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书籍装订方式研究书籍设计的历史演变

2022-12-20

从广义上理解, 书籍泛指一切能够传播信息的媒体, 比如电脑、电纸书、手机等;而狭义的书籍是指将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

无论在传播的速度上还是传播的广度上, 广义的书籍都优于狭义的书籍, 但为什么狭义的书籍一直存在并且将一直发展下去呢?这就源于狭义书籍给我们带来的阅读体验。 (文章以后的书籍都指狭义的书籍)

当我们看见一本书, 被书籍封面的颜色字体材质等等吸引;拿到手中以后, 感受书本的重量和质感;翻动书籍时, 不同纸张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声音, 或清脆或柔和;书页的翻动将油墨和纸张的味道传递给我们;有特殊需要时, 可食用油墨和纸张也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味觉体验。这样全方位的立体感受, 使读者能够更好的感受书籍本身的内容, 这样的良好体验不是多媒体能够代替的。

那么如何设计出具有能够带给读者完美体验的书籍呢?这就要从书籍设计的历史开始学习了, 学习中国书籍设计的演变历程,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为现代书籍设计追根溯源、古为今用, 只有掌握了书籍设计的历史进程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革新和创造。

书籍装帧就是书籍的整体设计。比如颜色、材质、开本大小、装订方式等等。书籍的形成和发展是个渐变过程, 书籍装订工艺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因为书籍装订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所装书刊的阅读、保存和装帧艺术效果。因此, 本文将从书籍的装订方式入手, 进一步让大家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演变历史。此文章分为传统书籍装订方式和现代书籍装订方式两种。

传统装订方式分为简牍、卷轴和册页三种形式进行阐述。简牍是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方式, 是将散落的信息初次进行有效的集合, 对后来的书籍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用皮带或皮绳将竹片、木片捆绑连接成册。用竹片形成的称之为“简”, 用木片制作的称之为“牍”。主要使用时期是周代至秦汉, 使用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和刀, 刀主要是在修改错字的时候进行使用。

由于木片或竹片自身重量较大, 导致卷书的分量也不轻, 在阅读和运输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便。而且皮绳经过长期的使用磨损, 较容易断裂, 引起掉简货错简的现象, 对书籍的保存和修复也造成了一定困难。

卷轴装订形式, 盛行于六朝至隋唐, 这段时期私人著作日趋增长, 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因此对书籍便于携带的要求更高了, 于是出现了卷帛和卷纸两种卷轴装订形式:将帛或纸的一段与卷轴相连接, 由左向右卷成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桑蚕丝织的国家, 早在商及西周就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养蚕业了。帛即是丝织品, 由于经济情况的束缚, 平民百姓的日常穿着都是棉麻布制品, 丝织品的造价又及其昂贵, 即便轻薄易于书写, 也多数出现在王宫贵族之间使用。由于它的使用范围较窄, 没能独自撑起一个时代, 因此简牍、帛书和纸书并行交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简牍笨重易坏, 帛书珍奇昂贵, 都不是最理想大书写材料。经过了我们辛勤智慧的祖先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终于发明了可以取代竹木和帛的材料, 那就是物美价廉、便于书写的材料——纸。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这个材料更加的易于书写。卷纸轻便、造价低、易于书写和存储, 但是纸卷的质地不如帛柔韧结实, 因此更需要保护。

卷轴装订形式, 对于一些较大的作品, 没有折痕, 保存了内容的完整性, 现在国画和书法等作品还在延用此装订形式。但是阅读时需要边拉开边阅读, 阅读后还需要再卷回去。倘若临时要查看其中的某些章节就更为不便了。

册页装订形式, 在唐代发展至巅峰, 时代背景对书籍也产生着影响。唐代的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都出现了大量名家, 包容性很强, 吸收各民族及海外文化。因此书籍对装订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 当然这与雕版印刷的发明也有很大关系。雕版印刷的发展使书籍复制的速度大大提升, 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同时也对册页装订形式的发展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旋风装也称龙鳞装, 从外表来看仍然是卷轴装, 打开后是一张长纸为底, 将写好的书页由右至左依次粘好, 层叠交错, 除了首页是全幅面粘贴, 其余每一页都可以翻动, 解决了卷轴装不方便查阅某个段落的问题。卷起时, 长纸有效的保护了书页, 但是长期卷起存放, 书页打开后是有弧度的, 会给阅读带来一些不便。

