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3-06-15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巫山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学号:20112017102*姓名:jungshen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一)

(二)

(三)

(四) 学校名称: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所处地理位置:重庆巫山县新县城苟家坪教育园区 校 训:会泽百技 尚能天下 办学历史: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巫山县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前身是1958年始建的西坪中学,办职业教育始于1988年。短短的20年,学校发展经历了三次飞跃:1994年步入原四川省万县市重点职中行列,199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市(省)级重点职中,2007年跨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列;写下了巫山教育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

(五) 专业设置:目前学校开设有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子与信息、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工艺与制作、计算机、财会、幼教、机械、建筑专业。

(六) 专业课程设置:

1.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此专业是文秘与旅游的合并,主要开设了客房服务、旅游概论、前厅服务、餐饮服务专业课程。

2. 电子与信息专业:专业课程有办公软件、电子技能、电子技术基础、局域网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电视机原理、音响原理。

3. 汽车运与维修专业:专业课程有办公软件、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电工子技术。

4. 机械专业: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钳工工艺、电工电子技术、普车加工。机械专业中还有个成人中专班,主要针对社会成人招收的一个机械班,学习时间为两年。

5. 建筑专业:专业课程有建筑识图构造、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建筑CAD。

6. 财会专业: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基础知识、审计、税法、经济法律法规。

7. 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课程有服装制版、服装制图、缝纫、素描、色彩。

8. 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有VF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局域网基础、C语言、操作

系统、五笔打字、Office办公软件、Flash、PS、CorelDRAW、MAYA、DreamWare。

9. 幼教专业:专业课程有舞蹈、琴法、视听练耳、简笔画、幼儿教育学。

二、 对学校发展的诊断性评价

(一)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指导,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职教发展

脉捕,实现了办学十大转变,统筹了十大培训基地,总结探索出十大培训模式,形成了十大办学特色,彰显出富有库区特色的职教灵气与活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渝东职教高地地位日渐凸显。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创新理事单位、全国安全工作示范学校、重庆市红旗团委、重庆市移民培训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近300项殊荣,中央电视台《中华名校》栏目、《人民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西南商报》、《三峡都市报》等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对我校办学事迹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

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

移民安稳致富历史任务,以创建全国中职示范校为载体,坚持“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办学理念, 整合农业、移民、人社等部门的培训资源,组建三峡移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等十大培训基地,实现县域内培训任务、资源、经费、师资、鉴证、输出的六大统筹,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巫山模式”。

大力推进“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改革,以“巫山职教工业园”为运行

平台,职业学校和地方工业园区捆绑发展,将学校教学过程融入企业生产过程,形成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等“十大融合”,学校成为集“教、产、研、输、引”多位一体的办学实体。

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项目,规范培训过

程,保障培训质量,完善“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输出、城镇化转移、社会化服务、自主化创业”五位一体的移民转移就业培训体系,探索出输出式、哺乳式和自主式三种培训就业方式,为破解三峡工程移民难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投资4000多万元,打造了SMT生产线、模拟4S店、服装制作车间、情

景模拟室等55个实训室,改善了实训条件;构建了职业活动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

合、具有三峡库区移民技能培训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展了“理论教学—数字、实物仿真—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了“三维多元”评价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公司、驾校、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创业孵化基地,拓展了办学功能,实现了招生招工、培训鉴证、就业创业一体化;提升了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办学条件:

第一期工程已建成教学大楼群,规模60个教学班,综合实验大楼,设有37个实验

室,师生3200人,大型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两心四管"即网管中心、科普中心、科技管、图书管、游泳管、体艺馆。

(三) 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

1. 总体定位:库区窗口、重庆示范、全国一流。

2. 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效益、以创新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

3. 办学特色:园校互动、校企融合、职普融通、升就并举、富民为重。

4. 办学方向: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学生围绕就业转。

5. 管理模式:5S管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

素养(Shitsuke)。

6. 服务准则:想于学生未想之前,做于学生未做之先。

7. 培养目标: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四) 师资建设情况:

该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

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65亩,学校建筑总面积273322平方米,总体设计气势宏大、开放灵活,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现有教职工324人,在校学生5335人,专任教师175人,中高级教师126人,每年短期培训近万人次。实施出国培训、高校研修、跨省研修、企业实践和校本培训,打造了一支“上有博士,下有工匠”的师资队伍。

(五) 学生管理情况:

近年来,学校推出“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登记,“学分银行”

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

对学生实验采取“十要、十不准”的准则进行人性化管理。

三、 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巫山职教中心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工业园区和培训基地的成立,为巫山职教的

