市、县留存部分,全部留给产业园区滚动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三分之二要用于支持园区建设发展。省有关部门要整合相关资金,优先安排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等重点项目。对进入园区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鼓励产业园区设立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产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优先推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优惠贷款支持。最近,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这是一个重要政策信号,省财政厅等部门要抓紧进行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将我省列为试点,多渠道解决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融资问题。二是全力保证产业园区建设用地需要。今年产业园区建设用地已占全省建设用地计划的30%,明年要进一步向产业园区项目倾斜,同时要严格实行产业园区土地

17 收益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的政策。大力实施“工业梯田”工程,对一些荒坡、荒地实施成块连片开发的,免缴地方相关规费。三是全力保证产业园区发展供电供水需要。全省电力供应调度,要优先向产业园区倾斜,确保产业园区内企业不拉闸、不限电。要根据产业园区发展需要,在统筹考虑城乡居民用水的基础上,优先实施保障产业园区发展需要的骨干水源工程和配套供水管网工程。四是实行更加积极的商贸支持政策。省级外贸发展资金要重点向产业园区加工贸易企业倾斜,产业园区新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形成生产能力并实现出口业绩后,按实际到位资金给予一次性补助。鼓励加工贸易配套企业在产业园区内进行直接产业配套,配套率达60%以上的新办企业,享受与加工贸易企业同等的资金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开发区升级培育计划。

(六)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推动产业园区科学发展。一是产业园区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关系。产业园区建设要从严控制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尽可能上山、上岭,向低山、丘陵发展,向空中发展,努力提高容积率和土地投资强度。二是产业园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同步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行污水零排放和垃圾集中统一处理,进一步强化地下水保护,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监

18 管,对偷开偷排、不达标排放的,要坚决整治,决不能出现产业园区建起来了、工业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质量却大幅下降的现象。三是产业园区发展与老百姓受益的关系。发展产业园区的根本目的是富民、惠民、利民。在产业园区建设特别是征地拆迁包括征用林地的过程中,绝不能侵犯农民合法权益,所有征地拆迁补偿必须严格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要把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与吸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特别是农民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配套建设教育、医疗等园区公共服务设施,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盘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切实兑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承诺。

(七)加强统筹组织协调,进一步理顺产业园区管理体制。一是要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省产业园区加快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要加快理顺产业园区管理关系。每个市(州、地)都要有直管的产业园区。县(市、区)产业园区管委书记、主任一律由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兼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正职按副厅级配备。在开发区机构设臵上,同级政府的税收、土地、环保、

19 建设、公安等部门可以设立派驻机构,但派驻人员必须从严控制,严格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要求配备;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原则上产业园区除领导干部和部分骨干外,其他工作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三是要加快建立通过市场办产业园区的新机制。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要素配臵、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要切实发挥企业在园区建设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园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要严格实行统计考评制度。各级产业园区管理部门要按照统计考评制度的要求,配备专门统计人员,及时报送产业园区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招商引资、就业人口、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主导产品产量等统计信息资料,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考核考评提供依据。要建立和完善产业园区投资环境考评办法,建立健全以产业园区各项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评比制度。省里将选择一批重点园区,通过建立专门服务指导支持平台,促使其尽快突破,示范带动全省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要建立产业园区退出机制,对发展慢的产业园区,要及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予以撤销并公布。

同志们,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采取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

20 不易的良好势头和发展局面,再鼓干劲,再振士气,再出重拳,再举新措,坚定不移地沿着加快产业园区发展、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条路子走下去,不断创造经济腾飞跨越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业绩,为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奋斗!

21

第五篇: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奋力推动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商会代表朋友们:

这两天,我们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我省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今天下午,我们紧接着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把民营企业代表、省级异地商会代表请来,与大家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共同推动全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讲4个方面意见。

一、认真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廓清了关于民营经济的模糊认识,强调要抓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引发广大民营企业家强烈反响,凝聚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广泛共识,对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再次发出了大力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强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坚决贯彻落实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际工作中。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个没有变”。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也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二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概括了民营经济“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今天的成绩,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贵州要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成绩,同样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和问题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毫不掩讳地指出了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三座大山”,并深入分析原因,指出“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强调“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在贵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中同样存在。我们既要直面挑战、高度重视,也要理性分析、对症下药,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四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强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措施的落实,即“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要求是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病灶的“精准点滴”“靶向治疗”,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非常强。我们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坚决贯彻并创造性地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

五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亲’‘清’两个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我们要准确把握政商交往的底线和原则,依法依规、公开透明、良性互动,共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营商环境和社会风气。

六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民营企业家殷切希望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指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总书记的讲话,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出希望、寄予厚望,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握时代大势,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努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民营经济领导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反复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民营企业搞党建不是一种形式的、功利的想法,要真正拥护党的理念,做到心中有党”。我们必须把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贯穿始终,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更好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民营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数的96.3%,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民营经济税收占全省税收的39.2%,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的86.6%。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5628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4.1%,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59%,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涌现出“老干妈”等一批享誉全国、全球的民营企业和“满帮等一批独角兽企业,以及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兴伟集团公司董事长王伟、神奇集团董事长张芝庭、老干妈公司董事长陶华碧3人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民营经济规模仍然较小,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低于一些东部发达省份10多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体量小,目前全省仅有1家百亿级民营企业,没有1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民间投资占比下滑,民营企业负担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突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

差距就是压力,差距就是责任,差距也是潜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这次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6个专项行动方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全面执行好“1+6”配套文件,共同发力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