经折装是由卷轴装订方式演变而来的, 将卷制改为折叠的形式, 前后贴以书面作为保护。携带轻便、便于存储, 史剧中皇帝的奏折常常是这种形式。在反复使用的时候, 由于纸张的韧度有限, 折痕处容易断裂;不适合较长的文章, 适合短片文章。

蝴蝶装由经折装演化而来, 由于经折装折痕处容易断裂, 断裂后出现一版一页的现象。人们就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 再以中缝为准, 用浆糊在粘到另一包装纸上。书页翻动是像翩翩飞舞的蝴蝶, 因此儿得名。

线装书出现在明代中期, 将书页延中缝折正, 书口对齐后配封面打孔穿线, 一般分四孔、六孔和八孔。线装书比较适合软质封面, 每册不宜太厚。是由蝴蝶装订方式演变而来的。

传统装订方式和现代装订方式的分界线是“五四运动”, 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将书籍设计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倡导者和发起人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学习医学, 并且精通德文, 还长期从事翻译的工作。

因此对西方文化和书籍接触的较多, 这也是鲁迅先生能带领我们学习西方文化和书籍装订工艺的背景。他带领我们摒弃了简牍装、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线装等传统装桢形式, 掀起了从装订凡是、排版、字体、开本等方面, 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新现代书籍装订方式主要分为四种:骑马订、平订、胶装和锁线订。根据所装书籍的厚度、内容和用途去选择合适的装订方式。

骑马装订形式, 简称骑马订, 名字来源于马鞍的形态, 讲书页对折成一摞, 在书脊部分打钉装订, 整个过程类似给马匹上鞍。这种装订方式以钉子为中心, 第一页于最后一页相连。骑马订工艺较简单、周期短、造价低、可180度展开适合跨页排图, 但是在设计时要考虑封面用纸与内页用纸之间的克数不要相差太大, 否则长期翻阅时封面容易脱落。页数必须要可以被4整除, 多数16页, 适合装小型宣传册。

平订是将内页和封面都配置好, 将配好的书帖放在书脊处叠放好, 在封面上距离书脊边缘5毫米左右, 用线或者铁丝装订牢固。平订造价低、制作工期短、比骑马订装订书籍厚;订口部分不能翻阅, 不能180度展开进行跨页排图。因此, 适合一些不长期翻阅的书籍, 比如制度手册等。

胶装是将书页按照页序摞齐, 在书脊上胶水用于固定后, 配封面三面裁切成册。胶装造价低、美观, 制作周期比骑马订略长一些;对开页很难完全打开, 不能180度平铺, 因此不适合跨页排图, 倘若使用的内页纸克数较高, 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掉页的现象。胶状比较适合篇幅较小并不经常翻阅的小型书籍或者一次性使用的书籍, 比如教材、小说、诗集等等。

锁线订, 首先区别于传统的线装, 将内页按顺序进行线订, 位置在骑马订的地方, 配封面三面裁切成册。锁线订装订考究、做工精美、高档、比较结实不容易掉页, 可以180度展开适合跨页排图;但是做工相对复杂、制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精装书通常采用锁线订的装订形式, 比较适合较厚、长期使用, 或者收藏版的书籍。例如:辞海、四以上通过传统书籍装订形式和现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梳理, 将书籍的演变历史进行了简述, 每个时期的书籍设计都离不开相应的时代背景,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何种书籍的装订方式, 都记录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在一次次更新修正的过程中, 不断为文化传播和知识流传做出了突出贡献。时至今日, 仍然值得我们骄傲和学习。每一次装订方式的创新都是在继承传统的优点和弥补缺点中较量。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采用了现代的装订方式, 但是仍然有部分的书籍能够采用传统的装订方式。选择哪种装订方式, 都要根据所装书籍的内容、调性、开本和使用频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考量。在现代书籍设计中, 我们要在传统书籍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只有掌握了书籍历史的演变, 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肩膀上, 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设计, 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具有完整、良好、合理的阅读体验的书籍设计。

摘要:书籍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科技地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知识信息传播的手段不断丰富起来, 除了书籍、报刊外, 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比如手机、电脑等。但书籍的作用, 是其他传播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国内还是国外, 书籍仍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书籍,设计,装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下一篇:石化联合会对两化融合工作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