发展提供了相当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即使这样,巫山职教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工业园区的建立以及设施设备的增添,而且学校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理论上老师和学生的实践机会多,但实施情况并不乐观,趋于形式化;近两年学校增设了几个新专业(幼教、服装工艺与制作等),但专业设置相对还是较少,而且没有很好的结合当地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巫山职教的发展虽有所好转,但在当地大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并没有好转,人们还是认为职高就是一些成绩差、调皮的学生,就是学点小技术,没什么大前途;巫山职中在教学上很注重团体活动,所以很多学生成绩较差,而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较强;也许是重庆市职教学校数量的增加、专业设置、学生偏好等问题,近几年巫山职教中心都出现了招生难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巫山职教中心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在中高层上班的人才,让

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加专一,毕竟知识在精而不在广嘛!

(一) 国外发达国家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

1. 英国

(1)英国这个昔日"世界工厂"虽国力已逐渐衰落,但它为了重振雄风而不断地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英国对职业教育做出了以下改革:

① 调整了技术教育的结构,把工艺技术一直到技术学位划分等级,规定了11所高级技术学院为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中10所高级技术学院根据《罗宾斯报告》的

建议,于10年后升格为大学。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专业证书标准及其与普通学历的关系。国家按照企业生产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制定了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攀登的五级国家专业资格

证书标准(NVQ)。

③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继续保持"三明治"的办学特色。这种第一学年在学校打基础、第二学年到企业顶班实习、第三学年回学校深入学习获取学位的学制,使理论与实践

得到很好的统一,是传统学制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技术学院的最大特色。

④英国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试用"代金券"制度。十六岁左右的中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得到一张代金券,用这张代金券就可以"购买"使自已达到国家二级专业资格证书的

机会,一张代金券至少代表1000英镑,用它可以支付培训费。

(2)改革经验:英国政府大力鼓励失业人员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以便转业,或使其在经济恢复后再就业时更有竞争力。因此不管是经济繁荣发展时期,还是萧条停滞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处于兴旺的状态。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必须首先改变人们的观念,必须改变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在各项变革中体现中国的职教特色,如何吸取有用的外国经验,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关键所在。

2. 美国

(1)2009年,新上任的奥巴马总统在职业教育的理念、结构和运作方面,奥巴马基本延续了前两届政府的教育改革:

①课程与项目职业生涯群集改革这种改革的目标是在州的教育行政机构、中学和中等后教育机构、雇主、行业团体、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联邦行政机构之间建立起联系,以广泛的课程群集来开发课程框架,帮助学生顺利地从高中向中等后教育以及某职业生涯领域中的就业过渡。

②更加重视学术能力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协同努力,致力于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术和技能标准,并且帮助学生满足这些标准的相关要求,其中包括为获得当前或即将出现的高要求、高技能、高工资的职位做准备”。

③继续加强中等与中等后教育的联系,比如,一些技术准备项目发展出的“2+2+2”、“4+2+2”等模式,它们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读完社区学院后继续升学的需要而设立的。

(2)改革经验:从美国的改革中不难看出,他们发展方向是越来越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后的发展,强调将技术发展的有深度,不仅仅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这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考虑到的,我国中职的发展也应将中职教育后的发展考虑进去,而不应仅仅以培养一些一线技术工人为主。

(二) 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巫山职教中心的调查和了解,冒昧提出以下建议:

1. 专业设置更丰富一点、更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时要紧密结合市场紧需的人才,这样

学生就有更多的选择,相对应的就扩大了招生范围,也解决了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2. 注重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巫山职教中心有个优势,建立了工业园区,我认为这

样学校在放假期间可以按照专业安排教师和学生到工厂去实习,这样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实用性。

3.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中等教育后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全面

性的,所以应该注重除了技术之外的知识提升,鼓励学生参加高考,继续专业方面的深造。

4. 注重形象塑造。近些年,虽然职高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有所提高,但更多人还是认为职

中的学生都是坏学生,学校和学生应该努力塑造自身形象,比如:学校经常开展一些有利学校形象宣传的活动、学生在外随时提醒自己是有素质的人,注意自己的形象等。

5. 引入其他学校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办学模式。例如:英国的“三明治”办学特色。

6.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教育意识,扩宽就业面。

四、 调查感悟:

巫山职教中心是“巫山模式”的提倡者和践行者。这几年,该校不断深化“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战略工程,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三级培训网络,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一系列创新实践,为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试点工作交上了完美答卷,也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奠定了基础。

巫山职教,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库区职教创新提供实践样本,为重庆职教发展树立又一典范。

巫山谋略——国家战略下的职教新思维!