第一,着力减轻民营企业运行负担。

生产经营成本高、负担重是目前一些民营企业面临困难的原因之一,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政策,省级实行涉企行政事业“零收费”,降低市场主体负担,帮助实体经济纾解困难。落实好国家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的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社保政策,降低社保繳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实质性下降。努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深入落实能源运行新机制,进一步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推行多方式联运,打破物流瓶颈,使企业轻装上阵。进一步清理、精简涉企行政审批等事项,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坚持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打通服务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大幅降低企业审批成本。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创办效率,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决不允许出现“红顶中介”。

第二,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在符合金融规律前提下,加大协调力度,帮助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组建专门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引导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加强沟通,找到企业所需、金融机构所能的结合点,“一企一策”协调解决融资困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金融服务业改革,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担保机构更好服务民营企业。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要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搞好服务。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扩大民营企业信贷规模,不得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件,对暂时困难但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得随意停贷、压贷、抽贷、断贷。落实国家对民营企业差异化信贷政策,推行精细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力度,提供更加契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融资服务,积极鼓励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扩大金融市场准入,鼓励省内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运用上市交易、企业债券、保险市场、股权基金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三,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机会均等、竞争公平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对我省自行设定的门槛、标准、审批事项等进行全面清理,能取消的全部取消。对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涉及的证照办理等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顼,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一律不得设置其他条件,破除准入障碍。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在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平等待遇,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按照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要求,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股权多元化改革,与国有企业形成股份上混合、技术上整合、产业分工上配合的新格局。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民参军”“军转民”,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第四,着力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各种原因,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认真梳理现有政策落实情况,落实得好的继续保持,落实不到位的抓紧督促,落实有困难的及时调整,坚决纠正和查处落实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坚持依法行政,注重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执法过程要避免简单粗暴,千万不能动不动就“一律关停”“先停再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精准施策,树立正确的管控导向,不搞“一刀切”。要大力整治个别地方存在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象,消除政策执行的“中梗阻”。针对民营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的状况,大力开展支持政策进企业、进商会、进协会活动,把各种支持政策、帮扶措施送到民营企业车间、送到民营企业家手上,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玖策。

第五,着力加大对优强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要充分发挥贵州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优势,坚持做大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机遇,加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把我省资源优势与东部省市民营企业资本优势、创新优势结合起来,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实现集群发展、扩大规模效益。既要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优强民营企业和央企,招大商、引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

三要发挥引进企业多重效应。

又要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中小民营企业。运用引进企业在理念、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引进企业和本地企业的产业链配套,倒逼和促进本地民营企业高端化发展。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区域交流与合作,利用区域合作机遇发展壮大。

三、把企业发展融入地方发展,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为全省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民营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方向与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抓住商机,赢得更大发展。无论是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都不能“缺席”、更不能“离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为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

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效果是多赢的,既能获得合理的收益,也能履行社会责任、贏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近年来,民营企业助推我省脱贫成效明显,,4091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共投入185亿元,帮扶了4221个村,帮扶贫困人口95.8万人。恒大帮扶毕节、万达帮扶丹寨都是典型案例。现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主攻深度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大有可为。要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攻坚合力。要加大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宣传力度,讲好民营企业扶贫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对参与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要以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投身脱贫攻坚。要注重挖掘典型,鼓励民营企业家讲好创业故事,感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靠勤劳摆脱贫困。

第二,支持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农村产业革命。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大面积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效果很好,农业增加值创五年来最快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这里头蕴含着巨大商机。我们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其中绝大多数龙头企业是民营企业,一些合作社也逐渐发展成为民营企业。随着明年更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会带动冷链、仓储、包装、运输、电商、精深加工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会带来无限商机,民营企业发展有广阔天地、转型有难得机遇。我们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带领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

鼓励民营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避免农民承受市场风险,带动更多“黔货出山”;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投身农业配套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带动农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第三,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不可或缺。我省2017年在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0%以上。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既是全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也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新旧动能,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要大力支持;

对小煤窑、小冶炼、小水泥等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出清;

对搞投机取巧、弄虛作假、假冒伪劣的要坚决打击。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在“千企改造”和“万企融合”中,要支持有条件、有优势的民营企业积极作为、做强做优,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营经济中的创新融合。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创业创新孵化园区建设,在全省打造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人才评价工作体系,鼓励民营企业从海内外引进创业创新人才。

四、加强和改善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要进一步压实党政部门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民营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正确方向,搞好统筹协调。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主动上门,满腔热情为民营企业发展搞好服务、排忧解难。要深入研究不同行业民营经济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型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增强服务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各级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都要积极支持、帮助、参与民营经济工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各尽其责、各出其力。工商联和行业协会要强化指导、引导、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

二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加强民营企业家培养培训,关心爱护民营企业家,让民营企业家在事业上有作为、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努力营造“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聚精会神办企业,努力打造“百年老店”;

要坚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守安全和环保底线,切实担负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三要保障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

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妥善处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民商事、行政案件,依法支持民营企业合法诉求,严厉打击敲诈勒索等扰乱市场经济行为,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经营权保护,加强企业家财产权保护,为民营企业安心、专心、用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要始终保持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各级各部门要带着感情、真心实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成长。领导干部既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又要严守纪律规矩,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要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官商勾结等违纪违法行为,严肃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广大民营企业家也要积极主动同各级党政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贵州发展,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同志们,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我们份内之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推动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和谐文化及其建设下一篇:寝室美化大赛最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