怎样才能避免校企合作零散、肤浅、低水平重复行为,达到高效合作,实现共赢?怎样才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曾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巫山职教人。

“园校互动,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给了他们一个答案。但是,巫山人并没有就此满足,仍在不断探索、创新„„

第二篇: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普法教育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深入本村,就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 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通过这次调查,村民的法律素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懂法型的,二是法盲型,三是半懂法型。

(一)懂法型的。在走访调研的村民来看,在120人的随访中有15%的干部村民属于该类型,他们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借钱要别人写借条,不主张以血还血的方式处理邻里发生的打架斗殴的行为。懂法型的村民,他们的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等,这部人中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占100%,能进行自我学习。

(二)法盲型的。这类村民对法律知识一点都不懂,在调查的150人中约占27%,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具有初中文化的不到5%,他们只知道自己做的好像都是对的,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能约束他们的也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有的风俗习惯本身就是违法的。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家的亲友去协商,不成则采取对应的报复措施,有的甚至不通过协商就使用违法的方式处理纠纷,他们不相信法官和法律能为他们做什么。

(三)半懂法型。在调查的150人的村民中,这类村民占的比重最大,约占55%。他们对法律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文的规定往往断章取义,法律的威严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约束力,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去违法,但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类村民获取的法律知识往往是通过他人言传身教。他们的处事方式一般是参考村里的村干部,遇到纠纷一般也先要去找村干部问问应当如何处理。

二、 制约村民法律意识的因素

虽然村民通过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给予支持拥护,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时下大多数村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不高,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按传统、按习惯处理权益纠纷比比皆是。

(一)村民对权利义务理解片面。在调查的村民中绝大多数村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赋予的权利熟记于心,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则知之甚少,有的村民知道自己应当履行义务,他们也不履行。如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送子女上学、故意干涉婚姻自由、滥砍滥伐国家集体林木。

(二)文化教育滞后。在调查的村民中近95%的村民从学校回家后就没有再学习过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对外界的巨大变化毫不知情,也不关心社会的发展进步,只限于现知的技术水平和传统操作,思想守旧,做事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往往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等待别人成功后才去学习思虑、才去接受。

三、 开展农村普法教育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普法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 普法教育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首先,大力宣传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普法教育要继续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依法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人人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人支持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然后,探索新思路,开创农村普法教育的新局面。

一是更新农村普法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教育,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二是整合普法教育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农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下村”活动;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普法向农村延伸,也可利用普法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普法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普法教育网络体系,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农民,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五五”普法教育去年已规划出台,这将对农村普法教育提出更新的要求,普法教育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认清普法教育工作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摆正普法教育工作的位臵,克服僵化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这就需要普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用新理论、新观念武装头脑,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普法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商振合 2011年10月

第三篇:农村体育现状教育调查报告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系 09 级

本科

1 班

学号

091001317

姓名 笑嘻嘻

摘 要:学校体育是实施素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的要求还在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确实需要对农村学校体育作更大的改变。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前言:中国的体育事业正飞速的发展着。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体育等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这样就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致使农村学校体育就存在了诸多问题。在如今,全民健身是重要课题,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体育不被重视

衡量一所学校强弱不仅仅在于升学率,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考试成绩,但事实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这种观点在农村尤其突出,考得好的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副科教师,家长更不会重视,甚至有家长怕累着孩子,不让他们上体育课。这就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他们也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花心思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锻炼。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的代名词。再加上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所以,在不少农村小学,体育课已经不规范了。

2、 体育观念滞后

观念较为陈旧,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包括从事一线体育教学的老师们没有真正改变关于体育教学的陈旧观念。表现为,只注重体育成绩的单方面的提高,不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目光仅放在了短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好、好学、好动农村学生身体素质是好的可是没有得到开发,就部分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发展情景的,乡村学生是非常纯洁的,对体育课而言,他们好学,好动,只是有一些同学因为在家里父母太疼爱他们而埋没了他们自身具有的素质。

3、 体育兴趣不足

上课兴趣不足, 热情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体育课热情不够,能参与锻炼的仅仅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甚至在体育课堂上也懒得运动,应付了事,有的还以各种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由于农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就是放羊了,随便玩了,完全脱离了老师的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

4、师资队伍薄弱

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体育课根本没有专业教师上,都是带其他科的教师兼。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重复,无创新,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受陈旧观念、师资力量、教学器材等的影响,导致农村中学体育课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内容基本没有什么改变,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没上课就已经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毫无新意,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或者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考跳远,那就节节课都练习跳远。再则,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在一个400多号人10来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1名体育教师。

5、体育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资金投入少,除了最简单的体育教学器材,其他拓展运动需要的和教学不断更新需要的器材根本不具备经费选购,这就导致体育教学的配套器材非常滞后,教学方式和项目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很大,教师也只能依靠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单一的重复的体育教学。农村小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高,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

6、缺乏体育健康知识

为什么原本有那么好的身体素质?可“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的娇小姐、小先生还那么多呢?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父母和自己,在学校体育锻炼的不够,在家里父母什么也不让做,天天做千金小姐、小少爷。这样的状况再好的身体素质也会浪费掉。

7、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8、管理不好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

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拓宽体育经费渠道

要根据农村的实践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5、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总而言之,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要使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竞技类体育项目尤其是体操项目类的器材达到标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大力发展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还可以利用当地学校的地形地貌开展一些如:越野跑、定向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鼓励教师学生勤工俭学、自己制作简易器材,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

农村学校可开发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心心向农实践队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第五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

姓名:杜康平学号:053250015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人却忽视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新时代农村人材,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 1

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的大好形势,本人在新学期之初对我县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深入地走访了解,从中总结出我县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学校办学经费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学校学生人数拨给,但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生源有限,回拨经费往往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正常办公办学。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层层克扣,造成办公经费更加紧张。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却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负担。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由于乡村小学比较分散,加上经济的制约,农村小学课程除语文、数学之外,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或有开设但无专业教师任教,甚至由主科老师将所有课程一手包办。但主科老师因缺乏足够知识水平,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所以往往这些本该开设的科目就成了一种摆设,每天的课程表中虽说有这些科目,但结果上的却是语文课、数学课或自习课,结果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乡村经济的不发达和学校办公经费紧张,使许多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严重短缺,甚至是没有,造成小学生的音体美发展不平衡。如科学课上,经常是老师照本宣科,把这一节课的内容从头到尾讲完就算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却无法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了解一些基本自然现象,这样就制约了学生对大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听和讲为主,但学校因缺乏听力器材,学生根本就无法通过听来较对所讲的内容,所以有的学生把英语单词读成汉语拼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体育课上,因无体育器材,我们就只能看到整班的学生在操场上满场飞奔的体育课。由于远离城镇,科技,通讯设备缺乏,诸如电脑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知识亦无

法在乡村小学中普及开来。这些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配套设施的短缺,也是拖慢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农村学校任教的老师有很多是民办教师或代课转正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是少之又少,月工资收入大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左右,至于其他如考核奖,岗位津贴,职位补贴等其他福利则无谈起,这样就给教师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农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继续教育或参加种种培训学习,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容不得教师反对,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由于受我县经济水平发展滞后的影响,政府在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没有较好的吸引力,很多当地专(本)科师范毕业生毕业后根本不愿意回乡任教。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大多数从事乡村教学十几年的老教师,缺乏现代高科技知识,连普通话都讲的不是很标准。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其中问题最大还是在于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面临着教师紧缺的情况,这样就造成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地增加。据统计,很多学校平均每个老师一星期要上18节课以上,而且还要兼顾不同年级的主副科教学,甚至是双主科。老师们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是越来越重,精力上也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肯定会随之下降。因此,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是改变我县农村教育现状的之根本。

五、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镇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小学中我看到一种现

象:篮球场是黄泥地,操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 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六、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庭的经济拮据,使儿童很早就离开学校,外出打工,流失率不断升高。据很多学校校长反映,在农村学校中,一至六年级在校生人数都是呈现金字塔形的比例,越往高的年级,学生的流失就越大,其中约70%的为女生。如何控制学生不断地流失,降低辍学率,这也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虽然我县农村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同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欣喜地看到我县农村教育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优势:农村广阔的土地,多彩的森林,连绵的山脉,蜿蜒的河流,使得农村学生掌握了好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二、社会环境优势:农村学生远离繁华的城市,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起城镇学生来说相对较小,不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事物的腐蚀,能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农村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勤俭的优秀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对乡村儿童进行言传身教。

总结:

我县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广大的农村儿童全面的,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畏手畏脚,全盘否定。我们还应该看到乐观的前景,许多新毕业的青年教师正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各种教师培训课程更加完善;教育投资不断增多,新的小学课程像英语,体育等正在逐渐开设。诸如此类的现象正在农村教育改革中日渐成效。特别是从国家实行了农村学生免费入学,以及国家正大力实施农村教

育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我相信我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会慢慢消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感悟下一篇:重阳节少先队活动方案